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咏吴江 >>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2024/9/2 3:29:36    作者:  姜夔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02

 

  这首词为淳熙十四年(1187)冬,作者姜夔前往苏州拜访范成大,途经吴松(今吴江)时所作。先写景。大雁南飞,山峰矗立,显得落寞荒凉,既有着超然出世的淡泊,又有着客子飘流的孤独凄凉。接下来明言欲像陆龟蒙一样隐居。“今何许”突作陡转,“凭阑怀古”承上启下,“残柳参差舞”又陷入一片迷茫萧瑟之中。

【作品原文】

燕雁无心,

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作品注释】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商略:商量、酝酿。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何许:何处,何时。

 

作品译文】大雁和小燕似乎无心赏景,从太湖西畔随着飘忽不定的流云向天边飞去。只留下几座孤峰,默然中又仿佛在互相低语:黄昏时将下大雨。本打算留在甘泉桥畔,与唐人陆龟蒙相伴同住。但如今又怎么样呢?凭栏怀古,只看见残败的杨柳上下飘舞。

 

作品赏析】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今吴江)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上片亦实亦虚,清美畅达。首二句自然超脱。次二句拟人含情。沈祖棻云,燕雁或者有知,而以无心为说;山峰纯属无知,而以商略为言:此便是夺化工处。”“燕雁者,随云飘逝,纯任自然,机心不存,无所羁绊。雁过西湖飞者如此,文士心中情怀亦是如此。其指随云振翅之燕雁则实,指已随云去之幻影则虚。眼中之实见与飘零文士之征象融而为一,语简义丰。

 数峰二句,立意新巧,勾画江南烟雨,外现凄苦情悰,情化自然景物,最是白石本色。数峰为眼见,清苦为心感,商略黄昏字字含情。《翠楼吟》云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既忧国运渐趋黄昏,又营微弱晚晴气象,其微茫希望之萦绕,与此不同。

 过片首二句,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与燕雁无心随云彼此暗合。然人又岂能无心?有心人方见无心雁,且感受数峰清苦。与首二句遥相对应,彼孤落之自当随云归往燕地,己飘零之文士亦当共天随住第四桥边,此则暗示寻觅精神之归宿。另,留意燕雁。北飞之燕雁见证家国悲哀,与惯常衡阳之南雁大不相同。数峰何以清苦,洒雨何以黄昏,承上句可有此深解,此则南宋小词之普遍意义乎?

结句今何许三字一提,似问似叹,亦问亦叹,深沉之语益见往复之情,见共天随住第四桥边之无望矣。《白雨斋词话》言感时伤世,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结句既有今古之意,则燕雁此说可通,且以此释燕雁正合结句深刻之意。

姜夔《诗说》言小诗精深,短章蕴藉,大篇有开阖,乃妙,此篇正极蕴藉,其被推为短章绝调,亦姜夔精思之功力使然耶?

 

作品点评】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怀古小词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飞的残秋道经吴松至苏州时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词人一样太湖西畔随云去。上片第二韵为传唱千古体现白石独特风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数峰聚首商量黄昏降雨,物拟人,人拟物,活画穷愁而颇自得,是词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内蕴极丰富。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动态寥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精神。下片点怀古,家住苏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诗人陆龟蒙(天随子),思想与一生浪迹天涯的鸿爪颇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临其地,能不念及?云雾缭绕商略黄昏雨的数峰中,陆、姜当各占其一。

 白石语言艺术极高明,所谓裁云缝月,敲金戛玉。他的语言如名提琴手的弓子,在琴弦上灵动机敏极富弹性的无穷变化,力度、动静、虚实、疾徐……。如清风流云,海浪空礁,无所往不极其妙。这词中,随云去的燕雁,商略黄昏雨的清苦数峰,参差飘舞的秋柳,乃至拟共天随住的词人自身,都处在无穷变化的艺术魔法中。琴弦可理解为情化的客观现实。

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渐成哲学史和伦理史的主要趋势。白石诗词,标榜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自然高妙;继承与创新方面,主张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白石所说的自然,与道家的很相近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白石流寓浙江吴兴(湖州),慕白石洞天之名,遂自号白石道人。白石洞天可能即六六年发现的石灰岩溶洞黄龙宫,古代道士修炼之所。白石思想上倾向道家是很明显的,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南宋国势不振的时局,都逼他走向空无。这不能不影响其美学思想及诗词创作。

自然清空清虚并非子虚乌有的虚无。老庄美学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即道的本体,非五官能感知的认识实体。本体应说是在实体基础上所获得,它虽无为无形,却又有情有信,无处不在。对美的本质的这种认识必然规定创造和鉴赏,所以强调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虚静寂寞为最高境界。姜白石自然高妙的创新,正走的是老庄美学的这条路子,这首小词清空中的充实丰富即一例。

 

作者简介】姜夔(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