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1 3:05:1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434
唐仲冕(1753-1827)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二十九日任,嘉庆二年(1797)四月离任,四年六月初三日回任。字枳六,一字露蝉,湖南善化(今属长沙)人。三十九年甲午科,由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州)附生中举,改归原籍。五十八年癸丑科潘世恩榜二甲16名进士,授荆溪知县。劝农桑,崇学校,待士以礼,抚民以恩,治狱平允,手下人不敢在民间掠钱。接到调任吴江通知,即日上道,老百姓惘然若失,抹着眼泪送行者不少。征士修《荆溪县志》,调任吴江,由阮升基接手,嘉庆二年(1797),为《重刊荆溪县志》作序。
乾隆三十三年(1768),父亲唐焕出任山东平阴知县,全家随迁。两年后,母亲谭氏病死,生活困苦无力归葬,只得葬在今肥城的陶山,即故鸱夷山。仲冕结庐墓侧守孝,时常吟诵不绝,自号陶山居士,以示纪念。三年后,入陶山东麓修道书院潜心读书,寄情山水,穷陶山七十二洞之奇,览牛山风景之丽,作《陶山望杏图》,著《牛山叠翠诗》。他幼承家学,文章功底深厚,书法推崇颜真卿,作品为鉴赏家所看重,文采引得文人墨客竞相称颂。
他曾在山东泰安州知府任溥手下当幕僚,亲见山东布政使、吴江人陆耀的“清风惠政”,并听任讲,陆离任赴湖南巡抚时,行李仅被褥和两只衣箱,且箱中大半是书籍。此事对他影响极深。乾隆四十六年(1781),主持泰山书院。期间,应泰安知县黄钤之邀参加编修《泰安县志》。与此同时,他亲临泰山各处胜景,遍览泰山历代典籍,历经十多个寒暑,于五十八年完成《岱览》32卷,抒发对故乡、母亲的怀念。《岱览》以其广博和精深,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吴锡麟,史学家洪亮吉、钱大昕等人的赏识。
乾隆五十九年(1794)七月初三日,为十年前平望吴文燮等捐修殊胜寺,作《重建殊胜教寺大殿记》。他还写下《平望望月》:“风人蒹葭露气凉,高空雁叫水茫茫。但怜夜色皆秋色,不辨湖光与月光。影照蓬窗拌烛烬,波摇津树夺星芒。沙汀似有人垂钓,想见荷衣蕙带长。”五十九年署松江府川沙抚民同知。六十年,与震泽知县张曾枚完工始于五十八年的县学维修,按察使熊枚撰《重修江震县学记》。
嘉庆元年(1796),他推荐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科进士、当年因年少未授职的杨复吉入孝廉方正科。杨一心著述,谢绝他的好意。嘉庆二年,他募建平望黎泾桥(即三里桥);在黎里璧字圩为汪岳贤妻徐氏立苦节清风坊,为汪天福妻朱氏立香闺冰雪坊。四年,在璧字圩为百岁老人钱悦文立舁平人瑞坊。为顺治二年(1645)遇难的文人叶树人撰传。延聘翁广平修《吴江县志》,聘士修《同里志》,直到嘉庆四年(1799)调任吴县才全部中止。他审讯断案不施刑杖,对堂下人温言善语,是非曲直不讲自明,当事人心悦诚服。乾隆五十一年(1786),知县龙铎捣毁平望“三老爷”庙后,不法之徒又在张田卧云寺内私自塑像祭祀。嘉庆初,他在编查保甲时发现那里的混乱情况后,便毁祠碎像,封寺门杖责守门人,将祠基恢复为田地并作《毁淫祠》诗,记述处理事情的全过程。离任后,吴江士民感谢他的治政,以纸刻“官清民乐”,在通衢大道贴大字报,宣扬他的事迹。
嘉庆三年(1798)署奉贤知县,严禁敲诈勒索。勤于对县学生员的考试,每次都事先出告示。四年七月初八日任吴县知县,九月调离。在吴县,他洁身爱民,严厉打击奸猾贪污行为。文庙里祭孔乐器残缺不全,他自己掏钱补齐。清理韩敬堂的墓地,立《吴县知县题名碑》,修唐寅(伯虎)墓,刊刻《六如居士诗文集》。作《桃花庵》律诗四首,许多名士竞相唱和,编成《花坞联吟》,用长洲副贡生沈奎的诗作为压卷之作。五年修祭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杨绳武的准提庵,撰杨氏像铭,六年建唐解元祠。为守节抚养嗣子成立的王氏作《寿吴母五旬诗》:“望族延陵甲第联,芳徽林下自翛然。玉台品藻梁家擅,纱幔声名孟氏贤。别鹄离鸾成小劫,哀丝苦竹感中年。欣逢大衍符仁寿,绰楔绘音下日边。”离开吴县前,凡是前任的亏空,他一律用漕粮的节余给予补足。他说,吴县的钱只能办吴县的事,我不需要带走什么东西。
嘉庆五年(1800)六月十三日署苏州府管粮同知。七年六月任海州直隶州(今东海)知州。修石梅书院,主修《海州直隶州志》,为海州学正赠大学士、参修州志的常熟人翁咸封撰墓志铭。兴利除害,声名大振,老百姓为他立生祠。两江总督陶澍推荐将他列入名宦。八年朝廷引见后,继任海州。九年,黎里徐达源将编就的《黎里志》寄给他,请他作序。他欣然命笔,序中流露对吴江的无尽怀念,希望有机会再到吴江任职。十一年调署通州直隶州(今南通)知州,十二年再署,十六年实任。在通州提倡风雅,开展识字活动。每月考核生员时,关上门逐一过堂,人人服帖。当地人看重他的书法,凡有相求,必定立刻满足。
嘉庆十四年(1809)以通州知州署松江府知府,兼管粮通判,十五年兼松江府董漕同知,又改任川沙抚民同知。他每到一地首先了解民间疾苦,利用闲暇时间礼贤下士,兴利除弊,以此振兴士气。松江人徐朝俊做龙尾车灌溉,他认为此法甚好,便画图样在府内推行。勤于考核生员,每次都是先出告示,说明要求而后进行。
嘉庆十五年(1810)十月十三日署苏州知府。二十二年九月十九日、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二十五年七月廿四日先后署江苏按察使,给24岁守寡的费宗涛妻王氏送匾额。二十三年,以候补道员奉命督浚吴淞江,遍访各处水利病患,逐项加以施行。二十四年署分守江南河库道员。二十五年十二月由江苏候补道升福建按察使。署浙江布政使。道光元年(1821)八月廿七日升陕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三年正月七日退休离职,侨居金陵(南京)。
道光三年(1823),他重返陶山祭扫母亲,写下《扫墓》诗:“梦里瞢腾色笑微,九原长恨隔春晖。羊肠细路通樵径,马鬣新阡隐石围。雾满藤萝侵屐湿,草枯蚱蜢傍衣飞。可怜身上拈残线,游子而今尚未归。”道光皇帝曼宁为表彰他的功绩,恩赐唐母为夫人,墓前立石人、石马及华表等,并立神道碑,遗迹至今尚存。四年夏天,他在金陵家中闲居,刚搬到甪直(甫里)养病的黎里徐达源,给他寄去自唐至明的159人诗作汇编12卷,请他作序,他写下《吴郡甫里诗编序》。七年病逝金陵,享年75岁。书法独钟颜真卿,为赏鉴家所看重。著作还有《陶山诗集、文集》《兰征集》等。嘉庆《松江府志》卷38,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4,嘉庆《重刊荆溪县志》序、卷2,嘉庆《同里志》卷首,嘉庆《黎里志》卷3,嘉庆《黄溪志》卷1、2,道光《平望志》卷4、15,柳树芳《分湖小识》卷7,王鲲《松陵见闻录》卷5,赵兰佩《江震人物续志》卷9,同治《苏州府志》卷22、27、36、39、50、55、58、71、101、105、114、141,光绪《吴江县续志》卷12、21,光绪《重修奉贤县志》卷7,光绪《平望续志》卷10,光绪《黎里续志》卷首、13、15,光绪《松江府续志》卷21,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9,光绪《善化县志》卷21、24,光绪《顺天府志》卷118,《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卷15、16、17、18,《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卷3,《清代职官年表》,新编《肥城县志》,《上海旧政权建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