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吴江市志 >> 第六卷 环境保护

第六卷 环境保护

2014/11/19 15:32:19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283

吴江自制定《吴江县环境保护“七五”规划(19861990)》第一份环境保护五年规划起,按照全市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不断制定新的环保五年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使环保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吴江上承太湖水,下泄经上海入海,环境治理中尤以水环境的治理为重点,全市设29个监测断面,涵盖太湖以及主要的经流河道,保证全市水质安全,也为下游把好质量关。在坚持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的基础上,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19862005年吴江总投入4.16亿元,竣工治理项目315个。经过多年不懈的环境治理,全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

20031222日,国家环保总局命名吴江市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第一章 环保规划

第一节 综合规划

一、吴江县环境保护“七五”规划

1986年前,吴江县政府制定《吴江县环境保护“七五”规划(19861990)》,是吴江第一份环境保护五年计划。规划提出:重点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和新、改、扩建企业的“三同时”(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工作,城镇以防治工业污染为主,农村以保护农业生态平衡为主,控制生活污染物排放,合理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切实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每年3538.9万吨,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每年373500万立方米;工业粉尘产生量每年15452.95吨,工业粉尘回收量每年9824.4吨,回收率64%;工业废渣产生量每年6.71万吨,处理利用率95%


二、吴江县环境保护“八五”规划

198810月,吴江县政府制定《吴江县环境保护“八五”规划(19911995)》。规划提出: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方针,重点抓好治水工作,使全县水体、大气污染状况有所控制和略有好转,环境质量不再下降。水质:工业废水处理率80%,废水达标率50%,医院污水处理率100%,化学耗氧量(COD)削减率60%;松陵和同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率70%,其他镇处理率30%;运河、太浦河、自来水厂进水口上下游1000米处保持二级水标准。大气:废气处理率40%,各镇达到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噪声:居民文教区、风景旅游区,昼间50分贝,夜间40分贝;工业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交通干线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94%。控制农药用量,增施有机肥和扩大绿肥种植面积,严禁围湖造田。


三、吴江市环境保护“九五”规划

19961月,吴江市政府制定《吴江市环境保护“九五”规划(19962000)》。规划提出:全面建成环境功能区,建设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和控制大运河、太浦河、頔塘、烂溪等四大主干河流(),主要湖泊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持“八五”期末水质。全市城镇建成区内全面建成“烟尘”达标区和基本建成“噪声”达标区,实现全省统一标准的“双控区”。基础建设提高“三同时”的执行率、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城镇下水道普及率95%,生活污水处理率40%


四、吴江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

20001月,吴江市政府制定《吴江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20012005)》。规划要求:全市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吴江段太湖水体变清,大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部分地区达到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市区、城镇全部建成“噪声”达标区。地面水质达标率9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污水化学耗氧量(COD)控制在6500万吨,处理率100%,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大气悬浮微粒年日均值0.10毫克每升,大气二氧化硫0.02毫克每升,大气氮氧化物0.05毫克每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0万吨,烟尘排放总量2万吨。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汽车尾汽排放达标率95%。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均值65分贝,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危险废物处理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0.25吨标准煤每万元,用水量50吨每万元。

 

第二节 区域规划

一、吴江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

19948月,吴江市政府制定《吴江市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开发区地面水,以吴家港水厂取水口上下游各100米为集中水源地,河段两侧1000米范围内为集中水源一级保护区。吴家港水厂取水口南100米外至太湖的河道为备用水源地,两侧为集中水源二级保护区。京航大运河与吴淞江(含瓜泾口)为过境河道,主要功能为农灌、航运、工业用水。

6-1-1     1993年吴江经济开发区地面水环境目标表

项 目

集中式水源防护区

内 河

大运河与吴淞江

环 境

高目标

二类水,CODmn小于

4mɡ/L,保证率95%

四类水,CODmn小于

8mɡ/L,保证率95%

过境断面三类水

CODmn小于6mɡ/L,保证率95%

环 境

低目标

二类水,CODmn小于

4mɡ/L,保证率95%

四类水,CODmn小于

8mɡ/L(年平均)

过境断面三类水

CODmn小于6mɡ/L(年平均)

注:CODmn(高锰酸盐指数)mɡ/L(毫克每升)

大气环境目标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82)中的二级标准。日平均总尘量控制在0.30毫克每标准立方米,年日平均二氧化硫总控制量0.06毫克每标准立方米。

噪声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执行,平均噪声56分贝,交通干道平均噪声70分贝。


二、吴江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19968月,吴江市政府制定《吴江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规划近期目标(19952000):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远期目标(20012010):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城区地表水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局部达到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扰民噪声得到根本解决。

6-1-2 2000、2010年吴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指标表

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基准年

1995

近 期

2000

远 期

2010

环境

质量

指标

大气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

mɡ/m3

0.190

0.200

0.150

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

mɡ/m3

0.019

0.020

0.015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97.000

98.000

100.000

地表水CODMn平均值

mɡ/L

5.700

5.700

5.700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56.600

56.000

55.000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65.000

65.000

65.000

污染

控制

指标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

100.000

100.000

100.000

民用型煤普及率

%

92.300

100.000

100.000

汽车尾气达标率

%

81.800

85.000

90.000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T

13.400

12.000

10.000

工业废水处理率

%

91.200

95.000

98.000

城市污水处理率

%

0.060

40.000

80.0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99.900

99.900

99.900

城镇绿化覆盖率

%

25.100

30.000

35.000

生活垃圾清运率

%

100.000

100.000

100.000

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

100.000

100.000

100.000

城市气化率

%

85.000

100.000

100.000

注:mɡ/m3(毫克每立方米)dB(A)(分贝)T()


三、吴江市汾湖旅游度假区环境规划

19968月,吴江市政府制定《吴江市汾湖旅游度假区环境规划》。规划以1998年为近期,2010年为远期。环境功能分区:元荡以旅游度假为主,三白荡为集中水源地。大气环境按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确定。

水环境规划目标:元荡的景观娱乐用水水质为GB12941-1991的一类标准,总磷0.10毫克每升,总氮2.0毫克每升,其余指标参照三类标准。三白荡地面水质按GB3838-1988的三类标准,集中水源地取水口周围1000米内的区域执行二类标准,总磷0.10毫克每升,总氮2.0毫克每升。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H2.1-1982的二级标准。

噪声规划目标:旅游度假区平均噪声不超过55分贝。

环境规划方案:排水系统按雨污分流设计。污水处理厂最终规模4万吨每日。在规划区西北部,建生活与旅游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近期为60吨每日,远期120吨每日。固体废物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四、太湖水防治规划

19969月,吴江市政府制定《吴江市太湖水防治“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规划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控制减少排入太湖水系的污染物总量,减少人为污染物排入。加强对周边区域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源的防治,合理、平衡开发水资源。推广清洁生产,充分运用水利工程,进行优化调度、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湖体水质,并定出具体的《太湖水污染防治水质目标》。

6-1-3  2000、2010年吴江太湖水污染防治水质目标表

年份

水质目标(毫克每升)

高锰酸盐指数

总氮

总磷

综合营养度

2000

4.5

1.4

0.08

65

2010

4.0

1.0

0.05

60

 

 

第二章 环境监测

第一节 水环境监测

1986年,吴江县环境监测站对大运河、頔塘、太浦河、松陵城河的17个断面进行定期监测。除化学耗氧量有部分超标外,其余项目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对全县100多个污染企业的排放污水进行采样化验,共采集水样500个,测出2000多个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化学耗氧量、酚、苯胺类等项目超标严重,超标率50%以上。选取太浦河节制闸、庙港、七都等3个点,对太湖水进行2次监测,监测项目22项,监测结果符合《太湖水质标准》。对松陵镇9个监测点的地面水进行3次监测,酚和总磷超标严重。

1987年,对全县40多个企业300多个污水样测得1200多个数据。其中,7个染化厂污水处理率10%左右,酸碱度(pH)达标率61%,苯胺达标率47%,硝基苯达标28.6%

1989年,对大运河、頔塘、太浦河进行6次监测,测得各种数据2480个,松陵、平望、震泽等镇附近河道均检出挥发酚,酸碱度下降,化工污染严重。

1990年,对松陵、盛泽、震泽、平望等镇自来水厂取水口进行5次监测,全部达到国家地面水三类标准,达标率100%。对大运河、頔塘、太浦河、大德塘进行4次监测,三类水达标率86.4%。对长漾水质进行2次监测,二类水达标率100%。对全市地表水监测项目调整为:水温、酸碱度、电导率、总硬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总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总磷、总氮、铜、锌、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等。

1991年,对上述4个自来水厂取水口监测6次,取得570个数据。震泽、松陵达标率100%,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平望5月份酚超标;盛泽7月份酚超标,9月份化学耗氧量超标。运河、太浦河、頔塘、大德塘等河道,三类水达标率分别为71%80%60%80%

1992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污染严重,部分测点水质长期处于超标状态。对松陵、盛泽、震泽、平望等镇自来水厂取水口进行6次监测,在24样次中仅有2次水样达标,超标项目主要是化学耗氧量和挥发酚。

19962000年,吴江市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数:城区河道3(其中19961997年为5),主要市区河流14个,饮用水源1个。对全市工业废水污染源监督监测1781厂次,年监测频次为5次。全市企业排放工业废水2.76亿吨,比“八五计划”翻了一番。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2.61万吨,悬浮物9803.82吨,挥发酚2.7吨,氰化物0.02吨,石油类0.26吨。工业废水总排放量按企业排序,前五名依次为吴江市中良热电有限公司1013.20万吨、吴江化肥厂186.71万吨、盛泽印染总厂162.5万吨、吴江工艺织造厂印染分厂106.35万吨、吴江市盛虹印染有限公司101.88万吨。环保部门对上述企业排放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监测1506厂次,其浓度达标率78.3%

2000年,全市地面水监测项目有:水温、酸碱度、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氯化物、氟化物、铜、锌、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盐、硫化物、叶绿素等。

2001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确定的断面每月监测1次,在特殊时期(如环境事故发生之后),对部分断面实行加密监测,每周1次或21次,甚至每天1次。

2002年,提高监测频次,全年共取得监测数据4.2万多个。对地下水的监测项目有:色度、嗅、味、透明度、水温、酸碱度、碳酸盐、重碳酸盐、氯离子、总铁、铵、总碱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化学耗氧量、总矿化度、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铜、锌、铅、镉、铬、汞、氰化物、酚、砷以及有机氯农药等。

2005年,市政府投资750万元,建成环境监察自动化监控中心,对33个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现场监控。全年对企事业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现场监察7890次。水体监测断面增至29个,监测频次为每年34次。

29个监测断面分别是:

运河吴江段:瓜泾口北、三里桥、吴同桥、八坼桥、王江泾;

頔塘:浔溪大桥、八都砖瓦厂、双阳桥、梅堰桥、莺湖桥;

太浦河:横扇大桥、太浦闸、平望大桥、黎里大桥、芦墟大桥、元荡、上海界标;

后市河(盛泽与王江泾交界):太平桥;

烂溪:乌镇北;

吴淞江:瓜泾口西;

吴溇港:吴溇港闸;

军运港:雅湘桥;

东太湖:横扇节制闸、庙港出()湖口、七都出()湖口;

庙港:吴江净水厂;

松陵城河:太平桥、西塘桥、大江桥。

监测断面中:王江泾、浔溪大桥、太平桥、乌镇北为苏浙交界断面,上海界标为苏沪交界断面;瓜泾口北、王江泾、浔溪大桥、芦墟大桥、元荡、太平桥、乌镇北、瓜泾口西等8个断面,同时是苏州市控制断面;瓜泾口北、王江泾、浔溪大桥、莺湖桥、太浦闸、芦墟大桥、上海界标、太平桥、乌镇北、瓜泾口西、吴溇港闸、雅湘桥、横扇节制闸、庙港出湖口、七都出湖口、吴江净水厂、西塘桥等17个断面,同时是江苏省控制断面;瓜泾口北、王江泾、浔溪大桥、太浦闸、上海界标、乌镇北、太平桥、瓜泾口西等8个断面,同时是国家控制断面;吴江净水厂是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

此外,全市各乡镇还分散设置297个农村地表水监测点。

 

第二节 大气环境监测

1986年,县环保部门对松陵镇的大气进行4次监测,总悬浮微粒超标率较高。1987年,对松陵镇4个点的4次监测取得1130个数据,大气仍以尘污染为主,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6倍。

1990年,吴江设立大气自动监测站,对八坼、菀坪两个镇大气总悬浮微粒进行监测,共取得各种数据2370个,达到国家大气二级标准。在全县采集酸雨样40个,酸雨出现率70%

据监测,1991年,松陵镇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0.295毫克每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对震泽、铜罗监测4次,取得数据72个,平均值分别为0.182毫克每立方米和0.187毫克每立方米。1992年,经过多次监测,松陵、芦墟、平望镇大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1992年,开展对降水的监测,项目有:电导率、酸碱度、硫酸根、硝酸根、氯离子、氟离子、铵离子和钾、钠、钙、镁。

1996年,市区大气测点3个,采取每季一次,连续5天的手工采样。监测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及有关气象参数。降尘测点1个,监测项目为降尘及可燃物。降水测点1个,监测项目:酸碱度。对全市主要污染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测仪,监测的项目:酸碱度、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等。全年取得大气环境常规监测有效数据1750个。

2000年,对工业废气的监测项目有:炉窑废气尘粒排放浓度、烟气温度、烟气含湿量、烟气成分、二氧化硫、氧、一氧化碳、烟气压力、烟气流速和流量、林格曼黑度。工艺废气监测项目:粉尘、氟化物、氯化氢、硫化氢、氨、硫酸雾、铬酸雾、氯、氰化氢、沥青氢、氯乙烯、铜、锌、铬、镉、锰、镍、铅、汞、甲醛、丙酮、甲醇、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二硫化碳、丙酮、氯乙烯、甲烷、乙烷、乙烯。机动车尾气监测项目:汽油车怠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汽车排气中氮氧化物、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全年取得大气环境常规监测有效数据1310个。

20017月,吴江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投入运行,实现空气质量日报。降尘,每月监测1次。对吴江市区510公里范围,实施烟气远距离监控。降雨,逢雨必测。全年取得大气环境常规监测有效数据3270个。

2005年,吴江市大气环境监测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铅、硫氧化物(硫酸盐化速率)、二氧化氮、降尘、氟化物等。降尘的监测项目是降尘和可燃物,降水(酸雨)的监测项目是酸碱度值。全年取得大气环境常规监测有效数据3070个。

 

第三节 声环境监测

1986年,县环境监测站对城区声环境作常规监测,主要是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

19962000年,吴江市声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是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以及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功能区环境噪声普查,测点分别为101个、14个及5个。对市区声环境质量和交通干线噪声进行普查。

2005年,吴江市区设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107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1个,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位5个。

6-2-1   2005年吴江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表

类别

测点名称

测点

1

A、梅里五组,B、水乡花园,C、世纪大厦,D、南环水厂,E、新体育馆,

F、水机厂,G、变压器厂南,H、松陵粮库西南,I、松陵粮库东南

9

2

A、上海静安区卫生干部培训中心,B、市建设委员会,C、吴江海关,

D、亨通饭店,E、市人事局,F、垂虹小区三弄4号,G、航道管理处,

H、精诚汽贸公司,I、精诚汽贸后居民区

9

3

A、吴江公园西,B、吴江宾馆,C、福临门酒店,D、市社会保障局,

E、西沟滨别墅区,F、原大象涂料厂废墟,G、吴江市中学,H、华美电子公司,I、明耀玻璃公司

9

4

A、双板桥小区,B、人民医院宿舍楼,C、南门菜场,D、邮电局,

E、市政府,F、市卫生局,G、市交警大队,H、市公路管理处

8

5

A、吴江电大,B、市体委,C、中国银行,D、中心商场,E、红旗影剧院,

F、汽车客运公司,G、交通学校,H、松陵建材市场

8

6

A、松陵一中,B、满坡绿食府,C、市实验小学,D、新华书店,

E、吴都大酒店,F、工人文化馆,G、城郊丝织厂,H、红光布厂,

I、红卫二队,J、红卫二队东

10

7

A、市第一人民医院鲈乡门诊部,B、鲈乡二村,C、西门农贸市场,

D、红枫火锅城,E、北门农贸市场,F、工农路137号,G、煤库,

H、三里桥东堍,I、三里桥九队

9

8

A、江兴小区,B、鲈乡三村26幢,C、市供电局,D、油车小区,

E、垂虹丝织厂,F、市技术监督局,G、送变电工程公司,

H、航运实业总公司,I、物流中心,J、中达公司南

10

9

D、江南针织厂,E、渡江小区,F、振华毛纺厂,

G、华利针织公司,H、物流中心西,I、中达公司北,J、朱家港

7

10

D、舒乐舍公司,E、高级中学,F、晋吴纺织厂,G、吴新村,

H、三联化工厂,I、三里桥七队

6

11

D、舒乐舍新型建材公司,E、吴新村11组,F、吴新小学,

G、通源公司,H、万向节厂,I、三里桥15队,J、全友公司

7

12

G、立扬公司,H、星铭橡塑公司

2

13

G、科德公司二厂,H、兰妮比加利公司

2

14

G、科德公司一厂,H、高创电子公司,I、华渊电机公司

3

15

G、柳胥村2组,H、松山电子公司,I、柳胥村6组,J、佳格食品公司

4

16

G、美齐公司西,H、美齐公司东,I、金育公司,J、松陵变电站

4

 

监测结果显示,19962005年间,市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在5455分贝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在6567分贝间。

6-2-2    2005年吴江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表

路段名称

测点名称

路长

(公里)

路宽

()

路段名称

测点名称

路长

(公里)

路宽

()

江陵北路

亚高达设备厂

1.28

60

鲈乡南路

明月楼

0.27

30

江陵北路

苏州万向节厂

0.95

60

鲈乡南路

吴江宾馆

0.53

30

江兴路

振华精毛纺厂

2.85

20

中山北路

环球视像公司

2.29

20

流虹路

丰华饭店

1.25

10

中山南路

银杏饭店

0.91

20

北新路

小天鹅电影院

0.54

20

交通北路

大朋电子公司

2.66

60

江陵南路

市环保局

1.02

30

交通北路

吴江变电站

1.15

60

江陵南路

市人事局

1.87

30

交通南路

吴江客运公司

0.48

60

仲英大道

鲈乡小学

0.94

40

交通南路

吴江市中学

1.65

60

仲英大道

吴江公园

1.41

40

江陵东路

直通关

1.02

60

鲈乡北路

市供电局

1.36

30

江陵东路

运东商住楼

1.06

60

鲈乡北路

市石油支公司

0.60

30

 

 

 

 

 

第三章 污染治理

第一节 水污染治理

吴江污染治理的重点是水污染。据统计,1996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3932万吨,达标排放率64.92%2000年排放量7023万吨,达标排放率96.73%。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悬浮物,1996年的排放量分别为1278吨和1317吨;2000年排放量分别为4828吨和1626吨。2002年,市政府提出完善治理设施、严控重污染产品、抓好污水管网建设、强化生产管理、规范排污口和污泥无害化处理等六项要求,对重污染企业分三批进行污水治理。第一批39个印染企业,第二批62个化工企业,第三批40个其他企业。每批利用3个月时间,进行整顿治理,确保稳定的达标排放。


一、化工污水治理

1986年,县内主要化工污染企业为吴江化肥厂、吴江化工厂、东风化工厂、震泽染化厂。吴江化肥厂投资28.5万元,采用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完成对日均排放量7000吨的含酚、氰、砷等有毒物质的造气污水的治理,处理后净水回用。吴江化工厂的酚排放量占全县酚排放总量的67.6%,投资30万元,采用蒸馏法回收,完成对含酚污水的处理。东风化工厂投资23.15万元,完成周位酸车间搬迁。1989年,平望染料化工厂投资85万元,完成污水处理项目。

针对旧桶复制业中产生的化工废水,1990216日,县环保局和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县开展清理整顿旧桶复制行业的通知》,旧桶复制企业由年初的191个,削减到98个。

1992年,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和加强老污染源的治理。总投资203万元,先后建成吴江化工厂等6个企业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能力4740吨每日。先后关闭市区的吴江化工厂、屯村的澄湖化工厂。

1993年,对运河沿岸、松陵镇、盛泽镇等重点地区,实行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水质保护力度。

2002年,根据市政府污水治理的要求,利用3个月时间,对62个化工企业进行整顿治理,确保达标排放。

2003年,整治浆料化工企业36个,其中29个完成治理设施的建设,7个停业。整治旧桶复制企业112个,关闭64个,治理48个。允许存在的旧桶复制企业均采用溶剂洗桶,杜绝洗桶废水排放。

2005年,市政府投资755万元,建成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对全市33个重点水污染企业进行实时监控。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关闭一批”的要求,关闭吴江莺湖浆料厂等53个化工企业和化工车间,取缔101个旧桶复制企业,至此旧桶复制业在吴江消失。

 

二、印染废水治理

80年代中期,县内印染行业部分工厂通过建造沉淀池处理废水,仅解决部分悬浮物。许多工厂沿河分布,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水质发黑发臭。1987年,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染色废水获得成功。全县有26个印染厂日排污水11060吨,处理8240吨,处理率74.5%。为改善污泥微生物的营养条件,提高处理效果,在染色废水中加入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1990年,全县投入425万元,新增废水日处理能力2620吨。全县共有印染企业31个,日排放污水17400吨,先后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7套,处理13300吨,处理率76.4%1991年,震泽毛染厂投资60万元,采用生化、物化两级处理,建成日处理1000吨的设施。平望印染厂投资20万元,采用混凝沉淀法,建成日处理1500吨的设施。桃源制革厂投资20多万元,采用脱硫、毛浮等处理工艺,建成日处理300吨的设施。盛泽印染总厂投资500多万元,建成日处理7000吨的设施。

1992年,先后关闭震泽染化厂、盛泽杨扇印染厂,以及市区的吴江皮革厂、皮革制衣厂制革车间等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市政府提出《关于盛泽镇的环境污染状况和治理方案》,制定《盛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三年规划》《盛泽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加强盛泽地区印染行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和《盛泽地区印染行业鼓励科技进步限制淘汰落后设施的实施意见》。盛泽地区排放印染废水的单位都建有治理设施或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盛泽镇成立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处理印染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1995年,对全市1551个有污水排放的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对76个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进行5次检查,处理设施的平均运转率为85.2%1996年,全市投入3500万元,建成盛泽联合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染治理项目,组成执法检查组对83个单位进行污水治理情况的检查。1997年,对企业污水治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2245厂次,发出限期治理和停建的处罚决定78起。

1998年,全市共投入1.5亿元用于水污染治理,投入量超过历年的总和。其中,鹰翔集团投入2900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装置。全年对环保设施运转情况检查2349厂次,运转率为89.9%,对发现的42起违法现象进行处罚。2000年,对全市有污染企业的治理设施运转情况进行5次检查,对省控重点污染企业,每月抽查一次,治污设备平均运转率超过90%。盛泽镇新建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梅堰镇建设涤纶切片行业联合污水处理设施,松陵镇建成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

2001年上半年,市环保局在盛泽建成印染企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自动监控装置。下半年,建成全市自动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污染源治理情况。盛泽镇建成日处理12.5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满足全镇印染污水达标排放的要求。加快调节池建设,新增14台履带式污染压滤机,实行污泥干化无害化处理。查堵排污暗道暗管,查处偷排、直排、混排等违法现象。

2002年,根据市政府污水治理的要求,利用3个月时间,对39个印染企业进行整顿治理,确保稳定的达标排放。其中,桃源染料厂投资400万元,建成治污设施。盛泽完成镇西排涝站、河道清淤、印染企业污水调节池、处理后污泥干化装置,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建设。对全镇7个主要排污口安装化学耗氧量在线监测仪。2003年,盛泽完成日处理5万吨的综合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对污染企业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拉网式检查,确保江浙交界断面水质的稳定。

2005年,盛泽6个企业共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其中,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印染污泥干化利用、恒宇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废水回用、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碱减量残液利用等治理项目,达到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三、喷织废水治理

2000年起,全市织造行业的喷水织机迅速增加,废水排放量大,严重污染环境。2003年末,市环保部门制定《关于加强全市纺织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确定7454个喷织企业,59777台喷水织机建造喷织废水处理设施。文件要求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位置分散的企业,建立独立废水处理设施。凡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施建设的企业予以关闭。

200410月,全市喷水织造企业1494个,拥有喷水织机90415台。全市共投资7000多万元,1425个企业建成废水治理设施或接通集中处理的污水管网,81643台喷水织机的污水得到处理。

 

四、电镀废水治理

1986年,全县电镀企业主要集中在同里、屯村一带。电镀行业中以镀铬、镍、锌为最多,所用化工原料硝酸、硫酸、盐酸、铬酸及氰化钠、氰化钾等,毒性大、腐蚀性强,耗水量大,污染十分严重。

2000年,环保部门对小电镀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2003年,按照国家经贸委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要求,对电镀行业采用“设立电镀工业区,集中搬迁,集中治污,达标排放”的办法,在同里镇设立“运东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引进科技水平较高的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所有污水集中治理,达标排放,为吴江经济开发区IT(信息技术)产业配套。


第二节 大气污染治理

1986年,全县工业废气排放量823万立方米每天,其中燃烧产生的废气占76.5%,生产工艺废气占23.5%,废气处理率41%。废气中烟尘排放量最大,日排放量188吨。主要污染物为氟化氢、二氧化硫和烟尘,主要污染企业为吴江水泥厂等87个单位。

1987年,吴江水泥厂投资20万元,将一级收尘改为三级收尘。1989年,吴江发电厂投资100多万元,安装2台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93.3%

90年代,工业企业增多,烟尘、废气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大气质量明显下降。全市重点抓电力、冶金、水泥三大行业污染源治理。推广应用机械炉排、抽板顶升、旋风、布袋和静电除尘器等设施,推进区域集中供热和城市煤气燃料。先后关闭吴江钢铁厂、炼铁厂、建材厂、轧钢厂、钢圈厂和农具厂等难以治理的重污染企业。

1992年,除震泽镇外,全县22个乡镇集镇完成1蒸吨以上锅炉的消烟除尘项目。1994年,松陵镇各排烟单位采取更新设备、改炉、改灶、改变燃烧方法、改用无烟燃料等措施,烟控面积3.8平方公里,覆盖率92.7%。建成县府片、中心城区片、鲈乡片、西元圩片、东南片等烟尘控制区。

1995年,市政府制定《吴江市市区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对建成区内的20台锅炉、6台工业炉窑和茶炉、营业灶、食堂大灶等546()各类小炉灶排放烟尘的浓度,进行定量控制,达标率分别为100%100%85.9%,获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烟尘控制区证书》。1996年,吴江市区相关单位率先安装二次进风、蒸汽带风装置,使煤炭充分燃烧,消除黑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的炉排技术,代替手工加煤,提高城区大气环境质量。1997年,市区和各镇镇区加强炉窑灶的改造,以煤气、油、型煤等清洁能源为燃料,减少烟尘排放,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普遍优于二级标准。

1998年,市政府制定《吴江市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对全市公路两侧、集镇的烟尘进行全面整治。盛泽环保分局对盛泽地区160个企业共265台锅炉烟尘进行专项整治,取得较好的效果。

1999年,全市开展“蓝天工程”,对吴江水泥厂等20个大气污染源企业限期治理,基本做到达标排放的18个,关闭2个。2003年,在全市范围内对以煤为燃料的炉、窑、灶进行全面整治。要求不同吨位的炉、窑、灶使用清洁能源,安装除尘设备,采用水膜除尘安装脱硫设备,淘汰难以达标的小炉窑灶。同时,对全市餐饮业的油烟排放进行专项整治。对783个企业进行烟尘整治,1000多个烟囱全部安装除尘设备或使用清洁能源。

2005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第三节 噪声治理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噪声上升为主要噪声源之一。吴江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对纺织行业织布车间女工噪声性耳聋的调查发现,织布女工在103104分贝高噪声环境下劳动,噪声性耳聋发病率甚高,高血压病症等发病率也较高。此外,冷作、冲床、空压机等也是高噪声污染源。

交通运输的发展,道路、航道上的发动机声、汽笛声,以及船舶间高音喇叭频繁喊话等,尤其挂桨机船航速慢,噪声大,交通噪声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中打桩机等工程设备的高噪声,尤其夜间施工噪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增长,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一般要营业到深夜,严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空调器逐渐普及,沿街商店、餐馆常常把空调器室外机装在店面外的人行道上,排热和噪声影响人行道环境。

90年代,吴江首先开展交通噪声的整治,进入市区道路的车辆禁止使用气喇叭,一律改装电喇叭,收缴高音气喇叭,禁止大型货车、平板车、拖拉机、拖挂车等在市区主要干线道路通行。船舶在本港航行必须按规定使用声号,沿河工厂等单位在室外和码头少用或不用高音喇叭,船上高音喇叭只能在工作和因安全非用不可时有控制地使用。

1992年,吴江市实施《苏州市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关于减少船舶使用声号和高音喇叭的通知》《苏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规定夜间施工要申报审批,设立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擅自夜间施工工地除了罚款外,还要作出检查,严重的必须停工整顿。90年代中期道路、航道的交通噪声有所缓和,建筑施工噪声有所遏止。

1996年,吴江市开展以街道为单位,治理固定源噪声为重点,创建噪声达标区的活动。2月,市政府批转《吴江市区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规定》和《吴江市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办法》。创建低噪声控制区的街道,要求各单位根据上海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不同适用区域,对超过标准的噪声源采取治理措施,达到等效噪声级限值。控制区内的固定源噪声,合格率达到90%以上。降低噪声采取的主要措施:对噪声源本身的控制,主要以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提高精度等降低噪声;采用隔声、消声、吸声、减振、阻尼等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减少噪声扩散;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例如耳塞、耳罩等。19962000年,低噪声达标区创建活动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2005年,市环保部门对空调器的安装位置、高度及离敏感点的距离均作了明确规定。对歌舞厅等的噪声污染,加强执法,严格管理。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治理

80年代中期,全县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金属冶炼厂的冶炼渣,发电厂的粉煤灰,炉、窑、灶的煤渣,化工厂的化工渣等,以及青云和桃源、震泽镇南部的几个村旧桶复制业中产生的废渣。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主要进行综合利用,粉煤灰用于地基回填、路基及高速公路堤工程应用和混凝土掺合料等,煤渣用于制砖和以渣代煤再燃烧,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主要用于燃料焚烧和制砖等,综合利用率98%以上。

1995年,按照国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苏州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全市对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金属废渣、电镀缸脚及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储存、利用、处置,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有危险废弃物产生的企业,必须与有处理危险废弃物资质的企业,签订处理合同,妥善处理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全市危险废弃物处理率99%以上。

1997年,全市加强对城镇生活垃圾的管理,松陵、盛泽、震泽、黎里等镇相继建成垃圾填埋场。

90年代,传统的农户畜禽圈养被专业饲养大户所替代,畜禽粪便不再用作肥料,随处堆放与流失,造成局部地区环境污染。2001年,全市重点抓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完成6家集中式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设施。2003527日,市环保局和农林局联合发文,要求全市畜禽养殖场必须在9月份完成污染治理。同时,责令污染严重的平望顾扇养猪场和同里三友养猪场,8月末前完成废弃物、废水的污染治理。通过专项整治,各镇均加强对大中型畜禽场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养殖场普遍建立污染治理设施。

 

第五节 排污费征收和使用

吴江对企业和服务性行业征收排污费,首先在县属企业,然后在乡镇村企业征收。1986年,全县征收排污费154.32万元,投入139.84万元,建成66个治理污染项目。

1989127日,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吴江县排污水费征收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所收款项的80%作为本乡镇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专项资金……不准挪作他用”。3月,盛泽镇制定《盛泽镇征收排污水费暂行办法》。当年,征收排污费285万元,投入473万元,完成10个污染治理项目。

1991925日,县环保局、物价局、财政局共同转发国家环境保护局、物价局、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调整超标污水和统一超标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全县按国家统一的新标准收费。

1997219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排污收费工作的通知》,对征收的标准和办法以及排污费的管理和使用等,作出具体的说明和规定。

200231日,市环境保护局下发《关于实施〈吴江市排污收费奖惩考核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收费总额的30%返还给镇环保办,用于该镇环保事业,收费总额的10%作为排污收费奖励基金。”

200371日起,全市实行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此前,市环保局分五批,培训全市18个镇170个企业共300余人。对污染严重的盛泽镇作为重点,进行单独培训。

2005年,征收排污费1513万元,投入4655万元,建成26个治污项目。

 

6-3-1    1986~2005年吴江征收排污费和治理项目情况表

年份

征收排污费

总额(万元)

污染治理项目

年份

征收排污费

总额(万元)

污染治理项目

项目

()

投入资金

(万元)

项目

()

投入资金

(万元)

1986

154.32

66

139.84

1996

535.00

1

65.00

1987

100.80

10

330.04

1997

450.00

8

1021.00

1988

223.60

27

223.80

1998

480.00

25

12235.50

1989

285.00

10

473.00

1999

587.00

7

450.00

1990

350.00

7

234.00

2000

790.00

1

60.00

1991

426.00

5

169.60

2001

1200.00

17

2308.00

1992

497.00

5

50.10

2002

1300.00

14

4282.00

1993

500.00

3

101.50

2003

1304.40

57

5200.00

1994

501.00

1

80.00

2004

1350.87

22

9427.00

1995

544.00

3

100.00

2005

1512.51

26

4655.41

 

 

第四章 环境质量

第一节 水环境质量

一、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

(一)运河吴江段

1987年,京杭运河松陵镇段,受吴江化工厂废水污染,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氨氮和挥发酚均超标。1992年,达标率下降到21.6%,挥发酚浓度处于严重超标的状态。三里桥、云里桥断面挥发酚年均浓度0.010毫克每升和0.014毫克每升,分别超出标准的1倍和1.8倍,最高值为0.049毫克每升和0.045毫克每升。同年,吴江化工厂关闭。

19962000年,对京杭运河吴江段的5个监测断面逢单月进行一次监测,结果显示,运河吴江段主要污染指标有: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挥发酚、非离子氨和石油类。五年年平均值除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三类标准外,其余均达到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五年平均值6.9毫克每升,超过标准0.15倍;石油类五年平均值0.29毫克每升,超过标准4.8倍。由于检测设备原因,总砷、总汞均为“未检出”。

20012005年,据5个断面监测结果显示,21项指标的五年年平均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其余5项超标,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15倍,生化需氧量超标0.2倍,挥发酚超标0.2倍,化学需氧量超标0.5倍,氨氮超标1.15倍。

(二)頔塘

19962000年,对頔塘吴江境内段设4个断面,逢单月进行1次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污染指标有: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非离子氨。19962000年,五年平均值除石油类超过标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石油类五年平均值0.22毫克每升,超过标准3.4倍。

20012005年,頔塘5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有24项指标的五年平均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其余2项超标,挥发酚超标0.60倍,化学需氧量超标0.15倍。

(三)太浦河

1987年,太浦河受平望染化厂和黎里红旗化工厂等污染,平望大桥和黎里大桥断面的挥发酚值多次出现超标现象。

19962000年,对太浦河吴江段的5个断面逢单月1次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污染指标有: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非离子氨。五年平均值除石油类超标外,生化需氧量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二类标准,其余均达到三类标准。

20012005年,太浦河设7个监测断面,逢单月监测1次。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的五年平均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

6-4-1  1996、2000年运河、頔塘、太浦河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单位:毫克每升

项 目

1996

2000

运河

頔塘

太浦河

运河

頔塘

太浦河

悬浮物

116.000

88.000

90.000

46.000

49.000

30.000

总硬度

122.800

109.300

109.000

137.100

115.200

112.000

溶解氧

4.500

6.400

7.100

5.500

6.800

7.300

高锰酸盐指数

7.400

5.000

4.800

6.700

5.100

5.100

生化需氧量

3.100

1.600

2.100

3.700

2.600

2.400

亚硝酸盐

0.109

0.065

0.078

0.104

0.074

0.073

硝酸盐

0.730

1.060

0.690

0.560

0.630

0.520

挥发酚

0.003

0.012

0.002

0.004

0.003

0.002

总氰化物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六价铬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总铅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石油类

0.750

0.720

0.390

0.020

0.040

0.040

非离子氨

0.010

0.010

0.010

0.020

0.010

0.020

总镉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6-4-2   2001、2005年运河、頔塘、太浦河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项 目

单位

2001

2005

运河

頔塘

太浦河

运河

頔塘

太浦河

水温

16.500

18.600

17.900

19.400

19.100

18.900

酸碱度(pH)

无量纲

7.350

7.270

7.680

7.400

7.490

7.590

悬浮物

毫克每升

58.000

50.000

35.000

47.000

55.000

24.000

总硬度

毫克每升

152.000

129.000

136.000

160.000

162.000

142.000

溶解氧

毫克每升

4.600

5.800

7.100

3.900

5.800

6.300

高锰酸盐指数

毫克每升

6.400

5.600

4.300

7.900

5.800

4.900

生化需氧量

毫克每升

4.400

1.400

1.900

6.200

4.000

3.900

亚硝酸盐

毫克每升

0.115

0.067

0.045

0.133

0.107

0.071

硝酸盐

毫克每升

0.470

0.940

0.410

0.460

0.840

0.440

挥发酚

毫克每升

0.004

0.003

0.002

0.006

0.004

0.002

总氰化物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六价铬

毫克每升

0.004

0.004

0.004

0.006

0.005

0.005

总镉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总铅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石油类

毫克每升

0.050

0.050

0.030

0.050

0.050

0.030

硫化物

毫克每升

0.004

0.002

0.002

0.007

0.006

0.005

氟化物

毫克每升

0.570

0.500

0.530

0.790

0.720

0.670

总铜

毫克每升

0.003

0.004

0.003

0.004

0.002

0.002

电导率

西门子每米

45.100

38.500

38.700

79.600

63.500

63.500

化学需氧量

毫克每升

38.700

26.000

16.400

30.000

20.000

17.000

氨氮

毫克每升

1.630

0.750

0.430

1.350

0.800

0.590


(四)松陵城河

19962000年,对市区松陵城河的3个断面(1996年为5个断面,由于其中两个断面为运河断面重复,改为3个断面)逢单月进行1次监测,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四类标准。

20012005年,松陵城河设3个监测断面,逢单月监测1次,各项指标的五年平均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四类标准。

6-4-3   1996~2005年松陵城河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单位:毫克每升

项 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氨氮

1.14

1.86

1.12

1.59

1.32

1.08

1.17

1.23

1.25

1.13

硫酸盐

28.50

28.70

38.60

38.10

41.20

37.80

46.60

55.50

66.80

石油类

0.36

0.05

0.07

0.06

0.09

0.08

0.03

0.02

0.03

0.04

高锰酸盐指数

5.90

5.80

6.00

6.00

7.50

9.60

9.10

7.60

7.70

化学需氧量

17.00

16.00

18.00

17.00

16.50

23.80

26.00

26.00

26.00

注:硫酸盐、化学需氧量1997年开始监测。

 

二、市区饮用水源取水口水质

19962000年,吴江市城区饮用水源取水口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超标,但优于“八五计划”间各年度平均值。高锰酸盐指数五年平均值每升5.2毫克,石油类每升0.08毫克,其余指标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二类标准。

20012005年,吴江市区饮用水源取水口各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年平均值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

6-4-4    1996~2000年城区饮用水源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项 目

单位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水温

19.000

18.800

20.700

19.300

19.100

酸碱度(pH)

无量纲

7.320

7.300

7.470

7.510

7.510

浊度

11.000

12.000

9.000

10.000

9.000

总硬度

毫克每升

105.900

110.200

90.550

96.600

106.200

溶解氧

毫克每升

6.000

6.800

7.400

6.800

6.600

高锰酸盐指数

毫克每升

5.200

5.400

5.000

4.600

5.900

生化需氧量

毫克每升

2.000

2.200

1.700

2.300

2.900

亚硝酸盐

毫克每升

0.320

0.150

0.150

0.300

0.270

挥发酚

毫克每升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总氰化物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六价铬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总铅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石油类

毫克每升

0.290

0.030

0.050

0.030

0.020

非离子氨

毫克每升

0.002

0.005

0.002

0.010

0.020

总镉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氟化物

毫克每升

0.480

0.550

0.480

0.490

0.570

细菌总数

个每毫升

350.000

412.000

746.000

397.000

2155.000

总大肠菌

个每升

7100.000

3700.000

6700.000

2490.000

4533.000

 

6-4-5   2001~2005年城区饮用水源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项 目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水温

22.200

19.100

19.900

20.000

17.500

酸碱度(pH)

无量纲

7.730

7.450

7.400

7.380

7.830

浊度

5.000

14.000

22.000

12.000

11.000

总硬度

毫克每升

108.000

106.000

106.000

121.000

135.000

溶解氧

毫克每升

7.300

6.900

7.700

6.400

7.600

高锰酸盐指数

毫克每升

4.600

5.700

5.200

5.600

4.400

生化需氧量

毫克每升

1.600

2.400

2.200

3.300

3.100

亚硝酸盐

毫克每升

0.024

0.049

0.047

0.060

0.014

硝酸盐氮

毫克每升

0.230

0.250

0.300

0.260

0.290

挥发酚

毫克每升

0.001

0.002

0.002

0.002

0.001

总氰化物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3

0.002

石油类

毫克每升

0.040

0.020

0.030

0.030

0.020

六价铬

毫克每升

0.006

0.006

0.006

0.006

0.005

总铅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3

0.002

总镉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氟化物

毫克每升

0.610

0.620

0.560

0.760

0.620

细菌总数

个每毫升

640.000

1205.000

1091.000

1329.000

125.000

总大肠菌

个每升

2088.000

2495.000

2617.000

3478.000

635.000

粪大肠菌

个每升

1388.000

1725.000

1547.000

333.000

硫化物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3

0.005

总铜

毫克每升

0.003

0.002

0.002

0.003

0.002

电导率

毫克每升

34.400

39.900

43.500

54.400

55.300

悬浮物

毫克每升

31.000

32.000

19.000

12.000

9.000

化学需氧量

毫克每升

22.300

22.100

21.700

18.000

14.000

氯化物

毫克每升

46.300

44.800

44.800

57.000

60.900

硫酸盐

毫克每升

38.200

34.300

44.400

48.500

59.200

总磷

毫克每升

0.102

0.081

0.140

0.118

0.076

氨氮

毫克每升

0.580

0.350

0.330

0.510

0.350

 

三、太湖出湖河流水环境质量

1986年,对太湖出水口进行22个项目的采样监测,化学耗氧量平均每升3.7毫克,总磷每升0.11毫克,总氮每升1.39毫克,生物耗氧量每升1.0毫克。水质良好,除非离子氨在少数年份劣于二类标准,总磷、石油类、高锰酸盐等少数检测项目偶有超标外,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二类水质。

1995年检测,太湖水体化学耗氧量每升4.0毫克,总磷每升0.07毫克,总氮每升1.23毫克,生物耗氧量每升1.4毫克,与80年代中后期的水质基本持平。因季节和天气的自然原因,以及东太湖日益扩大的围网养殖等人为原因,部分水域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总磷每升0.15毫克,总氮每升2.0毫克,化学耗氧量每升4.8毫克,生物耗氧量每升2.2毫克,有些时间段甚至更高。

每年68月,东太湖吴江附近水面有茭黄水出现,湖体水质酸碱度及溶解氧值有较高的日变化率,水的透明度、色度超标明显。2000年后,严格控制太湖沿岸水域围网养殖的面积,在茭草浅滩区种植净化水体的莲藕等水生经济作物,养殖摄食茭草的鱼类,减少茭草对水质的影响。

6-4-6     1996~2000年太湖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单位:毫克每升

项 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悬浮物

74.000

52.000

68.000

57.400

26.700

总硬度

101.800

91.430

81.670

81.540

107.800

溶解氧

6.500

9.200

9.200

7.600

8.200

高锰酸盐指数

4.800

4.700

4.000

3.900

4.400

生化需氧量

0.800

1.300

1.300

1.400

2.200

挥发酚

0.001

0.003

0.001

0.002

0.002

总磷

0.090

0.060

0.040

0.050

0.030

总氮

1.760

0.840

1.490

0.800

0.340

总氰化物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六价铬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总铅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非离子氨

0.000

0.005

0.010

0.001

0.010

总镉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监测结果显示,吴江市太湖主要污染指标有: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和非离子氨。19962000年五年平均值除总磷、总氮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三类标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总磷五年平均值每升0.05毫克,总氮每升1.05毫克。

20012005年,吴江市在东太湖出湖河流设3个监测断面,逢单月监测1次。监测结果显示,25项指标的年平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只有总氮超过三类标准0.08倍。

6-4-7   2001~2005年太湖出湖河流水质指标年均值表

项 目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水温

18.200

17.200

17.700

17.900

17.600

酸碱度(pH)

无量纲

8.190

7.540

7.490

7.610

7.760

浊度

24.000

19.000

50.000

14.000

17.000

悬浮物

毫克每升

37.000

28.000

63.000

25.000

18.000

总硬度

毫克每升

120.000

108.000

96.200

118.000

135.000

溶解氧

毫克每升

7.800

8.600

8.800

6.300

7.500

高锰酸盐指数

毫克每升

4.500

3.700

3.800

4.400

4.200

生化需氧量

毫克每升

0.600

2.000

1.300

3.500

3.300

挥发酚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1

0.001

总磷

毫克每升

0.090

0.075

0.129

0.104

0.112

总氮

毫克每升

0.780

1.190

1.240

0.800

1.400

总氰化物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电导率

毫克每升

35.200

36.500

40.500

50.500

53.700

氟化物

毫克每升

0.510

0.530

0.440

0.600

0.610

六价铬

毫克每升

0.005

0.005

0.013

0.004

0.005

总铅

毫克每升

0.003

0.002

0.002

0.002

0.002

硫化物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5

0.005

总镉

毫克每升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石油类

毫克每升

0.020

0.050

0.020

0.020

0.030

化学需氧量

毫克每升

26.600

15.200

13.300

14.000

12.000

亚硝酸盐

毫克每升

0.027

0.030

0.035

0.010

0.019

硝酸盐氮

毫克每升

0.330

0.390

0.550

0.200

0.280

叶绿素a

微克每升

6.270

1.80

1.90

1.96

2.40

氨氮

毫克每升

0.410

0.350

0.210

0.160

0.280

 

四、江浙交界水质

80年代中期开始,盛泽镇与浙江嘉兴的秀洲区,因水污染而多次引发纠纷。经大力整治污染源,2005年江浙交界王江泾地表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四类标准。由于检测设备原因,总汞未检出。

6-4-8       2005年王江泾地表水水质指标表

监测日期

酸碱度

(无量纲)

溶解氧

(毫克每升)

高锰酸盐指数

(毫克每升)

氨氮

(毫克每升)

挥发酚

(毫克每升)

石油类

(毫克每升)

16

7.48

4.8

9.4

1.06

0.005

0.05

21

7.35

3.9

9.1

1.45

0.007

0.05

31

7.93

4.3

8.5

1.46

0.008

0.02

45

7.43

3.2

8.3

1.42

0.005

0.05

55

7.10

1.7

10.4

1.36

0.005

0.06

66

7.34

3.4

9.8

1.30

0.001

0.11

75

7.28

1.6

13.0

1.39

0.006

0.10

82

7.70

4.5

9.6

1.17

0.005

0.02

96

7.46

2.2

5.2

1.80

0.003

0.12

108

7.41

0.8

7.2

1.22

0.001

0.11

112

7.29

0.6

7.4

1.24

0.004

0.07

125

7.69

4.8

6.6

1.09

0.002

0.05

平均值

7.46

3.0

8.7

1.33

0.004

0.07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

一、二氧化硫

19962000年,吴江市城区松陵镇的二氧化硫平均值0.017毫克每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0.06毫克每立方米,单项污染指数0.28

20012005年,吴江城区二氧化硫平均值0.027毫克每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0.06毫克每立方米,单项污染指数0.45,日平均值超标率1.59%

6-4-9  1996~2005年吴江城区二氧化硫监测情况表

年份

年平均(毫克每立方米)

日平均(毫克每立方米)

年平均值

超标率(%)

日平均值范围

超标率(%)

1996

0.016

0.00

0.0020.038

1997

0.017

0.00

0.0020.031

1998

0.016

0.00

0.0020.054

1999

0.018

0.00

0.0020.059

2000

0.016

0.00

0.0090.039

2001

0.017

0.00

0.0020.059

0.00

2002

0.031

0.00

0.0010.172

4.11

2003

0.030

0.00

0.0100.158

3.84

2004

0.034

0.00

0.0010.120

0.00

2005

0.023

0.00

0.0050.066

0.00

注:19962000年为年范围值。

二、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

19962000年,吴江城区氮氧化物年平均值0.036毫克每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0.05毫克每立方米,单项污染指数0.72,超标率为零。

20012005年,监测指标改为二氧化氮,五年平均值0.032毫克每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0.08毫克每立方米,单项污染指数0.40,日平均值超标率1.10%

6-4-10  1996~2005年吴江城区氮氧化合物监测表

年份

年平均(毫克每立方米)

日平均(毫克每立方米)

年平均值

超标率(%)

日平均值范围

超标率(%)

1996

0.025

0.00

0.1300.052

1997

0.032

0.00

0.0190.046

1998

0.045

0.00

0.0160.135

1999

0.037

0.00

0.0110.115

2000

0.043

0.00

0.0320.061

2001

0.053

0.00

0.0130.162

5.48

2002

0.035

0.00

0.0050.115

0.00

2003

0.033

0.00

0.0010.106

0.00

2004

0.026

0.00

0.0010.074

0.00

2005

0.015

0.00

0.0030.058

0.00

注:19962000年为年范围值。

 

三、总悬浮颗粒物

19962000年,吴江城区直径小于100毫米的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0.085毫克每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单项污染指数0.42,五年平均超标率1%

20012005年,监测指标改为直径小于10毫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五年平均值0.097毫克每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0.10毫克每立方米,单项污染指数0.97,日平均值超标率15.4%

6-4-11  1996~2005年吴江城区总悬浮颗粒物监测情况表

年份

年平均(毫克每立方米)

日平均(毫克每立方米)

年平均值

超标率(%)

日平均值范围

超标率(%)

1996

0.090

5.00

0.0200.0320

1997

0.080

0.00

0.0500.140

1998

0.090

0.00

0.0400.150

1999

0.082

0.00

0.0500.150

2000

0.084

0.00

0.0410.131

2001

0.109

0.00

0.0200.386

14.00

2002

0.103

0.00

0.0120.430

18.90

2003

0.096

0.00

0.0150.113

24.30

2004

0.095

0.00

0.0100.424

15.30

2005

0.083

0.00

0.0280.186

4.66

注:19962000年为年范围值。

 

四、降尘

19962005年,吴江城区降尘年平均值10.14吨每平方公里月,年范围值5.0121.37吨每平方公里月,达标率90.84%;可燃物量年平均值2.73吨每平方公里月,年范围值0.238.29吨每平方公里月。

6-4-12  1996~2000年吴江城区降尘、可燃物监测情况表

年份

降尘总量(吨每平方公里月)

可燃物量(吨每平方公里月)

年平均值

年范围值

达标率(%)

年平均值

年范围值

1996

12.73

7.2121.37

66.7

2.50

0.576.87

1997

10.79

7.0112.33

91.7

1.79

0.785.01

1998

10.30

5.9717.62

91.7

2.31

0.566.09

1999

11.21

9.7112.46

75.0

5.20

1.338.29

2000

10.97

9.5011.96

100.0

3.42

0.797.38

2001

9.34

5.0111.98

100.0

3.54

0.477.45

2002

11.20

9.5914.01

83.3

3.40

1.326.10

2003

8.86

7.3211.26

100.0

2.45

0.855.20

2004

7.98

5.7509.38

100.0

1.68

0.692.52

2005

8.02

7.1008.99

100.0

1.05

0.231.50

 

五、降水(酸雨)

19962005年,吴江城区降水量11449毫米,共采集雨样307个,雨水酸碱度年平均值5.66,酸碱度范围3.387.85,酸雨出现率20.54%

6-4-13  1996~2005年吴江城区降水(酸雨)监测情况表

年份

降水量

(毫米)

采集雨样

()

酸碱度(pH)

酸雨出

现次数

酸雨出

现率(%)

平均值

最低值

最高值

1996

1241.80

16

5.82

4.82

7.09

2

12.50

1997

1054.40

22

6.18

5.24

6.98

2

9.10

1998

1311.40

34

6.41

4.28

7.65

3

8.80

1999

1645.00

48

6.32

4.83

7.46

4

8.30

2000

997.80

28

6.59

5.28

7.76

2

7.10

2001

1004.70

29

6.41

5.29

7.85

2

6.9

2002

1311.30

41

5.12

4.12

7.82

9

22.0

2003

816.30

33

5.07

4.14

7.42

10

30.3

2004

1052.50

27

4.44

3.70

6.64

15

55.6

2005

1013.80

29

4.26

3.38

7.30

13

44.8


第三节 声环境质量

一、区域环境噪声

19962000年,吴江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符合测量要求的实际测量网格总数101(200×200米的方格)20012005年,测量网格总数为107(300×300米的方格)。监测结果显示:19962005年,吴江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基本持平。

6-4-14  1997~2005年吴江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表

年份

网络大小

网络总数

LAeq

(分贝)

L10

(分贝)

L50

(分贝)

L90

(分贝)

()

()

1997

200

200

101

55.9

58.1

53.1

48.6

1998

200

200

101

55.5

57.5

52.5

48.0

1999

200

200

101

55.4

57.7

51.8

46.0

2000

200

200

101

52.6

54.5

46.7

42.0

2001

300

300

107

54.2

55.5

51.4

48.4

2002

300

300

107

54.1

55.4

51.6

48.7

2003

300

300

107

55.8

61.0

56.0

51.3

2004

300

300

107

55.8

53.3

52.8

49.2

2005

300

300

107

55.3

57.8

49.2

48.5

注:LAeq(标准限值等效声级)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二、道路交通噪声

19972000年,吴江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14个,分布在6条总长15.7公里的总干线上。监测结果,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都达到“九五计划”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要求。

20012005年,吴江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1个,分布在10条总长26.1公里的主交通干线上。监测结果,5年中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的年均值66.4分贝,未超过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推荐的70分贝的控制值。

6-4-15  1997~2005年吴江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表

年份

交通噪声

监测点数

干道总长

(公里)

干道平均宽度

(公里)

平均车流量

(辆每小时)

LAeq

(分贝)

1997

14

15.7

29.0

567.0

67.0

1998

14

15.7

29.0

556.0

67.0

1999

14

15.7

29.0

570.0

67.6

2000

14

15.7

28.6

616.6

66.6

2001

21

26.1

39.5

984.0

65.5

2002

21

26.1

39.5

1004.0

65.8

2003

21

26.1

39.5

1088.0

67.9

2004

21

26.1

39.5

1086.0

67.2

2005

21

26.1

39.5

1611.0

65.4

 


三、功能区环境噪声

20012005年,吴江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位5个。监测结果,5年中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的年均值,均低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相应的各类标准限值。

6-4-16 2001~2005年吴江城区功能区噪声年均值表   单位:分贝

年份

一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四类区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2001

51.8

43.4

55.7

48.6

58.4

51.5

61.0

52.9

2002

50.4

44.1

54.0

47.3

56.8

48.2

61.5

52.1

2003

53.0

45.0

55.6

47.4

60.7

50.6

63.6

52.0

2004

53.3

43.6

56.9

48.5

62.8

52.9

64.7

53.6

2005

53.0

43.9

56.0

47.2

58.7

51.1

63.4

53.0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