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水韵吴江 >> 百湖集萃 >> 金鱼漾

金鱼漾

2024/9/18 3:35:38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1374

金鱼漾,又名鳍五漾、稽五漾、鲸鱼漾,分属吴江与浙江省,湖泊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吴江境内面积约3.84平方公里,周长20808米,常水位2.97米,湖泊容积837万立方米,湖底平均高程0.79米。漾面宽处约300米,狭处约150米。

金鱼漾自西向东,东连桥下水,南接古楼塘河,由5个小漾连成,其状若平卧的鲫鱼,因此得名。金鱼漾承浙江湖州苕溪之洪,蓄太湖之水,流水昼夜不息,漾水清澈见底,是天然水产养殖水域。金鱼漾东侧为震泽八都地域,漾西、北为七都镇邱田、行军、李家港、菱荡湾、沈家湾、桥下、文艺兜等村。历来是七都地区通往南浔、湖州的主航道,南端经八弯桥进入南浔镇,北经吴溇港入太湖。

位于金鱼漾东北隅的双桥峙塔,是七都独具特色的一处风情物景。

据史料记载,七都之名源于宋代的都图设置。后梁开平三年吴江置县后,共设二十九都,横扇为四都,庙港为五都,继而有六都、七都、八都等,其中六都、七都现应属七都镇区域。七都早有“太湖十景”之说,均是文人雅士吟咏之景。明末清初时新定“六都八景”,即“春塘叠翠”、“秋”游灯”、“刘漾菱歌”、“吴村烟市”、“朱圩渔舍”、“隐读耍帆”、“双桥峙塔”、”古杏笼庵”,其中“双桥峙塔”为六都第一胜景。在数百年的悠久岁月中,由于世异风殊,大多的景已名存实亡,唯独”双桥峙塔”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浪打雨蚀,至今风采依然不减当年,在”合理保护利用”下,雄姿焕发而盎然生辉。

双桥峙塔即为双桥、双塔、一寺。双桥为双塔桥,双塔桥原来有一对“孪生姐妹”三孔拱桥,呈一字长蛇形,镶嵌在稽五漾与倪家漾中间,后来重建后西侧那座改为现在的小平桥,成为现在模样的一拱一平双桥。双塔,原来两桥的东西桥堍都各镇一石塔,”文革”期间被双双毁掉。一寺,即为现在的双塔寺,亦称浮碧庵。双桥双塔对峙,非常气派壮观,水乡味道十足。

双塔桥初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万历七年(1579)由浙江南浔籍高官董宗伯重修。董宗伯,即董份,号浔阳山人,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后两桥俱圮,清雍正七年(1729),里人盛宣令、邱美中募捐重建,东侧的那一座仍为三孔,西侧的那一座则改作了梁式。现存之桥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保持了雍正时的形制。

踩着石级,跨上拱桥,可见桥顶立有四柱,每只柱子上都雕着一头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子古称“狻猊”,猛兽的意思。狮子十分凶猛,被世人誉为“百兽之王”,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同时也当作威镇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化身。在桥顶上,举目而望,只见远处太湖洞庭东山、西山远山近水,秀色可餐,金鱼漾波光粼粼,渔舟点点,这正是桥上那副对联所描绘的院”。对莫厘峰,别饶胜境;滨临稽五漾,时听渔歌。”桥上还镌刻着三副对联,其中一副为”唯上上田,农桑兴大利;活泼泼地,兰若宛中央”,上联真切地描绘了当地蚕桑业的繁盛景象,下联中的”兰若”(佛寺的代称)指的是浮碧庵,即双塔寺。双塔桥重修一百多年来,历经沧桑,由于长期处在水路交通要道的风口浪尖上,况且这里水流湍急,加上近二三十年来,各地道路和城乡建设飞速发展,过往船驳运输频繁,无数次的撞击,使桥体几次面临倒塌成为濒危文物。七都镇和震泽镇于2007年联合向吴江市人民政府提交申请并联手出资对双塔桥进行了全面修缮,古桥维修大师陆永熙师傅按照”保持原貌、加固维修”的文物修缮原则,花了半年多时间进行修复,使双塔桥再次焕然一新恢复如初。无萃数的时光流转,毁、修、再重建,时代的变迁留下了历史的印痕,但无论怎样也始终改变不了双塔桥那风姿绰约的倩影。

太湖民间故事里,流传着稽五漾的传说院大禹治水,消除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但东海龙王的十五子敖烈,是条性子暴躁的龙,常常随意到太湖,把太湖当作他的安乐窝。一年春天,敖烈又到湖上肆虐,四处折腾,累了倦了,就在浅滩上歇息。这时,走来兄妹两人,男孩叫稽五,女孩叫稽兰。稽五发现湖边浅滩处多了一座长满青草的”小岛”,兄妹俩看着稀奇,就爬上去玩耍。”岛上”长有青草,揪不断,拔不起。两株光溜溜的红色大树叉,很是奇怪。兄妹俩并不知情,在”小岛”上又摇又跳,这下把敖烈惹恼了。敖烈发起洪水,淹死了稽兰。稽五重伤之下发誓要向恶龙讨回血债,为妹妹报仇。激愤之下,稽五魂魄脱离了身体,飘出茅屋,飞上了天空,找高人,学本领,灭恶龙。稽五飞向了月亮,嫦娥收下稽五的魂魄,找哪吒,教他学本领,又把太乙剑借给他,让他去报仇。稽五在哪吒的帮助下,用”太乙”剑斩断了恶龙,龙身化为一潭黑水,龙尾腾空旋起,把稽五打入潭中。突然,那黑水团随着稽五的落下而变成清水。龙尾成了一座小岛,一会儿长满了茂盛的若兰香草。龙头在金蟾宝塔的镇压下渐渐地死去,龙眼也被流水冲走,剩下两个空洞。日久,龙头石化成了一座三洞石桥,故名双塔桥。稽五与恶龙同归于尽。五月十六日是稽五的忌日。每年这一天,人们自动地聚集在这里,登双塔桥祭拜稽五的英灵。从此这清澈见底的碧潭就用”稽五”命名。后来,一位云游到此的惠心师太,在这芳草碧碧的小岛上结庐为庵,化缘造了这风景如画的”浮碧庵”。这传说故事给稽五漾、双塔桥、浮碧庵带来了神奇的色彩。

电影《杜十娘》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天昏地暗、狂风巨浪”一片肃杀与凌厉的一段场景,就在双塔桥、浮碧庵旁。庵与桥同龄,基本上是同建同毁同修。至清乾隆九年(1744),”寺僧以阁将圮,拆下改建平屋,而古制废矣”,后来才建为楼房。庵很小,院里有三间旧楼,楼就是大殿,关上院门那就是佛门。再后来,庵的形制为三进,第一进供王灵官菩萨;第二进供圣帝菩萨;第三进供观世音菩萨。浮碧庵是建在水中的一个沙洲上,洲在漾中,即为”浮碧”两个字的来由。以前这个庵里住的是个老和尚,六岁出家,在庵里终老。晚年他收了个女徒弟,给女弟子取了个“妙由”的法号,妙由不落发,吃素诵经,与世无争。现在虽然香火不是很旺,但也时有善男信女前来进香。上完香,人们喜欢与妙由尼姑叨叨家常。妙由很温和,澹然地过着小日子而安知天命。

庵有三进,庵的后面是一块狭长的荒地,“草埋荒径。前年,双塔寺经市宗教部门批准,被列为佛教活动场所。2006116日,双塔寺隆重举行开光法会,参加法会的各地高僧、信众和当地群众达上千人,场景热闹非凡。此后,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门境界感召下,各路信众纷纷慷慨解囊,对浮碧庵重新粉刷装修一番,里里外外金碧辉煌。同时又在后面的草地上新增了一进,建起了豪华气派的”大雄宝殿”,宝殿东墙外的水面上又“浮”起了一尊观世音的大佛像,使整个浮碧庵连同双塔桥更加显得气势恢弘而充满精气神。

双塔桥登临眺望,清风帆影,夜月钟鱼,荻渚鸣榔,苔矶垂钓,一番浓浓的农家风味。古人孙展儒曾作过院“地偏分漾五,水急锁桥双。碧玉浮萧寺,清风冷佛幢。彩虹联巨塔,文笔卓长杠。艇系河洲夕,钟声带月撞”一诗,对双桥峙塔的美丽景致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儒林六都志》上也记载了一首署名为金莱的吟诵该景的诗院“双虹横跨处,塔影吊晴澜。佛屋春风古,蟹篱秋月寒。僧归荷月渡,鸥梦蓼花滩。犹喜添幽致,土人尽布冠。”时至今日,此景虽然没有了塔,但依然十分诱人,也不失为七都太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又一大亮点。

(张明远 沈荣奎 沈金虎 谈燕)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