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年南社 >> 南社名录 >> 郑之蕃

郑之蕃

2024/12/1 3:09:47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094

郑之蕃(18871963),又名鹓序,字仲鹓,号桐荪、赓螽,别号仲蕃、焦桐、无竞庵主人,盛泽人,郑传(咏春)弟,柳亚子夫人郑瑛二兄。

郑之蕃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理卿与叔祖寅卿著有《谏果书屋遗诗》,有文名于乡里,习称“二郑先生”。父亲郑式如素有才华,性情宽厚,在盛泽开设新式学校――郑氏小学,后改名盛湖公学,开吴江县新学的风气。之蕃肄业于郑氏小学,1902年,之蕃与兄长咏春同赴吴江县城应考秀才,以额满见遗。后来赴上海,就读于震旦大学,又转学复旦公学。1908年,应考江苏省公费出洋名列前茅,得以进美国留学,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得数学学士学位,又在耶鲁大学深造一年。1911年归国,历任福建马尾海军学校、上海南洋公学,安庆高等学校、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职。1912年秋,在安庆与苏曼殊、沈燕谋同事,合编《汉英辞典》与《英汉辞典》。19169月,他介绍易白沙参加南社。1920年至清华学校任教,是清华最早的数学教授,与熊庆来、杨武之、孙光远等人筹办算学系。清华改制大学,之蕃兼任数学系主任及教务长。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内迁,之蕃不避艰险,单身远行,先后任教于长沙临时大学(清华与北大、南开合组)、昆明西南联大。1940年,因病返沪养病,病稍痊愈,入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执教。抗战胜利后,清华在北京复校,之蕃返校任原职,直到1952年自清华退休。

之蕃毕生致力于数理教学,数十年如一日,造就的学子数以千计。学生中不乏出类拔萃者,诸如陈省身、周培源等。陈省身在读清华第一届研究生时已是才华出众的数学家,郑之蕃选为东床,日后翁婿俩都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周培源在读解析几何时,受到郑之蕃老师广征博引的启发,利用解析几何中的高平面曲线,不仅获得三等分角解,而且推广到几等分角。郑之蕃充分肯定了周的数学功绩,在《清华学报》创刊号上径以“周培源”之名发表了论文,此举对周培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郑之蕃兼理教务期间,不讲资格注重实际,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他破格将华罗庚升任为讲师,事实证明,慧眼识英才,华罗庚日后跻身于著名数学家的行列。

之蕃精于数理,译作有柯痕的《微积分方程初步》,于抗战期间出版。年近古稀,依然勤奋,译有萍尔伍德――戴劳尔的《微积分》。对于中国古代数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作有《墨经中的数理思想》和《四元开方释要》等。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数学名词的编译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三年,于1956年付印。

之蕃博闻强记,于文史诗词无所不窥。直至古稀之年,还在通读廿四史。对于历代兴亡,山川变革,乃至名胜古迹,遗闻轶事,与人叙述讨论,颇多创见。他的著作《禹贡地理新释》,见解独到,还有一部《元明两代京城之南面城墙》,汇聚了许多北京掌故,更对北京城墙的历代沿革提出了新解。

之蕃诗词也有造诣,反对空泛浅薄,无病呻吟,他的诗词格调苍凉高古,富有史料价值,更具真情实感。唐诗,之蕃喜爱李义山与杜工部,一部《冯注李义山诗商榷》,阐述了他对李诗的真知灼见,对于杜甫的“诗史”,杜诗中的排比与夸张,时时道及,赞叹不已。清诗,爱读吴梅村,留下了一部《吴梅村诗笺释》,兼涉清初三大案的澄清。对宋代长短句及其发展,各派词人及对历代词评,广泛涉猎,自有他自身的见地,独创一格,言之成理,著有《宋词简评》一书。郑之蕃立足点高,能够俯瞰诸家,阅读面广,知识面宽,因而所作诗词格调高古,气势不凡。他一生喜欢游览壮丽河山、名胜古迹,所到之处每每系之于诗词。比如:《潭柘戒坛纪游》(1923年),《泷川格林峡纪游》(瑞士,1926年),《路南纪游》(云南,1938年),《香山纪游》(1957年国庆),《河清歌》(赞颂治理黄河成功,1957年),还有《颐和园纪游杂咏》等等。之蕃作诗,喜作排律。他读古人诗非常用功,记忆力又特强,因此有时所作全部集古人成句,比如《题长吉集》,全部集用长吉句;《记定庵与太清艳遇事》全部集作定庵之句。称为古诗殿军的柳亚子先生对其内兄之蕃在诗词方面的见解、造诣,非常服膺。1949430日,柳亚子《赋呈郑桐荪内兄索和,兼示佩妹,七用前韵》的夹注中云:“桐兄精研数理,不以文学名,实则见解甚深刻,余所不逮也。”同年2月底又在《赠妇兄郑桐荪》一诗中说:“谈诗娓娓浑忘倦,艺苑真同畏友看。”之蕃一生作诗无数,留下数百首,后经他女儿士宁、外甥柳无忌搜集,编成《郑桐荪先生纪念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印行。

郑之蕃先生是个多面手,他对于国画、书法也有所研究,有所见地。他平生不喜宫殿画派,喜爱石涛之类的文人画。对于书法,他不大赞成初学者临摹碑帖,认为应由篆隶入手为好。

郑之蕃先生晚年非常注意养生,常到西山、颐和园等地远足,有时远至十三陵、官厅水库。每周必进城一二次,到北长街看望柳亚子、郑佩宜夫妇。勤动脑,勤远足,郑之蕃先生晚年精力不衰,耳聪目明。

郑之蕃先生是教育家,数学家,从事教育事业40年,桃李满天下,同时,他又是诗词作家,文史学者。他一生留下了为数可观的数理著作,也留下了诗词作品,特别是晚年,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主要参考资料:

政协吴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柳亚子纪念馆编《郑桐荪先生纪念册》

汤海山《南社人物传·郑之蕃》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