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1 3:17:12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023
先蚕祠和小满戏
先蚕祠是盛泽丝绸文化的重要遗迹。
我从小生活在绸都盛泽,因此对先蚕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先蚕祠,就是蚕神庙,但是盛泽人都习惯叫它蚕花殿。先蚕祠在盛泽镇区的五龙路口。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盛泽丝业界的老板集资建造了这座祭祀蚕神的公祠,同时又兼作丝业公所办公的场所。
先蚕的名字叫嫘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轩辕氏的正妃。在古代传说中,她是第一个学会养蚕的人。传说有一天,嫘祖在桑树上发现了一种白颜色的果子,她拿回家之后,放在陶罐里加了水烧。嫘祖一边烧,一边拿根木棍在陶罐里不停地搅,谁知竟然搅出了白色的丝。这种白丝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又漂亮又有韧性。后来她又发现,这种白色的果子原来是一种小虫的嘴里吐出来的细丝绕成的。嫘祖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来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掌握了小虫的生活规律和缫丝、织绸的技术,并且把这种技术教会了老百姓。从此,也就有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丝绸产业。
老百姓将这小虫取名为“蚕”,叫它“蚕宝宝”,白色果子取名为“茧”,也就是“茧子”,并将嫘祖尊称为蚕神,江南民间俗称“蚕花娘娘”。
过去,江浙一带有许许多多的蚕神庙,但是现在几乎都已拆毁。盛泽的先蚕祠因为当时作为粮库使用才未被拆毁,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了江南地区唯一的古蚕神庙。1998年,盛泽镇人民政府筹集了500多万元资金对先蚕祠进行修缮,到1999年重新开放,并在2013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先蚕祠是一座古典庙堂式建筑,它的门楼非常壮观。进入门厅,就是古戏楼,每年的“小满戏”就在这里演出。
传说小满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过去,每年的小满前后三日,盛泽丝业公所都要聘请有名的戏班,在古戏楼上演“酬神戏”,祝贺蚕神生日,感谢蚕神的恩德,俗称“小满戏”。
小满之时,新丝即将上市,所以蚕农和丝商也借此热闹一番,预祝丰收。到了开戏的日子,远近的老百姓都在戏台前面的石板广场和两侧厢楼上看戏,热闹非凡。
民国初年,沈云先生的《盛湖竹枝词》里有一首诗,“先蚕庙里剧登场,男释耕耘女罢桑。只为今朝逢小满,万人空巷斗新妆”,对小满戏的热闹场景作了真切的描写;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1936年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中,也记载了盛泽小满戏的盛况;在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里,最大的一幅壁画也是《盛泽小满戏》,可见小满戏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小满戏已成为盛泽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并列入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小满前后,当地的剧团都要在古戏台上轮流演九天戏。
石板广场的两侧是碑廊。东面碑廊里刻的是历代诗人歌颂盛泽丝绸的诗词,而西面的碑廊里集中了盛泽残存的古碑,是研究盛泽历史的重要资料,非常珍贵。
先蚕祠的正殿叫蚕皇殿,坐北朝南,面对戏台,殿正中的匾额上是“人文始祖”四个字,殿内供奉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黄帝和蚕神嫘祖。这一位民间尊称为“蚕花娘娘”的蚕神,手捧雪白的蚕茧,为盛泽的丝绸业和盛泽的老百姓祝福。
近年来,盛泽的丝绸纺织业越来越繁荣,先蚕祠的祭祀活动也越来越隆重。2013年的小满日,盛泽镇总商会在先蚕祠举行公祭嫘祖大典,盛况空前,表达了盛泽老百姓对蚕神嫘祖的尊重和怀念。
盛泽镇方言发音人:沈莹宝,男,68岁,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