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吴地古今 >> 景点集萃 >> 无锡 >> 崇安区 >>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

2024/12/2 3:34:27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0351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一、基本简介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1956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东林庵,学舍被辟为东林庵。百年后的明代,无锡人邵宝1460—1527,号二泉先生)因幼年时曾在此读书,出仕后曾力图在原址修复东林书院,但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仍为学舍。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二、人文历史

传闻当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先后主盟东林书院,聚众讲学。

东林书院会约仪式: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临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启知。每月一小会,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举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为始,会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启。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在讲习之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唐文治撰写了碑文,发明性理之根源,并略述书院建置始末,惟愿我乡邦人士,景仰前徽,保气节于将坠。碑后列有发起人姓名。唐文治,祖籍太仓,国学大师,长期在锡地办学,声名卓著。碑今存无锡东林书院

院内现存石碑坊、仪门、丽泽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内有顾宪成

所撰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三、展览与藏品

《东林学子展》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清廷下诏,将全国的书院改设为学堂。19025月,东林书院改为东林高等小学堂,于同年十月一日正式开学。由陶云祖任总耋。不久由东林书院最后一任山长陶世凤继任。以后历经校名更迭,沿存至今。东林这方古老的学苑沃土,在读书、求实、关心国事的精神鼓舞下,走出了大批著名学子和拔尖人才。如无产阶级革命家秦邦宪,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陈翰笙,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著名中国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家杨荫浏,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侯芙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钱天闻、经济学家王寅生、数学家孙克定、计量学家王世瑄,运动健将惠均、丁玲玲等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为无锡、为东林增光添彩。

《宜兴紫砂工艺展》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历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画和古代陶器、添器、玉器、秦砖、汉瓦、磨镜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从而设计和发展了形形色色的紫砂茗壶造型,并形成独特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而宜兴紫砂陶土的独有性,让宜兴成为除景德镇(瓷都)以外名扬内外的陶都。

2007年,东林书院和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紫砂艺术陈列室,定期邀请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及紫砂收藏鉴赏家到现场,举办开展各类紫砂文化交流活动;为紫砂艺术创作者与紫砂爱好者、收藏者之间搭建提供学习紫砂、交流紫砂、展示紫砂、鉴赏收藏紫砂的沟通平台。

紫砂壶不仅聚集了手工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更体现了手工匠人对紫砂壶的理解与期望。虽然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但作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受人青睬的国粹和重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书院展》


泱泱中华,教化绵长;煌煌天河,群星璀璨。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教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在中国教育史长河中则一度是滔滔主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视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大家更多的知道书院,我们陈列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东坡书院等几座中国著名书院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书院的传统及其精神有深入系统的了解。

《东林老照片展》

清末受西学东渐影响,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进程。按照规定,因府州县乡邑,公私现有之书院、义学、社学、学塾,皆改为兼习中西之学校,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府州县之书院为中等学,义学、社学为小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林书院应旨改为东林高等小学堂。以后历经校名更迭,沿存至今。

书院珍藏有自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东林学子早年影存。经专家鉴定,照片成像质量较高,均使用进口座机,察司、天赛等德国镜头拍摄,底片使用玻璃叶片。部分照片装裱精良,使用进口卡纸封底。

回顾历史,信感自豪,畅想未来,为建设文化无锡作出新的贡献,是乃此展览之旨也。

《东林八君子展》


无锡东林书院,宋朝杨时讲道处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书院重修,本邑顾宪成偕弟允成、同乡高攀龙、安希范、叶茂才、刘元珍,及武进薛敷教、钱一本讲学其中,时称东林八君子。八君子为官清廉,锐意图新。凡正俸以外的羡馀,或上缴,或救灾,决不入私囊。要求革除朝野积弊,振兴吏治。八君子忧国忧民,敢言直谏。虽居水边林下,却仍志在世道讲学之余,往往间或议及朝政,裁量人物。他们不但开创了一代自由讲学风气,更是开创了文人讲实学、重实用、议朝政的先河。

四、旅游信息

美食

天下第一菜、鸡茸蛋、奶油鲫鱼、红烧筒肠、太湖清水蟹、海棠糕、梅花糕、银丝面、小笼馒头、油豆腐干、三鲜馄饨等。

交通

公交10151921233057722712211路在东门下车,沿解放东路向西。

公交72250175在东林广场下车,沿解放东路向西。

公交1557701环、55712在东林书院下车,下车即到。

开放时间

东林书院火车站步行15分钟,游玩时间1小时,7:00~17:30开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