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水韵吴江 >> 百湖集萃 >> 韩郞荡

韩郞荡

2024/3/20 3:49:36    作者:  顾永祥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551

韩郞荡,别名邗上荡,位于芦墟镇东面,水域面积2560亩,底高程0.5米,属于长江区。它的一级流域为长江流域,二级流域为长江干流水系。据传,南宋名将韩世忠部队曾在此驻扎,抵抗金兵,世人称韩部士兵为“韩郎”。由此,留下“韩郎荡”一名。

韩郞荡周围分布着伟明、芦东和秋甸以及浙江西塘镇的鸦鹊等4个行政村;由东往南有华中港、大桥港、小港里、云田岸港、三家村港、一吕港、九曲港、南港、金字港、生田港等10条港汊。1958~1960年,太浦河第一期工程在其北部的太浦河南岸堆积土方。1995~1996年,第三期工程又在此冲积堆土100多亩。1996年6月,在东北角的湖岸上,建成太浦河汾湖大桥,连接318国道。


据韩郞荡畔姚家浜8组88岁的杨炳良、港南浜74岁的张宝云和韩郞村76岁的陈福昌等老人回忆,邗上村港口东的韩郞荡里原来有7个土墩,当地人又称其为七星墩。七星墩有高有底,都长有芦苇。据说,种田人要是在夜里想去自家的地里,是根本没法找不到自家田地的。因为,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那七星墩中相邻近的3个小圩块,高高低低就会连成龙身,而其他圩头则演化成龙头、龙爪和龙珠,在宽阔的荡中上下翻腾,上演着腾龙戏珠的游戏。而周边的田地则在腾龙戏珠之时被不断变换着方向,故就会找不到自家的田地了。使得东半荡中的华字圩、水浮塌等独脚圩也时浮时现。

南宋初年,金兵屡次南侵,深入长江各地,芦墟的司浜、砂锅田、韩郞荡等处,居民或村民在破土建房时,或湖荡积肥时,曾多次挖出“韩瓶”,这是韩世忠士兵盛放饮食的一种小陶罐。因此,这也印证了韩世忠军队在此驻扎或活动过的历史。每到节庆日或者遇到什么喜庆之事,在芦墟民间有吃“定胜糕”的习俗。据说,这“定胜糕”的来由,就是源于韩世忠与金兵在韩郞荡一带的抗金故事。相传,金兵十万南下,韩世忠兵少将寡,硬打会寡不敌众,如何破敌,颇让韩世忠、梁氏夫妇费心。一天有人送糕到军帐,梁氏接过一看,此糕两头大,中间细,轻掰此糕,就一断为二,梁氏不解,想问送糕人此为何意?发现送糕人已不见。梁氏心头不由得一震,知是破敌之计,金兵中部薄弱,当拦腰截之。韩世忠传令连夜出击,直冲敌营中部,果然大获全胜。战后,此糕故事流传开来,说韩世忠、梁氏得神人之助,民间称此糕为“定胜糕”。

1942年的正月初,千余名日伪敌军,分乘100余艘“蒲鞋头船”(汽艇),从苏州、吴江、嘉兴、嘉善、青浦等据点出发,途经韩郞荡、三白荡和分湖等湖泊、水巷,对芦墟、莘塔、北厍、周庄等地实行“扫荡”,暴行历时20天,杀害军民2373人,史称“芦莘厍周大屠杀”。时年正好18岁的杨炳良,好得上过私塾和学堂,能跟翻译对上几句国语,他还机智地说自己是“17岁”,才以“小孩的小孩的”身份,捡回一条性命。人都说吃鱼聪明,看来,这跟杨炳良从小就吃韩郞荡里的鱼长大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这是玩笑。

韩郞荡因为港汊众多,水源丰沛,水产品丰富倒是真的。熟悉韩郞荡的村民和渔民知道,其实该荡古代是海湾的一个浅滩,它的荡底子是蛎壳层,俗语“千层蚌”。附近村民在荡中扒水草做肥料时,一二公尺往下,全是硬硬的蛎壳。于是,人们对分湖大小钳蟹便有了一个合理的推理。说是该蟹的钳是在韩郞荡的蛎壳上爬行时,不慎折断的,以后再生长的那只,就明显比原来的要小好多。想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分湖跟韩郞荡间,只相距数里长的南栅港。

韩郞荡荡底还有一个独特的土质,就是南部硬、浅,水草少;北面软、深,水草丰茂。这让不同习性的鱼类,有了各自生活的天堂。水产场在韩郞荡里养殖青鱼、草鱼、花鲢、白鲢、螃蟹等。南部荡底因表层稍硬,烂泥少,水流通畅,特别适宜“青壳蚬子”的生长繁殖。蚬子是一种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有环状纹,生在淡水软泥里,肉可吃,壳可入药。蚬子肉质肥嫩、细腻;煲汤后,汤白似牛奶,鲜美异常。“青壳蚬子”的纹理是浅黄纹中夹白纹,外观清爽醒目,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