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2 3:01:4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88307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比,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一、人物生平
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75年9月15日逝世。
二、后人评价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倍受珍宠,乳名慈玉,幼常有悲天悯人之意。父璜为举人,既废科举,遂无所用。幼入私塾,好誊摹人像。业师见之,以为其自画也,遂命画孔子像。急无所出,终以九宫玻璃格制之,师嘉之,悬于学庠。同学乡邻乃多来求画,九宫格已不足为,遂学画,闻于远近。稍长,入高小,以应民主选举故,易名丰仁。继之,考入省立第一师范,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
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
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民国十年(1921),卖祖宅,赴东京学美术,偶见竹久梦二作品,甚爱其简炼洗净,醒世劝诫,遂引为榜样。居十月,回浙任教于上虞之春晖中学,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薰宇、刘淑琴与俱焉。尝作画《一钩新月天如水》,时郑振铎主持《文学周报》,见而异之。遂约见,爱其温文尔雅,以为与叶圣陶相亚。久之,所约画稿成集,振铎为赐名曰《子恺漫画》,世间始有漫画一词也。
十五年(1926),与叶圣陶等发起开明书店。
次年,弘一法师云游至沪,下榻子恺处,为其漫画题诗合璧,名曰《护生画》,为戒杀生爱生命之意。先此,子恺为寓所求名,弘一曰可拈字抓阄也。凡两次皆得缘字,遂名之曰缘缘堂也。是年九月,从弘一皈依佛门,为居士,法名婴行。然贵适意,不戒酒肉。
民国二十二年(1933),缘缘堂落成于石门湾,坚固坦白,深沉朴素,正子恺所素追求也。弘一法师、马一浮为题词,藏书两万余卷,兽香不断,童趣盎然,诚无尚之乐也。故传世文集,多冠缘缘堂之名焉。
二十二年(1935)。出版《人间世》画集,序曰:“吾画既非装饰,又非赞美,更不可为娱乐;而皆人间之不调和相,不欢喜相,与不可爱相。”此所谓乱世之相也。且转为刻图章一枚,曰“速朽之作”。又有音乐著作三部、散文五部、艺术论著八部,俱作于斯堂之下耳。
未几,以避战事,辗转于桐庐、衢州、上饶、南昌、萍乡、湘潭、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于萍乡闻缘缘堂遭轰炸夷平,愤不能消,乃作《还我缘缘堂》。又作反日漫画,曰《漫画日本侵华史》,以避时难,沉于江底,遂不得面世。
三十一年(1942),定居重庆,住城郊沙坪小屋,卖字画为生,种瓜豆,养鹅鸽,饮渝酒,怡然自得。时有名流来访,辄意兴飙举,语各如泉,酒亦屡增。是年,闻弘一法师圆寂,怅然若失。既而曰:“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最完美一人也。艺术家之最高境界,实与宗教相近。艺术之情景交融,与宗教之诸相非相,实止差一步耳。故所谓格律诗、山水画之属,绝非雕虫之技,为其有宗教精神在焉。吾脚力甚小,故不能随法师更上层楼,惟斤斤于小技,但可攀其栏杆作一窥视,深自惭愧云耳。”乃赴乐山访马一浮,倩其为弘一作传。
民国三十五年(1946),携眷回石门湾,寻缘缘堂,已成飞灰矣。乃痛饮千杯,不顾而去。居杭州。
三十八年(1949)后,居上海陕西路,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居室曰日月楼,潜心翻译,历译俄文之《猎人笔记》、日文有《源氏物语》等。所译《源氏物语》者,国内译此书之始也。文革间,定性为“反动的学术权威”。先此,曾编童书名曰《教我唱歌难上难》,有句曰:“东方出了个绿太阳”,意在纠错也。遂为罪证,造反派以十万人批斗之,羞辱倍至。回家则日饮斗升,惟爱白乐天“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一句而已。未几,闻老舍投湖,淡然曰:“死则死矣。”又闻马一浮罹难,竟曰:“何不早死一年。”人皆以其冷漠,实乃佛性也。
一九七零年,患中毒性肺炎,得居家养病。复作漫画,以难见天日故,总其名曰《敝帚自珍》。知者多来求之,则回以《种瓜得瓜》、《东风浩荡》两幅。有求字者,则回以鲁迅诗句。又译日人汤次子荣之《大乘起信论》,交广洽法师携至新加坡出版,然不敢署名。时文狱之森然可见矣。此外,略有散文,集曰《缘缘堂续笔》。
一九七二年,平反,抄没诸物发还。睹物思情,遂起还乡之意。一九七五年,回乡竞志。是年初秋,卒于肺癌,年七十有七。临去犹日饮黄酒一斤,抽烟一巴。有《护生画》六集传世,亦广洽法师与复梓焉。
一九八五年,乡人为重建缘缘堂,今尚存焉。
【丰子恺传】
丰子恺,初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崇德人也。父鐄,字解泉,清末秀才。子恺少好书画,师从李叔同,又从夏丏尊游,诗书绘画皆有所成。
十年,学艺东京,尝观竹久梦二《春之卷》于道,喜其精简,引以榜样。居十月,囊空羞涩,归国执教。而校务集议枯乏,洞察人态,归作图稿,其画始起也。后郑振铎主《文学周报》,见子恺作,异之。为其画稿集题名曰《子恺漫画》,漫画始有也。十六年,师叔同游沪,题诗《护生画》,俄而从师皈依,法名婴行。然本心所适,荤酒不戒。
未几,日寇乱华,辗转诸省始居陪都。而缘缘堂炸毁,愤不能消,乃作《还我缘缘堂》。又以漫画抗日。后携眷回,寻缘缘堂,荡然无存也。居杭州,再迁上海,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潜心翻译。文革间,罪莫须有名,遭批斗。建国二十六年,回乡竞志。是年秋,病卒,享年七十有七。子三华瞻、元草、新枚。
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2]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俞平伯评丰子恺
三、后世纪念
丰子恺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专职漫画馆,这里不仅展出丰子恺本人作品及其生平介绍,还设有诸漫画名家作品陈列室,每个展厅内容物丰富,各有特色,游人络绎不绝。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是丰子恺先生积自己的稿费亲自设计的,采用中国式结构,全体正直,单纯明快,高大轩敞,三开间两层建筑,具有江南民居的深沉朴素之美。但1938年1月毁于日军炮火,后来在丰子恺方外莫逆之交即新加坡佛教协会主席广洽法师的创议和捐资下,在1985年9月15 日故居“缘缘堂”才得于按原貌重建,并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