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吴地古今 >> 景点集萃 >> 南京 >> 秦淮区 >> 中华门瓮城

中华门瓮城

2020/6/7 0:35:46    作者:  吴江方志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667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俗称南门,是南京明城墙中最宏伟的瓮城,也是天下第一瓮城。众所周知,南京明城墙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墙,堪称世界第一城垣。而中华门是明城墙的杰出代表。它由四道城门,三座瓮城,二十七个藏兵洞和两条登城马道组成,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六百多年来,虽历经战火,但仍然雄姿屹立,完好无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外游客游览南京的必到之地。

一、基本介绍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明朝都城的正南门,是南京明朝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第二大的城堡式城门,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代瓮城城堡,同南京明代城墙一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南京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她位于南京市雨花台景区北边,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南京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内瓮城城门(截至2012年),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式城门。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改称聚宝门为中华门,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二、历史沿革

明太祖朱元璋自明洪武五年(1366年)开始修筑京师应天府(今南京)内城城墙,其中最南边的城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据《明史》记载,应天府城墙最南端的南门,因为根基不牢,屡次建造、屡次坍塌,反复几次后,有谋士建议把明代初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富翁沈万三的宝物聚宝盆埋压在城门基础土层下面,这样城门基础就不会下陷了,城门就能建造完成;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下诏强行征收了沈万三的聚宝盆,并将沈万三的聚宝盆埋压在城门的建筑基址下面,有了聚宝门的扶助,城墙根基不再下陷,随后中华门内瓮城城门楼被建造了起来,所以这座城门被明代朝廷命名为聚宝门;后来疑心病很重的明太祖朱元璋,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造反,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给沈万三添加了几条罪名,发配沈万三到云南边疆充军,直到沈万三病死尸体才从云南运回了吴县。

明代初年,建造聚宝门的时候,朝廷为了保证城墙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的质量追踪制度,欧洲等西方世界直到二三百年后的工业革命时代才有所采用。因为有严密的质量追踪制度,并能够严格的加以执行,所以应天府内城墙包括聚宝门城墙砖的质地非常过硬,尽管经历了朝代更迭、太平天国起义和抗日战争的不平静历史,直到六百年后的现代,聚宝门即中华门依然保存完好。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当时的首都南京市国民政府因为认为聚宝门封建意味太过强烈,为了响应北伐的革命需要,所以将城门的名称改为中华门,并由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蒋介石题写城门的牌匾题字《中华门》三字。

三、主要看点

中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主体建筑内瓮城由中华门主楼城门和二至四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建国后大跃进时期被毁坏;中华门主体建筑两侧建筑有27个藏兵洞,可以同时屯兵3000余人并储藏士兵所需生活物资。

中华门主楼即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高21.45米。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镝楼毁于193712月初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时的炮火,21世纪仅存台基遗迹;中层为砖石结构,朝内一排设置7个藏兵洞,藏兵洞内设茶室,兼顾经营旅游纪念品;下层结构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

中华门二至四道辅助城门为二层结构,上面有木质城楼,下层为砖石结构。

中华门城门主楼和辅助城门楼以及两边连接的瓮城城墙共同构造了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东西两侧马道直通主楼顶部,因为明清两代将军可以骑马直登城头,所以称为马道

中华门的兴建前后历时21年,采用巨型条石作为城门基础,大块的城墙砖砌筑,粘合剂采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非常坚固。砌城墙所用的大块城墙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块重量15-20公斤不等;聚宝门即中华门的的城墙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掌控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京师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京师四地共125个县承担,京师应天府以外制作的城墙砖烧成后由长江水路运送到京师,用来保证京师城墙建筑材料的供给。

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好像传说中典故描写的瓮中捉鳖,又因为中华门的瓮城在城墙内侧,所以这座宏伟的城门楼被称为中华门内瓮城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南京市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需要,国民政府在原聚宝门的东西两侧开辟中华门东门和中华门西门,可以同时满足向南向北汽车的通行。

中华门城门主楼牌匾上题刻有中华门三个字,是由原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题写。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南京市人民政府在中华门主体建筑附近,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建造了镇淮东桥和镇淮西桥。中华门广场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美化了中华门古迹的周边环境。

四、城门史话

历史典故

中华门在明代初年之所以被朝廷命名为聚宝门,和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段恩怨,明太祖对沈万三家有万贯财产非常嫉妒和害怕,当时明代应天朝廷根基依然还不是很稳固,国库空虚,明太祖害怕沈万三会突然起兵造反,所以想尽办法要找理由干掉沈万三。明代洪武年间建造聚宝门城门楼的时候,意外发生,城门楼建造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地基下陷,以致整个城门楼倒塌,没办法,工匠又从头修起,可修到一半地基仍然下陷,城门楼依然倒塌,反复建造依然建筑不成。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令谋士算卦,说城墙基础有怪兽专门吃土吃城墙砖,需要在城下埋一个聚宝盆以镇压,怪兽吃土时候立即生出新土补充以保证城墙基础不下陷,至此明太祖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干掉沈万三的理由,立刻下旨征收沈万三的宝物聚宝盆。明太祖还假惺惺承诺沈万三说三更借。五更还。征收来聚宝盆后,将聚宝盆埋压在城门基础的土层下面。然后奇迹出现了,城墙基础没有再次下陷,保证了城墙没有再倒塌。明太祖就是以各种理由强征的聚宝盆,本来就没打算归还。后来疑心病很重的明太祖朱元璋,想到原来红巾军时期吴县跟他对抗的势力首领张士诚,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真的会依仗万贯家财起兵造反,所以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给沈万三添加了几条罪名,发配沈万三到云南边疆充军,解除了京师东边的武装威胁;历史的后来,就是直到沈万三病死尸体才从云南运回了吴县,看来在风云跌宕的封建王朝,拥有亿万家产非但无法尽享富贵,反而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战略与战术

中华门为明洪武年间时修建的南京城正南门,是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城门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城门贯通.每一道门都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还可以看到那些闸槽。若是两军交战,将敌军放入城门截为三段,分而歼之,好像传说中典故描写的瓮中捉鳖,古代将领们大可运筹帷幄高枕无忧了。不仅如此,瓮城里还设置有藏兵洞,可以容纳数千人,七百米的马道相当壮阔,明清两代将领们可以由城下策马直接登上城门,那是相当方便。试想,在战火纷飞之间,两军交战之际,城上旌旗猎猎,击鼓呐喊,将领威风凛凛,站在二十几米高的城墙上俯视敌军,暮沙裹草、纵马长啸。那气势,那神态、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啊!怪不得李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质量追踪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听从谋士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的建议,又担心铸造墙砖的官吏偷工减料,于是下令每一块砖头上都写上制造人的名字,这质量追踪制度估计是明太祖朱元璋最早在世界范围内实行的了。

在明代初年,工匠们谁都不想掉脑袋,况且效命的又是那样一个以杀人为乐趣的皇帝。如今你看、这些墙砖上的名字还依稀可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