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9 3:15:4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654
许半龙(1899-1939年),字盥孚,又名观曾,雄生先生第三子,世居吴江芦墟镇司浜。他曾是上海中国医院院创始人之一中国近现代难得的一位儒医。
许半龙出生12个月即丧父,少与其兄豫曾、泰曾,受教于母亲陈氏。陈氏是本邑名医世家陈仲威之长女。半龙20岁时,即遵母命随舅父陈秋槎学医。1922年,初有所成的许半龙在亲友介绍下,赴上海拜著名医学家丁甘仁先生研习外科。1924年,返乡组建芦墟红十字会,开展公益事业。1925年,许半龙又赴上海求学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深造,毕业后回芦墟司浜“师让小筑” 悬壶开诊,服务桑梓。他医术精湛,为人谦和,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和赞赏。是年冬,应老师丁甘仁之召,重赴上海,任广益中医院(地址南市方斜路)外科主任。他凭借一身过硬的望、闻、问、切功夫,业务鼎盛,名噪一时。至今在民间还留存了一本许半龙医案处方笺手迹《天功集》(又称《内外科验案》积有70页,系许氏1925年八月至十月的医案),弥足珍贵。
许半龙除日常诊务外,同时还在学校讲课,倾心治学,勤于著述,写成《中医外科学大纲》。丁甘仁先生对其褒奖有加曰︰“予自寓沪以来,从游者不下数百人,而于外科一道,研求者盖寡。今是编行世,不独为吾门光,抑亦造福于病家者,殊匪浅鲜也。” (摘《丁甘仁医案》上)
1925年,民国当局拟取缔中医,许半龙与秦伯未、章次公、王一仁等同仁奋起抗争,公开致电政府申诉。他们纷纷撰写文章或专著,对中医改革各抒己见,出谋献策。许半龙在这时期写就《鸟瞰的中医》和《中西医比观》等文章。为了进一步捍卫中医,1927年,许半龙和王一仁、秦伯未、严苍山、章次公等人在南市黄家阙路创办了上海中国医学院,为祖国培养中医骨干人才。他精医学,尤擅长喉科、外科,先后担任训育主任、教授、院董等职,同时还出任中国上海中医学会执委、上海市国医公会执委。在中国医学院执教期间,许半龙写作了《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内科概要》、《中国方剂学枢要》、《杂病处方法》、《疡科纲要》、《药籨启秘》等著作。
1939年岁末许半龙于家乡病殁,年仅41岁。他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医坛教育,执教中国医学院有11年,誉满杏林。学院师生及全市中医界同仁为其举行了隆重追悼会。吴地为失去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良医而扼腕痛惜。许半龙的生前好友张凤(诗人)为其作传,铅印后送友,以留纪念。
许半龙早岁受学于金松岑,其善诗文,喜五言古体。诗作除《静观轩诗抄》行世外,还有《话雨篷业缀》(未刊)、《两京游草》两稿,还与冯有权、张梦痕、王个簃、盛心如等结诗酒会称“山人雅集”。 许半龙还是位孝子,在为其母祝寿时刊有《寿萱图题咏集》纪念册。
许半龙加入南社(入社号897),结交柳亚子后,常和柳诗词唱和,相交甚欢,多次参与南社雅集。1920年11月30日,许半龙与柳亚子、陈去病、凌景坚、范烟桥、余十眉、蔡文镛、郁世为等八人效元代诗人杨维桢故事,游览吴江名胜分湖。事后,柳亚子将有关诗文辑录为《吴根越角集》。柳亚子请人作有《汾湖旧隐图》,邀南社社友以此题诗,许半龙欣然应命。柳亚子也有《题许半龙诗集》:
卅里分湖路,当年几隐沦。儒流陆季道,词客郭灵芬。大雅今都歇,斯文谁复亲。论才到后起,谨厚独推君。
年少倡酬侣,王、凌与子三。蚬江邻笛恸,玄穆长逝,已近两年。鹤市寓公潜。昭懿赁庑吴门,音耗久绝。各有千秋志,休教两鬓惭。人琴生死感,料汝泪盈缣。(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上册601页)
以上的这首五言律诗,我们可以看出柳亚子除对许半龙的医道推重“儒流陆季道,词客郭灵芬”外,更对他的才学钦佩之至。
许半龙热衷研习旧学,曾求教于章太炎、吴昌硕、曹颖甫诸公。先后参加沧社、国学商兑会。而柳亚子素有网罗乡间医学文献的热情。在《跋吴刊医书数种》(见《南社丛刻》第八集)中,沈昌直这样谈到:“予友柳亚子,好搜罗乡先哲遗书。三五年来,集已刊、未刊本,无虑六七百种。计去年一岁所购,至斥三千金而不惜,亦云多矣。余家旧藏莺湖吴金寿所刊叶天士医效祕传。亚子索之,谓乡先哲手刊本,亦在所求中也。余已于去夏赠之。今检旧箧,复得三家医案温热赘言二书,亦为金寿所刊,且与医效祕传,同一版本者,因亦归之亚子。以副其网罗文献之雅意,是数种者,固未得谓为人间珍本……许半龙常掇拾乡邦文献于柳亚子家。”
柳亚子对半龙认识甚深,在1918年为许半龙所作《静观轩记》(柳亚子(《磨剑室文录》上册551页)一文时写道:“许子性渊默寡语言,每朋簪杂沓四座议论蜂起,独哑然无一言,间或微笑而已。其文朴质而无华,其为学务实而不噉名,盖真能无愧于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