日期: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志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第二章 人口变动

2015/4/23 10:12:09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939

第一节 自然变动

新中国成立前,吴江地区无人口自然变动的文字记载。自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由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加上当时曾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吴江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生育高峰,人口发展逐步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势态。19541957年,年平均净增人口12226.5人。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960年、1961年,县内出现人口负增长。在三年困难时期人口负增长后,1962年起人口猛增带有补偿性。19631970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大革命”中生育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吴江出现第二次生育高峰,人口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净增14374人。1971年起,县内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78年以后,吴江县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和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死亡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但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措施,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198271日统计,全县014岁人口占总人口24.98%,低于国际通用人口再生产类型静止型26.5%标准,表明吴江县人口再生产已由增加型向静止型转化。1982年起,吴江县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19881990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下。19912000年,全市(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44‰下降至1.65‰。2001200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21)

 

21               19542005年吴江市(县)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年份

出生人数

(人)

出生率

(‰)

死亡人数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人

数(人)

自然增长率

(‰)

1954

19623

38.76

6337

12.52

13286

26.24

1955

16584

31.9

6891

13.25

9693

18.65

1956

16170

30.8

5632

10.73

10538

20.07

1957

21386

40.37

5997

11.32

15389

29.05

1958

10752

19.8

4752

8.75

6000

11.05

1959

11055

20.05

7576

13.74

3479

6.31

1960

9949

18.16

12427

22.68

2478

4.52

1961

5171

9.55

11507

21.25

6336

11.7

1962

14377

26.64

7073

13.11

7304

13.53

1963

22194

40.42

5767

10.5

16427

29.92

1964

22189

39.32

5911

10.48

16278

28.84

1965

20081

34.67

5131

8.86

14950

25.81

1966

18624

31.41

4928

8.31

13696

23.1

1967

18660

30.79

4590

7.57

14070

23.22

1968

18669

30.08

4374

7.05

14295

23.03

1969

17450

27.36

4195

6.58

13255

20.78

 

续表

年份

出生人数

(人)

出生率

(‰)

死亡人数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人

数(人)

自然增长率

(‰)

1970

18398

28.23

4544

6.97

13854

21.26

1971

17150

25.88

4611

6.96

12539

18.92

1972

13599

20.25

4347

6.47

9252

13.78

1973

11765

17.32

4501

6.63

7264

10.69

1974

8986

13.11

4206

6.14

4780

6.97

1975

8801

12.75

4364

6.32

4437

6.43

1976

8756

12.6

4562

6.56

4194

6.04

1977

9921

14.18

4835

6.91

5086

7.27

1978

11048

15.67

4756

6.75

6292

8.92

1979

10762

15.15

4512

6.35

6250

 8.8

1980

8386

11.74

4884

6.84

3502

 4.9

1981

12733

17.68

4890

6.79

7843

10.89

1982

9878

13.58

4865

6.69

5013

6.89

1983

5671

7.76

5404

7.39

 267

0.37

1984

4316

5.95

4988

6.83

672

0.88

1985

7412

10.13

5135

7.02

2277

3.11

1986

10727

14.58

5126

6.97

5601

7.61

1987

11429

15.40

5414

7.3

6015

 8.1

1988

10516

14.05

5389

7.2

5127

6.85

1989

10618

14.06

5202

6.89

5416

7.17

1990

10582

13.90

5394

7.09

5188

6.81

1991

9290

12.12

5124

6.68

4166

5.44

1992

8733

11.33

5510

7.15

3223

4.18

1993

8177

10.57

5383

6.96

2794

3.61

1994

8378

10.80

5755

7.42

2623

3.38

1995

7222

9.29

5506

7.09

1716

2.2

1996

6326

8.14

5443

7.01

883

1.13

1997

6031

7.77

5557

7.16

474

0.61

1998

5551

7.17

5846

7.55

-295

-0.38

1999

5250

6.80

5559

7.2

-309

 -0.4

2000

7025

9.11

5758

7.46

1267

 1.65

2001

4705

6.10

5332

6.92

-627

-0.82

2002

4791

6.22

5622

7.3

-831

-1.08

2003

4639

6.02

5937

7.7

-1298

-1.68

2004

5451

7.01

5519

7.1

-68

-0.09

2005

5376

6.87

5677

7.25

-301

-0.38

第二节 机械变动

清顺治年间(16441661),江苏丹阳、句容、溧水(现称,下同)等地流民在吴江县盛泽、震泽等地定居。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95),先后有山东济南,安徽歙县、祁门,浙江的宁波、绍兴、金华、兰溪,山西的芮城、昔阳和江苏镇江、丹阳、句容的商人、手工业者等在盛泽、震泽、平望、黎里、梅堰等集镇定居。光绪十七年(1891),河南开封、光山等地的农民为躲避天灾兵祸,到太湖东岸围垦湖田。民国年间,河南、安徽、苏北等地农民又因逃荒到此围垦。围垦湖田的基本上聚居在松陵镇郊和东太湖一带。光绪年间及民国13年(1924),江苏省江阴地区农民到吴江境内租田种植西瓜,约有18个姓氏,40余户200多人,其后裔分布在松陵、同里、八坼、南麻等地。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吴江县侨居国外的有248人,旅居港澳的有203人。

19495月吴江解放后,先后有130余名山东、苏北籍南下干部到吴江工作。7月,就地安排围垦湖田的客籍农民1160人。19555月,因国家修建无锡硕放机场,硕放墙门区88户,370人迁至吴江,安置在城厢区庞山乡定居。19581959年,县内大办工业,大批农村劳力进城工作。19571962年,县内农民外流在外地定居者有1696人,流散186人。19601963年,县内压缩城镇人口,大部分进城劳力又返回农村。19591965年,全县先后3次动员青壮年人员支援新疆建设,后又陆续调回原籍安置。19631978年,县内动员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后又上调安置。19691982年,全县迁出人口数大于迁入人口数2040人。1983年,吴县太湖乡火箭大队划归吴江县,该队共有85户,368人。19495月至198512月,吴江侨居国外和旅居港澳的有38人。1985年,由云南、贵州、四川、安徽等地婚嫁迁入373人。19831985年,全县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734人。

1986年起,迁入人口数继续大于迁出人口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记载:198571日至199071日,吴江县迁入境内人口16511(包括迁移户口和未迁移户口),占总人口的2.15%。其中:从农村迁入的占迁入人口的67.94%;从省外迁入的占66.86%;从江苏省其他县市迁入的占33.06%;迁入的女性人口占57.56%,男性人口占42.44%。迁移人口的地区特点为农村多于城镇、省外多于省内,性别特点为女性多于男性。从迁移原因来看:工作调动占15.75%;分配录用占5.36%;务工经商占25.46%;学习培训占2.46%;投亲靠友占3.96%;退休退职占1.97%;随迁家属占5.83%;婚姻迁入占33.55%;其他占5.66%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记载:199511月至200010月,吴江市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11.45%。在迁入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占47.67%,女性占52.33%;按地域分,省内占41.32%,省外占58.68%,在省外迁入的人口中,安徽占37.92%,河南占17.2%,浙江占11.71%,四川占10.76%,贵州占6.79%;按迁入原因分,务工经商占65.97%,工作调动占3.63%,分配录用占3.86%,学习培训占5.45%,拆迁搬家占1.13%,婚姻迁入占8.04%,随迁家属占5.03%,投亲靠友占3.57%,其他占3.05%。迁入原因中务工经商跃居首位,其次是婚姻迁入,但婚姻迁入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19862005年,吴江市(县)共迁入165767人,迁出156809人,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这是吴江人口总量增长的原因之一(22)

 

22                  19862005年吴江市()人口机械变动情况表           单位:人

年份

  

人口数

  

人口数

年份

  

人口数

  

人口数

1986

 6150

 5860

1996

 5913

7909

1987

 6410

 5944

1997

 8771

9969

1988

 7324

 6005

1998

 6539

8339

1989

 8427

 7090

1999

 7111

8990

1990

 7304

 6524

2000

 9419

9334

1991

 5343

 4896

2001

 7674

8559

1992

17363

17137

2002

 8411

8460

1993

 7040

 9084

2003

 9138

5047

1994

10622

11091

2004

10507

5072

1995

 5364

 6433

2005

10937

5066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