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学术论文 >> 浅谈志稿中地方特色的体现

浅谈志稿中地方特色的体现

2014/11/19 11:04:02    作者:  震泽镇志办 陈载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890


【内容提要】本文从《八都镇志》(送审稿)的地方特征、新兴产业、首创经验、传统风俗和地域文化诸方面阐述《八都镇志》的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在镇志编纂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编志   地方特色   体现

地方志的首要特征是地方性,地方志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突出地方特色是志书编纂的第一追求。我国幅员广阔,地区性差异大,此地与彼地,情况必然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尽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相近的,有共性的,但更多的是个性化的、各不相同的东西。如何从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出彩、与众不同而其他地方所无法替代的内容,是志书编纂人员必须着重注意的问题。

志书编纂人员要加强对地方本质上的认识和内涵深处的了解,多领域、多层次地搜集、研究反映地方个性的地情资料,确保志稿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编写地方志时,应注意挖掘本地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与外地的不同之处,予以详细记述,同时又要突出一个地方的整体特色,地方上特有、特多、特新、特好的事物必须浓墨重彩予以记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八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进八都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方位记述八都镇各领域内事物发展的过程,揭示八都镇的地方特色是历史赋予我们修志工作者的责任,在编修过程中,我们重点写好四个方面的内容:突出地方特征、突出新兴产业、突出首创经验、突出传统风俗和地域文化。

一、突出地方特征

地方特征最显见的就是自然环境。(一)地貌特色:八都位于太湖平原,地势平坦,地面平均高程(吴淞基面)3.44.8,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低洼圩平原类型。区域内河、港、荡、漾密布,水系发达,属水网地区。有贯桥河、廊家港、塘等140条河港,有徐家漾、蒋家漾、花木荡等19个荡漾。境内有79只圩,都是高出河港荡漾的陆地,四周筑成堤岸,以抵御洪水时风浪漫溢和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用水。(二)气候特色:据吴江市(县)气象站(台)和八都机电站19532003年气象观测所得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境内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雨日131天,年平均降雨量1145.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4.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3天。春夏两季盛行东南风,秋冬季节多偏北风,夏秋季节时有台风影响,冬季多雾,常受冷空气侵袭,气温剧降。(三)地理区位特色:八都镇地处江苏、浙江两省交界,位于吴江市西南部,距吴江市区48千米。东邻震泽镇,西靠318国道和塘,西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北连七都镇。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八都镇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便捷条件。

二、突出新兴产业

(一)特种水产养殖。八都区域内湖荡密布,河港交织,水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水面积14000亩,占总面积的24.16%,适宜鱼类生长。20世纪90年代,鱼的养殖向特种化、规模化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成为八都渔民致富的一条途径,为此,志稿农业卷记述了“特种水产养殖”内容。1、鳖、龟、鳗养殖:1991年,鳖、龟、鳗开始工厂化养殖。吴江工艺纺织厂,征地23亩,投资140万元,创办华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放养幼鳖2万只,实现销售240万元,利润112万元。1992年,八都人民政府将占地面积980亩的塘孟漾水产养殖场出让给吴江华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养殖中华鳖(甲鱼)。1994年,华鑫集团公司创办中华鳖原种场、中华鳖繁殖基地和华东特种饲料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华鑫集团公司形成从种鳖培育繁殖、幼鳖孵化、成鳖饲养、饲料配套供应、商品鳖销售及深度加工一条龙生产格局。华鑫集团公司与台商合作,创办欧洲鳗养殖项目,投放幼鳗388万尾。1998年,华鑫集团公司生产成鳗600万千克,创利税2500万元。2003年,全镇鳖、龟、鳗水产养殖面积4804亩,总产282.6万千克,总收入19812.7万元。2、罗氏沼虾养殖:1992年,八都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水产养殖场创办八都联合虾苗场,引进罗氏沼虾幼苗繁殖和成品虾养殖技术,总投资90万元,建虾苗池302.5亩,经过一年培育,八都联合虾苗场培育成品虾2.7万千克,总收入98万元。1993年,北长村、青池头村创办虾苗场。1995年,港口村、联星村创办虾苗场。1997年,八都镇有罗氏沼虾温室虾苗池14.5亩,成品虾养殖面积280亩,虾苗年产值970万元,成品虾年产值150万元。1998年,全镇培育罗氏沼虾苗8.5亿尾,销售利润2000多万元。2003年,全镇培育罗氏沼虾苗、养殖成品虾共1480亩,总产29.6万千克,总收入1950万元。3、鳜鱼、鲈鱼等网箱养殖:1989年,渔业村党支部书记张应法带领3户渔民,网箱养殖鳜鱼、加洲鲈鱼等面积35亩,饲养获得成功,年收入40万元。1993年,渔业村网箱养殖94户,占渔业村总户数的93.1%1998年,渔业村网箱养殖加洲鲈鱼110万尾、七星鲈鱼5000尾、石板鱼10万尾、彩虹鲷10万尾,年收入1300万元。2003年,渔业村网箱养殖面积1200亩,总产65.3万千克,年收入3240万元。

(二)电缆、缫丝、绢纺业。1、电缆业:1989年,吴江宏达特种电缆厂创建,发展至2003年,全镇有电缆生产企业12家,年产电缆2300对千米,销售收入9500万元。江苏通鼎光电线缆有限公司、江苏七宝光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都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电缆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各个角落,各大城市,影响大,声誉重。2、缫丝业:八都是吴江地区种桑、养蚕、制丝的重要产地。八都所产的蚕丝,历来被视为丝中之上品,用以织造高档绸缎。八都缫丝厂生产的“雪璇牌白厂丝”是江苏省优质产品。1993年,八都缫丝厂被农业部命名为部级先进企业。2003年,吴江晋昌制丝有限公司生产的白厂丝全部出口,远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销售额1669万元。3、绢纺业:至2003年,全镇绢纺厂42家,年产绢丝、?330万千克、绵球400万千克。八都规模最大的绢纺企业苏州市太湖绢纺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10万元,职工1954人,年产值12125万元,销售收入11035万元。八都外贸出口量最大的苏州丹龙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拉伯浮纹头巾是国家专利产品,此产品填补江苏省空白,产品全部出口,出口量占全国外销量的70%,主要外销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市场上占市场总销量的55%

三、突出首创经验

志稿中用16页篇幅摘录了《新华日报》宣传华鑫经验的新闻报道和《吴江报》推广华鑫经验的《华鑫效应》报道。华鑫集团的前身吴江工艺纺织厂是八都一家镇办厂,1991年,面对市场的不景气,另辟蹊径,转向农业,成功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建立了全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甲鱼养殖场,办起了全国第一家中华鳖专用饲料企业和第一家甲鱼研究所,成为农业部首家国家级集团华鑫集团公司。华鑫集团能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优势:看到人们对甲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凭着八都是水网地区,有大量的荡滩,养殖甲鱼不占耕地,有优良的太湖水质,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之大运河、318国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八都人有养鳖经验。集团总经理张剑明毅然决然走上养鳖之路,1995年,集团创利税4060万元。至1998年,华鑫集团公司占地面积179.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外池养殖面积83.8万平方米,下辖15家分支企业、3家甲鱼研究所。2003年,华鑫集团公司更名为华鑫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商品鳖170万只,饲养幼鳖420万只,种鳖10万只,龟20万只,鳗800万尾,生产特种饲料700万千克,年销售额2.5亿元,利润6200万元。一家资不抵债的小纺织厂在困境中改变思路,把目光转向农村,发展养殖业,短短五年,成为“1995年中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

华鑫之路不仅是解困之路,更是产业结构调整之路,这是一种跨产业、跨城乡的资源优势组合方式,它比传统的“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模式更加深刻,更加有效。华鑫之路引领的是一条确立“现代农业观”发展农业之路,现代农业利用企业资产重组所形成的优势,培育与发展集约型的农业,走管理化与科技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华鑫的这条跳开工业闯农业并能成功转型的首创经验值得推广,“华鑫经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一石激起千层浪,华鑫经验在吴江激起联动效应。吴江绸缎练染二厂在同里镇创办“亚明现代农庄”,上海一单位到震泽镇建立万头养猪场,到横扇办起万只养鸽场,金家坝杨文头村与港商合资兴办一所园艺花卉场,桃源镇与澳大利亚客商洽谈合作养殖鸵鸟事宜。“华鑫经验”催生出吴江跨行业、多方位开发农业的春天。

四、突出传统风俗和地域文化

八都的传统风俗和地域文化彰显了八都浓郁的乡土气息,淳朴的人文民风,反映了八都独特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志稿详细记述八都人的岁时、生活、礼仪、生产习俗和民间文化、方言。

(一)延续传统节日。“二月二,吃撑腰糕”“立夏日到外婆家过夜,称体重,吃麦芽塌饼”“端午节吃端午粽,家家户户门上挂艾叶”“六月六,包点馄饨落一落”“八月半团圆节,望月吃月饼”。

(二)记述旧时生活习俗。上穿大襟衫,下穿大腰裤,头戴罗松帽,脚蹬蚌壳鞋;男人蓄发梳辫子,女人头后顶“勃礁”(发髻);早晨吃粥大头菜,来客端上酱蹄子;蛋汤、风枵汤加熏豆茶,热情招待你来了不想回;住房平屋三间一龙梢,窗户开在屋顶上,油盏火照明光昏暗,马桶尿壶露粪坑。讨帖子、合八字、担盘来定亲,结婚轿子娶新娘;担汤日期不成单,送礼件数不成双;庆寿做九不做十,丧葬“七”中忌面条;建房破土摆地盘,上梁、进屋定日期。

(三)被摒弃的生产习俗。“罱河泥”积肥细功夫,水稻插秧“六棵三埭头”。稻桶、稻床来“掼稻”,“牵砻”去壳成糙米,石臼“舂米”除糠皮。养蚕“戴蚕花”,蚕室“紧关门”,“忌讳、讨口彩”决不违背。渔民正月必烧香,“赶往浙江石宗太君堂”。

(四)抢救民间文艺。《徐家漾的故事》《双塔桥的传说》《朱元璋避难宝觉寺》《火烧石宗》《年成开篇》《赞梁》《打夯歌》《念佛句》等民间文艺,都是志稿编纂人员下苦功夫抢救来的,我们下行政村到农户家专访,召开各种类型人员座谈会20多次,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采集民间故事、传说、歌谣、方言等编纂人员走访80岁以上的老农28人,有几次确实达到刘备“三顾茅庐”的做法,感染了受访群众,他们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出来。

(五)留下俗语、谚语。八都流传的俗语、谚语有悠久的历史,都是群众长期以来生活经验的积累,竭尽努力搜集保存下来的。有“朝头(少年男孩子)”“屋婷家(女孩子)”的称谓词语,“济手(左手)”“膈肋足(腋下)”的身体词语,“上昼(上午)”“斜够(昨晚)”的时令词语,“牛头滚(短裤)”“毫稍(快点)”的生活词语,“弯转(虾)”“扎腻(勾芡)”的饮食烹饪词语,“木知木谷(迟钝)”“淘喧(开玩笑)”的动作词语。“七精灵、八精灵,布衫裤子剩条筋”“天下十三省,及勿来贯桥好白相”“环字肖家浜,三朝雾露踏大浜”的俗语,“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日囤风,月囤雨”“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谚语。

以上罗列了《八都镇志》凸现地方特色的一些内容,显得有点繁琐,但不敢怠慢。有没有地方特色,是一部志书平庸与精品的分水岭之一,志书突出地方特色是增加志书生命力的必然要求,是一地志书有别于它地志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志书质量和价值所在的重要方面,对了解、研究、开发一个地方(或单位)十分有利。愿修志人员把握志稿中的地方特色,为志书添光增彩。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