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咏吴江 >> 清前中期 >> 寓慈云寺旬日留别

寓慈云寺旬日留别

2015/2/9 22:18:00    作者:  金圣叹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468

 

 

金圣叹这首诗,是一首住宿在震泽慈云寺时与朋友道别时的留别诗。大师一生著述颇丰,但诗歌却只留下了三首,因此这一首关于吴江震泽的诗能留存,实在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

 

作品原文

震泽多精舍,

慈云师子林。

家私惟古佛,

眷属总玄心。

后汉人何在?

微言乃至今。

相逢随欲别,

舍此更何寻?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古镇震泽的钟灵毓秀与人杰地灵,镇上古迹众多,保留了宋明风格的小街巷、古朴豪华的第宅深院、夏禹治水的足迹,以及最负盛名的——慈云宝塔。这里虽不如盛泽繁华,但众多古迹和风光却撩拨许多文人们赏景赋诗,流连忘返。

 

背景拓展

慈云寺塔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被誉为吴中胜的慈云寺塔,坐落在震泽镇东。佛教传入震泽,始于三国吴赤乌(238—250)间,在镇东建塔。寺始建于南宋咸淳中,旧名广济,明天顺中改今名,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工业的佛寺之一,慈云寺塔是寺中现今唯一遗存的建筑。其初建无考,后经明、清、民国,以及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八二年历次修缮。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塔外观翼角轻举,玲珑挺秀,塔内置有楼梯,可登临。为吴江八景之一慈云夕照,在塔的东南隅有一座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于清乾隆时建造的单孔拱形石桥——禹迹桥,与宝塔互成呼应,构成了拱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观。

关于这座塔,流传着两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慈云寺塔,早时又叫望夫塔。据说赤壁大战后,孙权派鲁肃到刘备那里讨还荆州未成,就采纳周瑜的美人计,诱杀刘备。刘备在军师诸葛亮巧妙安排下与孙夫人(孙权御妹)完婚后,双双顺利归蜀。不久,孙权以国太病重,谎骗孙夫人归吴后不再放回,孙夫人日夜思念丈夫积忧成疾。国太焦虑中苦思良策,择定在太湖边上的震泽镇东建一塔,六面五级,层层设通道回廊,以供孙夫人观景消愁。塔成,国太携孙夫人逐级登高,北望洞庭,南瞰麻溪,碧波绿野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自后,孙夫人安身塔下,每日必登高眺望,寄托相思之情,遥祝夫妻早日团圆。孙夫人病逝后,民间将此塔称作望夫塔

后来年久失修,塔逐渐塌毁。到了南宋,金兵入吴,徽宗皇帝被俘,慈云公主南逃到吴江,终日郁郁寡欢,侍侯的人为了帮她解脱忧愁,就孙夫人为鉴,在望夫塔旧址建寺造塔,寺称慈云禅寺,塔称慈云寺塔。公主常临塔北眺,望父王早归。

此塔,寄托着两位乱世女子凄惨的身世与缠绵的情思,一为望夫,一为望父,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也表达了人们思慕和平向往安定生活的心愿!

 

 

作者简介

金圣叹(1608417—166187日)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一说本姓张,名喟,享年五十三岁(虚五十四岁)。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都有评点。

行为特立独行的金圣叹身上,民间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最为著名的是金圣叹的临终要事:大师金圣叹文笔幽默言语幽默,幽默了一辈子,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

但没想到大师的临终要事竟然还是幽默。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也是大师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的打开一看:一个是字,另一个是字。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