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学术论文 >> 编修《黎里镇志》的思考和实践

编修《黎里镇志》的思考和实践

2014/11/19 9:47:00    作者:  汾湖高新区方志办 肖耀华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848


【内容提要】以笔者亲身经历和感受,回顾了《黎里镇志》编纂方案形成的曲折过程;回答了2014年版《黎里镇志》的编纂思路、做法和主要特点。

历时六年余的《黎里镇志》编纂工作即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回顾《黎里镇志》的编纂过程,是一个围绕如何编修问题上的不断摸索,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

黎里历史上曾出版过三部志书:清嘉庆《黎里志》、光绪《黎里续志》和1991年出版的《黎里镇志》。按理说,这次二轮修志,编修《黎里镇续志》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由于1991年版《黎里镇志》留下了许多缺憾,给《黎里镇志》如何续修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困惑,增加了编纂难度。

一、剖析1991年版《黎里镇志》

1991年版《黎里镇志》编写工作起步于1986年,历时5年,于1991年出版,是吴江县首部乡镇志。在没有借鉴的情况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记述黎里镇千余年(严格地说是近百年)历史发展变化史实,实属不易。其中“政党社团”卷、“商业”卷、“工业”卷、“文教卫生”卷中的“教育”章等能较全面地反映其发展变化,很有“存史”价值。

但是,《黎里镇志》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纵观《黎里镇志》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全面性、完整性不够。《黎里镇志》将记述的主体立足在“镇”字上,忽略了农村这一块内容。虽然也设“农业”卷,但没有记述解放后农业体制上的一系列变革史实;设“镇村建设交通邮电”卷,但大部分内容是以表格代替文字记述,缺少事物发展的过程。二是简单、粗糙。如对人物的挖掘和记述显得十分单薄;文物的记述尤如蜻蜓点水;“文教卫生”卷,抓住了文化教育,忽略了卫生体育等等。

二、新一轮《黎里镇志》编纂方案的探索

基于上述情况,新一轮《黎里镇志》究竟该如何编修?这几年中,曾有过几套方案:

方案一,编修续志。上限1989年,下限200610月。这是一种最简单,但又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修志方法。因为前志确实遗留了许多重要史实,也出现了一些错误,不补记,不纠错,对不起自己所从事的修志工作,也对不起历史,因此不可取。

方案二,续修加补漏。这方案从理论上讲是成立的,但实际操作确有难处。一是将补漏内容放在各章节后,造成章节内容缺乏连贯性,而且不好看。二是一些地方因补漏内容多而导致章节中出现“女儿大于娘”的尴尬现象;单独设补漏卷,其章节因补漏内容的不均衡性,给人感觉七长八短,十分零乱。这一方案曾在“交通邮电”卷做过尝试,最后还是被否决。

方案三,以续修为主,采用“犬牙交错”办法追溯前志遗留内容,即上限根据追溯内容而定,不一刀切。此办法出自《江苏地方志》杂志上某专家的一家之言,理论上合情合理。但这样的志书既不象重修,也不是续修,有点不伦不类,也欠妥。

此外,也有过重修的想法,但我们确实不忍心用这样极端的手段来否定吴江县首部乡镇志。据了解,苏州市仅《周庄镇志》重修,因有数千处错误。

我们几个修志人员就这样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摸索前进着,但“补前志遗留的重要史实,纠前志中出现的重大错误”这一思路是坚定的、统一的。

那末,《黎里镇志》最终编纂方案是什么?根据专家意见,《黎里镇志》的编案方案确定为以续修为主,脉络追溯前志,形成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新版《黎里镇志》。(我们不妨就称2014年版《黎里镇志》。)其编纂原则是“上限适度追溯事物发端,对前志梳理、纠误、补漏,重点记述1989年至200610月的史实。北厍记述的起始时间为200312月并入黎里镇。”

采取这样的编纂方案理由有两条:一是符合黎里的实际。二是《吴江县志》有先例。历史上《吴江县志》有明代的嘉靖《吴江县志》、清代的康熙《吴江县志》和乾隆《吴江县志》等多部志书,那《黎里镇志》也可以有1991年版《黎里镇志》和2014年版《黎里镇志》。

三、2014年版《黎里镇志》编纂的基本做法和特点

(一)全方位反映各领域内事物的发展变化

1991年版《黎里镇志》共设地理、农副业、工业、商业粮油、财税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党派社团、政权司法民政、军事、文教卫生、人物和社会等12卷,37章,132节。这样的设置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从容量等角度来说都是不够理想的。2014年版《黎里镇志》根据“横不缺项”的原则,在章节的设置上努力体现一个“广”字。全书设地理、市镇农村、老街、镇村建设、工业、农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政党社团、政务、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政法军事、人物、社会和丛录等18卷,85章,275节。这样可以较全面地反映黎里镇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内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

(二)正确运用梳理、补漏、纠误、复载、重修等手段追溯前志

脉络追溯的目的是将前志一些章节中记述比较重要的史实梳理后,与续修部分有机衔接,形成有始有终的事物发展过程。它是前志与续修部分衔接的重要载体,追溯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必须充分运用梳理、补漏、纠误、复载、重修等手段做好追溯工作。

梳理,是将前志内容通过分析,吸取其有价值的史实,形成一条脉络,与续修部分衔接。如“地理”卷中的“建置”节,我们从春秋时期黎里在嘉兴长水境内写起,将前志“建置”节中黎里的归属、演变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梳理出来,然后与200312月北厍并入黎里,200610月撤销黎里镇的内容相衔接。“区划”节则从民国元年开始,根据前志内容简要记述黎里区、乡、镇、公社各个时期镇区、农村的区域变化,然后与2001年开始的黎里镇行政村区域调整、镇区区域调整相衔接。这样,读者可以不翻阅前志,就能对黎里建置区划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印象。

补漏,是将前志中遗留的重要史实予以增补,使史实不断线。如在“政党社团”卷、“政务”卷中增补小乡、中乡机构,与已记述的各时期组织机构情况衔接;若记述前志遗留的重要史实容量大时,则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章节,如“农业”卷中增设“农业体制”章等。

纠误,是将前志所记史实中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纠误的原则是将在追溯梳理过程中涉及到的错误史实予以纠正,有些关系不大的错误,若不属追溯对象,则不予考虑。如纠正“大事记”中第一个农业初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纠正“政党社团”卷中黎里公社召开党代会届次的错误和部分领导任职时间的错误等。

复载,是将前志重要的、有价值的史实复载后归入新志。当然,复载时部分内容会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如前志“政党社团”卷、“政务”卷各时期组织机构中的领导任职表,在复载时增补了“籍贯”一列,使表格内容更丰满一点。

重修,是因前志某一方面内容实在太单薄、简单,遗漏相当多有价值史实时所采取的措施。如前志“社会”卷中的“文物胜迹”章和“人物”卷必须大刀阔斧修改、增补相关内容。

(三)努力揭示事物发展的时代特性和黎里镇特有的地方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黎里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进黎里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方位记述各领域内事物发展的过程,在记述过程中努力揭示其时代特性和黎里镇特有的个性是历史赋予我们修志工作者的责任。

我们在编修过程中努力把握时代脉搏,凸现时代气息。如在“农业”卷中,除了补记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史实外,重点记述1998年起黎里镇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有序推进土地确权发证、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等一系列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在“工业”卷中,重点写好“工业体制”章,在全面记述国营工业,集体工业的发展变化的同时,着重记述199710月开始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及民营工业的崛起等曲折历程。

我们在编修过程中又充分展示黎里镇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地方特色。如在“政党社团”卷中设置“党的建设”章,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有重点地将历届镇党委狠抓党的自身建设的桩桩件件收录入志。同时,设“黎里镇党校”节,记述这所全国先进基层党校的成长经历。鉴于黎里工业中的日化、铸件行业在吴江市首屈一指,农业中的特种水产养殖在全市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等特点,我们将日化业、铸件业分别从化工行业、金属制品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日化业”节、“铸件业”节;而在“农业”卷的“水产养殖”章中,则把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特种水产的研发和推广作为记述的重点。

(四)全面展示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黎里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明代成弘年间已有居民千百家。黎里古镇如今还保留着明清及民国建筑9万多平方米,保留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以及柳亚子纪念馆收藏的国家一至三级文物藏品120件。然而这么多的文物古迹和藏品在1991年版的《黎里镇志》中仅用3页文字,6页表格记述了它的全部。该志在“社会”卷中设“文物胜迹”章,下设三节,一是“革命遗址”节,分为“柳亚子故居”及“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遗址”两个目;二是“古迹”节,用文字和列表的方式简要介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镇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碑刻情况。三是“旧时八景”节。这样的设置和内容的记述显然缺乏广度和深度,与这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千年历史文化古镇的“身份”不相称。

20097月,随着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这座沉睡千年的古镇终于苏醒了。在一些热心人士的呼吁声中,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黎里逐步形成了古镇开发的思路,并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我们修志人员配合古镇开发的发展思路,将已重修的“文物”卷重新调整记述视角,围绕古镇老街上所拥有的古代建筑和文物,形成了“老街”卷。该卷设驳岸河埠缆船石、古桥、廊棚弄堂、名人故居、亭园厅堂宅弟、砖刻门楼碑刻表坊、传世珍品等十一章,共4万余字。按照志书体例的手法,全面记述古镇的过去和现状,展示古镇特有的风貌。

黎里又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历代名人辈出。自元至清,曾产生特奏名状元,及许多进士、举人,也出现不少业绩卓著的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后,又涌现出许多有为之士。时值当代,又从黎里走出众多高级人才和功臣模范。1991年版《黎里镇志》的“人物”卷设“人物传略”和“人物表”两章,由于受资料收集等因素制约,仅对周元理等21位古代和近现代人物列传,对汝信等80余位县团级以上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及受省(军)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列表。这样有限的资料也就无法展示黎里人杰地灵风采的另一面了。

在这次“人物”卷的重修过程中,我们全面追溯黎里历史上有名望的人物,全面收集当代杰出人物和知名人士。该卷设“人物传略”、“人物简介”和“人物表”三章。“人物传略”章复载前志中记述的21位人物,增张、倪徵噢(yu)等18位古代和近现代人物;在“人物简介”章中设“知名人物”节,通过查阅资料或直接联系等方式,将符合入录条件(政界,副处级以上;军界,副团级以上;学术界,副教授级以上)的2006年以前任职并健在的汝信、金伯荣、马伯乐等近200位人物记入“知名人士”节;设“黄浦军校黎里学员”节,将金诵盘、俞启亭等6位人物载入其中。在“人物表”章中,除了记述革命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外,增设“进士、举人”节,通过查阅清嘉庆《黎里志》、光绪《黎里续志》,将所有的进士、举人整理后归入该节,共收集整理历代进士19位,举人53位。

相信重修后的“老街”卷、“人物”卷一定能成为新版《黎里镇志》的特色和亮点;相信即将出版的《黎里镇志》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