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14:03:48
作者:
来源:
吴江统计信息网
【字 号:
】
点击量:11774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克服和缓解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国外需求缓慢复苏、国内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立足“四新”定位,围绕“四五六”战略目标,积极推进“1058”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全区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
一、综合经济实力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4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3.47亿元,分别增长3.3%、8.7%和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2.6%,比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3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超过1.8万美元。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51亿元,增长8.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04.64亿元,增长8.9%;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8%。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87亿元,增长12.8%,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74.45亿元,增长13.2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0.57%。
经济结构提档升级,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2013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3.47亿元,增长1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16.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2399户。年末私营个体登记注册户数7.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03万户、个体工商户4.87万户,分别增长9.27%、11.27%和8.08%。年末私营个体注册资金1353.87亿元,增长20.6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8.1%。
二、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5亿元,增长10.4%。全年粮食总产量16.83万吨,下降2.0%,其中夏粮总产量4.24万吨,增长10.7%;秋粮总产量12.59万吨,下降5.6%。
全区农村新增林地绿地面积681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18.43%。新增设施农(渔)业面积1.48千公顷,累计达到8.54千公顷。其中新增农业面积0.49千公顷,累计设施农业面积4.03千公顷;新增渔业面积0.99千公顷,累计设施渔业面积4.51千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1.72千公顷。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6只,累计达到197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
三、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50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090.55亿元,增长1.0%;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1726.71亿元,下降3.1%,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5.9%;全年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5.21亿元,增长0.18%;利税总额143.6亿元,下降0.86%,其中利润总额98.14亿元,下降了1.37%。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丝绸纺织、电子资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76.44亿元、806.92亿元、383.54亿元、342.59亿元,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1.2%。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16.4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9.1%。
全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29家,比上年增加18家,超50亿元企业9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年末拥有上市公司10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累计11件。
四、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新开工建筑工程面积524.76万平方米,增长50.8%。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1.56亿元,增长15.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3.49亿元,增长15.1%,安装工程产值5.77亿元,增长23.8%。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1家,年末从业人员5.89万人,增长6%。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41.56亿元,增长15.5%。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提质。全区围绕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切实引导有效投入,提升产业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1.36亿元,增长14.5%。其中民资投入491.24亿元,增长23.5%;工业投入370.04亿元,增长14.4%; 服务业投入349.91亿元,增长1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48.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区新兴产业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69.48亿元,增长16.6%。工业技改投资262.19亿元,增长11.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0.9%。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12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2个,完成投资225.72亿元,分别增长7.4%、32.2%和33.8%。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市场运行平稳,供需结构有序调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46.67亿元,增长1.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41.08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施工面积1222.46万平方米,增长23.6%;竣工面积172.92万平方米,下降3.3%。商品房销售面积202.88万平方米,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7.2万平方米,增长36.1%。
六、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9216.1万人、货物运输量2347.1万吨。年末全区拥有等级公路里程2035.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72公里,一级公路202.86公里。年末汽车保有量204132辆,比上年净增35278辆,增长20.89%,其中私家车保有量178861辆,净增32584辆,增长22.28%。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28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3.8亿元,分别增长68.89%和7.21%。全年发送快递276万件,增长59.6%;完成快递业务收入0.7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87万户,比上年末减少3.36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203.47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0.3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5.55万户。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星级饭店住宿)23997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40.23亿元,增长10.32%,景区门票收入16401.19万元,增长2.89%;旅行社营业收入8268.93万元。年末全区共有星级宾馆17家、旅行社25家。
七、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5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4.94亿元,增长16.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8.61亿元,增长10.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70.14亿元,增长17.6%;石油及制品类27.49亿元,增长4.1%;食品、饮料、烟酒类16.52亿元,增长1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9.9亿元,增长23.1%;中西药品类4.31亿元,下降6.5%;通讯器材类10.54亿元,增长30.6%。
全年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1057.31亿元,增长5.4%。
八、对外经济
面对国际需求缓慢复苏、波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全区以“稳量提质”为目标,推进科技兴贸和产业链深化工程,加快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着力稳定外贸增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20.52亿美元,下降3%。其中出口124.76亿美元,下降0.07%; 进口95.76亿美元,下降6.66%。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69.96亿美元,增长16.01%;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31.39亿美元,下降8.57%。
全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99项,注册外资19.52亿美元,下降14.34%;实际到账外资11.5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增长106.82%。全区新批和增资项目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3个,合计注册外资14.24亿美元;总投资超9000万美元的项目15个,合计注册外资10.26亿美元。全年新批外资融资租赁项目8项,合计注册资本2.68亿美元。
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17385万美元,增长17.54%,完成营业额10204万美元,增长31.65%。新批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52198万美元,增长52.43%,新批境外企业9家。
九、金融、保险和证券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47.33亿元,比年初增加217.81亿元,增长11.29%;辖内本外币贷款余额1863.89亿元,比年初增加235.85亿元,增长14.49%。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38.97亿元,比年初增加214.13亿元,增长11.73%。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773.89亿元,比年初增加268.79亿元,增长17.9%。
年末全区共有保险机构35家,全年保费收入28.61亿元,增长21.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46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6.14亿元。各类赔偿和满期结付8.6亿元,增长27.3%。
年末证券登记开户数46424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731.01亿元,增长37.7%。
十、科技和教育
全区批准立项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级2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累计177家。新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286项,累计达1183项。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累计23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累计35家。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74件。
年末全区共有学校11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2所、普通中学36所、小学32所、幼儿园4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94840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5429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为3472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为5821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区博物馆)53次,组织各类文艺演出3200场次。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97.7万册,借阅人次60万人次。拥有影剧院7家,席位4883张。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4个,其中医院12家、卫生院17家,全区各类卫生工作人员61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21人,注册护士2274人。拥有核定床位数4616张,其中医院3849张,卫生院627张,护理院853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6.92万人。
全区共承办了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吴江站)、同里围棋天元赛、国际青年男篮挑战赛、汾湖世界杯攀岩赛等10项国家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开展了108项群众性传统体育赛事。完成省市两级运动员注册430人。体育彩票年销量3.26亿元。在全省县级体育工作综合考评中位列第5名。
十二、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以功能品质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以“1058”工程为引领推进城乡统筹。常嘉高速公路吴江段新建工程、苏南运河吴江段航道整治工程、东西快速干线、苏震桃公路(南段)工程及农路农桥等项目顺利推进。老城区苏式化改造有序推进。全面实施“1058”工程,统筹全区未来三年民生、交通和生态建设重点。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完成全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调整,全面实施“三网”整治拆除,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大LNG车辆投放力度,城区公交车全面消除“黑尾巴”。
全年环保投入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7%。全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178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100%。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34天(按API统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7天,优良率73.15%(按AQI标准统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监测断面水质Ⅲ类以上比例为64%。全区农村新增林地绿地面积681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18.43%。
十三、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808562人,比上年增加3694人,其中男性人口399095人,女性人口409467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2.6。全年出生8029人,出生率为9.95‰;死亡6092人,死亡率为7.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全区非农业人口402717人。年末全区登记外来暂住人口71.11万人。
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48.74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7.7万),享受养老保险人数11.54万人。医疗保险累计参保99.0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2.21万人,农(土)保参保6.4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7.09万人。全面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人均增资178.92元。年末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630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878人和6752人,全年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38.77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级民间职业介绍机构117家,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9家。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4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0.8万人,安置城镇职工再就业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39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436元,增长1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8999元和15180元,分别增长12.8%和13.6%
十四、市场物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0%,烟酒类上涨0.1%,衣着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2.9%,交通及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2.0%。
表一2013年吴江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
2013年指数
|
2012年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
|
102
|
102.1
|
食品
|
104
|
105.2
|
烟酒
|
100.1
|
101.7
|
衣着
|
100.7
|
100.2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101.1
|
100.4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2.9
|
101.4
|
交通和通信
|
99.9
|
101.0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0.4
|
99.2
|
居住
|
102
|
101.5
|
十五、节能降耗
全年实施160家企业的200个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技改投入20.37亿元,可实现节能26.57万吨标煤;其中17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累计投入资金18.2亿元,实现节能量22.8万吨标煤。53家企业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关闭32家小化工企业,全年GDP能耗下降4.8%以上。深入开展“万家节能低碳行动”,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18家,累计超过75家。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在稳增长和调结构、惠民生和促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受外需持续疲软,国内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2014年要继续以稳增快转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都按现价计算。
(3)接待入境游客统计仅限于星级饭店住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