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叶楚伧其人其事

叶楚伧其人其事

2020/11/8 0:42:06    作者:  范泓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915

最近,读到过一本二十年多前台北食货出版社出版的随笔集《梅隐杂文》,作者刘光炎(1903—1983)是一位资深报人。刘光炎1928年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不久,即投身新闻界,至196965岁时从台湾《新生报》退休,前后40余年。由于作者所亲历的时代,是一段飘摇动荡的岁月,甚至可说是一个乱局,所以笔下的旧人旧事,作为茶余酒后谈助,对正史补充,未始没有裨益。作者写人记事,多以史料细节说话,不先入为主,使我们对某些历史人物与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叶楚伧这个人。
  叶楚伧是国民党元老之一,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连任过三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3953日、4日,陪都重庆遭到大轰炸,各报被迫停刊,纷纷撤往郊区。蒋介石手令重庆各报组织联合版,有《中央日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新华日报》、《扫荡报》、《国民公报》、《新蜀报》、《新民报》、《商务日报》、《西南日报》等十家报社参与,编辑部设在《时事新报》馆内。这时是国共合作时期,《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为主笔之一,总编辑章汉夫为国际版编辑,整个联合版编务则由刘光炎与王芸生轮流负责。有一天,报馆来了两位官员,作者回忆道:因为出刊的关系,中宣部是需要与各报的主持人随时联络的。我到差的第一天,就碰到两位不速之客。我到会客室一看,赫然是: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叶楚伧先生、副部长潘公展先生。我当时惊问:在如此大热天,叶先生何不叫人打一个电话通知而要冒暑亲临。叶先生说:不然,我这个部长是党官,而联合版则是民间的联合刊物,以党官的身分,是不便对民间刊物,颐指气使的。’”当时,“联合版办了一百期就没法办下去了。之所以停刊,除政治上的异同外,中国人之不易作大团体的合作也是原因之一。国民党中央看见合不成,就只好把范围缩小,叫中央与扫荡两报纸合并,而结果仍是一败涂地。理由是中央居主导地位,却不以诚待人,扫荡不服,彼此不合作,所以最后仍然分开了……”这件事对国民党当局来说,也成了一个教训。
  作者还记述了叶楚伧一件事。抗战中期,中国文艺协会宣告成立,身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叶楚伧到会发言,正侃侃而谈时,中央大学一位教授忽然站起,制止他发言,其理由是:今天是文艺工作者的聚会,不欢迎大官的训话。此位教授何许人,文中未有交代,叶先生经他当场开销,一言不发,一鞠躬地下了台,安安静静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后来大家弄明白了:叶先生原来是这个会的发起人兼筹备人,他所报告的,是一个筹备人在筹备完成后所应该说的话,并不是训话,于是挽人出来,请叶先生再继续讲下去。叶先生也就继续上台,完成他未曾讲完的话,丝毫没有一点愠气。这一点不是平常人所能做到的。
  叶楚伧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周庄,身材魁梧,南人北相,平时喜写作,笔名小凤,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等作品。然叶楚伧更是一位复杂的政治人物,早年与他人合办《民国日报》,任总编辑,抨击袁世凯的帝制。又与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后为西山会议派要角之一;在思想上趋于保守,曾遭到过胡适的批评。不过,叶楚伧为官不失其书生本色,在当时难能可贵。南社老友柳亚子赠诗云:唾手燕然他日事,知君原不为侯封,对其官宦生涯有充分的肯定。叶氏嗜酒如命,在家太太不让喝,就把酒藏到办公室,秘书萧同兹、朱云光经常偷喝他的酒,每次只给他留一点,他老人家也就没有二话说了1946年,叶楚伧病故于上海,只活到60岁,或许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由于他的从政经历,后人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则多有忽视,未免有点可惜了。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