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5 0:26:46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3170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明媚秀丽的阳澄湖畔景区,占地面积6000多亩,交通便捷。景区利用革命历史、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建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先后形成了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演艺文化游、休闲养生游等旅游产品,是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景区全力打造的大型实景剧《让子弹飞》、《芦荡烽火》已相继上演,该剧运用现代高科技特效手段,演绎沙家浜的传奇故事,运用诙谐、幽默的表演手法,讲述军民紧密配合,共同抗击日顽的英勇斗争故事。实景剧、京剧表演、石湾山歌等众多演艺节目现已成为沙家浜又一大特色品牌。
沙家浜是一出唱不断的京剧,是一处游不尽的湿地,是一壶饮不完的茗茶.
一、基本简介
沙家浜风景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
家浜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现辟有芦苇荡、教育馆、春来茶馆等景点。近年来景区日趋完善,水面芦苇荡从最初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亩,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苇荡的故事;岸上有按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依稀让游人瞥见阿庆嫂、郭建光的身影。
二、历史沿革
沙家浜镇位于常熟市东南隅,与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交界,原来是个地处偏僻、河荡如网、交通闭塞的地方,是常熟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沙家浜镇原名横泾公社。自从现代京剧《沙家浜》在全国唱红后,百姓自发办起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
20世纪80年代初,常熟横泾改名“芦荡乡”。展览则更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许多新四军老战士到此寻访当年的足迹,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爱好者。来这里旅游的上海同济大学教师顾振翔一眼看出了沙家浜的魅力,向当地政府进言开发旅游。
1988年7月22日,“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和“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对外开放的消息在上海各大报纸披露后,好奇的上海人蜂拥而至。
1992年3月,芦荡乡正式改名为沙家浜镇。
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沙家浜人又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红色游”延伸开来,发展了体味芦苇荡、江南田野风光的“绿色游”和赏金秋风光、品阳澄湖大闸蟹的休闲美食“金色游”。沙家浜景区日臻完备,发展为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的综合游览区。
三、主要看点
沙家浜,地名,景区名,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方,阳澄湖边,与苏州市相城区、昆山市交界处。沙家浜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
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唱遍全国的样板戏《沙家浜》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抗日传奇故事与当地的阳澄湖、芦苇荡、大闸蟹等地方特色,丰富了这个景区的文化内涵。
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现有芦苇荡、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春来茶馆、横泾老街、芦荡湿地等景点。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东接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在沙家浜设有互通,风景区正门紧靠锡太一级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沙家浜风景区占地6000亩,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景区追求大自然生态和野趣,营造水乡“森林公园”,各个不同的地块,形成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以及万竹岛,同时追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绿化与芦苇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春是桃红柳绿,夏是荷藕飘香,秋是杏林尽染,冬是雪融芦花,四季如诗如画。碧波之上,橹声咿呀、渔歌阵阵;万绿丛中,鸟儿婉啼、苇香扑鼻,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水乡特色。此外,独具特色的端午龙舟赛、民俗风情展、风筝表演、江南吴歌会等活动,也体现了沙家浜深化的文化内涵。
景区推出的探访《沙家浜》故事,追寻阿庆嫂、郭建光踪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红色教育游”;忘却都市喧嚣,呼吸新鲜绿色空气之“绿色生态游”;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享受“持螯赏菊、对酒当歌”意境之“金色美食游”;漫步沙家浜古镇,品味浪漫与怀旧的“影视文化游”,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旅游市场。
芦苇迷宫
沙家浜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有诗云:“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1]漫步、泛舟其间,苇香扑鼻,野趣横生。
影视基地
横泾老街影视基地保存了农村建筑旧貌,吸纳江南小镇精华,重现了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江南乡间风貌和文化特征。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此外还有《三言二语》、《金色年华》、《中国酒王》、《茉莉花》等电视剧到此取景拍摄。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每天定时有挑花担表演和婚俗表演,此外,京剧《沙家浜》每天准时上演。
国防教育园
沙家浜国防教育园位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北侧,占地130亩,由拓展训练区、彩弹射击区、军事武器展示区、抢滩登陆射击场、户外野营帐篷区等部分组成,是沙家浜风景区为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普及国防知识,增强旅游可参与性,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而建设的又一新的亮点。
春来茶馆
春来茶馆再现了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竹林嬉戏、听戏品茗,尽享农家生活乐趣,与芦苇迷宫相得益彰。良好的大自然生态,是追求回归自然“绿色旅游”的极佳选择。
芦荡湿地
沙家浜芦荡湿地占地998亩,总投资共一亿元,围绕凸出湿地的典型特征,着力打造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湿地园区。通过选择芦苇、芦竹、蒲苇、朴树、女贞等当地典型的湿地植物与耐水湿植物,营造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湿地植物群落。通过河道调整,形成凹凸程度丰富的湿地水岸线,增加岛屿破碎度,生成理想的湿地空间形态。通过土方改造,形成水下坡地,营造出适宜各类湿地植物生长的浅水区域。通过还原常熟典型的古镇村落,为游客展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江南水乡渔民特有的生产、生活状况与民风民俗。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参与性活动,吸引游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使游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湿地知识,增强环境与生态意识。
“绿波不尽尘难染,芦苇深处浮人家”。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芦荡人家,飞鸟闲逸、游鱼戏水的湿地娱乐园,荇菜参差、苇叶摇曳的湿地植物园,描绘了明日沙家浜惬意田园的诗意画境,展现了沙家浜不一样的大自然乐趣。
芦荡人家位于景区西南角,还原常熟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村落,主要目的是为游人提供原汁原味的传统江南水乡生活状况与民风民俗的特色住宿。该区域建筑面积3274平方米:内有芦荡水街(2090平方米)、云庆会馆(320平方米)及乡间农舍(144*6=864平方米)。
该区设计以芦荡水街为主,结合云庆会馆和乡间农舍的特色化餐饮住宿,完善了沙家浜景区接待设施。景区中,错落有致的民居老街营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街巷空间,其滨水部分的栈桥、平台等,以增加水面层次,增强水体空间感,使街巷尺度与水体空间得到和谐的融合。通过这种人文化的湿地景观,使沙家浜自然古朴的气息得以再生,同时也丰富了沙家浜景区的水域空间。
湿地渔乐园位于景区东南角,主要目的是为游人提供能感受湿地动植物景色及湿地系统原理的场所,寓教于乐,游乐性强,参与度高。该区域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包括鱼乐轩(285平方米)、公厕(140平方米)。
渔乐园中各种不同的景点,形成了河藕飘香,雪融芦花,四季如诗如画的江南湿地景观。各种不同的湿地动物观赏寓教于乐,蟹趣滩、觅虾台等沼泽体验区及净水潭、浊水潭等展示湿地生态循环系统的景观设计,既展现了沙家浜江南鱼米乡的渔作文化,丰富了景区体验性活动项目,又全方位多侧面地揭示出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奥秘。
湿地植物园位于景区西北角,主要目的是为游人提供观赏湿地
植物的平台。该区域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水体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包括湿地站和公厕)。
植物园以江南地带性植物景观、景观结构为营造核心,成为展示以芦苇、菖蒲、香蒲、荇菜等江南湿地植物品种为主的专类植物园。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整到零的景观结构,既符合破碎度较高的湿地景观特色,也满足建筑、交通等功能需求。通过丰富流畅的道路及栈桥穿插,将破碎的湿地景观串联,形成整体。打造了沙家浜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多元化生态环境系统。
四、旅游贴士
到沙家浜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没有直达车的,需要转车的,全国各地到沙家浜的游客先到常熟,然后汽车站转乘沙家浜专线车111路到沙家浜景区下车即可。
去沙家浜四季即可,春夏秋看芦苇迷宫是绿色一片,冬天去看芦苇迷宫是银白色的芦苇一起风吹花摇,非常漂亮,沙家浜景区很大,最好是坐船看芦花了,最有意思的是坐在红石村看阿庆嫂智斗刁德一了,不亲临这个地方是没这个感受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