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3:01:1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801
“竖头斋匾”的来历
在汾湖高新区芦墟东北街有一处古迹叫“竖头斋匾”。有关“竖头斋匾”的故事就要从芦墟这个镇讲起。当地民间流行一种说法,叫做“莘塔先有南莘塔,芦墟先有北芦墟”。早前,在北芦墟东顾村有一位陆老先生,陆老先生以教书为业,桃李满天下,美名远扬。按理老先生应该是称心满意,但他有一件不称心的事情,就是他人已四十出头,还是膝下无子,因此,终日闷闷不乐。为此,他经常同老夫人一起到芦墟的泗洲寺拜佛求子,一来二往与泗洲寺老方丈相识,成为好朋友。
当时,泗洲寺老和尚也有一件烦恼事,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于是,陆老先生给老和尚出个主意,由他出副上联,如果有人对得上下联,那么该人就是老和尚的接班人。老先生出的上联是“枯梅横枕梧桐树”,七字上联中每个字都有“木”字旁,意思是“老方丈年龄大了,最好找棵树歇歇”。上联写好后贴在泗洲寺的山门。二三个月过后,泗洲寺来了一位游方和尚。和尚看到山门上只有一幅上联,没有下联,感到十分奇怪。这时,看门小和尚就解释事情原由。和尚听后来了兴趣,想了又想,对出下联“汾湖浪激泗洲滩”,下联的七字全部有三点水,意思是用汾湖水来激活泗洲寺,使得泗洲寺能重放光芒。老和尚知道后也很开心,终于找到了一位称心的接班人。
过了一段时间,泗洲寺出了一件事情,有芦墟兄弟两人在泗洲寺后殿偷造假铜钱。这件事给官府知道了,县官派人捉拿兄弟两人。两人被捉到县衙接受审判,按照大清法律,两人要全部杀头。当时,县官动了恻隐之心,想留下一命,认为兄弟两人若全部处决后,这户人家就断子绝孙了;还认为兄弟两人造假只是贪财不是谋反,因为假铜钱还是用大清年号。兄弟两人互相推让,最后杀掉哥哥,留下弟弟。直到现在,芦墟还有他们的后代。
处理完造假铜钱的两个人后,县官认为造假事情发生在泗洲寺,还要追究泗洲寺老和尚的罪责,急命捕快捉拿老和尚。老和尚深夜逃到东顾村。当夜,月黑风高,寂静无声。陆老先生听到屋外有连续、急促的敲门声,感到很是奇怪。他开门一看,原来是泗洲寺的老和尚,神色慌张。陆老先生问清事情原由后,让老和尚躲到床底不要出来,表示外面的事情由他来应付。刚安排好没多久,官兵已追到家门口。这时,官兵已完成全村所有人家的搜捕工作,唯独还剩陆老先生这一户。老先生开门放进官兵,发现带头的官兵是自己先前的一个学生,就问发生什么事,学生就告诉他在追捕逃犯。陆老先生听后,表示支持学生工作。官兵对除了陆老先生房间外的地方全都搜查了,没找到要抓的人。学生就对陆老先生说要搜查老师的房间。老先生听后很是生气,认为学生搜查师母的房间这件事若日后传出去,自己脸面何存?事已至此,学生只好作罢,领兵回去。见官兵已经回去,老和尚从床底爬出来,问陆老先生今后怎办?陆老先生认为官兵还会回来搜查,让老和尚连夜逃往杭州灵隐寺。老和尚一去之后,几年无音讯。
几年后的一天晚上,陆老先生梦见老和尚怀抱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老和尚说他这几年在灵隐寺天天念经拜佛,苦修功德,但一件事没有如愿,今天特地为老先生送来一个小孩,完成他的愿望。不久,老夫人忽然有了身孕。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老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取名陆燿。陆燿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记忆过人。乾隆十九年(1754),陆燿考中进士。他先做内阁中书,后入军机处任乾隆出巡随从、户部郎中及山东登州(今蓬莱)知府等官职。
陆燿在山东做官期间,为百姓疏浚河道、修筑河闸、稳定社会秩序做了大量工作,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拥护他。
乾隆四十年(1775),陆燿任山东按察史,四十三年(1778)又升任山东布政使。当时,地方官入京晋见皇帝,往往要受到守城官的敲诈勒索。陆燿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拿不出钱财,于是常穿便装,仅带一个家人上路,进京后借住在朋友家中,办完事即刻回家。
乾隆四十九年(1784),陆燿升任湖南巡抚。按照惯例,各地巡抚年年要向朝廷进贡奇珍异宝,他却只选了几样湖南土特产进献。乾隆皇帝知道陆燿清廉,也没有怪罪他。在湖南做巡抚这段时间,陆燿废除了地方百姓向衙门捐银的制度、削减昂贵的盐价,兴修水利,照顾平民百姓。同时他又十分重视地方教育。陆燿在湖南上任时,告诫子女及随从要以节俭为本。一次,其子从湖南回老家芦墟,陆燿再三叮嘱不要打扰沿途官府,一路上竟无人知晓他是巡抚的儿子。
当时有大学士和坤独揽朝纲,因陆燿不愿与他同流合污,他便怀恨在心,诬陷陆燿贪赃枉法,家里有“七车十三当”的巨额财产。乾隆也不知真假,就派钦差到芦墟查访,查得“七车十三当”原来是七部旧纺车和十三张当票。
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陆燿病故在湖南,享年63岁。当时,百姓为歌颂其为官清正,在芦墟城隍庙张挂一幅对联,上联是“能开衡岳千重云”,下联是“却饮湘江一杯水”。
乾隆听到陆燿病故的消息感叹万分,用满、汉两种文字御书“龙章宠锡”四字,并用特殊礼遇制成竖匾(一般都是横匾),悬挂于陆宅仪门上方。这就是“竖头斋匾”的由来。
黎里镇方言发音人:杨敬伟,男,62岁,黎里镇文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