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4 20:27:00
作者:
李海珉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503
社友间的交谊当推松陵镇社员周迦陵(1888-1943)的《还笏图》为最,还有新南社社友柳率初(1899-1980)和凌颂南(1901—?)的《兰臭图》等。
周迦陵吴江松陵人,他结识了南社社友、云南腾冲耆宿李根源先生(1879—1965)。李根源收藏着一件象笏,是周迦陵13世祖周用原物,李印泉慷慨相赠。迦陵得到五百年前祖上象笏,欣慰异常,在吴江松陵北下塘故宅园内大兴士木,专门筹建华屋,用以收藏象笏,堂屋将成,李根源题写了“传笏堂”匾额,金松岑作了一篇“作堂记”,传笏堂后有一庭院,周迦陵扩建后精心修葺,命名为“笏园”,又请名家绘制了《还笏图》巨幅中堂。传笏堂落成典礼非常盛大,陈列了一百五六十件象笏,还有周氏先世的冠带、印章和宝剑,既是家珍又是国宝。柳亚子观赏之后,赋赠五律《题周迦陵还笏图》一首,咏叹李根源先生的美意,也赞美周迦陵的善举。柳亚子之后,芦墟南社社员沈昌眉作有《周迦陵招饮传笏堂,出示先德遗制百五六十种,琳琅满目,蔚然大观。赋此纪盛》,其他社友也纷纷作诗填词予以赞叹,成为吴江轰动一时的盛事。
还是周迦陵,民国13年,他寓居吴江多年的常熟朋友沈步约将赴秣陵,二人依依惜别,沈绘了一幅《垂虹话别图》相赠,纪念二人的深情厚谊,也有不少社友的题咏。
《兰臭图》共二册,柳率初和凌诵南各藏一册。柳率初是柳亚子的堂弟,凌颂南是柳亚子妹婿凌诵益的族弟。《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人就把“金兰”
作为结拜兄弟的代称,柳、凌二人取“兰臭”二字,仍然是心意相投缔结金兰的意思。柳、凌二人鉴于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友朋反目,数见不鲜,两人约定结义,为地方作出表率。《兰臭图》首作于1916年秋,柳亚子作了一篇《记》,向南社同仁征集丹青与墨宝,到1921年为止,共有71人的手迹。绘图的先有沈塘,后有彭瑗,题咏的南社社员有胡石予、陈去病、高天梅等43名。此图现存柳亚子纪念馆。
吴江南社社员的作图寄意,也留下了社友之间的趣话。比如叶楚伧(1887—1946)的《汾堤吊梦图》,就留下了南社文坛一则他与苏曼殊的趣话。叶楚伧是吴江北厍叶家埭叶氏后裔,叶家埭明清时期一门七代进士,叶天寥与他的妻子儿女个个富有才情,有《午梦堂集》留存后世。民国初年,叶楚伧为重新编订《午梦堂遗集》,泛舟汾湖,多次寻访天寥女儿叶小鸾的墓址,访得墓地后,请于右任书写墓碑“叶小鸾之墓”。为寻访叶小鸾墓,楚伧是心心系念,每每形之于梦境。为纪念这一雅举,叶楚伧请苏曼殊绘作《汾题吊梦图》。此图之作为南社画坛增添了一段逸闻。曼殊为人颇为自矜,他的丹青不肯随便予人,再加懒散拖沓,久久不肯动笔。楚伧深知曼殊嗜饮,于是专门在楼上安排美酒佳肴,一旁放置画具宣纸,引曼殊入席后,楚伧突然出门将门锁定,隔门高叫:“不偿画债,恕不启锁!”别无他法的苏曼殊,先自斟自酌,酒酣耳热之后,挥毫描画了那幅《汾堤吊梦图》。此图后来有石印本流传,1995年周庄迷楼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曾将《汾堤吊梦图》复制展览。
下面说说作图人的种种情趣,这看似纯属个人之私,不过,人是社会的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依然属于社会内容范畴。
有为长辈祝寿的,芦墟许半龙(1899-1939)的《寿萱图》就是。许半龙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半龙兄弟三人抚养成人,经过许多的磨难,兄弟都成材自立。古人以椿喻父,以萱喻母。许半龙与兄长许康侯请人画了《寿萱图》,恭祝母亲60大寿,征集到数十家的墨宝后汇编成册,连同《寿萱图》一起制版付印,取名《寿萱图题咏集》。
有追思亲人的,如陈去病(1874—1933)的《懿范图》。懿范,古代专称妇女的美德,陈去病用以颂扬母亲。去病是遗腹子,母亲推干就湿,辛苦培育去病。7岁开始,母亲选取《史记》、《汉书》中忠孝节义、明达体用及近代经世济民的文章且诵且教。到15岁,让儿子从学于著名学者长洲诸杏庐。儿子性情急躁,母亲为他取名“佩忍”,关照儿子,以后但凡遇到重大事件,就想想佩忍之名,三思而后行。陈去病能够成为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母亲功不可没,母亲谢世后,去病特作此图以为纪念。
与此类似的还有沈昌眉(1872-1948)和沈昌直(1882-1949)兄弟的《寒灯课子图》。二沈的父亲去世时,昌眉13岁,昌直仅3岁。母亲周儒人含辛茹苦,抚育两孤,孤灯之下督促读书。11年后,昌眉考中秀才,又4年,兄弟先后长成,可惜慈母见背。二沈无法忘怀慈母抚孤守节的殷殷深情,请画师绘《寒灯课子图》二幅,兄弟分执一图,各自撰文记述,并征寻海内朋辈题咏,寄托哀思。
有纪念夫妻感情弥笃的,如莘塔凌昭懿(1894-1951)的《紫云楼写韵图》。民国六年,凌昭懿娶得同里严婉纹女史,夫唱妇随,其乐融融。昭懿学问极渊博,思维极敏锐,可美中不足的是书法欠佳。而严婉纹女史的书法,娟秀清丽,颇为可观,因此,夫君莘子每有所作,辄由夫人謄录,流传于朋辈之手。可是作《紫云楼写韵图》不到二年时光,严婉纹难产去世,昭懿悲痛万分,请人作了《秋衫渍泪图》,寄托无尽哀思。
有憧憬企盼的,上面谈到柳亚子《东都谒庙图》此类堪称典型,柳亚子还有《辽东夜猎图》、和《樱都跃马图》也是这一类。《辽东夜猎图》,慈溪季宁复所绘,画面:月大风高,一美人雾鬓风鬟,跟随一位虬者前后叠骑一匹骏马,在夜色中打猎。柳亚子《自题辽东夜猎图》云:“降书一夕出樱都,雄师尤骑陈辽右。”又“何当并辔走辽东,白山黑水诗魂吼。”(《磨剑室诗词集》1329页)《樱都跃马图》,尹瘦石绘,柳亚子夫妇双双骑于并辔而立的两匹高头大马,春风满面,一片烂熳的樱花丛后,隐约可见矗立的幸德秋水纪念碑,象征战后日本革命的胜利。诗人《自题樱都跃马图》有云“当年军阀希雄霸,此日齐民破梏囚。”又云“狂游好与山妻约,早割倭宫署羿楼。”(《磨剑室诗词集》1335页)日本侵略,中国人民受尽磨难,付出了无数的财富、鲜血和生命,不过最终的胜利终将归于中华民族。在1943年以后,柳亚子先生多次预言胜利的到来,《辽东夜猎图》和《樱都跃马图》,以色彩和形象描绘了柳亚子先生对中国必胜的激情憧憬。
柳亚子站得高看得远,他的个人情趣往往与国家命运、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上述诸图就是明证。透过吴江多数南社社员的作图寄意,可以感受到他们富有个性的独特情趣。
震泽徐子为(1906-1958)的《只可楼图》,既有情趣又有个性。徐子为本名炳庐,号恒庐。早年请塾师王鹤清启蒙,王师非常赏识他,年纪最小,学问长进最快,所作诗文格调高古,气势不凡。王师非常看好炳庐,为此撰写了条幅“只个小子可为也”相赠。不用“这”而用“只”,一字之差,信息特多,更满含王师殷殷之情。炳庐为不忘老师的期望,改字“子为”,后来以此名世。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子为又从王师条幅中拈出“只可”两字,命名他家致德堂的第五进堂楼,只可楼内,子为安置藏书,读书写作,又请友人描绘了一幅《只可楼图》,一则永志师恩,另一则激励自身。
黎里的顾悼秋(1886-1929)有《僵梅庵图》,社友王大觉所绘。柳亚子有《<僵梅庵图>叙》记述了作图的缘由:“六年仲春,余有斜塘之游,同行者东江王大觉、莘溪凌莘子、禊湖顾悼秋、黄病蝶、陈厔厂,舟中戏为联句,试目诸人,有云:‘凌三不胜衣,骨格如梅僵’。凌子意弗欲,谓僵非美名也。顾子莞尔笑曰:人弃我取,吾其为陶朱公乎?遽自署僵梅庵主。促王子为之图,复索余文叙焉。”悼秋对梅花的偏爱与理解,似乎颇为与众不同,他在自家院子里,培植了一株古梅,虬枝蟠屈犹如僵蚕,书斋僵梅庵就由此得名。一次,他读家乡徐铸生先辈咏兰诗,其中有句“却笑梅花清绝世,骚经从未一评量”,悼秋很不以为然,赋咏梅一绝以反其意,其中有句“毕竟风流高格调,不随众卉入离骚。”(转录自《朱剑芒纪念文集》44页)由顾悼秋的僵梅,联想到龚自珍的病梅,顾与龚的心绪当有相通之处。
其次,透过吴江南社社员留下的作图寄意,可以洞察他们的思想,同时,这又是研究南社社员生平的基础资料。
吴江的南社社员,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同仇敌忾,激昂慷慨,配合同盟会在意识形态的领域里掀起反清浪潮,尤其是柳亚子、陈去病、蔡寅等人,堪称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民国建立,袁世凯倒行逆施、二次革命爆发、张勋抬出溥仪妄图复辟,在这些斗争中,吴江的南社社员,义愤填膺,以文字作刀枪,作出抗争,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投敌变节、助纣为虐的。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南社社员,他们关心国计民生,矢志勉励自身,奋发向上将以有为。柳亚子是这一类中的佼佼者,还有蔡寅、陈去病、叶楚伧、许康侯、陶绍煌等,虽然为数不多,不过是南社中的中坚力量,引领着吴江南社社员前进的方向。
柳亚子姑丈蔡寅的《四铁斋读律图》堪称典型。早年,蔡寅怀着救国救民之心,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政。辛亥革命后,蔡寅被陈英士委任为沪军都督府军法司长。鉴于当时官场的风气,蔡寅立志公正行事,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四铁斋”,这四铁是:铁肩、铁面、铁骨和铁笔,他的结义兄长金松岑解释道:“惟铁肩能担责任,惟铁面能杜阿谀,惟铁骨能矫脂韦,惟铁笔能公是非!”(金公岑《为蔡冶民题四铁斋读律图序》)为了自励,蔡寅请人描绘了一幅他自己在四铁斋攻读刑律的图画,以示时刻铭记“四铁”,作为终生行事的准则。
黎里的陶绍煌请人作有《运甓图》。陶绍煌与弟弟在芦墟镇开有陶懋隆酱园,近悦远来,生意兴隆。酱园里多的是瓶瓶罐罐,缸缸甏甏,绍煌到得店里,总喜欢帮助搬缸翻甏,长年累月练得一手好臂力,这在当时读书人的圈子里,实在难得。陶亦园请人绘了一幅《运甓图》。芦墟沈长公和沈次公十分欣赏,长公应邀作有一首《题陶亦园<运甓图>》,其中有句:“贼敦逆峻鼓鼙兴,国势殆危如累卵。江山半壁孰撑持,佼佼铮铮一陶侃。民贫国弱今何时,东方病夫天下嗤。四百兆人畴健者,筋力委缩精神疲。千年奴婢遗传性,仗尔陶家力矫之。齐家治国皆是道,尚何见诮迂拘为?”(《吴江沈氏长次二公剩稿》69页)此诗作于1923年重阳之后,当时,曹锟贿选成功,国内局势每况愈下,南社社员大多痛心疾首。《运甓图》运用了《晋书·陶侃传》之典:“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因此后人常用“运甓”比喻刻苦自励,将以有为。当然,陶亦园所运的甓,与历史上的陶侃不同,那是陶懋隆酱园里的缸甏。从沈长公的诗句,约略可见陶亦园的人品与志向。
第二类南社社员,专注于学问,努力撰写各种文章。南社是个文人团体,因此这一类人数较多。除下文介绍的范烟桥、王大觉之外,朱剑芒、费公直、沈昌眉、沈昌直、凌景坚等等都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陈去病的精力专注于学问,因此后期的陈去病可归入这一类。
陈去病的《征献论词图》,算得上得意之笔。陈一生致力搜罗地方文献,穷年累月,手自抄缮,每每到荒江老屋,冷摊破肆,搜求文史珍秘、碑碣金石,征文考献,可谓不遗余力。平常不善辞令,更不会虚言客套,而当二三文友在一起,论说诗词文章,议论戏曲歌赋,则汩汩滔滔,话题不断。
范烟桥(1894-1967)有《鸱夷酿诗图》,1919年由同邑沈雪庐绘图,图上有题句:“鸱夷,酒器也。扬雄《酒箴》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终日盛酒,人复借沽’,今则以之酝酿诗肠,绘为图以应烟桥仁兄雅属即正。庚午岁杪,雪庐弟沈塘。”得到数十家题咏,可惜在抗日战争中散失。1933年,范烟桥刊出他《茶烟歇》一书时,曾把这幅图刊印在扉页上。范烟桥是个写作快手,每天五、六千字随手挥洒,诗词、小说、弹词、随笔,还有从不间断的日记。早在学生时代,老师金松岑就对他作有“扬帆千里,速不求工”的评语,确当之论。绘作此图烟桥在于自励,但也不乏自豪。
王大觉(1897—1927)的《风雨闭门图》,是他苦读笔耕的写照。
第三类南社社员,不与统治者合作,保持文人独立人格。
芦墟董书城(1867-?)的《庐山继隐图》,作于1918年。民国建立后,时局动荡,董书城祖籍江西九江,世代行医,看看国事无可为,他不愿跻身仕途,不求闻达,决意继承祖上衣钵,悬壶济世,特作《庐山继隐图》以示心迹。
周迦陵的《笏园小隐图》作于1939年。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日本的侵略,迦陵忧愤交加,一集《笏园诗钞》,烙上了周氏的思想印痕。南社中人,不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处世思想。周身患多种疾病,糖尿病、肺结核,他决意在自家笏园养病,且听他的《自题笏园小隐图》诗“西蜀杜陵叟,东都高达夫。年华各五十,诗卷满江湖。一笑无余子,孤吟孰起余。挑灯寒影入,突兀仰崝庐。”年已半百的周迦陵,来日无多,隐于笏园,作《笏园小隐图》以明志。
本文介绍了吴江籍南社社员的作图寄意30余件,由于时代的隔阂,仅仅面对图画的名称,实在难以理解它的内在,所以本文对所作之图赘说了几句。作图寄意不仅显示南社社员个人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隐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是存史资政、教育后人的好材料。而且,作图寄意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多彩多姿,有绘画、书法、印章,有文章、诗歌、词曲,是艺术的综合。目前,在吴地,存有不少散佚的册页,期待引起众人的关注,以发掘此类民间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