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水韵吴江 >> 百湖集萃 >> 桥北荡

桥北荡

2023/11/13 3:47:37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5455

桥北荡位于盛泽镇区东部,荡北为胜天村,东南为盛虹村,西为永和村。湖荡状如蝙蝠,两翼展开呈东北西南方向。湖泊面积0.87平方公里,周长6939米,常水位2.94米,湖泊容积238万立方米,湖底平均高程0.21米。入湖河道有3个,为西乌桥港、新开港和思安桥港;出湖河道4个,为东乌桥港、盛家港、豆腐港、园明寺新开河。

明正统初圆明禅寺移建于小氐圩(今水闸以西地),复在寺东筑三孔石拱园明寺桥,与镇区之充字圩相连,因荡在寺桥之北,故有“北荡”或“桥北荡”之称。因园明寺另名白马寺,还有“白马寺后荡”之称。1933年苏嘉公路通车,在石桥之南有公路桥;1936年苏嘉铁路通车,在石桥之北有铁路桥,三桥平行。

相传元末明初时,江南巨富沈万三常居盛泽,原因是藏娇第九位如夫人于荡西不6处的楼下(今荷花村地)。沈与九娘常徜徉于荡之周围,乃出巨资广植名贵红梨树。经此点缀,如火如荼,尤其是夕阳西照时水光花色十分妖娆,景色大增,因被名为“红梨荡”或“红梨湖”。

桥北荡是盛泽东北部乡民进入市镇的—津,在如今的盛虹村豆腐港东侧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长堤向北直达红梨湖边,这就是红梨湖渡口。清康熙年间,村民俞南万在此修建凉棚一片,供候渡之人憩息,乡人感而呼为俞家渡。每当晚霞满天之时,乡人穿行于红梨林下,结伴候渡,湖上浮光耀金,湖畔红梨掩映,水面渡船徐行,“红梨晚渡”由此名噪一时,为盛湖佳景之一。

清道光年间,里人周梦台等诗词爱好者结成红梨诗社。192511月,盛泽书画爱好者发起成立红梨书画会,在我国书法界、国画界颇有影响,红梨之名6扬。以故,近代红梨又成为盛泽之另称。诗人柳亚子是盛泽郑氏婿,来往频仍,他在诗文信札中喜用红梨取代盛泽,如在《红梨赠谭天凤丈即题其数处弯弧庐》一诗中有“春风吹落红梨波,相逢一笑双颜酡”之句。

红梨荡北之较大村落古名洪里,与红梨谐音,今村北小溪上尚有洪里古桥。明正德以后,吏部尚书周用的后裔移居洪里繁衍成为村里望族,周用又名天官,当地百姓感恩遂将地名改为谢天港,此名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1958年“大跃进”期间因”破除迷信”改称胜天(村)。以往,谢天港亦简称过谢溪。

周灿(16041673)为周用五世孙,字光甫,号暗昭,生于谢天港,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浙江道御史。南明政权覆亡后,脱身怀印归里,成为复社骨干。

周灿在谢天港建周待御宅第,其子孙在此生息,至民国年间其屋犹存,因其厅堂轩敞宽阔,乡民称之为“百桌厅”。

周灿退归林泉后,常漫步荡边,或作忧国之思或欣赏盛泽风物,与同好结诗社相唱和。著有《泽畔吟》,系孤本,现存南开大学,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是七律《盛泽》,诗曰:“吴越分歧处,青林接6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

明代,盛泽绸市兴起以后,文人墨客多有诗作,唯以周灿之《盛泽》最为贴切,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机户商人的心态表述,言简意赅,久诵不忘。

谢天港人程际韶(17621821)、程邦宪(17671832)昆仲分别在清嘉庆年间中进士,两人著述颇丰,后者退职后还执教于上海敬业书院。现代程氏后裔多人在美国为著名学者。

桥北荡西南之古刹2明寺为盛泽最大佛教寺院,明代自车溪(今荷花村)移建于此,寺成之日,万事齐备,独缺一钟。僧众焦急万分,方丈却毫无忧色。某日黄昏,晚课以后,方丈偕众继续在大雄宝殿诵经,直至拂晓率众出山门在河埠继续念经,但见雾中一庞然大物漂浮在水面徐徐氽至河埠,方丈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命众僧将钟抬出水面运往钟楼。那钟直径四五尺,高七八尺,抬起来却轻如纸,待到抬上钟楼装上钟架再也无力推动,

敲之则低沉洪亮,悠扬久长,传之甚6。相传2明寺钟声北传平第望,南传王江泾,东越运河至浙江下塘地区,西至麻漾。”园明一晓钟”成为盛湖八景之一。笔者旧居与2明寺直线相距约1500米,幼时清晨常闻园明寺湖钟声,2明寺钟楼有楹联云:铃索不摇钟漏永,好风。卷市声泊回。沦陷时期园明寺青铜大钟被日军劫去,下落不明。集2明寺庇护寒士,收留他们勤读,如邻近三家坝人朱国祚以浙江秀水籍报考,中万历状元。

园明寺前河面开阔,水质清澄,春夏秋三季盛产银鱼,邻近居民用珠罗纱做成网兜竞相捕捞。园明寺三个桥孔因水流湍急皆有漩涡,据传桥面下有泉眼,称为白马泉。河底有鱼窠,冬天潜水能摸起两三斤重的团鳊,桥之东为小桃园,桃林泛春,有茶坊酒肆。

园明寺还有异闻两则,其一是玉蟹,若是月色皎洁之夜,2明寺前水面有玉蟹浮现,色似翡翠,若隐若现,蔚为奇观。据说在同一场景有人能见,有人则不能见,何故?据说前者是心地善良之人,而后者则是心术不正贪欲之徒。

其二,一对夫妻网船在寺前水域捕鱼,连撒数网一无所获,本想再打一网收工回家。那最后一网拖上来觉得沉甸甸,原来是根金链条,渔夫不停地拉拽把它拖上船头,岂知金链越拖越多,以致船头将没入水中。其妻在后艄惊呼,让其夫快快斩断,其夫贪得无厌继续拖以致船头被没入水中,即有倾覆之危,舟中渔夫只得放手,金链滑入水中,渔夫乃挥刀斩链,却不小心斩断自己的拇指,而留在船头的金链仅存一环而已。这一环兑掉以后,正好够看病,而拇指却永远缺失。

这两则传说以示世人切勿贪婪。

沦陷时期,日军在近处筑炮楼,2明寺人迹罕至,僧人星散,寺:渐致荒芜败落。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煤球工场,两株五百年参天银杏惨遭砍伐,后来建造职工住宅,已无踪可觅。至于寺前古石桥19495月被撤退工兵炸毁桥面,数年之后全部坍塌无存。

(周德华)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