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8 3:04:4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8
周云(1891-1951),原名世恩,字一粟,号湛伯,别号酒痴,常常自称高阳酒徒。黎里八大姓“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周氏排名第一。周云是乾隆工部尚书周元理第14代孙,家道殷实,宅内有寿恩堂,左右两落,前后六进。东进有开鉴草堂,略具园林之胜,船厅、假山、石桌、石凳、荷花池,再加一年四季的花木。每当良辰美景之际,贤主在此迎来众多嘉宾。
民国三年冬天,特别的寒冷,袁世凯倒行逆施,一班有见地的读书人,无不欲哭无泪。周云家藏有《九九消寒图》,拿出来与朱剑锋、朱剑芒兄弟、顾悼秋、沈剑霜一起赏图消寒,成立消寒社作诗填词,后来汇集所作诗词成《销寒集》一册,请柳亚子作了一篇《销寒社录序》。民国四年夏,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加紧帝制自为的步子,朱剑芒、周云等五子在开鉴草堂成立销夏社,煎茶品茗,诗文互答,借以抒发心中的愤懑。周云有感于此,特地请人画了一幅《煎茶消暑图》,社友们纷纷作诗填词。
1915年秋,周云将开鉴草堂重加修葺,开鉴草堂本是三开间花厅,后面有天井,前面有池塘,池塘四周有梓树、假山,有半坡亭、拳石,两边增建了偏屋卷室和旱船源艇。落成之日,周云兴奋异常,写有一诗作纪:“草堂无恙守先人,庇荫垂今二百春。过眼烟云皆传舍,怡情风月老闲身。浚池引水休忘旧,种竹莳花点缀新。莫笑冥顽一拳石,沧桑几劫历红尘。”柳亚子在销夏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南社分社酒社,被众人推举为“酒社长”。此后,冬夏两季的销寒社与销夏社,秋季的酒社,好多场集会就在这里进行。聚会者轮流作东,周云十分好客,由他作东的日子最多。开鉴草堂也是外来南社社员和来宾落脚的地方。
周云将酒社社员及黎里文人所作的诗篇一一粘贴在卷室墙壁之间,琳琅满目的,供酒社朋辈观摹。
周云的高祖光纬蓉裳先生及其原配王夫人畹兰,是黎里历史上一对极具文学艺术品位的夫妇。周蓉裳出生于簪缨之家,没有丝毫纨袴习气,终生好诗书,喜爱法书名画,畹兰夫人同样满腹诗书,人称不栉进士。夫妇俩留下来的《红蕉馆诗集》与《竹韵楼诗集》,虽然印行于世,但历经近二百年的光阴,已经颇难寻觅。1924年,周云终于搜罗到了高祖夫妇诗集的版本,重新印行,分赠同好。柳亚子特为撰写了一篇《红蕉馆竹韵楼诗集》跋。
柳亚子一家从1898年起从北厍大胜村移居黎里,租赁的就是周家寿恩堂西落的后二进,到1922年搬迁,柳亚子在此地生活了整整24年。酒社、消寒社和消夏社存在的时候,柳亚子正借住在此。因而,开鉴草堂天天高朋满座,诗洒留连。不过,周云的父母双亲,特别是母亲,不让儿子狂饮,每当朋好聚会吟饮,周家的婢女、奴仆一个个地被派来,传达家慈一道道训令,有时周老夫人亲自出马,耳提面命,絮絮不休。酒朋诗友习以为常,诙谐地称为“十二道金牌”。
在清末民初,周云与黎里镇的顾无咎、朱剑芒、朱剑锋、沈剑霜最为相得,除了酒社之聚外,五人差不多天天在一起,游乐,喝酒、吟诗、填词,议论时事,抒发感慨,里人称之为“黎中五子”,也作“梨村五子”,五子追随柳亚子,全部参加南社。他们多次结伴出游,民国六年春季,五子同游杭州,与在杭的南社社员叙谈、交流,创作了大量诗词,多数载入《南社丛刻》。五人的交谊堪称莫逆,尽管个性志趣不尽相同,但他们行游与共,始终没有芥蒂。古人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周云等梨村五子的交谊,堪作读书人的榜样。
● 主要参考资料:
吴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吴江柳亚子纪念馆《纪念南社成立八十周年专辑》,朱季良《朱剑芒小传――附述黎中五子简单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