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丝绸之府 >> 吴江缫丝业

吴江缫丝业

2022/6/29 3:33:0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2002

据对梅堰袁家埭出土的纺轮、骨针及刻有蚕纹的陶罐等物考证,吴江的原始缫丝及织造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明正德《姑苏志》载:“绫,诸县皆有之,而吴江为盛。唐时充贡,谓之吴绫”。唐大历年间,吴江地区已能织造出龙凤、麒麟、天马、辟邪等复杂的花型织物。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中,吴江纳夏税绢9600匹、绸450匹、绵7600斤。至元丰三年(1080年)岁输帛增至1.3万匹。宋代,吴江推行以绸代人丁捐的“身丁绢”及官府预付绸款的“和买绢”制度。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吴江已有织染工匠611户。当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吴江游历,称赞质料最好的绸缎出产于此。明初,朝廷鼓励农桑,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吴江逐渐成为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区之一。明代中后期,丝绸专业市镇震泽、盛泽、新杭、黄家溪等相继崛起。弘治年间(1488~1505年),吴江县已有籍名在官的丝织匠役77户,在苏州府织染局轮班服役的丝织工匠多达267户。清末民初,震泽丝、盛泽绸在对外贸易中享有盛誉,盛纺及各种纱类织物,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奖。日军侵占吴江时期,丝绸业受到严重影响。

解放后,生产逐步恢复。50年代中期起,丝织、印染行业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改革,逐渐赶上城市丝织业的水平。70年代中期起,丝绸业开始全面的技术改造,改变了厂房旧、设备老、配套水平差的落后局面。同时,随着乡镇丝绸工业的兴起,全县丝绸行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8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入无梭织造新阶段,并在生产和经营上发展横向联营,出现了跨地区、跨系统的工贸合营、联营等形式的企业30多家。吴江丝绸业发展成蚕茧收烘、缫丝、丝织、针织、印染、服装、工艺制品、合纤原料、丝织机械、丝织器材、科研教育、国内销售、外贸出口等完整的体系。

1985年,全县丝织企业265家,拥有丝织机10308台,其中县属丝织企业9家,织机3392台,乡镇丝织企业239家,织机6648台,其他系统丝织企业17家,织机268台。全县丝织机的拥有量占全省的40.26%,全国的7.22%。是年,全县丝绸工业总产值82847.7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9.74%,占全省丝绸工业总产值的41.91%,占全国丝绸工业总产值的9.85%。绸缎及丝绸加工制品的出口收汇值,历居全县出口商品总收汇值的80%以上。全县丝绸产量8810万米,占全国丝绸总产量的6.07%。其中桑丝绸产量1983~1985年连续3年达到全国桑丝绸总产量的11%以上。

同年,县属工业系统丝绸工业总产值37422.1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6.79%;职工14911人,占县属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38%;利税3356.60万元,占全县县属工业利税总额的49.16%;固定资产原值9196.80万元,净值7675万元,分别占全县县属工业总数的44.03%和48.06%。

解放以后,吴江丝绸产品获得国家、纺织工业部和中国丝绸总公司以及江苏省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共28只(次),其中3只获得国家银质奖。在历届全国丝绸实物评比中,吴江获得优胜22项。其中,1983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绸缎实物质量评比,共评出9个第一名,吴江独得4个第一。

第一节 手工缫丝

农家用手工缫成的丝称乡丝,机器缫丝问世后,称乡丝为土丝,以区别于厂丝。吴江地区的人工育蚕缫丝,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唐宋时,境内已出现缫丝车,并逐步由手摇式演变成脚踏式。清末,吴江蚕区出现能同时卷绕三绞丝的木制脚踏缫丝车。家庭手工缫丝通常由妇女挡车,一人手足并用完成全部操作。蚕农擅于根据茧种及织物需要,缫制各种用途的生丝。蚕区缫而不织,作为商品销于县内外。

乾隆《震泽县志》载:“西南境所缫丝,光白而细,可为纱缎经,俗名经丝;其东境所缫丝稍粗,多用织绫绸,俗称绸丝,又有同宫丝,二蚕丝皆可为绸绫纬。”道光《震泽镇志》亦记述:“丝有头蚕二蚕,较他处色更光白,其细者多为缎经(经以二丝纺为一)谓之经丝,丝粗者日肥丝,织绸绫用之。”太湖沿岸所产的丝泛称湖丝。明代产于江浙交界处的辑里丝,为湖丝中的佼佼者。辑里丝分北庄丝及南庄丝两种,北庄丝洁白而略带竹青为上品,主要产于吴江县境;南庄丝质量稍次。辑里丝光泽艳丽,质地坚韧,富有弹性,宁、杭、苏等著名丝织中心生产的高档绸缎都以此为原料。内销的辑里丝称“用户丝”;外销的称“洋庄丝”。清代中叶,上海开埠后,丝经沪输出。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初,湖丝输沪受阻。外商求丝殷切,呤喇等2名英国人携银4万两,驾汽船泊于平望附近三里桥,四出收丝,历时3周,满载而去。辑里丝的兴盛期在鸦片战争后到光绪初年,而以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为顶峰。是年,震泽一地出口5400余担(清末和民国年间,丝大宗交易的计量单位采用司马担,l司马担合60.48公斤),占当年全国生丝出口量的十六分之一弱。尔后,国外机器缫丝日趋成熟,辑里丝出口渐衰。

吴江历史上的手工缫丝业分布在大运河以西,愈西愈密。据《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第一届)估计,民国初年,全县蚕户2.1万家,养蚕人数10.5万,占当时全县总人口数的22%,一般蚕户一户一(缫丝)车,饲蚕多的也有排二三部车。多数自己缫丝,间或也有在缫制高峰时雇人缫。缫丝所得为蚕区农户的主要收入。乾隆《震泽县志》称:“凡折色地丁之课及夏秋日用皆惟蚕丝是赖。”民谚则有“蚕箔落地,有钱栽秧”之说。民国元年(1912年)至10年,1斤茧的比价相当于45斤大米;民国19年前,1亩桑地可抵2.5亩稻田的收入。

解放初期,土丝年产量约420担,丝价每两(16两制天平秤,1两合31.25克)0.50元,在县内销售,用于织造土绸。后,随着丝织品工艺的日益提高,土丝销路日蹙,蚕农生产的鲜茧多数由供销部门收购运销苏州、无锡缫丝厂缫制厂丝。1958年,土丝车被平调改制成农具,手工缫丝停顿。

1964年,城市丝厂不收次茧,县内蚕茧积压,震泽、铜罗、七都等地一些大队恢复缫制土丝。高潮时,西南部7个公社30个大队的115个生产队共开动脚踏缫丝车362台,800余人从事缫制。二三年后,相继发展为乡(村)办缫丝厂,手工缫丝遂告绝。

第二节 机器缫丝

民国18年(1929年)2月,震泽丝业界施省之等牵头,与上海丰泰丝厂业主孙荣昌合作兴办震丰缫丝厂。这是吴江县内第一家机器缫丝厂。4月27日开工,有意大利坐缫车208台,人员600余人,日产厂丝一担多,使用金双豹及玉佛牌商标。同年,产品送展杭州西湖博览会,被评为一等奖。同年8月5日,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的机器丝厂开工,装备坐缫车32台,人员70余,日产厂丝20市斤。开弦弓丝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丝厂。

民国19年(1930年)下半年,震丰缫丝厂续建第二缫丝车间,又排丝车208台,职工总数增至950人。后因丝市不景气,加以经营不善,至23年底停产。次年,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接手租赁,更名震泽制丝所。由费达生出任经理,变自营为代烘代缫,当年产厂丝1200担。同年,开弦弓丝厂主机全部更新为日式新型立缫车,当年产量比前几年平均年产量增加三分之一,年终盈利万余元。26年4月,震泽制丝所将一个车间的坐缫车全部改装成立缫车。同年初,平望制丝所破土动工,5月安装设备,有立缫车60台。6月初投产,首批厂丝送上海商品检验局检验,品质优良。日军侵占平望.震泽后,两地制丝所先后被日军所毁。

民国28年(1939年),李连生、陈翼南等人合资在盛泽镇西荡口团防局旧址开设锦丰丝厂,仅有80绪老式缫丝车,雇用外地工人,其中不少童工,前两年尚有利可图,后两年出现亏损,31年关闭。民国30年,吴百禄在震泽镇育婴堂旧址开办缫丝厂,有40台旧坐缫车,工人100名左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李富章在震泽潘家扇西弄龚宅亦办过小丝厂,工人10余名。以上两厂为时甚短。

1958年11月,筹建地方国营震泽缫丝厂,择址震泽镇麟角坊参差浜。翌年2月投产,职工120人,立缫车44台。1959~1961年,共产丝30多吨。1962年,因全县蚕茧产量剧减至396.2吨,震泽缫丝厂于5月停产。

1965年,原震泽镇砥定街办的土丝厂迁至震泽缫丝厂原址扩充为镇办红旗双宫丝厂,有20台双宫缫丝机及60余名工人,专产双宫丝。双宫茧由省丝绸公司调入。70年代初,因省内其他地方也兴建双宫丝厂,茧源被挤,红旗双宫丝厂于1973年初停产。1967年,震泽、铜罗、七都等地在缫制土丝的基础上,首批兴办5家公社(大队)缫丝企业。其中,震泽公社虹丰大队11个生产队各出资50元,制备200绪缫丝土设备,44名职工,办成县内首家小丝厂。是年冬,国务院财贸办公室、江浙两省计委及外贸、工业部门组成的调研组,考察了震泽、铜罗等地社(队)办丝厂,肯定了就地消化蚕茧的做法。此后,在县境西南部蚕桑区陆续兴办社、队办缫丝厂。

1970年10月,在震丰缫丝厂原址筹建国营吴江缫丝厂,翌年9月1日投产。初期仅有自制立缫车40台,人员105人。投产第一年,产丝6.08吨。1972年改为两班制生产,白厂丝质量达到2A级。1980年6月6日改称国营吴江震丰缫丝厂。1983年,在全省厂丝实物评比中,震丰缫丝厂的银屏牌白厂丝被评为优质产品。1985年,震丰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1.03吨,质量达到2A72级,产值597.10万元,利润36.09万元。年末全厂职工942人,工厂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厂房面积1.7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82.78万元,为1971年的15倍。主要生产设备D20l立缫车180台,年生产能力白厂丝110吨。

1985年,全县缫丝企业12家,其中全民1家、乡办10家、村办l家。共拥有立缫机1068台(21360绪),生产白厂丝524.65吨,其中乡村办厂产量433.62吨,占82.65%。乡村缫丝厂产值1884.73万元,年利润151.76万元。

    1985年吴江县乡村缫丝厂概况表


工  厂  名  称性质创办日期立缫车白厂丝产平均质量产值利润职工人数
(台)量(吨)等级(万元)(万元)
震泽虹丰缫丝厂村办1967.3208.372A08 43.253.47124
七都联合缫丝厂乡办1967.88444.272A08185.9313.95328
八都缫丝厂乡办1967.19456.73A02246.232.57415
青云缫丝厂乡办19677237.222A72165.819.75244
铜罗公社缫丝厂乡办1967.1210040.743A19174.297.71346
桃源人民公社缫丝厂乡办1968.88040.23A36165.2425.91300
庙港缫丝厂乡办1968.112045.923A23213.0613.8350
梅堰人民公社缫丝厂乡办1969.16030.063A03130.549.87202
坛丘公社缫丝厂乡办1970.68046.12A75196.913.9310
南麻缫丝厂乡办1970.78640.33A94172.789.66313
横扇公社缫丝厂乡办1972.39243.712A16190.7311.17403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