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6 0:31:15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578
沈伟田(1824-?)咸丰九年(1859)二月补。字羲民,浙江归安(今属湖州)书溪人。原名沈师淳,考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副榜举人。更名沈伟田,考中二十六年丙午科举人,移居杭州。咸丰八年署昭文知县,九年任吴县知县,同时兼署苏州府太湖水利同知。
咸丰八年(1858),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大沽时,满朝文武惟有平望人、礼部左侍郎大理寺少卿殷兆镛,上千言奏折力主抗英。事情传到英国,十年,英国上海领事受英王指令,到吴江来了解殷的身世,被沈伟田搪塞过去。因此,他作《悲秋诗》有“靦颜几辈容台议,惭对晶莹月镜痕”之句,自注云:“我国文武大臣同英、法两夷集礼部换和约,夷人用大镜照各官为图,以进其国主。”“大镜”即为照相机。
咸丰十年(1860)四月,太平军围攻苏州,他坚持不撤退,受伤17处,额际颈脖间都是伤,昏死过去,被一老者救出。醒过来后数次投河以图殉职,被老百姓救起,护送往上海。途中见到撤退的吴江知县田人熙,告之苏州被攻陷的情况。在上海与母亲重逢,吟诵《见母》诗:“有母六十九,视我伤遍身。痛不在我体,乃在我母心。”疗伤后,便悬壶市中,自号日医隐,又日再生子。他的记事诗《书愤》日:“此仇不能报,此罪何从赎。搔首问苍天,浩劫何太酷?”苏州府以“不知行踪”向上禀报,巡抚李鸿章弄清原委后,立即将他的抵抗事迹报告朝廷,要求官复原职。
同治四年(1865)八月二十六日署昭文,同年代理青浦知县。七年五月二十日署常熟,九年八月再署昭文。十二年七月,以补用知府任江阴知县。
光绪二年(1876)六月,江阴城乡自西而东,由城而乡流传“日中街市上有纸人剪辫子,夜间人室作祟”的谣言。说是此怪形如山猫,晚上从床顶上压下来,使被压者既不能动,亦不能言语。还说,猫怕锣声,鸣锣可将之吓退;用桃木十字架放在面盆上,周围画上八卦,纸人到此也会自己掉下来;更有可笑的说是念天蓬元帅的咒语也可以吓退此怪。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他便在城乡组织巡防,入夜稽查更为严格,先后抓到嫌疑犯13人,收监待审。正好长江水师彭玉麟巡阅到江阴,停泊在黄田港口,闻听此事后就让他将人犯提出亲自审问。审讯中,从其中一人衣袋中搜出纸人若干,便大怒,下令不用再审,立即处决。如此严厉惩处,谣言戛然而止。同年,他调任考官后又回任,三年十二月撤职。他主持筹备编纂光绪《江阴县志》,后任卢思诚、冯寿镜编就后,他为之作序。同治《苏州府志》卷55、56、58,光绪《归安县志》卷32,光绪《松江府续志》卷20,光绪《青浦县志》卷13,光绪《江阴县志》序、卷12,光绪《平望续志》卷7.民国《江阴县续志》卷26,民国《重修常昭合志》卷16,费善庆《垂虹识小录》卷8,吴庆坻《蕉廊脞录》卷3,《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卷20、21、22。彭玉麟(1817-1890),麟又作鏖,字雪琴,衡阳人,授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均辞未任,巡阅长江水师,谥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