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7 3:17:28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5349
一 、基本简介
浦口明城修筑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属于南京明城军事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的形状为圆月,周长十六里,其位置在现在的古镇东门至浦镇南门附近。属浦口泰山、顶山二街道管辖。根据历史记载和众多历史遗址的存在和发现,浦口明城已是南京甚至全国当下都已不多见的大明王朝遗迹最为丰富的地方。。
二、 主要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对南京城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由于南京明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规模恢弘。浦口明城也是南京明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浦口明城因其地势险要“扼抗南北,钳制江淮”,于洪武4年(公元1371年)在隋朝晋王城旧址开建,历时五年,始成。浦口明城,方圆有两里,周长十六里,圆如满月,也是当时江浦县府所在地。
三、 历史沿革
“浦口”,意思是濒临水边之地。
根据史书记载:浦口元朝时为浦子市,亦称浦子口。 在历史上,浦口地区一共有过三次筑城。第一次,公元588年晋王杨广南下讨伐陈,率兵聚集桃叶山,命军中将士在今东门镇一带建筑一座土城,史称“晋王城”,也是浦口城最早的雏形。 第二次则是,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驻防抗金前线的宋军在“晋王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用于军事防守的土城,并将它命名为“宣化镇”,又称“宣化城”。 浦口第三次建城,是其大规模筑城的开始。
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洪武四年(1371年)八月,浦口因其地势险要,地处交通要冲,是金陵天然屏障,具有重要军事价值,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朱元璋命丁德指挥修筑浦口城。
建成后的浦口城周长达16里,设城门五座:东为“沧波”,西为“万峰”,北为“旸谷”,南为“清江”,另有南便门“望京”。城的形状为满月。浦口城依山傍江,极为壮观。规模虽不及金陵城宏伟,但浦口城沿丘陵之起伏,顺江水之延伸,宛如一条升腾的乌龙盘旋在南京的“北大门”。 浦口城竣工之后,为加强京畿的保卫,在浦口城设立应天卫。一个卫有官兵五千六百人,后又增设龙虎、武德、和阳、横海、江淮五卫。当时南京地区共有49个卫,浦口地区就有六个。应天卫最高军事长官为浦口守御专督军事,同时还设置了储备粮草的三个仓储,以户部主事管仓储。
从明洪武至清光绪年间,浦口城曾有过多次修建, 最大的一次要算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江潮入浦口城“望京门”,浦口南城坍入江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水骤涨,街衢可通舟楫,民庐漂没甚众”朝廷虽命成国公朱辅祭告江神仍无果而终,由此至万历年间,浦口城维修一事一直乏人问津。久拖不决。 万历十四年 (1586年),一些官员在朝倡议修筑浦口城,还是未成。“其故有二:一曰任怨。盖筑城未免拆人房屋,怨渤易兴;二日虑患。盖近江易于崩圯,后患可虞。”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大司马黄克缵,亲自来浦口视察,黄克缵“自万峰门登城而西周阅土墙,中经浦子山,东达沧波门,上下于颓垣荒壁之间,里巷阛阓周转曲折,无处不到……”黄克缵经过实地调查,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浦城为南京之保障,缺其一面与无城同,其当修筑……江中冲啮若有可虑,然五十年来水势渐定,城西沙洲既露于上流,城东石骨复露于水澨,唯中间一段被水冲洗,然有山可依,即旧时土墙,今固十存其八也……山势可依则依之,江流宜避则避之……。” 黄克缵依山势避水流补建浦口城的建议,得到大司空丁宾、少 司空罗朝国等朝廷官员的赞同,黄克缵更进一步实地试验,“先筑(城)三丈以验其费”,提出切实可行精简节约的计划,不久得到朝廷的批准。 浦口明城300年后再次重修,从万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季夏之望日,前后约一年功夫,“侍御三公者,复月轮一人往涖其事”,督促施工,筑城很快完成。 重修后的浦口明城 ,共补造南面近江一带城垣899丈,同时增建了四个门券,一座瓮城,七座敌台,九个水洞。所用资金只相当前任官员估工造价的三分之一。七座城门分别命名:东门“朝宗”,北门“拱极”,西门“万峰”,南门“金汤”,便门则为“广储”、“攀龙”、“附凤”。各门设门官,门军若干人。圆如满月的浦口城至此变成弓形。为防御江潮的冲击,在金汤、广储两门近江一带又筑起一道754.8丈的石堤,用银五万四千两。 补造的浦口城与明洪武年间的旧城相比毫不逊色。西起万峰门,翻越浦子山,东达朝宗门,泛江而起,敌楼耸翼摩云,在浦子山-——传说为韩信、韩世忠点将台的基础上建起了中敌台,巍峨壮丽,俯仰江天,为当时浦口第一名胜。
明代江宁名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顾起元为此撰写《重修浦口城记》横陈在浦子山-——点将台上,成为历史见证,现已是文物珍品。 浦口城,清顺治、嘉庆年间都作过重修。但无论规模和质量上都未能超过明代的浦口城。1992年,中敌台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刚刚公布的南京市第四次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第二批南京市保名单中的“浦口中敌台遗址”作为浦口明城的重要部分被更名为“浦口明城墙遗址”。
四、 现在未来
浦口明城,墙,和南京明城墙虽然仅一江之隔,命运也大致相同,600年间在经历战争损毁,自然分化,风雨侵蚀 地震洪灾 人为破坏,昔日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的南京明城和“扼抗南北,钳制江淮,拱卫京城”的浦口明城,都是面目全非,目前南京明城墙仅保存京城墙,宫城、皇城、外郭大都只有零星旧迹或被完全湮没,仅存地名才能寻觅感知过去南京明城的大致位置。
南京浦口明城 在清咸丰年间做为军事重镇,太平军与清军在此激烈搏杀,被太平军攻破后,浦口明城也随之被毁。
南京浦口明城在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二日被南京市人民政府以“浦口明城墙遗址”,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古镇东门大街原浦口明城东门即朝宗门立碑公示。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浦口明城墙遗址的还有浦口和南门之间的“中敌台遗址”等处。 如今南京浦口明城的大致轮廓为以古镇东门大码头为起点、沿着大码头西街走到东门大街既浦口朝宗门,有新设立的文保标识碑,,经流花锁翠桥,桥下是浦口城墙的东护城河、上官林巷、下官林巷,桃花坞到浦镇东山;从4S店处的土崖,过京沪铁路/直到南京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止,绕到老津浦铁路线,再次从断崖经北门三组、三元庵直到沿山大道断崖处(浦厂二村附近),从4S店开始至此的城墙非常清晰;再走过沿山大道北侧的“城墙根”自然村,后的路段多为平整街道。再沿西海路、浦厂小学(门口有池塘为浦口明城西护城河遗迹)、西门街、浦口城墙西南角,到达浦镇车辆厂正门;
沿丁家圩埂路(珍珠泉河畔)走到南门中学,可见“浦新街54号”的“附凤门”和此段城墙;
经洋桥洞到达南门(金汤门)附近,经鼓楼街到长安巷、鼓楼岗左街、东长安巷(有残存城墙),登上韩信点将台(既中敌楼遗址)看明代“重修浦口城”碑;下来后经南农工学院、向阳桥到东门大街。 现在仍然存在的已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浦口明城墙遗址有浦口明城墙东门“朝宗门”遗址和“中敌台遗址”。 “朝宗门【东门】遗址”门洞两侧巨石屹立,长度有十几米,门洞残迹清楚, 南便门“附风门遗址”现在浦新街54号。附凤门被堵塞后圈入居民家后院,保存得较为完好,其门洞高三米,宽三米,进深六米,两侧残存城墙100多米, “中敌台遗址”清代光绪年间重修的中敌台,现存台基以及重修碑刻一方;另外还可见的有流花锁翠桥下“浦口城墙的东护城河遗址”,“浦镇东山土崖城墙遗址” ,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城墙遗址”,“北门,三元庵“拱极门”城墙遗址”“城墙根城墙遗址”“浦厂小学浦口城西护城河遗址、”“浦口城墙西门遗址”和“附凤门城墙遗址”;“东长安巷城墙遗址”,点将台(既中敌楼遗址)的明代“重修浦口城碑遗址”如此众多的遗址非常完整清晰的展现了浦口明城位置范围,再现浦口明城的轮廓,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让现代人充分感受到浦口明城所经历的沧桑。 “浦口明城”多处遗址的 存在与再现 ,应该让我们对南京明城墙有全新的认识和评估。 “浦口明城”丰富了南京明城墙在政治、历史、建筑、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极大拓展了南京明城墙外延,延伸了南京明城墙地理空间。同时可以将南京明城墙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也为南京明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支持,“浦口明城遗址”应该和“南京明城墙”共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