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方志简报 >> 吴江方志简报53

吴江方志简报53

2014/4/2 15:08:1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8007



   吴江方志简报


2014年第1期(总第五十三期)

      苏州市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4331

                                     

《开弦弓村志》评审会会议纪要

2014314,由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开弦弓村志》评审会在开弦弓村二楼会议室召开。区档案局局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卫新,七都镇副镇长王志萍,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黄燕、全体编纂人员、志稿评审人员29人参加了会议。这次评审会还特邀了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指导处处长方亚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巴兆祥担任了评审小组成员。会议由区档案局副主任科员于振华主持。

会上,王志萍代表七都镇致辞,《开弦弓村志》主编刘豪兴介绍了成稿经过和体会。顾晓红、沈春荣、顾永翔、李流芳、方亚光、巴兆祥、沈昌华、肖耀华、黄晓倩、赵玲10位评审人员按照分工按照分工对志稿的篇目、内容、资料、体裁、记述等提出了比较客观中肯的评审意见和建议。

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长顾晓红:一、图照。入志的图片应具有四性:一是思想性,画面必须健康庄重;二是真实性,必须是事物本来面貌的拍照,不是经过“导演”的拍照;三是形象性,即能直观而明确地展现事物的形态;四是历史性,即能成为历史性的见证,具有永久保存的价值。图照有以下一些小问题:1、地图和照片不太清晰。彩页前面的《吴江市政区图》(2010年)不太清晰,图要放大,地图可以放大成两个A4纸那样大小折叠放置在志书里,另外地图上的字可以让出版社做到相应地大一点和清晰一点。这张地图的名称可改作《吴江市政区示意图》,这个出版社可以做到,并在标题后面括注“2010年”。第二张《吴江市七都镇》要改成《吴江市七都镇示意图》,并在标题后面括注“2010年”。第三张地图在《开弦弓村区域图》标题标题后面括注“2010年”。地图可以先摆放村、再放镇,然后放吴江市,突出开弦弓村。有些一页上编排六张,虽然张数不算太多,但照片的尺寸还是偏小,可以适当放大一点。尤其是有些反映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照片,一页上摆放张数少一点,人物可以清晰点,到时可以提出要求让出版社排版。2、相同类型的要归并在一起。例如费孝通访问中有两幅费孝通题词可以和前面的费孝通“修志读志用方志,识乡爱乡建家乡”题词放在一起。“文体活动”这个栏目中“小学生做操”虽然属于文体活动,还是建议归并到“教育活动”中,“文体活动”去掉“小学生做操”后,排版上缺少一张照片,建议增补。3、编排照片要注意顺序。例如在题词中摆放也要注意顺序,可以按题词的时间摆放,也可以按人物的职位高低排,这里的顺序要调整。“村民生活”要按时间顺序排,现在没有,要进行调整。“荣誉集锦”中先按照国家级、省部级、苏州市级、吴江市级分,然后同一个级别再按时间顺序排。其中吴江市级荣誉有五张照片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要重新排列。“费孝通访问”放在“领导关怀”前面,突出开弦弓村的特色。4、有些栏目的照片要补充。现在只有“外国学者访问”,其实也可收集一些国内知名学者访问的照片,因为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也访问过江村,栏目名称改为“学者访问”。在“费孝通访问”中用了总共十二次访问江村的照片,“开弦弓村”是与费孝通密切相关的,所以不如把费孝通二十六访江村都摆放出来,如果觉得彩页占用太大篇幅,那可以放在正文中。“村民生活”这个栏目的照片反映出开弦弓村村民的衣食住行,非常有意思,能否查找些新中国成立前的照片,再多一些1978年以前的照片,另外所有栏目的照片都可延至出版前几个月,因为是村志,照片可以反映农民生活的各个细节,这样更有存史的价值。另外展览馆中有一些契约文书,也可以放在彩页中作为一个栏目。5、照片说明要规范。如果是事件,照片说明要注明时间、地点、事物(或事项)、需要说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等,能说明摄制时间、地点则更好。如果是地方和场所,那么要注明摄制时间。在“领导关怀”这个栏目中有些人物的位置还是表述不清楚,有些人物位置的表述还可以让出版社再确认一下。“外国学者访问”中那些外国学者的人物位置也没有说明。“村容村貌”中“俯瞰”不太准确,可以改为“开弦弓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中“纪念馆场景”改为“纪念馆外景”。“农业经济”中“1组村民在插秧”把图照说明中“1组”删去,因为其他几组村民都是强调“村民”,而没有强调哪一个组。“工业经济”中“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远景”改为“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不必突出“远景”,另外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年份用朝代年份来表示。“教育活动”中第一张照片“南村小学徐佩芬老师在上课”中照片说明中姓名后面不能跟“老师”,要改为“南村小学教师徐佩芬在上课”;第二张照片“学生用中餐”可写明哪个学校的学生,其他几张照片也写明学校。“村民生活”中“妈妈和孩子的打扮”建议改为“村民**母子嬉戏”。“志稿编纂”中都是记录具体的活动和事件,时间应该具体到日而不是年,另外“编纂”错写成了“编篡”, 姓名“顾永翔”误写成“顾永翊”,姓名“李流芳”误写成“李流方”,里面具体的修改见志稿。6、有些照片要替换。像“荣誉集锦”中照片把拍摄的人很清楚地投射在照片上,这些照片要处理或者重拍。《领导关怀》中第14页第二张副省长身后有人打伞,不太妥当,要更换相同事件的不同照片。7、有些栏目可以合并,有些栏目名称要更改。例如“国外学者访问”和“国内学者访问”可以合并成“学者访问”,摆放的时候可以先放国内再放国外,国内、国外再分别按时间顺序摆放。“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合并为“江村经济”, 摆放的时候可以先放农业再放工业,农业、工业再分别按时间顺序摆放。“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合并成“村容村貌”,这里就按照类别摆放,按照河、桥、居民住宅、公园以及其他公共设施。“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达生江村陈列馆”合并为“三馆建设”,每一个展览馆放在一个页面上,图片说明改为“***馆”,然后每一张图片下面再具体点名正门、碑石、外景、内景等,让读者知道这是一个馆,各个照片是馆的不同部分。“志稿编纂”改为“村志编纂”。二、序言。该志有五篇序,与一般志书相比,数量比较多,但是如果能从各个角度来写,不造成重复,也可以成为本志的一大亮点。第一篇是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作的序,第二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作的序,第三篇是江苏省参事室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作的序,第四篇是中共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党委书记査旭东作的序,第五篇是开弦弓村的书记作的序,有两篇序还空缺着,在验收时要补全,这里出现的三篇序比较符合各个人的身份。序可以注意一下文采,写出写序者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气魄。要署上具体的人名,而且是纂写人的手迹为佳。但摆放顺序要调整,可以按照作序人的职务由高到低排列。三、凡例。凡例应主要规定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必需要告知读者的事项。凡例是志书的编写原则,要求简洁明了。本志凡例共设十条,在评审前已经修改过,基本符合要求,个别地方需要改动。1、第一条建议还是把具体的指导思想写上: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记述开弦弓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其实指导思想不同,写出的志书的观点也是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2、第二条应该写志书的时空范围。把第一条中规定的上下限移入第二条中,第二条改为:本志上不设限,重点记述民国23年至2010年间的史实。大事记、图照、附录延至****(一般在出版日期前一两个月)。记述范围以2010年底开弦弓村区域为主,辖区外关联和影响开弦弓村的重要史事,择要兼及。3、第三条中对卷首、卷末的内容不用说明可以删去,另外具体的原则要用双引号引出来,图照最好用顿号顿开,另外在正文中可以看出是“卷、章、节、目、子目、孙目六级”,而不是四级。这一条可改为:本志按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原则,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设卷、章、节、目、子目、孙目六级,采用语体文编写。4、第四条只是对资料来源进行说明,其他条也没有对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可以补充在这一条中。这一条可改为:本志资料来源于档案、史志、报刊、专著、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及访谈录等,经考证后入志。各项数据以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告缺的采用本村统计数据。5、第五条删去。6、第六条中第一句“本文设文献卷”要改为“本志设附录”。最后一句中“对已公开出版的部分书籍和文章,在考察访问卷中略作介绍”要改为“对已公开出版的部分书籍和文章,在江村调研卷中略作介绍”,现在正文中这一卷已经改为“江村调研”,如果改作其他卷名,那么凡例要相应地改。7、第七条纪年方法说明还是不太准确。是否朝代纪年在每目(或者是子目、孙目;或者是没有目,只有节)首次出现才括注,另外凡例中一个年代是多少年这些不用交代,第七条中“建国”这种说法不准确,在《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中第二十条规定“建国前”“建国后”是不规范的简称,所以还是改为“新中国建立”,最后一句对何时是新中国成立的规定完全没有必要,可删去。这一条可以改为:本志纪年方法,新中国建立前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个条目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年代前不标明世纪者均为20世纪。以194953日震泽镇解放为“解放前、后”的分界线。志文中出现“现”“今”均指下限时间。8、第八条中未用全称的“镇”指“震泽镇”“庙港镇”“七都镇”三个镇,这样肯定会指代不明,所以对“镇”就要用全称。这一条改为:本志对频繁使用的名称首次用全称,其后用简称。历史地名(括注今地名)、机构名称和官职等一般均按当时称谓。凡未用全称的“省”“市(县)”均指“江苏省”“吴江市(县)”。9、增添一条:本志行文中的“开弦弓村”“开弦弓乡”“开弦弓大队”等都是行政区划名,行文中仅写“开弦弓”是指“开弦弓自然村”。四、概述。“概述”是“概”,而不是“繁”;是“要”,而不是“详”;是汇集全书脉络之精华,而不是饭菜一锅煮,重炒各篇之内容;是提纲挈领地综述一地一业发展变化,而不是人为地从各卷中抽出某章某节来“拼盘”。语言要采用记述体为主,论述为辅。记述也是据事实录,使人可信可用,而不是编者刻意描写和渲染。概述应该是提纲挈领地简要介绍本志所记内容的全貌,要让读者一读概述就了解开弦弓村发展情况。本志概述主要从位置面积、历史沿革、人口民族、土地制度、农业、工业、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来写,内容比较全面,但是有些内容归类不准确,原本概述下面有个序,可以作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就写位置面积、历史沿革,最后一段写费孝通、费达生的内容可以专门写一部分,因为这也是志书中反映的重要内容。概述的语言有些地方在词语、句子表达上不太精准规范,见志稿修改。因此,建议对“概述”作三个方面的修改:一是布局上,进一步统筹策划,理顺逻辑关系,大部分要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来写,个别部分可以按不同内容分成几段,但每段仍以时间顺序来写;二是内容上,要简练概括,挖掘地方特色,有些史实要核实清楚,不能和后面的志文出现矛盾;三是语言上,要用词朴实,简洁流畅,一气呵成,以记述性语言为主,适当可以采用一些议论性语言。五、大事记。大事记为全志之经,是纵述史实的最突出的反映,它还可以起到资料提纲和索引作用。编写大事记的难点是大事记的收录标准难以把握。不是什么样的大事都可以写进志书中来,一定要正确把握大事入志的门槛,不能过多过滥。志书的大事记收录有6个原则,第一大事要大;第二收录要全;第三所收录的事物要新;第四选择大事要准;第五表述要精;第六大事记的记述5个要素要全,5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开弦弓村志》大事记曾经修改过,一些问题避免了,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对其进行修改:(一)大事记要上溯下延。凡例中规定“上不设限”,但是大事记只是从民国元年记录,而正文中第一卷中提到后梁开平三年、唐代、宋朝、明朝、清朝的一些情况,这些可以在大事记中有反映,另外可以查一下首轮志书中编的《庙港镇志》,还有其他志书可以查一下,添补一些民国以前发生的大事。在第221992年添补两件大事,与54日这一条大事合成一条,放在第一条大事后面: 2月17,民政部发出民行批〔199218号文《关于江苏省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县级);51日,庙港镇启用新印章;54日,吴江召开撤县设市成立大会。另外《开弦弓村志》评审也可以记入大事记。所以建议大事记延长到出版前两三个月。(二)每一条大事记应注明时间。11页民国19615日下面这一条没有时间,应注明具体事件,如果只知道月份就写在这个月的最后,如果只知道年份那就写在这一年的最后,现在这一条大事缺少时间。第12页民国21年、第12页民国24年第一条、第1619605月下面一条、第20616日的下一条、第2520023月下面一条都缺少时间。(三)与开弦弓村没有多大关系的大事要删去。例如第11页民国16年春:费达生、郑蓉镜等5人集资6000元,在吴江(松陵镇)南门外首创友声蚕种场,生产五星牌蚕种,第1年生产蚕种4000张。这一条与开弦弓村关系不大,要删去。还有第292011520日这一条“应人民网邀请,吴江市人大主任范建坤和王建明在人民网回答网友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这句话中看不出与开弦弓村有什么关系,应该标明王建明的身份是“开弦弓村党总支部书记”,读者才会了解为什么这条要放入《开弦弓村志》大事。(四)志书在表达上一般用主谓句,而且时间要先行。志书一般都是:时间+主语+谓语+宾语。141955512月:先后成立乐荣、北星、斗星、长兴、新登、荷花、荷荣、南星、平丰、联丰、合丰、庆丰等12个初级社。这一件大事记没有用主谓句,本来也是通顺的,但是志书能用主谓句表示就用主谓句表示。这一句可以改成:乐荣、北星、斗星、长兴、新登、荷花、荷荣、南星、平丰、联丰、合丰、庆丰等12个初级社先后成立。第1519589月下旬、第1619655月、第1719699月等大事记也有这个问题。(五)《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第三十二条规定,记述时间,应书写具体的年、月、日、时(必要时还要记分、秒等),如2000816184020秒。不得用“去年”、“上月”、“本日”、“最近”、“目前”、“以前”等不确切的时间概念。171968年最后一条中有“上年”,请把“上年”改为具体年份“1967年”。(六)错别字以及漏字。1419514月中“死型”改为“死刑”,第252005219日中“辅路”应为“铺路”。第13页民国27年中“住地”是否应改为“驻地”?例如第302011927日中:国务院参事刘坚问开弦弓村。这一句中“问”前面漏了一个“访”字。(七)有些大事要核实。例如第10页民国元年(1912年)第一条中“翌年春由陈杏荪创办震泽县立第八初级小学校”吴江、震泽两县于1912年已重新合并成吴江县,“翌年”为民国2年,成立的学校名字为“震泽县立第八初级小学”是否正确? (八)外国友人的来访应该有具体日期,不能一年来访都放在一条来写。例如第211987年最后一条、第221988年最后一条都是写了一年的外国友人来访,应该按照不同日期来访分开来写。(九)单位名称要统一。从第1011页,记到女蚕校时出现5个不同的名称:江苏省立女子蚕校、女蚕校、浒关女蚕校、浒关女子蚕校、女子蚕校。这些表述的是不是同一所学校?如果是,请用规范的单位名称统一表述。合作缫丝厂也同样,一会儿称“合作缫丝厂”,一会儿称“缫丝厂”,一会儿又称“开弦弓缫丝厂”,也要规范的单位名称统一表述。(十)志书可以用纪事本末体的方法把相关的几件事写在一条大事记中,例如一个公共建筑的开工、竣工、使用。但是不相关的事不可以由于同时发生或者都与某一个人有关就写在一条大事中。 例如第10页民国12年这一条中郑辟疆演讲、成立推广部、合办蚕丝改进社可能都与郑辟疆有关,但是写的是独立的三件事,不可并成一条,要分成三条来写。第12页民国23年也是写了两件独立的事,第1419513月这一条也是写了两件大事,第201984年第一条大事也是写了两条大事,这些都要分开来写。(十一)有些揭示背景、意义的话在大事中可以删去。例如第151957年“是年整风运动后开展反右派斗争”是记叙下面一件事的背景,完全可以删去,下面直接写“9528日”具体发生的事件。(十二)本村的首家、独创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大事来写。譬如本村第一家集体企业、第一家私营企业的创办,第一家装电话,第一家造楼房,第一家造别墅,第一家购置轿车,写好这些首家、独创的大事。例如第366页“1981年,徐雪其全村第一家建造楼房”可写入大事记。第369页“1990年,周玉官第一家建造别墅”可写入大事记。(十三)日期的连接用“至”还是“~”的问题,如果连接的是相同的年和月,那么连接号前的“日”要省略。1、如果具体的日期连接有年份有月份,年份如果不同,就不用连接号了,要用至,例如“19503月至19514月”。2、如果连接的年份相同,有月份有日期,月份不同,那用“至”,例如“1950312日至41日”。3、如果相同的年份,不同的月,就用“~”,例如“199089月”,连接号前面的月还要省略。4、如果相同的年份,相同的月,不同的日期,那么用“~”,例如“19908225日”,连接号前面的日要省略。例如第201985年“831日~91日”要写成“831日至91日”。第20页的1985年“1012日~18日”要写成“101218日”,第262005年“721820日”要写成“721日至820日”。第2527页都有这个问题。(十四)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1、逗号和顿号要准确使用。例如第2119865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交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干事宦乡访问开弦弓村。这一条大事记中逗号要改成顿号,应改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交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干事宦乡访问开弦弓村。第26200638日、20061121日也有这个问题。2、不该用顿号的地方用了顿号。例如第25200544日:意大利乌丹大学教授列奥波尔第娜、弗托娜、澳大利亚、菲律宾大学教授等7人访问开弦弓村。这里姓名与国名之间并不能用顿号。这一句可改成:意大利乌丹大学教授列奥波尔第娜、弗托娜和澳大利亚、菲律宾大学教授等7人访问开弦弓村。3、分号要改成逗号。例如第2910月:朱云云、姚福坤著《江村变迁出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舜方等著《江村七十年》出版。这一句中的分号可以改为逗号。可改为:朱云云、姚福坤著《江村变迁出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舜方等著《江村七十年》出版。4、连接号要一样长。例如第241996年最后一条中“江村”“江镇”“庙港”三者之间的连接号要一样长。5、双引号要慎重使用。如果不用双引号不引起歧义那么一律不使用双引号,现在一些机构和荣誉都用了双引号,完全没必要。如果这个荣誉有称号两个字,如:**被授予“***”称号。那么称号前面这个具体的荣誉要加双引号,否则没有“称号”这两字只要没有歧义就不加。如果这个机构有牌子这两个字,如:增挂“”牌子,那么这个机构要加双引号,没有“牌子”两字而且不引起歧义就不加。第181978年秋这一条大事记的双引号可以删去。(十五)地方志行文,一律用第三人称。除了大事记要注意,其他章节的行文也要注意。对当地可称“全国”“全省”“全县”“全市”“全局”,不要写“我省”“我县”“我市”“我镇”“我村”或“本国”“本省”“本县”“本市”“本镇”“本村”等第一人称书写。也不用“来”这种有第一人称倾向的词,“来访”也要改为“访问”。例如第2119861026日中有第一人称倾向的词“来”,这里可以删去。第211986516日中“来访”改为“访问”。第211987年最后一条和第221988年最后一条也要把“来访”改为“访问”。第10页民国15年中“本村”改为“开弦弓村”。(十六)大事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例如第2420027月这一条应该放在第2520056月这一条后面。(十七)对党和国家还有其他各级领导人,应直书其名或冠其职务,如要写职务,可以处理成把职务放在名字的前面。例如“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不能写成“国家审计署李金华署长”,不用颂扬的词语,也不能在姓名后面加同志、首长、先生、女士、教授、老师、少将、上将、博士之类的称呼25200437日~11日这一条中姓名后面跟“博士”。第262005721日至820日、第272007310日第二条、第2019853月、第221991年最后一条都在姓名后面有“博士”“教授”等称呼。(十八)表达不够清楚。例如第239月: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沈关宝著,云南出版社《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乡村的工业与社会》出版。这句话表达不太通顺。改成: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沈关宝著的《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乡村的工业与社会》由云南出版社出版。第1619605月下面这一条中“有92名妇女留在浙江”,语焉不详,应该交代清楚事实,她们怎样才留在了浙江?第252005627日: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12人访问开弦弓村。这一条中这12人的身份应表明一下,究竟是教授,学生,还是教授和学生?第292010935日这一条表达也不够清楚。(十九)如果这个月份有具体的日期,那么要写出具体的月具体的日,月份不是用“是月”表示,并且没有具体日期的大事放在这个月的最末一条。例如第262006年“是月17日”改为“1117日”,“是月21日”改为“1121日”,第272007年“是月28日”“是月30日”改成“528日”“530日”,第272008年“是月18日~20日”改成“101820日”。如果没有具体的日期,上面已出现过这个月份,那么可以用“是月”表示,例如第2219904月这一条中“4月”改为“是月”。另外如果这个月份没有具体日期,应该放在这个月的最后,例如第26200611月这一条大事应该放在这个月的最后,而不是这个月的第一条。第3020123月这一条大事也应放在3月的最后一条。(二十)同一个人的身份如果没有什么变化,表述要相同。23199625月中“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系研究人员常向群”和第2520043711日“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向群”表述不相同,与第262005721日至820日、第26200712227日、第272007528日、第282008121415日中“常向群”的身份表述不尽相同,如果身份没有变化请尽量统一。(二十一)括号里的内容成正文。例如第272007530日:美国阿肯色大学博士(美籍华人)杨松访问开弦弓村。这一句的括号里的内容应该是正文,改成:美国阿肯色大学博士、美籍华人杨松访问开弦弓村。(二十二)大事记要用具体的日期,不要用节日来取代。例如第282010年第一条时间是“元旦”,要改为“11日”。(二十三)注意入志门槛。省部级以上领导才入志。例如第292010520日、第292010527日都是省部级以下领导来访,所以都可删去。另外村领导的任职也要有统一的门槛,可以写第一人,也可以全写,但要注意统一,不能有的写,有的不写。(二十四)核实一下两件大事是否重复叙述?2520045月新建“江村农贸市场”与第267月新建村农贸市场开业,这写的是同一家农贸市场吗?因为建筑面积都是1200平方米,总投资都是60万元,请核实一下!(二十五)要标明身份或职务,并且这个职务要表述准确。例如第2920101022日中要标明“顾秀莲”“项怀诚”的身份或职位,如果已经没有职务可以标示原来的职务,另外这一条应该写出这两人在哪里为费孝通雕像揭幕,大事记的“地点”这个要素请写出来。第3120136月周培泉、128日徐晓华、严恺、陈秦裔的职务表述都不够完整准确。(二十六)建议用全称。例如第3020125月“南村庄整治三星级”,这个“整治三星级”含义不明确,是否有全称?如果有,建议用全称,另外交代清楚是被谁认定,哪一级荣誉。六、篇目。目前的篇目设置有些地方还不够科学合理,部分章、节、目进行调整,建议可以作如下调整:(一)第一卷自然地理。1、第一卷标题“自然地理”改为“地理”。自然地理不包括建置区域,建议卷名改为“地理”。2、第一章建置区域下设建置、区划、境域三节,把原来的第二节成为第一节,节名为“建置”,这部分内容其实写的就是建置沿革,而没有写区划。第二节区划,现在志稿中没有内容要增补,区划就是写开弦弓村民小组的设置变化。原来的第一节移为第三节,节名由“区域位置”改为“境域”。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3、第二章第三节节名“气候 物候”改为“气候”,因为这一节没有写物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物候在这节一字未提,所以标题去掉“物候”两字。4、第三章第二节动物与第三节植物分类不科学。现在动物下设家畜、家禽、野兽、野禽、水产类、爬行类、昆虫类七个目,植物下设粮油类、桑麻类、豆类、蔬菜、瓜果类、树木、竹类、花草类、菌类、中药材等十大类,这些分类有交叉重复、分类标准不统一、归类不准确的问题。志书中动植物的分类应遵从动植物学的科学方法来分类。例如第二节中第六个目爬行类中青蛙、牛蛙、蟾蜍应该是动物中比鱼类高等、比爬行类动物低等的两栖动物,根本不能归入爬行类。第二节动物可以下设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目,脊椎动物下可设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子目,无脊椎动物下可设节肢类、软体类、环节类等子目。作为一部村志设置甚至可以更粗一些,但不能不科学。现在《开弦弓村志》植物的分类法也是不科学,有交叉重复的嫌疑,例如有些花草可能就是药材,瓜果类和蔬菜也难以区分。如瓜果类中的桔列入瓜果类当然可以,归入树木也无不当,作为药材记述亦属有理,就是说,一种植物可以归入几个类目中,记述时如何归类颇费脑筋,像“花草类”的文竹归在“竹类”也是可以的。而且瓜果类中的桔子与树木中的桔树、“中药材”中的“桔皮”;树木中的桑树与药材中的桑叶,树木中的“桂花树”与花草类中的“桂花”,“瓜果类”的“丝瓜”与“中药材”中的丝瓜筋等等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都是同一种植物。而且所记的桩、叶、子、皮、花及络等仅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与标题的“植物”名实不符。再则,一种植物用两种以上的不同名称记述,无论从方志学还是生物学的角度看都是不妥切的。第三节植物下设种子植物、菌类植物、蕨类植物,或者干脆突出种子植物,植物直接下设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类宜粗不宜细,而且要请专业人士把把关。例如动物植物中出现“青梢蛇、野鸡头、鸭舌头、夜夜红”等都不是学名,其他地方的读者很难理解是哪些动物、植物,应写其标准学名,可括注其俗名。

5、第三章第四节土特产不能归在自然资源中,这里的土特产都是一些经过人工加工过的物品,不属于自然资源,土特产一般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或加工产品,土特产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原料,也可以经特殊工艺加工的制品,请把它归属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设旅游卷,可以设在旅游卷中作为旅游产品章。现在第一种方法是把这一节名改一下,改成“资源”。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第二种方法就是这些土特产单独成章,章名就叫“土特产”,成为第一卷第五章。第三种方法是把土特产拎出来归属在其他地方,能否归属在第十一卷社会中村民生活中?(二)第二卷人口。1、第一章章名“人口变动”改为“人口规模”。第一章第一节节名“人口数量”改为“人口数量和分布”,因为第三个目写的是人口分布。第三节第一个目中第二个子目“迁出”下设五个孙目,把第六个孙目“临时外出”删去,因为临时外出不是迁出,“迁出”一般指户口迁出,因此“临时外出”不能归入“迁出”。第二个目第三个子目目名为“漂移”。漂移一般情况下是赛车术语,指让车头的指向与车身实际运动方向之间产生较大的夹角,使车身侧滑过弯的系列操作。如果指“人口漂移”即样本人群的特质变异,基于某地区样本构建的客户细分模型对其他地区客户分类时会出现较大误差。所以这里用“漂移”准确吗?志稿中说是“六七十年代人口统计中的一项,后取消”,当时确实有这个统计项目吗?而且这些内容与前面两个子目有交叉重复,建议漂移这一个子目删去,内容就写进前面的移入和移出这两个子目中。2、第二章第三节长寿老人并入第二节年龄中,第二节年龄可下设概况(原来第二节内容)、长寿老人两个目。3、第三章婚姻 家庭第四节分家下设分家旨意、分家概况、分家案例选介三个目,把原来的第二节中的表2-31下面的内容拎出来设成第三节,本来放在第二节中也违反了顺时叙事的原则。4、第四章人口控制下设晚婚 节育、计划生育管理两节,原来的第一节溺婴删去,因为溺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侵犯人权行为,是犯罪行为,可以放在小序中提一提,这是历史事实,不可否认,但是不适宜作为一节,好像把溺婴默认为人口控制的一种手段。第二节节名“节制生育”改为“晚婚 节育”,下设晚婚晚育、节育、独生子女三个目,把原来的第三个目晚婚晚育移上前成为第一个目,那样背景应该交代一下,不能从1982年写起。原来的第一个目“节育措施”和原来的第二个目“计划生育率”合并成一个目“节育”,重新理一下顺序,成为第二个目。第三个目独生子女可设独生子女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两个子目,把原来那个目的内容理一下,每一个目都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原本的那个目违反了时间顺序。(三)第三卷农业。1、第三卷农业第一章第一节节名“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土地所有制”,这一节应该写封建土地所有制、新民主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把历经的土地制度都写清楚。第二个目目名“地主剥削的主要形式”改为“租田形式”,第三个目名“地主剥削的主要手段”改为“剥削手段”。2、第二章粮油作物下设耕地面积、耕作制度、作物栽培、作物品种、粮油产量、肥料、植物保护(第131第五个目)7节。把原来的第七节农田水利、第八节农具农机单独拎出来成章,因为农田水利不仅与粮油作物有关,可能也与蚕桑也有关,还是把它们拿出来单独设节。另外应该设一节“植物保护”,因为“植物保护”的内容肯定是“粮油作物”中的重要内容,虫害可以导致颗粒无收,所以是粮油作物要记叙的重要内容,在131页上原本是目“病虫害防治”,现在把它升格为节。3、第四章渔业第一节捕捞的第一个目捕鱼工具中增加一个子目渔船。4、第五章章名“畜牧业 林果业 蔬菜业”改为“畜牧 林果 蔬菜”,下设畜牧、林果、蔬菜三节。第一节畜牧下设家畜(下设养猪、养羊、养兔三个子目)和家禽两个目。第二节林果下设林木和瓜果两个目,其中第二个目名“果树”改为“瓜果”,要把第三节蔬菜业第二个目瓜类就是记叙的是西瓜,移入“瓜果”。第三节蔬菜下绿叶类 葱蒜类和菌类两个目,本来瓜类也是蔬菜的一种,但这里就是写了西瓜,应该算作水果,第一个目名“蔬菜”改为“绿叶类 葱蒜类”,第二个目名“食用菌”改为“菌类”,这都是蔬菜的类别。5、第六章水利 农具农机,也就是把第二章第七节农田水利、第八节农具农机的内容移过来,第一节农田水利中下设六个目,原来标号写错了,只有五个目。(四)第四卷工业。1、第四卷工业和第五卷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整合起来再设章、节、目。下设丝绸(下设烘茧、缫丝、丝织三节),食品(下设酿造、罐头食品 冷饮、粮饲加工三节),羊毛衫编织 服装,建筑建材(下设建筑、木材加工、水泥预制三节),化工五金,家庭手工业,其他工业等章,具体的一个行业都可以下设概况和企业选介。现在工业卷以体制划分章是不合适的,有时候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属于不同体制,那是否在不同章节中都要出现呢,所以容易出现交叉重复。第172页第一章第一节第一个目蚕丝合作社又不是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它放入第一章股份合作制企业中不合适。2、把第五卷第一章建筑 装修移入建筑建材这一章,原本这一章放在第五卷服务业也是不准确的,建筑业并不属于服务业。把第223页第四章加工业、第231页第六章竹木都移入工业这一卷中,归入不同的行业,如果属于家庭手工业可归入家庭手工业这一章。

(五)第五卷运输  商业  服务业。1、第五卷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并入第四卷。现在把第二章运输、第三章商业、第五章修理服务、第七章理发 浴室、第八章金融合成一卷,卷名为“运输  商业  服务业”下设运输和商业 服务业两章。2、第一章运输下设交通工具、水上运输、陆路运输。第一节节名“船”改为“交通工具”,下设船只(也应该把航船在这里提一下)、车辆两个目,现在只写船,显然是不够的,车辆在第370页第七节出行中有记载,部分内容可以移到这里,主要是对车辆的统计,把第371页的表格移入这里,第370页出行应该强调的是交通工具的变化,当然也可以提一下车辆的总数,来反映人民生活的变化。第二节水上运输下设自购自运、个体运输、集体运输三个目,集体运输下设生产队运输船队、大队运输船队、商业运输船三个子目,这样运用统一标准来划分子目了。第三节陆路运输写得比较简单,可以充实一些材料。3、第二章商业 服务业下设日杂百货(第216页原来的第三节)、豆制品加工(第218页的第五节)、商品贩运(第215页的第二节)、购销代理(第214页的第一节,这里不要写航船运人的功能,这个可放在运输中写,这里重点写航船的购销代理这个功能)、农贸市场(第219页的第六节)、餐饮(第217页原来的第四节)、理发(第233页的第一节)、洗浴(第234页的第二节)、维修(第227页的第五章)、融资(第235 第八章金融)十节。第九节维修下设日用品修理、船只修理、房屋修理、车辆修理、家电安装和维修、管道和卫生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六节,原来的目名有所改动,都要写与开弦弓村紧密联系的内容,不能泛泛而谈。第三章中第七节外地经商删去。(六)第六卷乡村政务。1、本卷设置有问题。政务属行政范畴,不适宜与党组织设在一卷中。第一章内容可以单独设卷。第六卷应是“政党社团”。下设中共开弦弓村地方组织和社会团体两章。第一章中共开弦弓村地方组织下设组织机构(第238页第一节、第247页第三节)、党员队伍(第240页第二节)、党的建设”三节。第一节组织机构下设党支部、党总支、党小组三个目。第二节党员队伍下设党员发展(也就是第240页第二节)、党员构成、党员名录三个目。第三节党的建设,可设宣传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纪律检查、行风建设等目,现在内容缺失,要补充。第二章社会团体(也就是第259页第六节群团组织),下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贫下中农协会(第250页第三节)、老年协会等节,每一节都可以设组织和工作两个目,老年协会这个协会不知是否有内容,如果有可以写一下。(七)第七卷政务  军事。

1、原来第六卷剩下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组成第七卷政务 军事。

2、第二章变成第一章,章名“村民组织”改为“组织机构”,下设乡、保甲组织(第249页第一节),农会组织(第249页第二节),农业合作社组织(第254页第五节,下设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吴江县第三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第三大队四个目,原来的第四个目目名“人民公社”改为“联合第三大队”),村民委员会(第250页第四节),村经济合作社(第258页第五个目)四节。第四节村民委员会的第一目取消,改为小序,下设村委会选举、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大会三个目。第二目目名“换届选举”改为“村委会选举”。3、原来的第三章村务纪要改为第二章,看看下面的内容是写的经历的政治运动,好像与“村务纪要”不是太贴切,这些运动不是村里能搞出来的,目名能否改个更切合的?或者要么重新选择一些内容来写,写本村的一些重要政务,另外应该加上把19782010年这一段开弦弓村经历的大的活动也放入,譬如“四清”活动、卫生村创建等活动。第六节节名“插队青年”改为“安置插队青年”,下面不用设目,直接按时间顺序写。4、原来的第四章兵役和民兵改为第三章,下设兵役和民兵两节。第一节兵役下设募兵制(第267页第一节)、志愿兵役制(第268页第三节第一个目)、义务兵役制(第268页第三节第二个目)。第268页第二节日伪炮楼、碉堡要删去。原来的第五章“治保”改为第四章“治安保卫”,用全称,下设治保机构、治保工作、民事调解三节。第一节治保机构下设自卫队(第272页第一个目)、治保委员会(第273页第二个目)、综合治理办公室(第273页第三个目)三个目。第二节治保工作下设治安防范(第273页第二个目)、“四防”工作(第273页第一个目)、打击刑事犯罪(第274页第四个目)。(八)第八卷民政  社会保障。1、第八卷下设社会福利、救济扶贫、优抚安置、殡葬改革、社会保障五章,顺序不能换,前面四章是民政方面的内容,后面一章是社会保障。2、原来第一章社会福利的内容一分为二,分为社会福利、救济扶贫两章。第一章社会福利,下设五保户供养、残疾人安置、最低生活保障三节。第二章救济扶贫下设灾害救济、困难户生活补助两节。3、第二章优抚安置改为第三章,第二节节名“复退军人就业安置”应改为“安置”,与上面一个节名“优抚”对应。4、第三章“殡葬”改为第四章,章名改为“殡葬改革”,下面内容主要是写殡葬方式的改革。5、第四章“社会保险”改为第五章,章名改为“社会保障”。第五章社会保障下设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土地换保障、医疗保险四节。医疗保险可放在“社会保障”中,也可移到“卫生”中,现在看来前后有重复,建议就放在这里,卫生中删掉。“其他保险”节的内容除土地换保障外,都属商业保险,不能归入“社会保障”章。另外农村是否有生育保险?如果有也可以设一节。农村大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是没有的,那就不用设。(九)第九卷 教育 文化 卫生。1、第一章第一节私塾下设开弦弓村和西草田两个目,因为当时西草田还没有并入开弦弓村,这里分成两段来写,但是在同一节中违反了“顺时叙事”的原则。第三节小学教育下设开弦弓小学、耕读小学(耕读小学是否不与开弦弓村小学一脉相承的?如果不与开弦弓村小学一脉相承才能独立设一个目,如果与开弦弓村小学一脉相承就不能独立成目)、西草田小学三个目,原来的初级小学、南村中心小学、红卫五七学校、开弦弓中心小学、开弦弓小学是否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不同时期叫不同名称吗,在学校介绍时应该交代清楚。如果是前身后世不必分成几个子目,只要按时间顺序写下来。如果不是,要单独列出来。原来的第三个目“星级评分”法删去,如果要写,可以在开弦弓小学中简单提一下。第四节中学教育下设农业中学、红卫五七学校初中班、开弦弓中学三个目,按照成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把原来的第一个目联办中学一分为二,分成两个目。第五节成人教育下设成人科学技术教育、成人业余文化教育两个目,把原来第二个目与第三个目合并,都是写成人业余文化教育。2、第二章文化下设文化团体及设施、广播 电视、群众文艺、纪念馆、电视文艺作品、文物古迹六节。第一节节名“文化设施”改为“文化团体及设施”,因为“俱乐部”不是“文化设施”,是一个文化表演团体,下设俱乐部、戏场基、露天电影、电影院、图书室(第313页第三节)、档案室(第313页第四节)六个目。第四节纪念馆下设费孝通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达生江村陈列馆三个目,这三个目重点写开弦弓村怎么去找寻材料怎么去具体布置,多写村里所做的具体事情。原来第一个目概况删去,内容成为节下序。3、第三章卫生下设卫生机构、妇幼保健、疾病防治、死亡原因、公共卫生五节。第一节卫生机构下设诊所 卫生室(第320页第三节)、合作医疗站(第320页第四节)两个目。第五节公共卫生下设环境卫生(第319页第一节)、饮水卫生(第320页第二节)两个目。原来的第五节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的内容写进第八卷民政  社会保障中去,同一个内容不能再一部志书中出现两次。(十)第十卷  村庄建设。1、第九卷村庄建设下设村庄建设和规划(第328页第一章)、道路 桥梁 河道(第346页第四章)、公用设施(第345页第四节,这里只写了供水,是否还有供电、供气、排水等设施)、房屋建筑(第338页第二章、第342页第三章这两章内容合并为一章,下设公共建筑、民居建筑两节)四章。2、第二章道路 河道 桥梁下设道路、河道、桥梁三节。第一节道路下设村内道路、公路(第350页第二节)两个目。第一个目村内道路下设宅间通道(也就是第346页第一节中第一个目)、村道(第348页第五个目)两子目。第二节河道下设河流(这个内容要补充)、桥口(第346页第二个目)、船房(第347页第三个目)、驳岸(第348页第四个目)、渡口和专用码头(第347页第四个目)五个目。第三节桥梁下设木桥(第349页第六个目)、水泥桥(第349页第七个目)两目3、第三章公用设施下设供水(第345页第四节)、供电、供气等三节。第一节,供水。第二节供电,内容要补充,并且可以将第352页“灯油”内容融入,这是电未出现之前给人提供光明的。第三节供气,增加内容,可将第352页原“传统能源”节中的“柴草”和第353页第二节“泥炭”节内容融入,这是在煤气未出现之前作为燃料的。如果有排水的内容,还可以单独设一节。4、第四章房屋建筑下设公共建筑、民居建筑两节。第一节公共建筑下设办公用房(第342页第一节)、生产用房(第343页第二节第一个至第四个目)、知青用房(第344页第五个目)、农贸市场(第344页第三节)。第二节民居建筑下设平房、楼房、别墅三个目(注意千万不要与第366页住房交叉重复)。5、另外有没有环境保护的内容,如果有可以设一节,下设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村庄绿化等目,这是村志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一)第十一卷  社会。1、第十一卷社会下设村民生活、风俗、宗教、方言四章。

2、第一章村民生活下设收入 支出、票证 物价、衣着、饮食、日用品、住房、出行七节。原来的第一节“收入”和第二节“支出”合并为“收入 支出”,下设收入和支出两个目。第一个目“收入下设私有制时期收入(第355页第一个目)、公社化时期收入(第355页第二个目、第357页第三个目、第358页第四个目的内容,下设年终分配人均收入、年终分配收入结构、社员收入明细)、联产承包后村民收入(第359页第五个目的内容)三个子目。第373页第九节公共食堂放入第四节饮食中,下设村民饮食、公共食堂两个目。注意不要交叉重复,其中住房(前面一卷市谈建筑,这里是通过人民住的地方的改变来反映村民生活,着重点要不同,否则类似的内容只能一处出现)、出行的车辆在前面的卷中都有出现,要注意避免交叉重复,可从不同角度来写,或者只在一处出现。3、第二章风俗,要把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综合起来,下设岁时习俗(第381页第二节)、礼仪习俗(第383页第三节、第384页第四节、第386页第五节)、养蚕习俗、其他风俗、新风尚(第389页第八节)、陋俗(第392页第十节,建议不应把嫖娼、吸毒、赌博等作为陋习记述,这里去掉吸毒、赌博的内容)六节。第一节岁时习俗要把每一个节日设目,现在都没有设目。第二节礼仪习俗下设生育(第384页第四节喜庆习俗中有关生育的习俗放入,可设担汤、生产、三朝面、满月、周岁)、成长(下设担年夜饭、上学、成年礼)、婚姻(可设纳吉 忌口、担小盘、担大盘、出嫁、娶亲,在娶亲里可以把第二章的部分内容融入)、丧葬(可设穿寿衣、停尸、报丧、奔丧、守灵超度、入殓、出殡、做七、落葬等子目)四个目。第三节养蚕习俗就是原来第380页的内容,如果还有其他生产习俗,可以设一节生产习俗,把养蚕和其他生产的习俗并列。第四节其他风俗下设建房(下设上梁、进屋)、拜利市、庙会(第387页第七节)、喝茶(第390页第一个目)、摇三橹船、认干亲)、祭地方神、祭土地、祭灶神、祭祖先(都是第395页第二节的内容)。第387页第三章第六节“称谓习俗”放入第四章“方言”中,变为第一节词汇的第五个目“称谓”。4、第三章宗教下设佛教、基督教两节,如果有道教、天主教有,也可以专设一节。原来设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基督教三节,这种分法不是按照统一标准来划分,不太科学。第一节佛教下设概况、佛教场所两个目,佛教下面第一个目概况写一下开弦弓村信佛的人数、方式、活动等等,内容要增补。第二个目佛教场所就是第394页第一节。第395页佛教活动中提到的地方神是一方之神,不是佛教人物,祭祖先是一种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礼敬土地神、灶神,主要属于民间道教的信仰,如果设道教,可以把这两个活动放在道教中。如果不设的话,把这些活动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放在风俗中。 当然第三章也可以章名改为“信仰”,下设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两节。 5、第四章方言下设词汇、俗语(第404页第六节)、谚语(第409页第七节)、歇后语(第410页第八节)四节。第一节词汇下设身体、气候时令、饮食烹饪、日常生活用语、称谓(第387页第三章第六节称谓习俗)、其他六个目。(十二)第十二卷  江村调研。1、第一章访江村下设费孝通访江村和学者和媒体访江村两节。原来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合并为一节,节名改为“学者和媒体访江村”,下设江村社会调查基地(第421页第一个目)、学者访问、媒体访江村三个目。第二个目学者访问下设国内学者访问(可下设概况、国内学者访问选介两个孙目)、国外学者访问(可下设概况、国内学者访问选介两个孙目)两个子目。不能像原来的写法写成大事记,一年年罗列,可以做一个概况的介绍,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访问记一下。如果要有详情,可以列表,表中有时间、姓名、身份、访问目的等因素。 第三个目媒体访江村也可设概况和媒体访问选介,千万不能写成大事记。 2. 第二章章名“费孝通江村调研文章”改为“费孝通调研成果”,下设合作文章(第442页第一节)、经典著作(第443页第三节)、调研文章三节。第三节调研文章,下设一访江村调研文章(第443页第二节)、《重访江村》《九访江村》《江村五十年》五个目。3、第四章第三节节名“中国苏南地区农业、农村、农户的变化”改为“日本学者江村调查报告”,因为主要是写日本学者的六篇调查报告。

4、这一卷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就是一分为二,成为两卷。可以把费孝通的内容独立出来设一卷,卷名叫“费孝通与江村”,下设费孝通生平(重点突出与江村有关的事)、二十六访江村、费孝通调研江村文著。可以附“费孝通江村调研文著目录”。把有特色的内容凸显出来,开弦弓村有名就是由于费孝通的调研而闻名。这一卷其余的内容就成为“其他学者江村调研”卷。(十三)第十三卷  人物。

1、第一章人物传可以设费孝通、费达生、郑辟疆、吴毓骍、陈杏荪、陈茹棠、周宝山七节,也可以把人物的姓名居中设黑体字。另外这一章第一段说人物传收录费孝通、费达生、郑辟疆、吴毓骍、陈杏荪、陈茹棠、周宝山7人,可是在下面却找不到周宝山的介绍,是否漏缺了?凡例中规定“人物传排列先后以生年为序”,但是正文中并没有按生年为序来写。还有费孝通以前有没有值得纂写的人物,还有人物简介中或者其他开弦弓村已经去世的值得纂写的人物也可以放入人物传中。2、第二章人物简介下设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先进人物、开弦弓村(乡)干部、能工巧匠(第473页第三章人物表中的第二节,因为既然是人物表,可是该节无表,而且是简介,所以移入人物简介)、台湾同胞五节,按这样的顺序排列。原来的第五节县、乡镇代表根本不是简介,可以列表,放入人物表中。第六节开弦弓村中小学历任校长可以放入教育中相应的小学和中学中。3、第三章人物表下设县与乡镇人民代表(第470页第五节内容,要列表,要素是姓名、性别、当选身份、当选时间等)、农业技术人员(与表格标题相对应)、大学生名录,每一节中都写个概况,例如农业技术人员中其他内容删去,写一个概括:**-**年,开弦弓村有**农业技术人员。下面就列表。(十四)附录。附录下设调研文章(第481页文章精选中第一个部分文献文章,把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的部分精华,二访江村、三访江村全文录入,有些存史价值不大的内容删去,附录中就是把读者需要了解的、想看的、有存史价值的内容放入)、总结报告(第515页文章精选中第二个部分总结报告)、村规民约(第525页文章精选中第三个部分村规民约,把最后一条开弦弓丝织厂的《违反厂纪厂规处理规定》删去,这是厂规了)、宗族世系简表(不能称家谱,想想看能否改用其他表示清楚又不占用篇幅的写法)四个部分。第689页的《开弦弓村志》人物的收录标准可以写在凡例中或者具体的卷下序中,语言再精炼些,建议写在卷下序中,不适宜放在附录中。在附录里也要分类处理,譬如“一、调研文章”,下面就是“(一)《开弦弓合作社办理之成绩》”“(二)《开弦弓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经过概况》”,以下就辑录文章。七、志文编次。《开弦弓村志》目前的志文编排比较规范,基本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的要求。但还有个别志文编排需修改,志书章、节的标题前应冠以序号。如第一章、第一节。节以下的条目的层次,以下列字序区分:一、二、三……,(一)(二)(三)……,123……。条目的层次不宜过多,以保持事物的完整性。同一层次的序号及标题字体、字号都要一致。试举一例:第140页的第一个孙目“猪羊灰”,前面应该以下列字序区分:123……。现在注意的问题是标题应该没有标点符号,另外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志文在其他地方格式都应规范。第108161177页都有这些问题。第221页第七节外地经商下面的第一个目烟酒小百货,前面都没有标明字序,前面应该以下列字序区分:一、二、三……,应该写成“一、烟酒小百货”,下面几个目也是如此。志文编排均要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修改。八、内容和行文。(一)一些动物植物都要写学名。例如第5051页一些动物、植物中例如“野草鱼”“窜鲦鱼”“青梢蛇”“夜夜红”这些是学名吗?可以再核实一下。(二)空条目要删去,或者要补充要素。一些条目如果没有时间也没有数据和具体史实,那么就是空条目。例如第50页动物中每一个条目都没有时间也没有数据,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的种类也是会变化的,所以还是有时间限制的,哪怕在每一个条目前加上一句话“至2010年”,这样就有时间限制了,也许很多年后某种植物、动物也会绝迹消失。其实在村志中要素也不必面面俱到的,有些如果只是引用一些镇志的数据和资料,不带有本村很强的特色,不设篇目也是可以的。第52页第四节第四个目绵绸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数据,是空条目,第94332页也有这个问题。(三)错别字或者打错字。例如第51页的“慈菇”应改为“慈姑”,第63页“祥见”应该为“详见”,第89页“遗”应改为“遗尸”,第93页“过度”应改为“过渡”,“帐”要改为“账”(第104182292313314等页),第137页“不于统计”改为“不予统计”,第146页“顿位”要改为“吨位”,第159页“定株”要改为“定珠”,第181页“对像”要改为“对象”,第183页“既决木制件”是否是“既无木制件”,第204页“搭挡”要改成“搭档”,第210215页“桨机”要改为“挂桨机”,第225页“支助应该改成“资助”。第259页“哓华”应改为“晓华”,第265页“摊涣”应改为“瘫痪”,第275页“周生”应改为“周生福”,第278页“倾刻”要改成“顷刻”,第286页“踏”应改成“踏步”,第299页“教育中辙”要改成“教育中断”,第299页“家庭成份”改成“家庭成分”,第315页“彩装”要改为“彩妆”,第328329页“屋傍”要改成“屋旁”,第341页“回村化100万元”应改成“回村花100万元”。(四)有疑惑之处。例如第51页第四个目中蔬菜类中有“榨菜”,有这种蔬菜吗?榨菜不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吗?从百度上查实“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多为草本植物。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如九头芥、雪里蕻、猪血芥、豆腐皮芥等。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欧洲酸菜、日本酱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这里写“榨菜”,容易让人误解为“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所以最好写明具体哪一种芥菜。另外第51页第九个目中中药材列举了很多中药材,我有点疑惑,开弦弓村有这么多中草药吗?第53页第六个目糕饼中“望痘客”是什么意思,是否要括注一下?第340页第二节第二段有句话“南村周家其宅平面图”,这里要放插图吗,是插图几呢,令人摸不着头脑。第161页第二节第一个目第一个子目第二个孙目中“19901994年,由周正方等4人承包至2000年”,这句话表述的意思不太明白,应该表述更清楚一些。(五)要有下限年情况,但是也不能超出下限年。一个条目中要有开端、发展、下限年情况。有些条目的内容可能到下限年的时候已经没有或者消失了,那么要写到终止年的情况。本志有很多条目都缺少下限年情况,每个条目可以检查一下。例如地5253104105140143184223234等页都有这个问题。第85页“20082011年”,这里超出了下限年。第182页第一个目红卫丝织厂、第二个目立新丝织厂都应该写到“19824月,立新和红卫两个大队合并,创办开弦弓丝织厂,红卫丝织厂和立新丝织厂合并为开弦弓丝织厂”,这样才有始有终,现在两个目都缺少结束年情况。(六)志书用事实说话,一些带有作者强烈感情色彩的字词要删去。例如不必用“达”突出多,用“仅”突出少,有“更”突出对这件事件的强调。例如第58页“1961年出生人口更降至9人”,这里用“更”突出降生人口少,完全没必要。(七)表下注不要用“★”表示,就只要用“注:”来表示。587094157300344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八)脚注的“*”太小,应该可以自动生成,可以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编号格式—*”,请用规范的“*”。例如第5963939599154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太小。(九)志书中一些“参见”“详见”的地方比较多,完全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例如第6162646569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十)朝代的纪年方法的正确表示。本志纪年方法要正确表示。新中国建立前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表示,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个具体的条目中(可能是孙目、子目、目或者节中)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第二次出现就不用括注公元纪年。全志中只有在人物的生卒年表示时可以网开一面用公元纪年表示,例如“王仲舒(762-823)”。本志许多地方第一次在某个条目中首次出现也不括注公元纪年。例如第628087177209249342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并且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采取以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加注相应的公元纪年,如清宣统三年(1911)、民国5(1916),民国以前的朝代后面的年份用汉字表示,民国的年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本志有很多地方出现了错误:民国以前的朝代后面的年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民国的年份用汉字表示。(十一)有些统计数据完全没有意义,可以删去。例如第63页表2-8下面统计外来务工人员来自于哪个地方,志书中出现“先后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147个县(市)区”,有这句话完全可以了,可以说明务工人员来自于五湖四海。下面还具体统计来自于安徽省有多少个县(市),湖北省多少个县(市)等等,统计太细,完全没有意义。(十二)正文字号要统一。本志中出现许多地方与其他字号不统一。例如第678797187269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十三)志书中要用规范的简体字,不能用繁体字。本志中出现许多繁体字,例如第6714424926027324278347都有这个问题。(十四)地方志行文,一律用第三人称。对当地可称“全国”“全省”“全县”“全市”“全镇”“全村”,不要写“我国”“我省”“我县”“我市”“我镇”“我村”或“本国”“本省”“本县”“本市”“本村”等第一人称书写。也不用“来”这种有第一人称倾向的词。182页用了“我国”,第319页用了“本村”,第336页用了“我市”。第303318页用了“来”这个词。(十五)图的标题应该写在图的上方而不是下方。例如第7071页的图应该写在图的上方而不是下方。(十六)志书中不要开天窗。例如第225页第一行中“给予?万元资金支助”,出现了问号,另外“支助“应该改成“资助”。(十七)志书都是写过去发生的事,所以少用或者不用“曾”“已”。例如第83174页用了“曾”。(十八)词语使用错误。例如第84页“偶然打点工”应该改成“偶尔打点工”。(十九)违反“顺时叙事”的原则。例如第96101102等页。(二十)对党和国家还有其他各级领导人,应直书其名或冠其职务,如要写职务,可以处理成把职务放在名字的前面。例如“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不能写成“国家审计署李金华署长”,不用颂扬的词语,也不能在姓名后面加同志、首长、先生、女士、教授、老师、少将、上将之类的称呼。第174页姓名后面出现了“女士”,182页姓名后面出现了“老师”,第317页姓名后面出现了“教授”,第348页姓名后面出现了“先生”。(二十一) “两”与“二”要正确使用。除序数词、“二人转”用“二”,大部分都用“两”,这可以通过读读看的办法,究竟是读“两”还是“二”顺,例如“一套班子二块牌子”应读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例如第176页“遇少茧二粒以上时”中“二”要改为“两”。(二十二)连接号前后的某些量词是可以省略的,有些是不可以省略的。例如“10万~100万人”“ 10亿~100亿元”“10%50%”“0℃~5℃”“北纬35°12′~36°21′”“东经113°18′~114°59′”等,这些连接号前的计量单位不能省,“8级~9级”中的“级”省略,应该写成“89级”, “20厘米~50厘米”的“厘米”要省略,要写成“2050厘米”。在本志第292页“10000元~15000元”改成“1000015000元”,第310页“15岁~24岁”要改成“1524岁”连接号前的像这种“元”“岁”都是可以省略的。(二十三)有些人物请尽量写出姓名。例如第308页第一个目中第二行“来自盛泽的洪老师”请写出姓名。第303页第六个子目中“1992年春举办新校舍落成典礼时,吴江市副市长、教育局领导,庙港镇领导,庙港镇党委书记、镇长来校参加庆典”,这些人物请写出具体姓名。(二十四)任何动态数字需要年份限制,而且一个条目也不能没有时间,而且表述要清清楚楚。346页第一个目中“随着环境卫生治理的加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弄已逐步改建为平整的水泥路面。”对这个事实的描述没有时间,应该加上时间,可以增添“至2010年”,这样一是动态数字有年份限制了,另外也有下限年情况了。(二十五)志书的表达方式一般是:时间+主语+谓语+宾语。所以尽量让时间先行。例如第332页第四个目的第二段中“第一步(1987年底~1988年)”完全可以表述成志书语言“1987年底至1988年(第一步)”,甚至“(第一步)”可以删去,不必突出哪一步了,现在一步为一段,读者可以看出一个时间段为一步。(二十六)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1、书名号和双引号之间不用顿号或者分号等其他符号。例如第32页:《开弦弓村志》行文中的“开弦弓村”、“开弦弓乡”以及“开弦弓大队”等,都是行政区划名。双引号之间的顿号可以省略,可以改成:《开弦弓村志》行文中的“开弦弓村”“开弦弓乡”以及“开弦弓大队”等,都是行政区划名。。第124130151152167260296302311312315336等页都有这个问题。2、冒号误打成分号。例如第66页表格2-9的“单位;人”要改成“单位:人”。(二十七)符号写错。37页摄氏度都写错了,注意摄氏度的符号应该是“℃”,第37页、38页的摄氏度全部打错了。(二十八)日期的连接用“至”还是“~”的问题。如果可以用“~”来表示,那么连接号前面的“年”“月”“日”要省略。如果具体的日期连接有年份有月份,年份如果不同,就不用连接号了,要用至,例如“19503月至19514月”。如果连接的年份相同,有月份有日期,月份不同,那用“至”,例如“1950312日至41日”。如果相同的年份,不同的月,就用“~”,例如“199089月”,连接号前面的“月”还要省略。如果相同的年份,相同的月,不同的日期,那么用“~”,例如“19908225日”,连接号前面的“日”要省略。例如第45页“67日~720日”要写成“67日至720日”。第55页“1962年至2010年”要改成“19622010年”。第899196126131133140141144153161162163170171250263265268269270302304等页都有这些问题。(二十九)连接号要准确使用。连接号用世纪、年代的起迄用波线式连接号“~”表示,如“1020世纪”、“19491999年”,数值的范围也用“~”表示“23米”,例如;年度、人的生卒年,用直线式连接号“-”表示,如“1996-1999年度江苏省财政预算”、“鲁迅(1881.9.25-1936.10.19)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第104页“1-2人”要改成“12人”,第105页“2006-2007年”要改成“20062007年”。第180166276279310320343346都要把“—”改成“~”。(三十)插图是否放错还是编号有错?340页插图(10)为什么要放在插图(9)的上面呢?(三十一)有些内容要按志书的写法,合并成一段。例如第349页第六个目中记叙六座桥,每座桥的介绍十几个字,不必一座桥为一段,完全可以合并成一段。第239页也是如此,有些内容能合并成一段的就合并成一段,不必几个字一段。(三十二)《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第五条志书的记述,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除引用历史文献外,不用文言文、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和口头语等。本志有一些地方出现口语化,譬如第264页第三个目“在公社吃批评”,可以改成“受到公社批评”。第12页第三个目中“连泥塘脚干在内”,这句话也太口语化,请写成书面语言。(三十三)有些总概括的话不宜放在条目中,宜放在节下序中。例如第222页“2010年,全村有35户在外地经商”,这句总括的话不能放在最后,要放在节下序中,可以写一个发展过程。(三十四)语言要精练,不用形容词。例如“认真”“积极”“隆重”“极其”这些形容词都可以删去。第110页用了形容词“隆重”。(三十五)志书数据不必用千分“,”来分节。本志中许多数据都用千分“,”来分节,例如第134页“1,024,300千克”要写成“1024300千克”。第135136148321等页都有这个问题。(三十六)上下文有矛盾。例如第142页第一个目中第一行“设置4个泵站”,可是下面列举了“龟字圩机排站”“白鱼滩电排站”“徐罗坝机排站”3个,上下文有矛盾,是漏写了一座吗?第144页上第五个目也有这样的问题,“1975年,南联圩包围建套闸7座”,可是下文数一数只有5座,所以上下文有矛盾。(三十七)志书不用总结概括性、评论的话。例如第151页第二个目第一句话“如上所述,开弦弓村在民国13年,首先使用女蚕校培育的改良蚕种。”志书的每一个目都是从开端写起,一般不会和上一个目有承上启下的关系,语言的表述不会这样表述,可以这样表述:民国13年(1924年),开弦弓村首先使用女蚕校培育的改良蚕种。第178页最后一段完全是评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的作用,这完全不是志书语言,志书只述不评。第182页也有大量评论性的话。(三十八)出现了一些打印问题。出现了多余的符号,以及还有字重叠问题。第179184186190209211212215216233236271277285291294等问题。第182页第一个目最后一段文字都没有打结束,突然中断。(三十九)内容归类不当。例如第182页第四个目叫公社平调,现在只有第一段写平调,第二段、第三段却是写费达生关心和指导缫丝厂以及她发表文章中的观点,完全与“公社平调”没关系。如果要引用费达生的话要可以用双引号引出。(四十)不是条目标题不能用“1234”表示。例如第451页“1234”去掉,直接一篇文章的介绍为一段。(四十一)表格有一些问题。1、标题应规范。应具有时间、地域(或单位)、事项三个要素,并且先时间再地域然后事项,表格的标题中都要有个“表”字。第217页表5-2缺少时间,第276页表6-28先地点再时间,56878894274209293299367368等页的表格标题都不太规范,志稿上均有改动。2、表格中“小计”“合计”“平均”“最高”“增减”这些栏目都可以去掉。例如第55页表2-1、第142页表3-32、第165页表3-46等页都有这个问题。3、转页需要有标题栏。例如第87页表2-22、第210页表5-4、第216页表5-11转页都缺少标题栏。4、数值范围、年份连接要用“~”表示。例如第87页、第182页。5、标题栏的表述不准确。例如第87页表2-23、表2-24,第88页表2-25、第188页表4-4都有这个问题。6、表格中的表述不用句号。例如第1123-5、表3-6、表3-7,第113页的表3-8、表3-9都有这个问题。7、同一张表格时间有时到年,有时到月,能否统一,要么统一到年,要么统一到月。例如第112页表3-7的时间能否统一?其他表格中也有这样的问题请尽量统一。8、表格与表格之间的标题和表格内内容字体字号要统一,同一张表格内字体字号要统一。例如第1553-40、第182页表4-2. 9、要用双竖线隔开。例如第169页的表格用双竖线,但是没有隔开到底。10、表格不完整。有些表格没有封口或者最上面没有划线。例如第96页表2-31、第125页表3-23、第211页表5-6、第216页表5-11都有这个问题。11、栏目名称中出生年月的年份要对齐。例如第242页,其他表格也有这个问题。12、有些表格有空格要查实,有些表空白项要用“-”加以表示。格中打问号的要进一步查实,如果空白项要用“-”加以表示。例如第244页表6-4、第246页表6-6都有这些问题。13、有些是表格的内容没有划线做成表格。例如第300页表8-514、计量单位中“户/个”要写成“户每个”。例如第347页。15、如果表格只有一个计量单位要标在右上角,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就写在栏目名称中。本志中也有这个问题,改在志稿中了。七、编纂始末编纂始末就是编后记,一般由志书主编来撰写,也可以用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来写,现在是由志书主编来写。编纂始末一般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一是概述志书编纂的经过;二是概述志书编纂的分工安排;三是总结志书编纂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或志书做了哪些创新设计;四是对下一次修志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五是感谢编纂过程中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等。目前的《开弦弓村志志》编纂始末写了志书编纂缘由、志书编纂的探索经过和艰难历程、分工安排以及编纂过程中对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个人等感谢,写得比较朴实感人!另外编纂者创新做法与思考所得没有提,希望补上。

《吴江市志》副主编沈春荣一、序。(一)序一。开头的“付梓”是指“刊刻出版”(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所以最后的“即将出版”值得商榷,是否改成“即将问世”,因为前面说的《开弦弓村志》是指书稿,而后面说的成书。(二)序二。开头“江苏省吴江市”要改成“苏州市吴江区”,因为最后署的时间是“2014110日”,这要与时间相符合。(三)序五。第四段2行“村里人都称费老为小先生”,费老是现在的称呼,当时绝对不会这样称的,所以“费老”一定要改成“他”。下面已经说了村民前后两个年份人均收入的具体数字,“我们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好”这种没有具体事实的空话建议划掉,接下来“费老‘志在富民’的意愿在开弦弓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显得直截了当,符合逻辑思维。第五段2行“是社会学人类学观察社会的窗口”,改成“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学人类学观察农村社会的窗口”,加“中国乃至世界”“农村”这几个字可能更符合实际。第五段后半部分,建议将“尤令人高兴的是……内部交流小册子”一句话移到本段的最后,在讲完村志的相关内容和意义后,再讲同时进行的另一项工作,这样主次分清,叙述顺当。这三个序高手执笔,写得很有特色,符合签名人的身份和说话口气。二、概述。(一)志书的概述是全书主要内容的浓缩,让读者没有读全志前就了解志书的大致内容,因此在写法上也要分门别类,从头至尾介绍。现在的概述不太符合这个基本要求,好像是调查报告,又好像是论文,而且逻辑比较混乱。(二)现在概述分五大块,没有编号的第一块介绍开弦弓村的四至、村名的来历、建置沿革、人口,最后突然冒出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二人的介绍。费氏姐弟的情况放在这里降低了他们的地位,不妨另外设一个编号,全面介绍一下,他们在开弦弓村的活动,以及给开弦弓村作出的贡献。凡例中说,每节开头括注公元年份,这样离得有点远,建议改为每个自然段开头。(三)一讲述土地所有制变化、土改、农民收入、由农业到工商业的发展。(四)二讲述自然概貌、土地面积、使用情况、耕作制度、蚕桑和渔业的发展,以及其他副业。(五)三从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开始介绍村办工业的发展,但是中间(62)插农业生产,发表议论。(六)四主要讲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村民生活,中间(82)插江村文化园。江村文化园主要是介绍费氏姐弟对开弦村的贡献,为什么不与无编号部分最后一段放一起呢?最后讲“纵观开弦弓村的发展”,囊括前面的所有内容。(七)建议按照全志的记述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一建置自然人口,二农业,三工业,四商贸服务业,五费氏姐弟对开弦弓的贡献,六人民生活,包括科教文卫。除一外,每个内容都要从头至尾系统记述,少发议论。志书是纯粹的资料书,材料的取舍体现编者的政治倾向,好与不好由读者得出评价。其中百分比尽量少用,只要有具体数字就行,怎么推算是读者根据研究需要自己进行的,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譬如,新华社记者杨继承的《墓碑》一书说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死3600万,而徐州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说,按照他的研究和推算不到100万,20131218日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也出来说杨继绳说假话,是真是假还是以事实数据来证明。翻看吴江、吴县前一本新编的县志,这3年比一般年份各多死了1万多人,这是鱼米之乡发生的情况,那更困难的地方呢。本志59页说1960年联三大队死69人,按现在的开弦弓村,一般年份的死亡人数只有二三十人。肯定是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有几种情况,自然灾害、瘟疫、饥饿,当年前两种情况没有,那只能是因饥饿引起的。嘉兴有个小伙说,母亲告诉当地没有这种情况。我们这里逃荒的都逃到塘栖等地,那里土地宽畅,没有发生是正常的。而吴江莘塔一带高田从明代开始一亩田实际只有七八分,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万历二十年(1592),在吴江拥有很多田产的南京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湖州人董份的佃户告发田亩不实,实测只有四五成。为什么出现这情况,说来话长,是当地人支持张士诚,反对朱元璋造成的。人多赋重,所以清雍正四年苏松常三府要分县,吴江分成吴江、震泽两县。(八)11页第14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改成“沪渝高速”,前一说法不确。28行,民国元年吴江、震泽两县重新合并为吴江县,时间应该改为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廿五日(1911年11月15),这是召开两县光复会的日子,在那次会上宣布两县合并成吴江县,并推举县知事。33行“光荣乡从平望区划出”,应先在前面说一说什么时候划进来的,把括号省掉。2第一部分第12行开头,民国时期没有阶级成份“地主”的说,只有“地主之谊”的说法,这是土改时定的,要改成田主或业主,民国时期有“田业联谊会”,所以称田主或业主比较妥当。2段开头“40年代,不在地主觉察时局不稳,纷纷溅卖土地”,此处“溅”改成“贱”。334行“人民公社稍稍解体”说法不确,19837月开会宣布的,由公社改为乡体制。3第二部分第425行,土质板结的原因归绪于“三熟面积过大,犁底层受破坏”,似乎应该是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以前施肥主要是水河泥、猪羊牛粪和人粪、豆饼菜籽饼、草木灰和窖草这些有机肥,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发酵,引起土地的松散,而化肥一味地提供元素加沉淀,土地自然要板结。34行“蚕匾”要写成“?匾”,此字字库中没有,《康熙字典》也没有,但确实存在的。或者写作“笾”也勉强说得通,反正是竹子编成的。7行“由于片面重视粮食生产,蚕桑业有所下降”,不太确切,丝绸是吴江的工业支柱,在“备战备荒各自为政”的号召下,蚕桑下降岂不要影响到丝绸业?这值得探讨。4第三部分第62段开头“民国末年”说法不确切,在大陆上也许可以这么说,但志书流传到台湾就会遭人反对,降低接受能力。志书是要给后代看的,尽量不要给后人留下不可理解的说法,改成“民国3738年”。39行盈利“0.56万元”要改成“5600元”,不满万的数字尽量不要用小数点。5第四部分第816行“成人教育……普及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教育和村办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真正的村办企业职工培训开始于八九十年代,离新中国成立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太合适放在一起说,应有两个时间概念。8行“60年代建立卫生室,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一种制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不能混为一谈,要有确切时间概念。31行“1983年庙震公路开通”,建议添上“在费孝通的关怀下”,这是费给开弦弓村带来的第一大实惠,老人们十分感叹,也要让后人知道。42行“三年困难时期”,前要加上“19591961的”几个字,让现在的年轻人清楚。我们这代人,特别是来自农村吃野草的人不在了,那就要重新研究了,又会出一批专家。 922行“幻儿园”,“幻”改成“幼”。三、大事记。(一)上限定在“中华民国”太突然,正文32页讲到后梁开平三年(909)吴江县成立,42页讲到顺治八年的大水,54页讲到早在唐代境内已有居民生息……《大事记》是志书的纵向表述,凡是正文中提到的主要事实都要在其中记述,事件的年份间隔可以拉长,但不能缺少。大事记的上限一定要延伸。(二)每一段大事记不能太长,基本上不要超过两行半。(三)近期的,尽量要具体到月、日,没有具体日期的可以用“是月、是年”,有具体日期的不能用“是月”,例262728页上多次出现。(四)大事记要具体实在,时间、事实,空话一定不要出现。如民国13年春“蚕丝产质量提高,收入成倍增加”一定要划掉。(五)写到正文中的内容,尽量少出现,以节省篇幅。如民国1897日缫丝厂投产,工人、设备省去,就说“当年获利10007元,社员分得红利相当于所购股份的两倍”即可。(六)与开弦弓村关系不大的内容不要出现,例民国16年费达生在松陵南门外办友声蚕种场,2011520日范建坤、王建明回答网友提问,如果涉及到开弦弓村则要写明,前者肯定是没关系的。(七)到村上访问、采访等活动,不用出现受谁邀请等字句,那是幕后的事。事实上,外国学者来访基本都是费孝通安排的。所以当时这里普遍的反映是,费没给开弦弓带来什么好处,就是让这里安排吃饭,花并不富裕的村的钱。因为当时的招待绝不像现在这样简朴,来一帮就要陪,对村领导也是个负担。(八)19871988年将多次来访放在一起,这不是大事记的写法,是正文中的写法,一定要分开,并有具体日期。(九)反映生活水平提高的事件,如造楼房、安装家庭电话、购置轿车等最好要记第一人、第一帮人、第一家是谁,这是最有说服力的,问清这些是不难的。(十)2012458月的整治一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含意不明确,要有简要的说明。(十一)村领导的任职建议只写第一人,支部书记第一人,大队长、村长、村主任第一人,由支部改为总支的第一人,反正在正文中都有详细纪载,否则要写就全写,如19978月周玉官担任村负责人,前面都没写,以后也没有,这是不妥当的。200610月大学生村官周洁琴担任村主任助理都写了,村主任为什么不写?这些写法会给读者产生疑问,所以一定要统一。(十二)20045月江村农贸市场开业、2006年新建村农贸市场开业,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数字完全一样,是否记述重复请查对一下。(十三)1958728志愿者去菀坪围垦湖田一事,各个公社都去人的,以公社为单位成立大队,这就是后来的东太湖联合农场,所以不是菀坪,而是在菀坪东北、湖滨的西南。(十四)196410月沈春荣参加苏州社教团,知识青年是专指城镇下乡青年,沈春荣应该是回乡青年,否则知青上调时他怎么还在农村,一直到现在。这也要改过来。四、第一卷自然地理(一)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然地理不包括建置区域,建议卷名改为“地理”。(二)第一章建置区域。1、章下序第二段,志中关于开弦弓村名的区分规定要放入凡例中,因为它是统括全志的。2、第二节建置区划。建县时7乡,设6乡应该是在明朝,参考弘治莫旦《吴江志》、嘉靖徐师曾《吴江县志》。清雍正二年(1724)两江总督查弼纳上奏朝廷,以三府各县人口众多、赋重事繁,建议分县治之,以减轻官吏的负担,减少差错。这里光说吴江县不妥当。宣统元年,震泽镇为自治镇的说法值得商榷,各地推行自治,但这种称谓好像没有。表1-1题名是生产队、村民小组名称对照表,需要在生产队前增加一列“原大队名称”,第一行“生产队、村民小组”增加括注“(第×)”,这样就一目了然。3、第二章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尽量往前延伸些。19497月要写成“民国38(1949)”。这年水灾的引起,主要是台风从长江口上岸,又在太湖中盘旋,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平时,都是台风从闽浙沿海上岸,这里受的是尾潮影响,年年过台风,但破坏绝对没有1949年的大。4、第三章自然资源。(1)第一节土壤土地,要增加一表“2010年开弦弓村耕地面积分圩情况表”,因为前面三表中有的圩名是重复的,合并后是什么情况要反映一下。(2)第二节动物、第三节植物,应该统一用学名括注俗名。水产类中“野草鱼”划掉,增加鳙(花鲢),“鰟鮍”改成“鳑鲏”,这些字反正出版社都有办法简化的,提出来供参考。五、第二卷人口。(一)第一章人口变动。1第一节人口数量。表2-2要改变表达方式,第一行是:大队名称,依次是1962……1982,第一列“大队名称”中以最后的名称为准,并括注曾变更过的名称,表下加注。表题要加“年末”二字。2第二节自然变动。叙述完全是论文的口气,应该挑选表中主要年份的数字作记述,低谷、高峰、控制期读者从数据上自己会得出结论的。表2-4五个自然村,指哪5个;表2-5联三大队、庆祝大队出生人口,应该分开,否则何必要说是这两个大队呢?而按照33页最后一段的说法,1958年的联三大队到1961年已一分为三,庆祝大队改名为西草田,这样前后有矛盾的。建议整理一下,分村系统讲述,年均出生、死亡人数没有必要出现,要记住志书仅是资料书。3第三节机械变动。本节与别的卷章节勾联太多,一再括注“详见……”,给人的感觉烦不胜烦,有必要吗?简单的方式就是说一下迁入、迁出主要是指哪几种,然后列表就行了,将表中的主要数据在文字中记述,以达到文表一致就行。凡是其他地方有记载的,此处不要说,别处没的这里详细说,少重复就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硬伤。我们的志书要成为今后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人员到开弦弓村调查考察的基本资料,而不是偏重介绍前人考察调查情况、结论,这就有些本末倒置,违反志书的基本要求。可以直接用当时的调查资料,作一下注释,取自哪里。67()漂移,此概念是六七十年代就有的吗?应该是最近几年对外出找工在某地定居的说法。最后一段小字号文字应放在什么地方?(二)第三章婚姻家庭。(三)第四章人口控制。1第一节溺婴。节名改为“溺婴和送养”。2第二节节制生育。98页,二计划生育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和‘只生一个好’观念为村民普遍认同”,建议改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加之扶养费的不断攀升,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被村民普遍认同。”其实,只生一个子女并不好,小孩的孤独、孤僻性格现在普遍存在,成年后的赡养负担沉重,都是由此造成的。50年代鼓励生育,所谓“人多力量大,人多热气高”,七八十年代硬性规定只能生一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老龄化社会的恶果。99页倒数第二段2行“规定生育两胎的间隔不得少于4年”,而100页“1975年,立新大队第89生产队有3对夫妇申请第二年生育第二胎”,是否矛盾。99页最后“19852010年,全村采取节育措施情况见表2-30,这种写法是课文和论文的写法,志书的写法是“1985年采取节育措施580人,节育率95.24%2010年采取节育措施588人,节育率91.73%。”这样将文字与表格结合起来。六、第三卷农业(一)网上说:“所谓封建,应该为“封土地、建诸侯”之简称。”这本志书既然实事求是地记述困难时期外出要饭,饿死人,那能不能在所谓“封建土地所有制”上也进行一下颠覆,回避。如第一章生产关系的章下序,“民国时期,开弦弓村延用封建土地占有制,半数左右的农田被地主占有,村民耕作的农田平均为一半自田,一半租田,农业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改成“民国时期,开弦弓村半数左右的农田被富裕田主占有,普通村民耕作的农田平均为一半自田,一半租田,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这样写法,不违背历史事实,可以永久得到认可。(二)第一章生产关系。1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节名改为“土地私有制”。文中“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地主、富农改称拥有大量土地者、富裕农民,中农改称普通农民,贫农改称贫困农民。事实上,当时没有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的称谓,不能把后来的称谓强加到前面。第二段“民国25年,不在地主(主要由居住在市镇的大户和资本家组成)”,其实撇去“不在地主”直接写成“居住在市镇的大户和资本家”更符合实际。至于以下所提的吴耐安、邱辅卿、徐朴成、施省之,建议最好不要写,其中徐朴成、施省之是震泽的著名人物,不要震泽肯定的人物在开弦弓遭到否定,建议这句话划掉。至于往下说他们因为收租困难和纸币贬值,将大量抵押田单让农民赎还,正说明这些人的慈善心态。事实上,土地在任何时候是最保值的,有钱买地直到现在不还是这样吗?建议四人土地解放前后的变化,以某某代替真实姓名,这样既说了事实,又不伤害他们的子孙。108页,二地主剥削的主要形式、三地主剥削的主要手段,改成“租田形式”“收租手段”,其中逼租中说震泽邱辅卿家里私设牢房,是真的吗?四川刘文彩的所谓水牢是假的,用冷月英的话说,是当年县委领导让说的,小小的邱辅卿真有此事吗?坐班房是有的,镇上都有拘押室,不能如期收到租,政府向业主催赋税,业主反映情况,政府出面将欠租者关进班房,这是正常的。现在不服从法院的强制执行,不要进拘留所吗?其中子目“()雇工”放到土改对成份解释中。关于“大租田、小租田”要作进一步解释。大租田,田主拥有田底权,佃户拥有田面权,是不是继续租,怎么租佃户说了算,而历朝历代上缴皇粮国税都由田主负责,所以田主对佃户比较宽容,甚至随意。为什么出现大租田,主要是太平天国时期,业主逃亡,佃户继续侍弄田地。业主回来后,为了拿回田地,与佃户订下协议,田面的经营权由佃户说了算,佃户可以将田面进行转租。而小租田,则一切由田主说了算,上缴皇粮国税是田主,田主收租的比例就比较高。相关内容请参考曹树基《苏南地区“田面田”性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2第二节土地改革。土改中,应增加评定成份的基本标准,如常年受雇于人的称雇农,分进田的贫农,不进不出的中农,少量分出田、雇工、以农业劳动为主的为富农,分出大量田的、不参加农业生产的是地主。开弦弓村当时是怎么定的,最好向老年人打听一下。110页最后一段3行震泽育英中学的“尊经阁”,不是“藏金阁”。3119页倒数2行“乔千”是否应改成“挢扦”。(三)第二章粮食作物。第一节耕面积。表3-24表题改为“19362010年开弦弓村部分年耕地面积表”现在表中是个总数,既然列出大队名,就应该列出各大队、村的具体数字。(四)第三章蚕桑。建议往前延伸,关于历史上的蚕桑方式,可以参考任兰生的《蚕桑摘要》。第三章渔业,第四章畜牧业林果业蔬菜业。七、第四卷工业。(一)现在工业卷以体制作为分类依据是不合适的,容易出现较多的交叉。体制是经营方式,不是志书所要求的横排门类,应该以工业门类来分。从现有的材料,建议分7个门类,一丝绸(缫丝、丝织),二食品(酿造、罐头),三羊毛衫编织,四建筑建材(建筑、木材加工、水泥预制),五化工五金,六其他以机械手段生产的工业,七家庭手工业。(二)按照内容的多少,或以一个门类列一章,也可以二三个门类合列一章。(三)先要记述在开弦弓村办的厂,不用区分是开弦弓人,还是外来人办的,但可以作说明。(四)在开弦弓村以外办的企业,可以单独设一章进行介绍。(五)卷下设序,介绍村里工业发展的过程和脉络,并讲述工业体制的变化,从集体到私营,从本地人办厂到外地人在村上办厂,由此引起村民经济收入提高的结局。八、题外话。(一)网上介绍:服务业的行业主要有:贸易、饭店餐饮、大众客运、仓储物流、会议展览、金融保险、房地产仲介、商务顾问、公共服务、民防、个人化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工作及电信通讯产业等。其中的电信通讯产业亦因发展商机甚巨,有时另归类为第四产业。(第五卷)建筑业不能归入服务业,由于它没有工业企业专门的厂房,人们往往将它游离在通常工业企业门外,但它确确实实属于工业的一个门类,一定要放入工业。(二)附录中所收集的文章,建议将费孝通的二访江村、三访江村全文收录,这是对开弦弓村的真实记录,“节选”,如果读者想看全文岂不还要找吗,而布·马林诺斯基《江村经济·序》、威廉·葛迪斯《对开弦弓村的再调查》、甄为民沈关宝的《建立江村调查基地》、县委办公室政研室《对开弦弓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等只是一时性的,缺乏永久性的存史价值。应该说一个村能写出70.54万字的志稿是很不容易的,各位的辛劳终于有了结果,值得庆贺。以上评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尽量符合志体的要求,千万不要夹生,遭人非议,大家都不舒服。

吴江汾湖高新产业区地方志办公室主编顾永翔:一、第五卷  服务业。203页,搭挡——应是搭档。第205页,表5-3,①可删“其中”栏;②“已故工匠”,不宜列入2010年的表格中,可在行文中记述。第206页,板金工——钣金工;瓷制品——陶瓷制品第207页,龙梢——方言,建议括注:与正屋连接、向后或旁边延伸的房间。第209页,第一节船,第2行,民国35年——民国35(1946)。民国纪年没有括注公元年份的句子较多,建议用电脑“查找”功能,全面地查找一遍,按凡例,漏掉的,全部改正。这一段末行:其中独户所有290条,合户所有7条(见表5-5)——建议独户改为独家,合户改为合伙。表5-5是表5-4之误。表5-4标题  解放初期开弦弓村农户农船(木)分组情况表——建议改为解放初期开弦弓村农户木船分组情况表,因为解放初期农村只有木船。第211页表5-5  19771983年红卫、立新大队集体运输船队船员情况表,表内文字疏密不相称,并且左4列与右2列的内容,表前文字中已记述,不宜再写入表中。建议将中间的船员和职务2列内容也写入行文中。第212页,建议将独户、联户也改为独家、合伙。后面还有写独户、联户的,也有写独家、合伙的。不再一一列举。第213页,表5-9  2010年开弦弓村拖拉机运输户统计表,“台数”一列只有一个数据1。同列表格只有一种数据的,不列入表格,请在行文中记述。表5-9可删,拖拉机户姓名在行文中记述即可。第214页,震泽镇的“乡脚”(即:历史上与震泽镇保持商业流通关系的农村)——去掉括号(  ),前面加逗号()即可。约四、五点钟——去顿号,约四五点钟。类似现象下面还有。第215页,第2段第1行,利用地产品产地与销地之间的价格差——是不是“农产品产地与销售地的价格差”?表5-10  2010年开弦弓村船只贩运情况表中“只数”列,只有一种数据1,可删去。表5-11,其中“姓别”栏,请改为姓名。第218页,1956年段右边,增设鲜肉(猪肉)——改为“增设鲜猪肉”。第217页,表5-12  开弦弓村经营小店情况表——表格标题前加时间要素“19922010年”,表中经营人数都是1,可删去这列。第218页,表5-14  2010年开弦弓村小饭店、小吃店情况表中,2000年行,淅江,应是浙江。第219页,表5-15 上边2 行的四月、五月要改。表5-15  2010年开弦弓村村民在农贸市场摊位经营情况表,和220页的表5-16,建议改为叙述文字。因为:①空白几乎占七分之六,②填写数据都是1。第221222页,第七节 外地经商。标题点明经商活动不在开弦弓村,并且这是记事,不是写人物的业绩。对照开弦弓村志稿凡例中有“辖区外关联和影响开弦弓村的史事,择要兼及”的条文,这些经商活动好像也算不上“影响开弦弓村”什么的要事。建议第七节作为本章的附录。第224页,第4行,摏成白米,摏与舂,词义相近,好像一般写“舂成白米”。本页还有“民国35年”“按装”2处要改正。第225页,开头2行原文:工人以残疾人为主合20人。生产过程中,南京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前来考察,给予?万元资金支助。适蓬江浙“蚕茧大战”。①合20人改为共20人; ②给予?万元要填空; ③“适蓬”改为“适逢”。本页第3段与第4段似应连成一段。民国35年后要有括注。第227页,一、生铁补镬子 目的开头:“做饭的镬子有漏洞”,前面补一句“煮饭用的铁锅,俗称镬子”。第228页,中间,第三节修房,开头,修墙作漏,应是修墙捉漏,这里“捉”与“作”意义相反。第229页,第五节 电器家电安装和维修,改为“电器装修”如何?第231页,本页出现的“园”字,都要改成“圆”:圆木、圆桶等。末6行:1979年,庆祝大队1 队徐洪林师从方荣虎做圆木。1980年,第3村民组谈风鸣——1980年还没有村民小组。第233页,第3行,由个体开设浴室,改为有个体户开设浴室。1956年段中,建议删去“因脚残”和“也因脚残”。志书中类似用语宜谨慎。下面“理发师傅一般都是半劳力(残疾、体弱)”,建议改为“理发师傅一般是体弱的半劳力”。第235页,第一节 民间借贷第3行,吃生米、买青苗改为“吃生米”、卖青苗。以下5个目,请加上目序一、二、三、四、五。第237页,第4行,1956年句中的“大队”改为“高级社”。大队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事,直到1961年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核算,大队为基础”时才有。二、第六卷  乡村政务。第一节党组织。从内容看,没有全面写党支部和党总支的整体情况,而是只写两级机构历任书记的任职。所以建议改标题为“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节下面开头3行:“195628日,由开弦乡乡长周士芬兼任吳江县第三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1956.31958.8)。19617月,由庙港公社党委副书记、南片片长庾有勤兼任党支部书记(1961.712)。” ①前任到19588月,下任19617月开始,中间,19589月至19616月,有没有党支部?请写明。另外,周士芬28日始任,不宜写3月起。②1961年段第3行:谈小奎(1962.71970.2),第5行:姚云财(196281972.2)。谈小奎、姚云财两人任职后期时逢“文化大革命”。对照本卷第265页,三、大队革命委员会 的开头原文:19684月,立新、红卫、庆祝3个大队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由贫下中农代表、红卫兵和党支部成员联合组成。在“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的口号下,党组织处于摊涣状态。(:摊涣应是瘫痪)显然,第238页的写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建议参照1990年版中共吴江县组织史的写法。该书第1页《编辑说明》第五条:“收录内容”后延至19671月“文革”“夺权”党政机关瘫痪止。任职至“文革”“夺权”时的领导干部,其任期截止时间留空。1970年初,经“整党”,重新建立吴江县各级党组织,这时才有了新的党支部,才有新产生的书记、支部委员等。据《庙港镇志》,开弦弓也是19702月恢复党组织活动的。所以建议这样写:谈小奎(1962.7~“文化大革命”);姚云财(19628~“文化大革命”)(1970.21972.2)。至于个人档案中的党龄、工龄、任职年份,是必须连续计算的,因为那个中断不是他(或她)自己造成的。但是,我们是写志书,是写史实的。个人档案、待遇与志书,是两回事。即使写个人传记,“文化大革命”中期,党组织瘫痪、实际活动中断的个人经历也得写清楚。即便1968时此人担任单位革命委员会主任,可以说他那时如何组织革命委员会工作,但也无法说1968年他组织党支部如何工作。第239页,第5行,由县委组织部沈副部長宣布,要改为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長沈某某宣布。末1行,陆月芬(20082010)改为陆月芬(女,20082010)。第240页,表6-1 19542010年开弦弓村中共党员发展情况表,其中1967年至1969年有发展党员数的。是新发展的?转业来的?调动来的?请在行文中写明。表6-4中也有10处。第241页,表6-2 19512010年开弦弓村党员基本情况表中有“1949.51953”年份的3人,与上表6-1不一致,如何解释?“党员构成”目下有漏字。表6-2中的“高中”可改为“高中以上”。表6-3中的“务副”写法欠妥。第245246页,表65, 历年开弦弓村转出共产党员名录,标题写明“转出”,表中却没有“转出年月”栏。表6-6,栏目“死亡时间”宜改为“故世年月”。第247页,1962年段,4个党小组,只列3位党小组长。表6-7、表6-8党小组长后添加()。第249页,第二章村民组织,内容写到乡长等,超出村的范围。可考虑改标题为“乡村社会组织”。章下小序末行,民兵、治保、调解等群众组织——治保、调解是职能机构,群众组织;民兵也不算,志书一般将民兵归入军事部类。第一节保甲制,第1段,保甲的编组没有写,却写了乡长。乡长不属保甲制范畴的。第二节,农会。第2段写解放后的村长和农会主任。① 行政村与农会是两个组织,在“农会组织”标题下,不宜列入“行政村”。② 划定乡和行政村是1950年初的事,不是1949年。③ 乡级农会才设立主任,村农会设大组长。 ④ 村长的职能一直到19561957年才被高级社主任替代,所以村长换人的情况也要写。第250页,第四节村民委员会。先写1983年开始的村民委员会,接着写1953年的选举乡干部。①时间顺序颠倒了。 ②乡干部,超出节标题“村民委员会”。③195310月第一次选举是选举乡人民代表,不是选举乡长。乡人民代表再选举乡干部。建议改节标题为“乡村政权”。表6-9、有6-10、表6-11,要考虑添加括注()。第255页,第四目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体制,是政权机构,要单独写一节。表6-13、表6-15、表6-17中,“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至1970年间出现“大队长”,不妥当,要改。理由同前。第259页,共青团,表6-19中团干部任职也有“文化大革命”前期中断的问题。第260页,妇女联合会,标题下2 行,要移到1957年前。第261页,第二节“远征军”,开头写19587月,开弦弓村动员15名人员参加“远征军”。①表6-20写迁出时间是1957年,不统一。②表中全填1957年这一列要删去。第265页,三、大队革命委员会 一目下的原文:19684月,立新、红卫、庆祝3个大队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由贫下中农代表、红卫兵和党支部成员联合组成。在“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的口号下,党组织处于摊涣状态。19816月撤销革命委员会,党支部组织得到恢复。① 19672 月全县军管,党组织处于瘫痪,人武部或民兵营长牵头成立生产班子,也是行政机构,要写。② 19684月,立新、红卫、庆祝3个大队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请写出概况和负责人任职演变过程。生产队情况类似。③庙港地方党支部组织恢复活动是19702月,不是1981年。建议在前面党组织章节里,写一写整党、重新建立党支部的过程。第266页,“农业学大寨”运动另一重大特征是评工记分。所以建议末了写一行:四、大寨式评工记分(详见农业卷)。第267页,第四章兵役和民兵。而第268页,第二节日伪炮楼、碉堡,记录日伪军的人和事。他们不是开弦弓村的人,更不是民兵,事情也不是兵役。所以这二三行内容,移到章末作附录。第269页,表6-24  19501962年开弦弓村民兵情况表下面,1984年段和1963年段要按时序写。再,1964年至2010年的民兵数字有没有?第272页第6 行,民国37年要括注公元年份。表6-26  自卫队表,“在职日期”栏和“签名”栏,都只有“全日”和“盖章”,所以可删除,记入行文中。三、第七卷  民政  社会保障。277  1行,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解放后,因为下文“1949年入夏后”的大水灾发生时新中国还没成立。原文1949年入夏后,改为“民国38(1949)入夏后”。第一节防灾和救济,主要写灾害和抗灾,预防措施不多。建议改标题为“抗灾和救济”。田圩是否改成圩田?涼角圩是凉角圩?戽排涝水改成戽水排涝。第277280  倾刻、包刮、另用钱要改正。23处“亨受”要改正;第285页的“享通电缆厂”要改为“亨通电缆厂”。第二节五保户供养,1961年至2010年,多数逐年记述,句式雷同。建议改列表格。第281页,表7-3 1971年红卫大队秋季分配困难户照顾评定情况表中“照顾”栏可删,因为表格标题已写明;单位写法应与表7-2相同。第282  表下第41966年句重复。这里有8年数据,可考虑列表。第284页,表7-6 196219823个大队残疾人安置情况表中没有“安置年份”栏目,因此标题中的“19621982年”的历年安置数无法反映。又,栏目中的“出身年月”应是出生年月。第287页,表7-9栏目中“按全大队每人2160应得工分”,是不是“全大队人均2160分”?表中有2行“子是部队干部;只为粮,稀工分”,有漏字和别字。第288页,表下第1行:“80年代初,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17人”。——后半句可改为“对17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复员军人”。第289页,第2行,“2010年,全村151名义务兵包括复退军人,村委会到年底补贴50元,慰问金合7550元。”——改为“2010年年底,村委会对全村151名义务兵包括复退军人,每人补贴50元,慰问金合计7550元。”第二节复退军人就业安置,末3行原文:“乡村企业里担任要职的有27人。连级周召明转业在庙港公社任秘书,团级倪耀良转业到吳江市担任民政局副局長。”这是越界而书。公社秘书,市里的副局长显然不是开弦弓村“安置”的!290页,第一节土葬,第3行“四周砌磚,上部盖瓦,形似小房子”。可添一句:俗称棺材亭。第5行,“骨甏”,一般说成“骨殖甏”。建议这里的第三章殡葬,与下面的第四章社会保险对调。因为社会保险与前面的社会福利、优抚安置都是对人的保障,而殡葬是对死者的,是另类。第292页,第二目合作医疗保险,第2行“导致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体”,时间有误,农业合作化要改为人民公社,因为第一目开头就写明1969年,庙港公社实行合作医疗。这里写的内容与第321322页的内容和标题有重复,有矛盾。建议在社会保障章里,对合作医疗,重点写大队、村民会如何投入、如何管理的,其他情况由第八卷卫生章展开写。第292295页,有帳、賠、險等欠规范文字,有土保养老金、土保、医保等不合志书规范的缩略语。第294页,第2行,“每户1.5元险费,各生产队从年终分”,后半句补充为“各生产队从年终分红中扣缴”。表6-15,仅3列,偏少。四、第八卷  教育 文化 卫生。296页第3 行,“民国2年……为本村现代教育之始”,拔高了,民国2年的村小,只能说是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本村”是第一人称,要改为“开弦弓村”。“自己家里”可删去“自己”两字。《千佳》,是《千家诗》吧?“每学生1年”改为“每名学生每年”。末3行,“徐西圆停聘后,在自己家里办私塾。”从上文看,是严家停聘徐。所以改为“停聘后,徐西圆在家里办私塾。”第2段的末一句:民国36年,公立学校恢复,校名为“开弦乡中心国民学校”,与本页末1行“民国36年,政府设公立学校,私塾停办”重复,且按时间顺序,放在第2段末也不妥。第297页,第1行,幼儿班“校舍”,改为“教室”合乎实际。第2 段第1 行,“去吴江幼儿教师培训2个月,回村开设3个幼儿班。”可修改为“去吴江幼儿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月,回村在×××开设3个幼儿班。”第298页,表8-1,栏目中的“任教时间”,改为“开始任教时间”如何?第298页末5 行原文如下:民国元年(1911年),震泽县议会议决在开弦弓乡设立初级小学校。翌年春,陈杏荪创办“震泽县立第八初级小学校”。聘请3名教师,以现代教学形式办学,称“洋学堂”。上文欠妥 ① 民国元年是1912年。 ② 民国元年11日,江、震两县合并成吴江县,就此已无“震泽县议会”。第二年春,更不会有“震泽县立”的说法。③ “现代教学”的说法拔高了,建议改为“近代教育”。第298307页,第三节 小学教育,分3个目,第一目下有6个子目:一、开弦弓小学:() 初级小学() 南村中心小学()耕读小学() 红卫五七学校() 开弦弓中心小学校() 开弦弓小学二、西草田小学三、“星级评分”法存在问题:① 第一、第二目是记述学校,第三目是介绍教学法,不同性质的事物凑在一起,欠妥。②“一、开弦弓小学” 与“() 开弦弓小学”是领属关系,不宜用相同标题。第299页第1 行原文:“七七事变”,校舍被毁过半,教育中辙。修改为:“七七事变”,日军侵占吴江县,校舍被毁过半,学校停办。第299页中间,表8-3上边,“25年级复式班30人”,其中的25是年级排序,宜用汉字,写成“二、五年级”。类似写法还有多处。表8-419491950年开弦乡中心国民学校学生家庭成份情况表中,1949年秋已有富家、贫农等家庭成分。有档案资料吗?土地改革始于195010月,结束在195110月。家庭成分产生在土地改革中后期。第300页,表8-6中的文字用了小四号字,偏大,改用11磅字或五号字。第301页,开头句“学校改名为吴江县南村中心小学”,请在前面添加“开弦乡中心国民学校”。下边,“学龄儿童126人,男性78人”建议改为“学龄儿童126人,男童78人”。第302页第1 行,1968年下半年,半耕半读的办学形式结束,学制改为全日制——如何结束的?耕读小学并入全日制小学?请写明。下几行写教师的体制分类,列举不完全;“工资民办教师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说法是片面的,实际是财政和社镇集体共同负担的。第()目下,红卫小学改为红卫五七学校——前文中没有看到红卫小学。第()目下,小学改称“开弦弓中心小学校”——请问:哪所小学改称?末2行写教师工资,请先写明年份。第304  8-7摘录几行 8-7    19492008年开弦弓小学基本情况表,

年份

班级数

学生数

校长、负责人

教师人数

19561958

4

150

夏文彩

5

19851991

7

248

姚锦华

13

19851991年,跨度6年,7个班级和248学生数不变动的?显然欠妥。建议舍去此表,另列新表。① 1985年前的资料数据分别充实到前面5个子目中。② 1985年至2008年的开弦弓小学的数据,列一表,栏目要增加,要记载每年每个年级的学生数、公民办教职工数等。③ 校长、负责人栏取消。他们的任职,按始任年月记入行文中。第305页,表88 2001度学年开弦弓小学教师情况表,仅记载2001年教师个人情况,其他教师怎么办?建议删去表8-8。第306  第二目 西草田小学,标题下,“1950年,县教育局派1名公办教师来村任教”——① 1950年,只有县文教科;② “来”字要改为“到”;③ 到村里什么 学校任教?请写学校名称。下面的叙述,校名都没有出现,中间有无变更也不知道。第307页,“星级评分”法可作为这一节的附录。第308  第四节 中学教育。一、联办中学,要交代开始年月。二、农业中学,不知何时停办。第309页末,二、民教班——改为民众教育班。第310页开头,“1947年,开弦弓开民办班”——建议修改为:民国36(1947),开弦乡中心国民学校奉命开办“附设民众教育班”。气油灯,改为汽油灯。第311页, 第二章文化,第4行原文:广播、电影事业得到发展。2000年后,网洛迅速发展,文化事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修改为:文化娱乐活动多样化。2000年后,网络媒体逐渐普及,文化活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第312页,末第2 段:1970年,公社到大队架设主馈线,大队配有变电装置,低压输送到用户。——看不懂。第313  第三节图书室。请介绍图书种类和读者使用情况。第315  三、打连厢,与第311页的打莲湘写法不一致。第七节的第一目概况,与下面的3个馆,不属同类事物。所以删去“一、概况”,下面行文不变;再改写后3个目的排序。费孝通纪念馆和费达生江村陈列馆2个目的内容,写展馆本身的文字不多,反而偏重于人物业绩简介,实际是后面人物传记的概述。写费孝通馆宜用全称: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第320页,第3 行,35万亓——万元。第7行,华衍自来水公司——华衍水务公司。末第2 段,毛主席“6.26”指示——毛主席“626”指示。第321322页,第五节 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表8-11和表8-12,表格内用了小五号字,偏小,请改用5号字前面第七卷的社会保障部分也写合作医疗。两者要协调好。第323页,末5行,“带上设备来村进行”,改为“带上设备到开弦弓村进行”。

325页表8-14中“查病结果”栏可删去,减少表格层次。五、第九卷  村庄建设。328页第2  西藏荡、东藏荡——后面写成西庄荡、东庄荡。前面几章亦多处出现,请统一写法。第一节第5  洒干——晒干。第329页,第1行,生产活动有集体组织——有,改为由。第2段开头,高者五、六角,低的三角、四角,人均年收入在110元上下排回——去掉顿号();排回,应是徘徊。第330页,第二目 规划原则,第2行原文:这是全县第一份村级建设规划,1984年在江苏省村镇建设规划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建设部组织的全国村镇建设规划评比中荣获佳作奖。——这不是规划原则,而是事后评价。建议移至本节末。第331页 第7行,外塘1200亩——水产养殖场一般将大面积水域、可通行船只的称“外荡”,将有堤坝围拦的、不通航的小面积水域称“内塘”。下面还有“务副”“中拖”的写法,可考虑改写。第334页 中间,6、电讯。占全村50%1都装电话——电话与电信相关,如“中国电信”;后句修正为“占全村50%以上已装电话”。第335页中上,全长700X6柏油路面——这是规划用语,一般写成“全长700、宽6米的柏油路”。第335336页“第六节 江村文化园”,第一目 建设条件。行文主要引用苏州市政协的提案。提案不是开弦弓村的;又,提案依据、设想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所以这两块不宜多写。建议:建设志稿在如何建造、布置展馆上多用笔墨。这里,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是全称,费达生江村陈列馆却写成费达生陈列馆,欠妥。“我市”要改为“吴江市”。“园木”应是“圆木作”。第337页末3行,出现“2011年”字样,超越下限2010年,这几句可移到大事记中。第338页,第二章 民居。有些疑问文字提一下,如椿米、上瓦、櫉房、老人居住的有间、供置等;第339页末6行:相当大米公斤;340页有开弓南村、徐徐品氏;341页末5行的回村化100万元等,详见纸印本子。第343页中间,仓库一目,请按1958年、1962年、1964年的时间顺序记述。下面,蚕室目和猪羊栅目,请写明年份。 第344  9-1 6070年代开弦弓村生产队用房情况表,标题的年代改成60年代至70年代;表中的“其中”栏可删去。第347  9-22010年代开弦弓村 西草田村农户桥口情况表,标题中的“代”字去掉;右上的“单位:户/个”去掉,将()(),分别写入栏目用语中;“其中”栏目可去掉。右下末了的“拉渡船”——一般写成“紬渡船”,音、义相符。第350页,末4行:20037月,沪苏浙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061030日,建成通车——改正为2008112日正式通车。(2006年10月30,该高速公路浙江段和安徽段实现通车)352353页 第五章能源。有若干疑问文字:农作物的茎杆,蜡烛又称洋腊烛,园柱型,“美富灯”,气油灯,煤汽,火表等,能这样表示吗?以上是我的肤浅看法,肯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吴江市志》编辑李流芳:一、关于纲目方面。(一)社会卷第一章第一节“收入”中的几个目名不够理想,各目之间的内含概念不对称,比如“传统收入”,现在只说了新中国建立前,给人感觉好像新中国建立后传统收入就没有了,实际上一直存在。建议将原4个目调整为3个:1私有制时期的收入2公社化时期的收入,下设3个子目:1、年终分配人均收入。2、年终分配收入结构3、社员收入明细。3联产承包及发展三产后的收入。(二)社会卷第一章第六节“住房”三、楼房,根据现有资料,下面可分设两目:1、普通楼房2、别墅。(三)社会卷第五章“方言”的章名建议改为“地方语”,设四节:第一节方言,原来的前5节降格为目,第二节俗语,第三节谚语,第四节歇后语。因为感觉俗语、谚语、歇后语作为方言有点不妥。(四)江村调研卷。第二章“费孝通江村调研文章”现为4节,建议改为3节:第一节合作文章,第二节经典著作(原第三节改为第二节),第三节调研文章(原第四节改为第三节,原下面4个目改为5个目,以原第二节为本节第一目)。(五)人物卷。第二章“人物简介”由现在6节改为7节,把原第三节“台湾同胞”作为第六节,把原第三章“人物表”中的第二节“能工巧匠”作为第七节(因为既然是人物表,现该节无表)。其他各节顺序是否也作些调整,比如按“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县与乡镇人民代表”、“先进人物”、“开弦弓村(乡)干部”、“开弦弓村中小学校长”这样的顺序排列。(上面的节名已稍作调整)二、具体修改意见。(一)第十卷  社会1355页第一章章下序去掉“但发展缓慢”,因为前面是说“新中国建立后”,不是某个阶段,且后面有“缓慢”的表述,但要加个时间前提条件,“1978年前,由于长期受……”。全国性的困难时期一般认为是19601962年,而开弦弓村是19591961年,这可能也是开弦弓村与其他地方的不同。本人觉得“除15591961年之外,在整个农业集体化时期没有发生饥荒。”这句可以不要,以免人们感觉矛盾。其他调整意见详见红笔所标。2355页第一章第一节“村民收入主要从事耕种、养蚕、养羊,贩运是另一收入主要来源。”改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耕种、养蚕、养羊,贩运是另一收入来源。”“长期停滞不前”改为“提高缓慢”。3356页“这样的收入支付给生产队分的粮食、柴草、食油等外,所剩无几。”改为“扣除支付给生产队分的粮食、柴草、食油等价款后,所剩无几。”4356页,文字叙述中列举了收入分配两个较高的年份1972年和1976年,建议取收入最高的年份1976年即可。原文“1972年和1976年,是收入较高的年份,人均分配为122.72元和123.78元。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110元上下。“建议改为“1976年,人均分配123.78元,是收入较高的年份。在1978年以前,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110元上下。”1982年的人均收入到底是305元还是325元,现在文字中是305元,表格中是325元。5表格中的小数点建议统一为两位。表10-2中的“单价”和“金额”可能是当时分配方案上的项目,但用到书上,建议改为“劳动日分配单价”和“分配总金额”,更加确切(或改成表10-4“劳动报酬”一列的表示形式)。由于劳动日单价的高低没有规律,现在在文字叙述中提到的“劳动单价平均每年0.565元,高的1967年和1982年,分别为0.70元和0.786元,低的1978年和1980年,均为0.418元。”说明不了问题,似无必要。反正表格中已真实反映。6360页表格中的“消费品”改为“消费支出项目”,“其它”改为“其他”,“人情”改为“人情费”、“菜叶”是不是“菜油”。建议表10-7的形式同表10-6一样,但都没有必要再列其中一列。7361页表格中的“名称”改为“往来项目”,“夏分”改为“夏季分红”,“透支”改为“上年透支”。8362页中“订婚送礼(10005000元)”、“结婚送礼(5005000元)”似乎不合理,怎会订婚高于结婚?建议改为一样。9364页的第四节“衣着”写解放前情况时只是30年代,难道除了30年代就不是这样吗?给人感觉难以理解,是不是可以笼统地写解放前。(该页其余修改意见详见红笔所标)10365页的第五节“饮食”中提到“百分之八九十人到商店和农贸市场买米买菜”建议改为“大多到商店和农贸市场买米买菜”;“村民请客、婚宴有近五成的人家到饭店举行”建议改为“村民请客、婚宴有有半数人家到饭店举行”。因为没有具体的数字对比,不必用“百分之八九十”和“近五成”。11366页的第六节“住房”,6栋大宅中3栋都有姓:“2组周家,4组徐家,9组姚家”,12组的3栋不知道姓吗?“幸存到改革开放”的周家厅带楼现在有没有了?能不能改成“幸存至今”?小清河北岸的长廊屋在“大宅”和“普通民居”中重复,因不是大宅,建议还是放在普通民居。1210-1310-1410-15的表各组的“楼房情况表”表头改为“新建楼房情况表”,因为各年反映的是各组当年建房情况,不是至该年各组共有多少楼房。也不是续表,因为各表反映的组不同。表中的“间数”到底是间数还是栋数?因为1间成不了楼房(表中有13处为11间),11底也要2间。表格内容与文字叙述也不一致,表格也应该从1981年起反映徐雪其的22底。初稿中1982年建造的楼房有4栋,现在怎么只有1间?13369页四、商品房下面多了两行字,可能是打字时忘了删除。14371页第八节“日用品”中把解放前的床上用品写得太苦了:“普通村民床上用品有秧箭、草席,夏布蚊帐、棉被。少数户有垫褥、床单。”况且,草席和床单应该不是贫富之差,而是寒暑之别。新中国“垫褥、棉絮、棉毯、床单、棉被、已进入村民的家庭。”难道解放前开弦弓村一般家庭都没有垫褥、棉被等?有点言过其实。

15372页的家电中电话机的数字有问题,手机每百户应该是213部,连同固定电话机总共2366部,每百户也只有306部,而不是307部。16373页“西草田大队办公共食堂?个”现缺数字,根据后面表格,西草田大队就是后来的庆丰大队,食堂应该有6个。17375页第二章第一节“娶亲形式”缺少新中国建立后娶亲形式的变化,应该补80年代以后的情况,比如拍婚纱照、用汽车迎亲等。还有,即使70年代前,“迎亲船”到了男方,应该也要放爆竹。到1969年还有新领养的童养媳,那么,并亲现象是否也还存在?18376页第二章第二节“童养媳”最后加一句:“2010年,在册妇女中原为童养媳的有91人。19表格10-2410-25均漏缺第9组和第18组的情况。20381页第三章第二节“岁时习俗”中汤园、南瓜园子、肉园、鱼园、蛋园、团园中的“园”都应该是“圆”。21394页第四章第一节“宗教场所”一、东永宁庵,其中的“香庐”是不是“香炉”。22398页起的方言很难表达清楚。方言尽量选择用普通话读音近土话音的字(现在有的用普通话读根本不是我们平时用土话说的音,但有的没有相近的普通话音,也只能用土话读)。还有,现在的方言内容感觉是既多了又少了,比如“打中告”都有了,那么,“睏告”、“瞌冲”怎么就没有呢?既然用普通话读音与土话完全两样的“好日”(结婚),而不用“好聂”,为什么就不用“打中觉”,而用“打中告”呢?确实很难正确表达。23有些方言可能还要细细斟酌,要么索性“土”,比如第404页的“一夜勿睡,十夜不醒”建议改为“一夜勿睏,十夜勿醒”;406页“无风勿起浪”改为“呒风勿起浪”;“水牛角,黄牛角,角(各)归(各)”改为“黄牛角,水牛角,角(各)归角(各)”(原句漏了个角字);“戏丘(破)锣鼓多,人丘(破)闲话多”。408页的“教出来臭气,想出来智气”可能是“教出来臭气,想出来志气”;“螺蛳壳里做稻场”是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409页“收稻有个几(鬼)”、“秋分稻透齐”好像应该是“秀稻个几(鬼)”、“秋分稻秀齐”(土话中“秀稻”是指水稻孕穗后抽穗)。(二)第十一卷  江村调研。1413页起的“费孝通访江村”一节中,陪同的领导首次出现表明身份后,其后出现时,在不会引起误解情况下,身份不必重复。2422页起的“国内学者和媒体访江村”一节中“学者访问”和“媒体访问”两目必须改变现在大事记记述形式,且内容太细太乱,事不分大小、不分巨细,全写,这样会影响整个志书质量。一定要忍痛割爱,勇于舍弃。由于没有仔细看本人在统稿时的修改意见作必要的修改,文中出现上百个“来”字。应该仔细阅读,全部改为“到”字。现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不是学者的访问也混杂其中,包括大批的学生,一些企业家,家人,甚至还有不是专程来访的。2不分重要、次要,记录大量留言,说得难听一点,主要都是恭维费老的话,这样,变成江村的历史是费孝通创造的,不是江村人民创造的(当然,费老在开弦弓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要用一句江苏省档案局两位来访者的留言“开弦弓的历史是开弦弓人民创造的。”本人建议,应作较大的浓缩,改变目前一事一记的方法,对一般学生为写毕业论文来做社会调查只需一笔带过,主要记述比较重要的,有影响的,有研究课题的来访调研。精选留言,对过于肉麻、无限拔高的建议少用,比如:“费孝通先生,吴江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人民心中永远的敬仰”“中国唯一的社会学大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与伦比的”等。本人对该两目在初稿审读时的修改意见另见打印稿。3435页“国外和港澳台学者访江村”一节里来访者的次数应该是76次,不是64次。4442页章下叙,费孝通江村调查应该是近70年,不是80年。(这在前面几个序中都提70年)5444页费孝通的诗不必用现在这样的排列方式。6449450页三到六目下面的序号问题,要么适当扩充内容作为子目,用(一)、(二)、……,要么连续写不用序号,其层次可浓缩后用分号表示。(本人在初稿审读时曾作修改)7452页第四章前面两节以著作名作为节名是否妥当?(三)第十二卷  人物。1454页起的人物没有按凡例按生年为序排列。关于跨朝代的人物,括号内生卒年月的表述可都用公元年份,但在文字叙述时还是应该按凡例规定,对首次出现的清代和民国年份按原朝代纪年,并括注公元年份。2455页,费孝通19577月被打成右派未提及。句子“并从江村更上一层楼”的表述欠妥,建议换个说法。费孝通的获奖情况可单列一段,并按时间顺序排列。“1999年至2004年相继出版……也是我国社会科学的一项丰硕成果。”几句建议放在最后一段,作为介绍费孝通的结尾。3456页介绍费达生时“租借吴江震丰缫丝厂改为震泽制丝所”句子有点不通。4458页介绍陈杏荪时“召集历年养蚕失败的蚕户20家和自己,共21家,创办蚕业合作社。”句子不通,自己不能召集自己,建议改为“陈杏荪召集历年养蚕失败的蚕户,连同自己共21家,创办蚕业合作社。”5460页“人物简介”章下叙第一句“开弦弓村解放前后都是乡政府所在地”的说法欠妥,建议改为“开弦弓村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是乡政府所在地”。节名作些小调整,节名“县、乡镇代表”建议改为“县与乡镇人民代表”;“开弦弓乡、村干部”改为“开弦弓村(乡)干部”,毕竟大部分介绍的是开弦弓村干部;“开弦弓村中小学历任校长”改为“开弦弓村中小学校长”。6“人物简介”章介绍人物时,有的没有生卒年;有的只有生年(其中有的是健在)没有卒年;有的有月份,有的没有月份。时间的表述也很不统一。建议生卒年统一表述方式,如:周富奎(19031957),邱文奎(1901—),谈进宝(1916—)。文字叙述中在时间的表述上,如统一写成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的,则不用浪线,用汉字“至”,如195010月至19559月;如用点号的,用浪线~,如1950.101955.9。全书要统一。本人赞成在文字叙述中都用汉字。7人物简介中,在开弦弓村以外任职的,要不要介绍,也要统一,现在有的介绍,如徐明宝(当过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副经理),有的不介绍,如庾友勤(当过镇财政所长)。(462463页)

8470页,文字叙述时的“人大代表”均改为“人民代表”,是乡的时候就是乡人民代表,是镇的时候就是镇人民代表,比如1990年还没有撤乡为镇时是乡人民代表,1993年撤乡为镇后就是镇人民代表。不要用乡(镇)人民代表的写法。9对当选过各级人民代表的,不管其是否已经在其他章节出现与否,在“县与乡镇人民代表”一节中都应与其他代表一样列入,这是必要的重复。否则,人民代表的记述就不完整。10476页倪康华获得硕士的年份超志书下限,如要记入,建议表中用(2010年在读)的表示形式。“19832010年开弦弓大学生名录”表中入学时间排列太乱,建议在同一组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样也可以清楚看出该组是哪一年出现第一个大学生。附录11总的感觉很好,大部分值得收录。在具体内容上,建议对村规民约作适当精减,比如53016队的队规条约,比较零乱,建议不要。还有,总结报告的第一篇是1966年的,“文革”的政治色彩比较浓,要不要录?12错别字或可能是用错的字。481页“络续不绝”应为“络绎不绝”,“陆续”和“络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为断断续续,后者为连续不断。482页“陈杏生”要不要改为“陈杏荪”(可能是原稿就错)。483页“巡迥演讲”应为“巡回演讲”;“支拙”应为“支绌”。484页“仁习所”或为“传习所”;“巡迥视察”应为“巡回视察”。485页“保母”应为“保姆”。486页“添五”是不是“添置”;“未篇”是不是“末篇”(本人不懂这个词)。498页“转人”应为“转入”。501页“1980生”应为“1980年”。505页“心甘隋愿”应为“心甘情愿”;“络续”建议用“陆续”;“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513页“宏扬”建议用“弘扬”(比较常用)。517页“催起手来”建议改为“携起手来”。518页“井弦弓”应为“开弦弓”;译名“冈萨列斯”统一为“冈萨勒斯”。524页上的“圆”统一改为“元”,大写的壹、贰、五统一改为125530页“泛动”应为“浮动”;“遵师爱徒”应为“尊师爱徒”。531页“统干”应为“统管”;“双分”应为“双份”。533页“随前”应为“随着”。537页“凉雨伞”应为“晾雨伞”;“漫骂”应为“谩骂”。家谱13序言中第二行有句与第七行完全重复。“分6章记述”中的“章”可不可以改成其他字,比如“篇”、“部”、“系”等,因为“章”在本志中是个特定的层次。最后一句“勉励精图治”,把“勉”字和“励精图治”这个成语组合在一起,读起来感觉不顺口,因为“励精图治”本来就包含勉励的意思,是不是多了个勉字?。14“《开弦弓村志·人物》收录标准”建议不用,一是放在这里不伦不类,二是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按此标准收录,比如台湾同胞、能工巧匠、生产队会计等(好多应该称不上是党政领导)。15“编纂始末”中692页漏了个“汇”字,693页少了个“展”字,错了个“芦”字;694页的“俩位”是否应改为“两位”?(俩作为数量词时,读lia,且后面不能接其他量词。)695页多了“生活”两字,错了一个“哪”字。16、还有,对历任3位村党总支书记作的序,身份的表述值得探讨,用“原书记”和“前书记”的表述来区别于现书记不确切,本人觉得,可以都称书记,并对3人都括注任职时间,或对前2人都称原书记,对2人括注任职时间。凡例中考察访问卷应改为江村调研卷,凡例还漏了个“括”字。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方亚光:一、基本评价。《开弦弓村志》政治观点正确,特色鲜明,篇章结构合理,资料丰富,脉络清晰,记述清楚,是一部基础扎实、质量较高的送审稿。经过修改补充、调整完善后,质量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修改意见:(一)关于图片。1调整图片排列顺序,突出村容村貌变化。现分为“地图、题词、领导关怀、费孝通访问、外国学者访问、村容村貌、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达生江村陈列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公共设施、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村民生活、志稿编纂、荣誉集锦”17个板块,共40P。建议调整为:开弦弓村区域图、于县长题词、荣誉集锦、费孝通访问、领导关怀、村容村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公共设施、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村民生活、三馆掠影(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达生江村陈列馆)、外国学者来访、村志编纂、吴江市区域图、七都镇地图。2领导人的照片要报批,排序要规范。先国家、后省、再市、最后是县乡。同级中按时间先后排列。P14领导人照片有打伞的不妥,需要更换。3、图片分类及标题说明,需要再斟酌。(1)“志稿编纂”可改为“村志编纂”,排在最后,将邹、杨的题词置于此板块之中。费老为《玉溪市志》的题词建议不上。刘坚的题词建议放在“费孝通江村纪念馆”之中。(2)“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可改为“农业种养、村办企业(村企产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个概念太大了,几张图片不足以反映。(3)“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达生江村陈列馆”,建议合并为“三馆掠影”(二)关于序的排列。现有排序不伦不类,建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三)关于篇章结构。1村志篇幅不大,结构层次不宜设的太多。建议将“卷、章、节、目、子目”5个层次改为“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卷改为章,章改为节,以此类推。2建议设“费孝通与开弦弓村专记”,置概述之后,大事记之前。将人物传中费老传记、大事记中费老访江村、第十一卷江村调研中费老访江村、调研文章等整合在一起,集中记载反映费老与江村(开弦弓村)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费孝通生平事迹(2)二十六访江村(3)江村调研文著(4)费孝通江村纪念馆 附:费孝通江村调研文著目录3建议设“社会学农村调研基地”章,列人物之后,附录之前。将第十一卷江村调研、附录中有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可分为以下方面:(1)概述(无题序,记载基地建设的来龙去脉)(2)国内外学者来访(3)调研成(4)宣传报道 附:成果与报道目录4、有些章节概念太大,归类欠妥,建议调整合并(1)将第二章、第三章合并,改为“自然环境”章,下设地质、地貌气候、物候 湖荡、河流土壤  土地、植物  动物、土特产、自然灾害等节或目。(2)第三卷第一章“生产关系”概念太大,并与第六卷第三章“村务纪要”有所重复,建议进行整合。分为“农村”“农业”两章。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土地改革。。。。。农村建设(村庄建设内容移此)(3)将第七卷、第十卷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分设“村民”、“习俗”两章。“村民”章分设以下若干节:教育情况、从业情况、收入情况、保障情况、物质生活情况、精神文化生活情况、“习俗”章分设以下若干节:岁时习俗、礼仪习俗、生活习俗、生产习俗、陋习陋俗(溺婴第二卷第四章第一节“溺婴”内容移此)。(4)附录要精简,分两部分:一、村规民约报告 二、宗族世系简表(不能称“家谱”)(四)关于“概述”与“章下序”。1现有“概述”与后面的“章下序”雷同重复较多,“概”的特点不够明显。“概述”,要纵述历史发展进程,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昭示未来发展前景。“概述”要体现综合性、著述性、导引性,要展示大势大略,要画龙点睛,即使不读全志对村的历史史与现状也能大致了然。2村志中是否设“章下序”,可酌情而定,不要为了序而序,造成过多重复雷同。( 五)关于大事记。1注重大、特、要,文字要精炼。2如设了“费孝通与开弦弓村专记”,大事记中费孝通二十六访可以省略。(六)关于语言规范。1、计量单位要统一。如志稿中“公斤、千克”并用、混用,特别是“亩产390千克,比上年减产二成”(P7),“亩产***千克”(P133),等等,不伦不类。“大小湖荡20多只”(P3),“只”不是规范的表述。2、文字需要进一步推敲、精炼,一些用词需要修正。1)少用或尽量不用“本地”“目前”“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等词句;(2) “开展了”“增长了”。。。。,尽量去掉“了”字;(3)专门用语需要加引号的,要统一。如“文化大革命”,不能有的加有的不加。(4)错别字的校正。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巴兆祥:开弦村就是著名的江村,编纂《开弦村志》保存开弦村的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意义,也很有必要,同时也落实费孝通先生遗愿的重要举措。通读这部送审稿,从时间断限看,这部志稿遵守了凡例规定的时间断限,详尽记载民国二十三年后的史实,部分地方根据内容需要进行了追溯,做到统合古今、详今略古,符号方志编纂的基本规律;从体例上看,志稿较好地运用了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横排竖写,采用语体文,达到了方志体例要求,尤其是设置“江村调研”一卷,系统论述近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江村的调研经过、调研的成果,体现了开弦村的特色;从内容上看,志稿从一个村建置、地理环境出发,系统地记载了开弦村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内容,较为全面,且体现内容的材料非常丰富、具体,说明修志同志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存史价值较高。当然从更高要求来衡量,还有可以商榷之处:一、个别地方篇目设置或归属不当。如第一卷自然地理。建置区划不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建议卷名修改为“地理”。第二节建置区划,其中区划应写清楚村民小组、村民生产队或自然村设置的变化,目前内容属“村建置变化”。建议第二节节名修改为“建置沿革”成为第一节,增设第二节“区划(或自然村)”。第三章自然资源下的“土特产”,属于资源加工后产品,不能放在自然资源中。第二卷人口。第二章第三节“长寿老人”应并入第二节年龄里。第三章第四节分家内容末一段最好,前面应该加“附记”两字,是正文的补充资料。第三卷农业。第一章生产关系是按时代顺序设节的,节的划分标准不统一,如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对应的是新民主主义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二章“粮油作物”不能包括肥料、农田水利、农具农机等,如改用“种植业”(种植业还包括蔬菜等)或“粮油业”则可通顺些。建议种植业、养殖业、水利 农机农具分章。第四卷工业。第三章第一节家庭手工业,下面几个目,缫土丝、手工织绸、家庭丝织,这三个目都属于家庭丝织,应该合并,与后面目棉织相对应。第五卷服务业第一章建筑不属于服务业。第六章竹木应并入工业卷。第二章章名“运输”改为“运输业”。第一节船并入第二节水上运输,或者第一节“船”变为“运输工具”,要增设陆地上各种运输工具。第十卷社会。第二章婚姻习俗与第三章民俗风情中的婚嫁习俗重复,应当合并在一处,第四章章名“宗教” 中民间信仰不属于“宗教”,章名可改为 “信仰”,下设宗教信仰、民间信仰。二、前后矛盾。p2记载2010年总户数747,总人口2860,而p32 记载773户,2884人。三、表述不规范或不严谨。p2“不在地主”“为后来成份的提高付出代价”。佃户被迫用土地做抵押,因为佃户是租赁土地的,怎么可能把别人土地拿去抵押,只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才有可能。P3长达三十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不对,人民公社不是合作化的一个阶段。最后,这部志书将要有三大任务要去做:第一,认真装饰,不断要丰富资料,而且还要有很好的体例、架构。第二,志书修订完成要找一家好的出版社,志书质量才能得到好的保障。第三,志书出版后要请名家写书评。

《松陵镇志》编辑沈昌华:《开弦弓志》送审稿厚厚700页,共1252章再加附录,资料翔实文字流畅,作为一部村志确实非常了不起,为修志的同行们所作出的努力而感动。这次评审工作给本人的分工是序、概述、大事记和第一至第四卷。下面就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参考。一、关于《序》。本志稿中列有序5篇,序三序四未见,有中共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的序一,中国社科学副院长地方志权威李培林先生的序二和本村领导作的序五共3篇。领导和权威所作的序,本不应乱加评论。但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说几点供讨论。(一)序一中有几处的写法,建议进行斟酌2行中“在这个村子里走出了费孝通与其姐姐费达生两位名人”。这样写法恐怕会使人把费达生姐弟二人当作是土生土长的开弦弓人,建议改为“这个村子关系着费孝通与其姐姐费达生两位名人”。第2自然段第4行中“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当代二字可以省去。第4自然段第4行中“……和活化石,成为社会学农村调研最重要的基地” 。“和活化石,成为”及“最”建议删去。最后一句话中“即将”二字建议删去。(二)序二是方志权威李培林先生写的序,字字珠玑。斗胆建议作几处修改:1、第2自然段最后一行中的“能为他家乡的著名村落志书作序,”建议改为“能为他家乡著名村落的志书作序,”2、第5自然段中“志书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是一种‘地方知识’的宝库”建议改为“志书是综合性的知识宝库,……是 ‘地方知识’的百科全书。”3、第4页第3自然段中第4行“一些千年古村在快速减少” 建议改为“千年古村落数在减少”。二、关于《概述》。本志稿的概述共分4个部分,再加无题序共5部分。无题序中说了开弦弓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成名的原因。第一部分是生产所有制的变化,第二是农副业生产,第三是工业和商业,第四是文化教育,交通和农民生活。(一)无题序中,一开始就应写明“开弦弓村是吴江市七都镇的一个行政村”接着再写地理位置。让人一开始就知道开弦弓村现在的所属。(二)无题序中,第2自然段第7行“宣统元年” 几个字之前应加一句话:“清雍正四年(1726),吴江县分出偏西之地设震泽县,开弦弓在震泽县范围之内。”这样才可以有“宣统元年(1909)震泽县分设七镇……”。(三)无题序中,第2页第1自然段第5行“统称开弦弓大队。19838月,乡建制开弦弓大队更名……”建议改为“称为开弦弓大队。19838月,恢复乡建制,开弦弓大队更名……”。(四)无题序中,第2页第2自然段第1行“民国13年”后应括注(1924)。此种情况志稿中到处皆是。民国××年在一个自然段中第一次出现时,应括注公元纪年。(五)“一”中,第1自然段第3行有“二三十年代,不在地主……”,这个“不在地主”,在下面一段也出现,建议改成“不在本村居住的地主”。(六)“一”中,第3页第2行至第3行“同时也给地主1461人,分进土地70.9亩”,这个“进”字不妥,应去掉。(七)“一”中,第3页第3自然段第3行有“原来集体拥有的大型农具和财物,以实物或作价的形式全部分到农户”一句话,这句话有些难解读,既说作价就不是分,大型农具和财物中的财物又是指什么?干脆写明,以避产生歧义。建议将这句话改为“原来集体拥有的大型农具和……,全部转让给农户”。(八)“一”中,第3页第3自然段第4行有“一”中,第3页第3自然段第3行有“新的生产方式适应民心民意应运而生”,建议改为“顺应民意新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九)“二”中,第1自然段第2行起有“村南不远处是以水面积9000亩的长漾为中心的湖荡区,散布着大小湖荡20多只,其中东藏荡和西藏荡分布在村子的东部和南部。”写成“村南……湖荡区…,其中东藏荡和西藏荡…。”会让人以为东、西藏荡是在村南。长漾虽大但与开弦弓村并不接界,中间隔着丰民村和光荣村,不写也罢。与开弦弓接界的荡漾主要是东藏荡、西藏荡还有村北的南西漾。建议改成“村境内的东藏荡面积780亩,村西南有面积557亩的西藏荡,村北有面积195亩的南西漾,”。(要查一下这几湖是否全属开弦弓村?)(十)“二”中,第3页最后1段第1行,建议把“开挖太浦等因,”写完整成为“开挖太浦河等原因,”,第2行“1975年降至4247亩…”建议改成“1975年总田亩数降至4247亩。”(十一)“二”中,第4页第2自然段,第13行有“大批农民离地,……心情更为舒畅。”这样的写法有些不恰当。(十二)“二”中,第4页最后1段第3行的“是用钱的源头。”建议改成“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十三)“三”中,第二自然段“民国352月,由周宝山、费达生等人筹划恢复‘开弦弓乡蚕丝生产运销合作社’(简村合作社)”一事与大事记中所记写珐不同。此事在工业卷中也没有看到。(十四)“三”中,第7页第2自然段第5行“质量上成”的成字应为乘。(十五)“四”中,第8页第6行后半部分起,写开弦弓的医疗卫生,应该另列—个自然段。将人的寿命等3行文字(第9页上)移到此段。(十六)“四”中,第8页原第3自然段写开弦弓的交通,开头10个字最好删去,而本自然段最后,应增写志书下限年代,开弦弓村村民拥有的交通工具(汽车、卡车、轿车、摩托车等)数。(十七)“四”中,第9页最后1个自然段中一句话“开弦弓村风俗淳厚,……,独具江村文化特色,……”,写文化但又很空洞,建议将第314页的文艺活动及第8页原第2自然段中的内容合写成文化,成为一个自然段。三、关于《大事记》。(一)开弦弓不是从民国开始才存在,最好发掘一些民国前的史料,将大事记的起始年代上溯。在第一卷第一章建置区域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中均有民国以前的资料。(二)对第一条大事所记之事有些疑问。民国元年(1912)吴江、震泽两县已重新合并成吴江县,“翌年”为民国2年,成立的学校名字为“震泽县立第八初级小学”是否正确?希望查一下历史资料。(三)11页,民国16年李权、郑蓉镜、费达生等5人创办友声蚕种场一事与开弦弓无关,建议不必写入。(四)大事记中,从第10页到第11页,记到女蚕校时出现5个不同的名称:江苏省立女子蚕校、女蚕校、浒关女蚕校、浒关女子蚕校、女子蚕校。是不是同一所学校?志书记事应正确慎密,如是同一所学校名称应统一,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合作缫丝厂也同样,一会儿称“合作缫丝厂”,一会儿称“缫丝厂”,一会儿又称“开弦弓缫丝厂”,不妥。(五)大事记中,民国12年这一条,是写了3件事,(宣传演讲、成立推广部、合办蚕丝改进社。)三件事有关联但不是一件事,不可写成一条。大事记有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记的时候尽可能写完整,而且要与正文记述一致。所用文字既要简洁又要明确,本大事记中有欠缺:1民国17年,“费达生提议……数日内筹得700余股”,日期没有,而《概述.三》中和173页《工业卷》中都有时间的,这里所写的人物和情况与《概述.三》和173页《工业卷》中又有不同。211页倒数第3行“杨志超等4人……到开弦弓缫丝厂……”没有写时间,“开弦弓缫丝厂”也是突然冒出来的,是“合作缫丝厂”吗?312页的“民国21年”,所写的“为…代烘蚕茧点”,既是政府决定应该有明确的日期。查实后补上。4民国22年,“1月,陈杏荪”是什么意思,与下面“费达生……”是否连在一起的?5民国23年,记了两件事,一是旱灾,一是买水泵。应分作两条。6民国24年,“缫丝厂装备立缫机”,“开弦弓村茧丝……为最佳品”,写在同一条中。看不出具体时间,而且这里有缫丝厂和开弦弓村两个文字上无关的主体,所以弄不清立缫机与最佳品的关系。建议改写。7民国24年中列了4个“是年”,再加前面一条也没有明确时间,成了5个“是年”,可能是资料不全造成的。建议化力气查一下 “(什么)缫丝厂(何时)装备立缫机”,“女青年(什么时间)去村外(哪里?)缫丝厂”、“(何时进行)人口普查”、“(何时)实行保甲制”的具体日期,不能弄成5年“是年”。8民国35年中,“4月,周宝山等发起成立开弦乡蚕丝生产运销合作社”与第5页《概述.三》中所写时间、人物不相同。应统一。919513月这一条,后面拖了一个“是年,有16名青年参加志愿军”,完成土改与青年参加志愿军不是同一件事不能写为一条。101957年中第2条,本身就有“95日~28日”这一日期,不必放到“是年……”之后。111960,第16页第4行“有92名妇女留在浙江”,意思不清。三年自然灾害时,妇女去浙江“吃饱饭”委身为人妻的事在吴江各农村均有,是历史事实,应按实写。121983年,“2月,……震泽至开弦弓段通车。7月,开弦弓至庙港…公路通车”。作本末体写可以,相距近半年也可分两段写。131984年“春……建……厂”与“3月美国……10人……访问开弦弓村”不是一件事应分开写。14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没有写时间。1519861026日,中间的“来”字应划去。161987年最后一条太长,应简化。1720101022日,缺地点。182010112日,王建明、姚富坤及2011520日,王建明。姓名前应写身份或时任职务。1920124月、5月、8月,3个村整治“×星级”前,均应写明谁认定为“×星级”。2020136月,周培泉的任职写得不对。应该是“中共开弦弓村总书记”这个“中共”和“支”不能省!128日的村委会换届,“主任”前也应加个“村”字。其余还有一些请看志稿。四、关于《自然地理》卷。(一)第一章章名与该章第二节节名相同,建议第二节节名改为“建置”(二)第一章无题序中的第2自然段,应放入《凡例》中(三)第一章第二节倒数第2行,“震泽乡辖都7,……。开弦弓属十都……”应在“都7”后括注哪几个都或在“开弦弓”之后加“属震泽乡”3字再写十都。(四)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二节湖荡河流中,湖泊与别的村相邻,所列出的面积数是总面积还是属于开弦弓村的面积?河流的“全长××公里(米)”应指明是此河流的全长还是在本村境内的长度?应说明。(五)第二章第三节的节名为“气候物候”,而节内4个目都没有说到物候。物候是随不同季节而出现的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特征性变化,既然没有写开弦弓特殊的物候,这个节名就应写成“气候”。(六)第二章第三节中有3张表格,表1-2开弦弓……气温表、1-3开弦弓……日照时数表、表1-4开弦弓……降水表。数据密密麻麻,看起来让人头昏眼花。首先要提一个问题,这些数据是开弦弓村自己测算积累的还是从别处抄来的?这些数据为什么与其他镇志的数据相同呢?是吴江气象局提供的吗?是不是吴江气象台专门为开弦弓村测算的吗?作为一个村,总面积只有4.5平方千米的小区域,没有必要依样画葫芦去弄什么气温表、日照时数表、降水表。这些数据并不是开弦弓的真实情况,建议3张表全部不用,将第二至第四3个目,用简洁的文字重写。(七)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中,摘引了清代乾隆《震泽县志》等志书中的相关条目。这些条目所说的灾害是当时震泽全县遭受的灾害,开弦弓村是否也适用呢?(八)第三章自然资源表1-51-61-7中的面积单位均应补上。(九)第三章第二节动物中,青蛙、牛蛙、蟾蜍不是爬行类,蚂蟥、蜈蚣不是爬行类、蝙蝠不是昆虫。现志稿中的这种分类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查一些科技书,尽可能分得科学些,以免遗笑于后代。第三章第三节植物中,分类也有同样的问题。枸杞子和银杏果(白果)归入“瓜果”也归入“中药材”?桑树既归入“桑麻棉花类”又归入“树木”。五、关于《人口》卷。(一)第—章人口变动中第1句话“文物考证,早在唐代境内己有居民生息,居民详情无考”。不知所说唐代什么文物考证?建议改为“从西涼角圩出土的陶器可知,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及良渚文化时期己有先民居住,居民详情无考。” (二)第—章第—节的“年末人口”志稿55页定义为“是当年11日零时至123124时的户籍人口。”显然不妥。“11日零时至”这7个字纯属多余。(三)第—章第三节的两张表,表名应改。表2-7应改为“……外来务工有临时户口人数统计表”,表2-8应改为“……实际外来务工人数统计表”。(四)67页第—章第三节的最后一段话,字号特别变小,所记内容为长圩上自然村落人口全部外迁到其他生产队的事。是什么时候长圩上自然村上的人全部外迁,房屋全部拆光。建议要补写时间。(五)第二章第83页表2-212001横行中的最右边倒数第2个数字有些怪异,可能是因为排表时未处理好。同一页上姚、谈、徐3位民国时出生者,民国××年生,应括注公元纪年。(六)第三章第一节婚姻状况中,(一)与(二)及表2-22、表2-23、表2-24、表2-25都说婚姻双方的年龄差。这些都是社会调查的资料,本卷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资料(例如:人口迁入迁出的详细资料、年龄结构的金字塔、姓氏的分布、职业变动实例、分家实例等),放在志书中显得有些繁琐,建议将相关资料组成一个资料长编,不要放入志书,志书应力求简明。(七)第四章人口控制,将“溺婴”放到第一节,而且有详细资料,似乎溺婴也成了人口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极其不妥。溺杀婴儿是一种犯罪举动,对这些溺杀婴儿的人是否按法进行处置却只字未提。建议此节内容缩成一句话“民间曾有溺婴恶习”放入章下无题小序第2行第一个句号后。整节内容从志书中删去。(八)99页下的脚注可简化后归入本页*号处。六、关于《农业》卷。(一)第一章第三节中关于土改后卖买土地、房屋、农具、土地出租、雇工的资料写得过于详细,这样写入志书是不妥当的,建议把表3-3至表3-1210张表全部从志书中删去。卖买、出租、雇工的情况志稿都已用文字叙述,已足够了。这些资料是关于“南村”的,北村和荷花湾有无同样的资料,建议一起放入资料长编中。(二)第一章第四节中关于徐德昌、蒋召南两个互助的的情况表建议删去。保留表3-15即可。此两互助组的资料宜放入资料长编中。建议列出当时开弦弓村16个(?)互助组的倩况表,包括名称、成立日期、组长、参加户数和人数、劳动力情况、田亩数等内容,使人了解当时开弦弓互助组的情况。(三)第一章第五节中117页初级社,应将各初级社和生产合作社的社长姓名列入表3-16和表3-19中。(四)118页表3-17土地耕种情况表中,将桑地和鱼池作为“非耕地面积”,建议将此表目改为“其他土地面积”。(五)第一章第六节高级社,应将高级社(联合三社,还有庆祝社?)的组织机构、领导人姓名写入志书中。(六)121页表3-21上面一行中“还种植山芋……(七)小麦等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建议改成“还种植山芋……小麦等自给。”第122页上第2自然段最后一行的“食不腹肌”一词弄错了,应是“食不果腹”吧。(八)第二章第126页表3-24的题目,建议改为“民国25年(1936)~2010年部分年份开弦弓区域耕地面积表”。(九)第二章,第135页表3-28和第136页表3-27两表中,均有些年份1个数字也没有。既然都是“部分年份”的表格,建议将没有数字的年份删去,留下年份的空格尽可能找资料设法填满,不要开天窗。(十)第二章第七节是农田水利第八节是农具农机,章名为“粮油作物”,此两节放在粮油作物中欠妥,建议另列一章“水利 农机具”。(十一)原第八节农具农机中,建议列表汇总开弦弓历年拥有农机的情况(包括耕作类桠保养和收割类各种机构)。表3-35中农船仅统计到船(木、水泥)的只数,船的吨位有大小,应说明船只的吨位数,这些船只中是否包括渔船也要说明。(十二)第三章蚕桑,此章写得很全面。有两点建议作修改。1、每段文字中第一次出现“民国××年”要括注公元纪年。2155页起表3-38起到表3-41四张表的名字书写方式应统一。(十三)第四章渔业中,第一节捕捞,捕鱼工具中应写“渔船”(网船),开弦了有没有专事捕捞的漁民也要说清。(十四)第四章第二节与第三节都是水产养殖,都没有写产量、产值。建议补上。(十五)第五章,章名和节名中的“业”字建议去掉。第三节蔬菜中的第2目瓜类中只写到西瓜,建议目名改为“西瓜”,西瓜应是“果”而不是蔬菜,建议移入第二节。七、关于《工业》卷。(一)第一章第一节中的第一目“蚕丝改进社”的内容不属于股份合作制企业也不是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放在第一章不妥,建议略作修改作为卷的无题序。这样第二目就成本节主体内容,三至六目改为一至四目。(二)第二章村办集体企业,总共写了13家工厂,其中5家丝织厂和8家其他工厂。均以亏损倒闭结束,无一幸存。建议在章前无题序中写几句关于“失败的教訓”。(三)第三章个体和民营企业中第二节节名,建议改为家庭加工厂,第196页起的“一境内企业”、200页的“镇开发区办企业”(办建议改为内)“外县市办企业”(建议在前面加在字)和201页的“开弦弓村境外企业”几个内容合写成为“第四节民营企业”。分成村内民营企业、镇开发区内民营企业、在外县市办民营企业3个目。原开弦弓村境外企业,这个境外不知所指什么,应将其中所列的企业梳理一下,分别归入村内、镇开发区内和外县市3个目中。八、另外附带说的意见:(一)志书与调查研究报告是有区别的。体例、行文上都有不同。《开弦弓志》送审稿中,好些地方都写成调查报告的格局。在志书一般不采用“个案”、“案例”(96页分家案例)、“实例”(83页职业变动)的写法。志稿中对村民年龄段的分布画了多张“金字塔”图案,对村民婚龄差也写得较多,这些写法都在社会调查普遍釆用,而志书只需列一张表表明各年龄段的人数、男女婚龄差便可。(二)志稿中出现了许多次(插图×),但一张插图也未见到。(三)开弦弓村与费达生、费孝通两位老人关系密切,“江村”之所以成名与费老姐弟两人是密不可分的。建议专设一卷《费达生费孝通与江村》。以上的意见和建议,谬误必多,望批评指正。

吴江汾湖高新产业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肖耀华:翻阅《开弦弓村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志书内容十分丰富,照片、大事记、江村调研等资料相当精采、珍贵,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而且又看到有那么多重量级人物在关怀、关注和参与《开弦弓村志》的编纂工作,阅后眼睛一亮。开弦弓村的历史值得一记,能参加《开弦弓村志》的评审,为吴江唯一的一部村志编纂工作出一点力感到十分幸运。根据区地方志办公室安排,本人就《开弦弓村志》服务业卷、乡村政务卷、民政社会保障卷、教育文化卫生卷、村庄建设卷的志稿提出修改意见。第五卷   服务业 一、关于篇目。《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四条指出,“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根据此基本要求,对照本卷章节设置,感觉有点问题:服务业究竟包括哪些行业?建筑、加工业是否属服务业?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加工业是否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来看待?一般来说,建筑业既不属工业,又不属服务业,是一种独立的产业。但从本志实际出发,建议将“建筑装修”章归入“村庄建设”卷可能较妥当一些;把“加工业”放在“服务业”中似乎牵强了一点,应将“加工业”分别归入相关行业中去。建议在工业卷中设“服装业”,将本章第一、二节归入服装业;在工业卷中设“粮饲加工”,将本章第三节归入其中。同时,将本章第四节归入工业卷第二章村办集体工业的“其他工业”中;而把第五、六节归入农业卷中“蚕桑”章。第六章竹木,根据现有资料应归入工业卷第三章“个体和民营工业”中的“家庭手工业”。将剩下的运输(其实把运输放在服务业中也较牵强)、商业、修理服务和金融四章的章节再重新调整:运输章调整为:“水上运输”“陆路运输”和“运输工具”三节。“水上运输”节下设的几个目要注意层次性,建议设“个体运输”“集体运输”两个目,“集体运输”将大队、生产队和商业三个运输船队设为子目。运输工具下设“船只”“车辆”两个目。商业章的设置因内容不丰富,不能与乡镇志的商业卷相比。根据现有资料,“理发”“浴室”这两章均属商业范畴,以节的形式归入商业章。原商业章中的节再调整:“豆制品”节与其他节不属同一层面内容,要改为“豆制品加工”。将“贩运”节改为“商品贩运”。这样,调整后的商业章形成“日用百货”“餐饮”“豆制品加工”“理发”“洗浴”“农贸市场”和“商品贩运”等七节,“外地经商”节建议删去。修理服务章各节标题要调整,可改为“日用品修理”“船只修理”“房屋维修”“车辆修理”“家电安装和维修”和“管道维修”。金融,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一种行业。从本章内容来看,将“金融”作为标题似乎有的不相称,内容太单薄。是否可以将标题改为“融资”?二、关于行文。(一)p209,运输章中的表5-4不理解,表题时间概念模糊。P210,表5-5表格设计有问题。P212,表5-8表题中的“独户”应改为“个体户”,“运货范围”改为“运输物品”。(二)p214,商业章的章前小序缺少下限年份、全村商业分布情况及相关数据。P216,日用百货、饮食、豆制品加工等仅仅罗列一些商店,没有销售内容。(三)p223,裁缝节中,“1970年,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应改为“1970年起,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该段最后一句说法欠妥。“重事”应该是“从事”。(四)p224,“民国35年”应改为“民国35年(1946年)”。后面多处出现相同问题。“机械加工目”缺少数据。(五)p225,烘茧节没有“烘”的内容。(六)p227,修理服务章第一、三节没有联系开弦弓村实际,属泛泛而谈。(七)p235,金融章“民间借贷”节缺开弦弓村情况。P237,“农村信贷”节是否有必要?村办企业“转资”应改为“转制”。第六卷  乡村政务 一、关于篇目。本卷的设置也有点问题。政务属行政范畴,怎能与党组织合在一起?第一章内容必须单独设卷。第六卷应是“政党社团”。下设两章:第一章,中共开弦弓村地方组织。下设“组织机构”“党员队伍”“党的建设”三节。组织机构下设“党支部”“党总支”“党小组”三个目。党员队伍下设“党员发展”“党员构成”和“党员名录”三个目。要添党的建设内容。第二章,社会团体。将第六节“群团组织”提上来,还有贫下中农协会,当然也应该有老年协会等。剩下的四章组成第七卷,政务。第二章变成第一章,“村民组织”这标题不妥,应改为“组织机构”,下设六节:第一节,乡、保甲组织;第二节,村、农会组织;第三节,农业合作社组织;第四节,生产大队、生产队组织,第五节,村民委员会,第六节,村经济合作社。“村民委员会”节的第一目取消,改为小序。第二目“换届选举”改为“村委会选举”。第三目“村民小组”。第四目,“村民代表大会”。第三章村务纪要改为第二章,标题本意不错,但一看内容,就感觉不妥。建议改为“政事纪要(或施政纪要)”。这一章七个节的标题都不可取,属于小人带大帽子。第四章兵役和民兵改为第三章。建议设两节:第一节,兵役。取消原一、二、三节,设“募兵制(壮丁制)”“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三个目。第二节,民兵。第五章治保改为第四章。将原第一、二节内容重新调整,改为第一节,治保机构,下设“自卫队”“治保委员会”和“综合治理办公室”三个目。第二节,治保工作。第三节不变。二、关于行文。(一)p238,“1956年,开弦弓村成立党支部组织”。“ 村”应改为“大队”。第一次出现党支部应用全称。大队的沿革要交代清楚,口径与建置沿革统一,党支部的来龙去脉也要交代清楚。看来“党支部”这一目要理一理。(二)p239, “2008年撤销副业支部”,但前面没有出现过副业支部。谈杏林(2004~2007.3)是综合分支书记吗?2004年综合支部不是撤销了吗?(三)p241,党员构成节的第一句,“1954~1983年,发展(中)共党员……共96人”,从表格实际加起来是108人。(四)p245,表6-5的设计有问题,应将后两列改为“转出时间”和“转出原因”。(五)p250,建议增历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情况。(六)p253,建议增村民代表大会情况。(七)p255,表6-12的表题不正确,1956~1958年应该没有联三大队。表6-136-15的职务栏目表示不完整。(八)p259,共青团、妇联缺80年代过后的工作内容。(九)p261,政事纪要怎么写?一种办法是不设节,按时间先后直接记述;另一办法是根据内容归类。可根据记述内容设经济建设、兴修水利、精简下放和插队等目。建议将插队青年这一件事从第一批插队开始到最后回城的过程完整地写一条,很有存史价值。对各类人员列表是《开弦弓村志》的特色,精简下放人员已列表了,那不妨把插队青年的名单也列一张表。“政事纪要”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大事情,十分遗憾。(十)p267,“民国25年,推行征兵制”的说法有点问题,《吴江县志》记载的是民国22年。这一节的说法最好考证一下。(十一)p268,建议增历年义务兵名单,当兵的比村民组长、精简下放人员更值得记载。民兵训练、活动缺少80年代以后的情况。(十二)p274,表6-27表题“历年来”三字应删去。第七(八)卷  民政 社会保障 一、关于篇目。本卷篇目设置基本合理,但也有一些地方要作调整。第一章“社会福利”的五节归属不当。“防灾和救济”、“困难户补助”不属社会福利。应将社会福利章一分为二。形成第一章,社会福利,下设“五保户供养”“残疾人安置”和“最低生活保障”三节。第二章,救济扶贫。下设“灾害救济”和“困难户生活补助”两节。第二章优抚安置改为第三章。第二节应改为“安置”。第三章“殡葬”改为第四章“殡葬改革”。第四章社会保险改为第五章社会保障。本章的设置要调整。“医疗保险”节可放在“社会保障”中,也可移到“卫生”中,现在看来前后有重复,两者取一。“其他保险”节的内容除土地换保障外,都属商业保险,不能归入“社会保障”章。本章设三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和“土地换保障”。若设四节,那就是增“医疗保险”节。二、关于行文。(一)p277,“社会福利”章下序取消。洪涝灾害防治不属民政工作,这一目应删去,重点记述如何救济。(二)p278,“五保户供养”节要克服流水帐式记载。(三)p282,表格下面这段数字中的“1966863040元”这数字重复记载,时序也有问题,应取三个村共有的数据来写。(四)p282倒数两行中出现“三四十户”、“五六十户”及p280的“百分之一二三十”的表达问题。(五)p284,表7-6的表题中“3个大队”的表达不妥。(六)p285,表7-7与表7-5重复了,表7-7应删除。(七)p287,表7-9的表题,时间要放在前面。

(八)p288,“优抚”节存在时序上问题,“安置”节缺少80年代后内容。(九)p290,火葬内容似乎缺少过程。(十)p291,章前小序取消。第一节要交代一下办法出台的相关情况。(十一)p292,“合作医疗保险”目的第一句有误。第八(九)卷   教育 文化 卫生 一、关于篇目。第一章教育,“节”的设置没有问题,但“目”的设置要作一些调整。“小学教育”节中,“开弦弓小学”下分六个子目,欠妥。估计除耕读小学外都是属于开弦弓小学的沿革。建议小学教育节设“开弦弓小学”“西草田小学”和“耕读小学”三个目。“星级评分法”这一目删去。“中学教育”节,建议设“农业中学”“小学附设初中班”和“开弦弓中学”三个目。“成人教育”节,三个节的标题不协调,建议将“民教班”改为“成人业余文化教育”,“扫盲”改为“扫盲教育”。第二章文化,现有八节不符合“事以类聚”的原则,建议将第二、三、四节均并入“文化设施”节。然后是“纪念馆”(属于升格)“文物古迹”“群众文艺”和“电视文艺作品(也属于升格)”等节。原“文化设施”中的“俱乐部”不属文化设施,可并入“群众文艺”节。“露天电影”与“电影院”可以合并。第三章卫生,同样存在归属不当问题。现有八节作如下调整:将“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节合并为“公共卫生”节。将“乡村医生”“赤脚医生”节合并为“医疗机构”节,设“私人诊所”“合作医疗站”“村卫生室”三个目。原“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节 不能与前面“社会保障”章设置重复,两者选其一。“死亡与死因”节应删去。二、关于行文。 (一) p296,“教育”的小序应交代发展概况及2010年学校分布情况。

(二)p298,幼儿园“毕业生”的提法欠妥,可将毕业生改为在园数。表8-2的表题“历届毕业生”情况表同样不妥,可将“历届毕业生”几个字删去。(三)p298开始用7页多内容记述开弦弓小学的沿革、发展,要理一理,删去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有些要交代清楚,如中间出现红卫小学,要交代其过程。(四)P302,“1972年春,村里……,”应该改为“大队”。“1981年,小学改称开弦弓中心小学,”是什么小学改称开弦弓中心小学?p303,开弦弓小学内容的时序有问题。(五)P3042行出现“1995年后,张家浜……小学先后并入开弦弓小学。”前面没有交代,如果确是独立的3所村小,那也要设目记述一下。(六)p304,表8-7中的“校长、负责人”的表达问题。表8-8选用2001年开弦弓小学教师情况不妥,应该用2007年情况。(七)p308,“联办初中”第一句话没有时间。倒数第五行的“四十多人”,在这里应改用阿拉伯数字为妥。(八)p309,“1978年以后,成人教学从扫盲转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这句话有误,与后面有矛盾,应删去。1983年,开弦弓丝织厂的3个扫盲班应归入扫盲教育。扫盲教育缺最后的数据。如何开展扫盲工作,最好交代一下。(九)p311,第五行,“网洛”应改为“网络”。“戏场基”中有“宗教活动期间”,此话不理解。(十)p312,“广播电视”节缺少具体数据。“1983年,广播线路走向定型,”不理解。有些句子的文字表达要简洁明了。(十一)p313,“档案工作”应改为“档案室”。p314,“文物古迹”中的“贞节坊”是属古迹吗?(十二)p314,“群众文艺”中的二、三目缺少本村情况。前面“俱乐部”内容调整后可融入“群众文艺”中。

(十三)p315,“纪念馆”这一节是本卷的重点,建议在概况中交代一下建造过程,包括起始时间、设计、占地、建筑、资金等内容。其实“概况”这目可以不用。(十四)p319,“卫生”章的第一句可直截了当地写:历史上,开弦弓村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21世纪初年”的“年”字应去掉。“环境卫生”节的第一段要理一理。第二段属评价性语言,建议删去。第三段到第四段时间跨度太大。(十五)p320,要弄清几个时间概念:成立大队合作医疗站的时间?更名为村卫生室的时间;什么时候称赤脚医生?什么时候称乡村保健医生?什么时候称乡村医生?(十六)p324,常见疾病及传染病防治缺少相关数据。(十七)p325,表8-13应放在“2010年,……”之后。“血吸虫病查治”的第一、二段要注意时序。第九(十)卷  村庄建设 一、关于篇目。本卷二、三、四、五章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民居”、“公共建筑”均属房屋建设,应归在一起;“供水”不属公共建筑;“村道”“桥梁”建设不属交通范畴,(公路桥梁除外);“能源”章的帽子太大,部分内容超越村庄建设范围。建议作如下调整:第一章建设规划,内容不变。第二章路桥河道。第一节,道路,下设“村内道路”和“公路”两目。“村内道路”下设“宅间通道”和“村道”两子目。“公路”目将原“对外交通”中的三个目改为子目,子目标题可直接写公路名称。第二节,河道桥梁,下设“河道”(内容要添)、“桥梁”两目。河道下设“河道”“桥口和船房”“驳岸”“渡口和专用码头”四个目。“桥梁”下设“木桥”和“水泥桥”两目。

第三章,房屋建设。第一节,公共建筑,下设“办公用房”“生产用房”“知青用房”和“农贸市场”四个目。第二节,住房建设,下设“平房”“楼房”“别墅”三个目。第三节,增“建筑队伍”,将“服务业”中的“建筑装修”搬过来。下设“亲友结对”“建工队”两目。原“装修工”节内容穿插在这两个目中;原“装修样式”节内容插在“楼房”和“别墅”节中。第四章,公共设施。第一节,供水。第二节增“供电”。将原“传统能源”节中的“灯油”内容融入其中。第三节增“供气”,应该有内容可写。同时将原“传统能源”节中的“柴草”和“泥炭”节内容融入其中。二、关于行文。(一)p335,江村文化园节名要加“规划”两字。P337,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内容不属规划,应放到文化卷中去。(二)p338,“平屋”节的记述方法值得商榷,建议不要设目,只要简要介绍平屋的几种结构形式就可以了,放插图是个好办法。“广义地说……”这段话与“平屋翻建”的内容可以删去。(三)p340,清代建造的楼房如果尚存在的话可以移入文物古迹节。清代建造的楼房究竟是4栋还是5栋?楼房、别墅两节缺2010年数据。(四)p342,“公共建筑”节的小序写法要调整。第一节内容要围绕建筑写,记述用途的内容太细、太多,要删。第二节也存在同样问题。这两节都缺80年代以后的情况。(五)P344,表9-1表题的时间表达问题。农贸市场在这里只要从建造角度记述,不要与前面内容重复。(六)p345,“供水”节缺少开弦弓水厂相关情况,以及接通华衍自来水厂相关情况及数据。(七)p346,建议将“弄”改为“宅间通道”。“桥口”这一目交代太细了。“船房”目中几家船房的介绍方式欠妥,其实只要用数字表达就可以。“专用码头”目应将渡口分出来。渡口的记述太细。“驳岸”目中有河道疏浚,河道疏浚内容应归入“河道”中。驳岸形成过程能否交代一下。(八)p349,“木桥”中有3座没有改造的桥要交代后续情况。教授桥的最后两句不理解。(九)p352,作为一部村志以能源为章名是不妥当的,而且是出现在村庄建设中。从其内容来看,也没有必要如此详细记述。柴草和泥炭都是做饭做菜的燃料,将“柴草”、“泥炭”两目归入“供气”节后与液化气合在一起应该是较为恰当的归属。这样,这一节的记述就自然形成柴草、泥炭、液化气三部曲。当然柴草的使用只要一二句话概括,泥炭的开挖和利用也只要简单记述,重点是记述全村液化气应用的发展过程。“灯油”内容讲的是照明,与电气有关,设“供电”节,把“灯油”内容与电气合并也应该是较为恰当的办法。当然,记述内容也要作适当修改,应该把重点落脚在记述全村电气被广泛应用的发展过程。至于瓦斯、柴油、汽油等的写法实在不可取。编修村志不能完全套用镇志写法,应展示其地方特色,但修志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由于本人认识水平有限,对开弦弓村的情况又不太了解,有些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人员黄晓倩:第十卷 社会 一、篇目。(一)355页,第一章“生活”下设“收入 支出”“票证 物价”“衣着”“饮食”“日用品”“住房”“出行”七节。原来的第一节“收入”和第二节“支出”合并为“收入 支出”下设两个目“一、收入”“二、支出”,建议顺时叙事,写到下限年2010年,不分子目。第373页,“第九节 公共食堂”放入“饮食”中,“饮食”这一节下设“一、村民饮食”“二、公共食堂”。(二)建议把第二章“婚姻习俗”融入第三章第三节“婚嫁习俗”中。(三)389页,第三章第八节第一目“婚姻自主 婚事新办”放入第三章第三节“婚嫁习俗”中,可以变为第三节的一个目。(四)387页,第三章第六节“称谓习俗”放入第五章“方言”中,变为一节“称谓”。(五)第四章第三节“基督教”,把这一节的内容分为“耶稣堂”(可以再补充一些内容)和“基督教礼拜”(写一些基督教的活动),“耶稣堂”写入第四章第一节“宗教场所”中,“基督教礼拜”写入第四章第二节“宗教活动”中。二、行文。(一)笔误。第355页,第四行“除15591961年之外……”应改为“19591961年之外……”。(二)360页,表10-6、表10-7的设计比较混乱,建议重新设计。可以设计得简单一些,合并一些分类,少一些归类,删去合计与平均每人,例如一下:

消费品

金额

消费品

金额

粮食

XXX

蔬菜

XXX

建房

XXX

医药费用

XXX

(三)373页,第一段第二行有一个“?”,建议查证数据替换。第二段第四行“小人”改为“小孩”。(四)398页,第一段最后一行,“有些方言逐渐被淘汰”,建议改为“有些方言逐渐消失”,语气更客观一些。第十一卷 江村调研 一、篇目。(一)第一章第二节“国内学者和媒体访江村”,把节名改为“学者和媒体访江村”,建议设置两个目“一、江村社会调查基地”“二、学者访问”“三、媒体访江村”。原来第一目“江村社会调查基地”中调查组的调查活动写进第二目“学者访问”中,建议添加一些江村调查基地的具体情况,例如具体的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以及基地到下限年2010年的发展情况。第二目“学者访问”下设置两个子目“(一)国内学者访问”“(二)国外学者访问”。“学者访问”建议不要用年份划分,不能写成大事记的形式,建议选几个重要的访问写,可以每年选择一两个来访,顺时叙事,删去一些内容(已经在志书上作了修改)。“媒体访江村”也建议不要用年份来划分,可以删去一些留言、陪同人员的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下来。(二)第二章章名“费孝通江村调研文章”改为“费孝通江村调研文章选介”。第三章、第四章章名也加“选介”。第443页,建议把第二章第三节“江村经济”放入第四节“调研报告”中,因为《江村经济》是一本调研江村经济的书,可以把它设置为“调研报告”中的一目。建议把第三章“国内学者江村调研文章”和第四章“国外学者江村研究著作”合并为一章“国内外学者江村调研文章、著作选介”,下设两个目“一、国内学者江村调研文章选介”“二、国外学者江村研究著作选介”。(三)453页,原来第四章第三节节名“中国苏南地区农业、农村、农户的变化”改为“日本学者江村调查报告”,因为主要是写这六篇日本学者的调查报告。二、行文。(一)书名号和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例如,第443页,“《人口限制和童养媳》、《格格不入的学校教育制度》”,中间的顿号要删去。第453页,也有这个问题。(二)414页,第三段第二行“民国25年(1936)”,改为“1936年(民国25年)”。(三)431页,第三段第一行“1015日~17日”改为“101517日”。第433435等页也有此问题。(四)439页,第二段第一行“198312月~198511月,……”改为“198312月至198511月”。第440441等页也有此问题。第十二卷 人物 一、篇目。(一)472页,第三章“人物表”,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第一目目名改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原来的目名和节名相同,建议写成表格形式。第二目“农业技术人员”只有一个子目,所以把第一个子目名称删去,直接写。(二)473页,第二节“能工巧匠”,建议删去这一节,没有必要会一种技术都收录进去,建议可以收录一些养蚕纺织的能力突出的人,因为开弦弓的特色之一就是蚕桑纺织。把这一节的内容写进第二章“人物简介”中,因为不是表格的形式,或者建议删去。(三)471页,建议把第六节“开弦弓村中小学历任校长”的内容并入第八卷第一章“教育”中的第三节“小学教育”、第四节“中学教育”中去。二、行文。(一)454页,第二段第一句“费孝通,(1910.11-2005.04)……”,建议把逗号移到括号后面,改为“费孝通(1910.11-2005.04),……”后面的人物都按照这个形式写。

(二)454页,“费孝通(1910.11-2005.04),江苏吴江松陵镇人……”,第455页,“费达生江苏吴江同里人……”,为什么他们是姐弟却不是同一个镇的?(三)457页,第二段第二行,两个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删去。(四)时间记法问题。第461页,第二段第二行“1966年—1973年”改为“19661973年”,第461页、462页、464页等都有这个问题。第460页,第五段第一行“1949.51954年”改为“19495月至1954年”,第460页倒数第四行、第461页、第462页等都有这个问题。(五)468页,教授是否属于“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六)471页,表12-1,表格标题“1929-2008年……”改为“19292008年……”,年份用“~”,年度用“-”。(七)475页,表12-5中,“备注”一栏没有内容的地方不用“-”,空白即可。备注中“博士后沈忠华”的名字是否写正确,因为和表12-6中的“沈中华”不同。(八)476页,表12-7中“工作单位”一栏,有些内容写得并不是单位的名称,例如“宜兴市合资企”“苏州汽车销售”“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等,建议把“工作单位”一栏删去。“大专院校”一栏的学校名称也要查实,例如“嘉兴大学”应该为“嘉兴学院”,有些学校的名称是全称,有些学校是简称,建议统一用全称。表格标题“1983-2010年……”改为“19832010年……”,年份用“~”,年度用“-”。

(九)480页,表12-8标题缺少时间年限,表格中的“□”是什么意思?附录1524页,“(三)村规民约”中最后一篇开弦弓丝织厂的规定,不属于村规民约的,因为是企业的规定,建议删去。2建议增加“新闻报道”,《情系江村六十春》等文章,“(一)文献文章”中的第一篇“开弦弓合作社办理志成绩(乡村运动消息)”也放入“新闻报道”中。3把“(一)文献文章”中的文章排列一下顺序,把第490页的“进行农村经济调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第512页“建议将吴江七都镇开弦弓村建设为‘社会学圣地江村园’”放到“(一)文献文章”的最后,因为其它的文章都是调查研究等学术文章。4“二、家谱”中家谱的排版建议请出版社重新设计。

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员赵玲:一、图照。(一)领导关怀中的(第11页)第二张照片:1986515日,全国人大党委外交委员会副主任宦乡(左二)访问开弦村。这里开弦村少了一个“弓”字,应该是“开弦弓村”。(二)外国学者访问(第21页)第五张照片:20109月,日本北海大学农学部教授教授坂下明彦、朴红访问开弦弓村。这里多了一个“教授”。(三)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照片跨度都太大,农业经济从1957年就跨越到2006年,工业经济从30年代就跨越到90年代,中间年代能否再补一些照片。(四)荣誉集锦中(第37页)有些照片可以看到拍摄者的影子,照片能否技术处理一下去掉影子。二、凡例。(一)凡例第一条加上:“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记述开弦弓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二)第二条写到“辖区外关联和影响开弦弓村的史事,择要兼及。”志书一般不越境而书,因此,建议这句话可以删掉,时间范围与地域范围可以合并为一条。这一条修改为:“本志记述时间,上不设限,重点记录民国23年至公元2010年间的史实。大事记、图片和附录延至20131231日。记述范围以2010年底开弦弓村行政区域为主。(三)第四条要补数据来源。各项数据以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告缺的采用相关业务部门统计数据。(四)第八条未用全称的“镇”这里指出了三个镇“震泽镇”、“庙港镇”、“七都镇”,这里不好指代三个,因此删掉“镇”,正文中是哪个镇就具体写哪个镇。三、大事记。(一)名除引文外,应直书其名,不加同志”“先生”“女士之类的称呼,职务身份要放在姓名前面。例如:第202225262728页。(二)志文中用“到”不用有第一人称嫌疑的“来”。例如:第21(三)大事记的内容无需比较评价。例如:第201985年,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为325万元,比1979年增长7.7倍。这里与1979年的比较可以删掉。(四)有些句子漏字。例如:302011927日,国务院参事刘坚问开弦弓村,这里漏了一个字“访”。(五)大事记中有形容意味的“达”字都要删掉。例如:第19页等。(六)正确使用时间起讫表达。例如:第13页民国38年(19491月~9月),前面的“月”字可以删掉。第2537日~11日,前面的“日”字也可以删掉。(七)注意“二”与“两”的区分。除序数词、“二人转”用“二”,大部分都用“两”,这可以通过读读看的办法,究竟是读“两”还是“二”顺。例如:第1319508月,连日阴雨并遭飓风袭击,受灾严重,水稻减产二成。这里的“二”修改为“两”。(八)注意文中的错别字。例如第14页的“死型”要修改为“死刑”。(九)注意双引号的用法,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可以不使用双引号尽量不使用双引号。例如:第15页的“工厂”“放开肚皮吃饭”。(十)去掉多余的语气助词“的”“了”等。例如:第17页。四、编纂始末。就是编后记,一般由志书主编来撰写,可以用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来写。一般可以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一是概述志书编纂的经过;二是概述志书编纂的分工安排;三是总结志书编纂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或志书做了哪些创新设计;四是对下一次修志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五是感谢编纂过程中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等。五、篇目内容与行文:(一)第一卷自然地理。内容:第一章建置区域第二节建置区划中(第33页)最后一段记述:联三大队一分为三,开弦弓大队,荷花湾大队,埋石湾村划入欢喜桥大队,庆祝大队改名为西草田大队。这里为什么讲了四个大队?行文:135页第一节地貌 地质第二段第一行,多写了一个逗号。2如果是整数,无需在小数点后再加“0”,例如:第35页第二节第一段记述荡底高程0.0米。这里直接写“0”,第36页第一行也有同样问题。3注意时间起迄符号的正确使用。如果不同年月日要用汉字“至”,例如:194951日至195381日。如果不同年或者同年不同月、同年同月不同日则要使用符号“~”,例如19882003年、194959月、194910125日。文中有些地方未用“~”,而用了“—”例如:第37页第四段,第五段。第43页第四段。4注意朝代年号纪年方式。朝代年号纪年中的年、月、日都要使用汉字,而不能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2页倒数第一段第一行“康熙九年5月”要修改为“康熙九年五月”。再者朝代年号纪法在每一目第一次出现时不省略朝代。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的三张表格,都缺少单位。(二)第二卷 人口。篇目: 1第一章人口变动,第三节机械变动中第一目境外互迁第二个子目迁出,第六个孙目“临时外出”,临时外出有必要写在迁出中么?临时外出不应该属于迁出,再者临时外出也很不好统计。2第三章婚姻 家庭,第四节分家第二目分家概况中既有概况内容也有案例内容,建议案例内容可以单独成目,目名为“分家典型案例”。第四章人口控制第二节节制生育第四目独生子女要分成两个子目写:(一)独生子女证领取情况 (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情况,否则时间混乱,未顺时叙事。第三节计划生育管理第二目鼓励政策和措施只写到1986年,未写到下限年2010年。行文:156页,表2-2 196219823个大队历年人口情况表,表标题已经说明时间范围是19621982年,后面可以删掉“历年”二字。2注意年代起迄符号的正确使用,不同年的起迄符号要使用“~”。文中有使用错误,例如:第58598991页。3一句话中时间统一要放在前面。例如:第61页第三节第二段:“乡镇外因结婚迁入50年代8人”要修改为“50年代,乡镇因结婚迁入8人”4注意文中的错别字,例如:第63页第三行“祥见表”要修改为“详见表”。564页的“随军”为什么要加双引号?668页,文字中表序号与表格中序号不一致,文字说明是表2-9均为年末数据,下面表格序号是表2-10。而且这张表格缺少1986年情况。第99页的文字与表格序号也存在同样问题。780页第七节职业第二段,无需使用层次标识(1)(2)(3)(4),这里用分号隔开书写就可以。第93页也有同样问题。88687页的表格,注意分页时要加表头行。992页第二目家庭结构,这一目书写时时间混乱,前面计费孝通写的分家与家庭结构变动情况,已经写到1985年,下一段又从1957年开始记述户籍管理,再下一段又回到民国24年,建议内容重新整理一下,不同意思的内容可以再分子目。10101页,第三目晚婚晚育内容未顺时叙事,第一段写到90年代,第二段又从1982年开始叙述。(三)第三卷 农业。 篇目内容:1第一章生产关系的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里面讲了土地占有、地主剥削的主要形式、地主剥削的主要手段,这些内容阶级性的痕迹太重,建议这一节可以删掉。2第二章粮油作物的第五节粮油产量第一目水稻、三麦,第二目油菜都需按大队分子目(一)荷花湾、开弦弓大队(二)西草田大队,否则时间混乱违背顺时叙事原则。第七节农田水利,目序错误,东太湖围垦应该是第三目,后面的目序都需修改。3第四章渔业第一节捕捞,节名“捕捞”与第二目目名“捕捞”是重复的,第二目目名能否修改为“捕捞种类”?4、第五章畜牧业 林果业 蔬菜业,第一节畜牧业第四目家禽,这一目统计的养禽的数字是否是养鸡、鸭、鹅的总数?再者这一目文字内容未按照顺时叙事,前两段讲到了2010后,第三段又返回到了1963年。表3-47 19561983年开弦弓村部分年份猪养兔禽圈存统计数,表标题年代为19561983而表格中的年份是到2010年,表标题年代与内容的年份相矛盾,因此表标题要修改为19562010年开弦弓村部分年份猪养兔禽圈存统计数。表3-48也存在同样问题。第三节蔬菜业第二目在讲西瓜,西瓜不应该属于蔬菜类,应划分到果业比较适合,因此,这里建议将第二目内容移到第二节林果业里。行文:1行文中的“了”“的”“达”字都可以删掉。例如:第107125134151等。2注意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的正确区分,有些情况是必须使用汉字的,比如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的时候,第112页有使用错误,“4.5间”要修改为“四五间”。3表格3-9(第113页)时间栏要对齐。4注意时间起迄年的正确使用,不同年代年的起迄用“~”,文中使用错误例如:第124141144148149页等。5注意双引号的正确使用。第133页第三目油菜品种,为了避免引起歧义最好品种都加上双引号。6、第118页的表格 表3-19表标题缺少时间。(四)第四卷工业。篇目内容:1第一章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节第五目经营业绩,下面三个子目(一)民国18年度营业概况(二)民国19年度营业概况(三)民国20年营业概况,三个子目都是按照时间来划分,志文不能以时间标准来划分章节目,因此这里建议不要分子目,直接按照时间顺序分段书写。2第二章村办集体企业第一节丝织工业第一目红卫丝织厂,内容并没有写完,此目最后一句话:“3年中转队工资4.36万元,也就是工业对生产队创造了”,内容显然没有写完,只写到1981年。3第三章个体和民营工业,三节内容后面(第196页)无缘故的出现了三个目:一、境内企业 二、镇开发区办企业 三、开弦弓村境外企业,这三个目要重新考虑合适的位置,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将这些企业划分类别,是股份还是集体还是民营,分好类后放入前三章中,前三章后分别再设一节,节名为“企业选介”。另一种方法这些企业不分类别,新设一章,章名为“工业企业选介”下设三节,原来的目设为节。4建议此卷增加建筑章节,卷名修改为“工业 建筑业”,新设章章名为“村庄建筑”下设两节【第一节公共建筑 第二节住宅建筑】将第五卷第一章内容与第九卷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移入此。行文: 1文中有些地方有方格,不知是什么意思?例如:第173页最后一段第一行。后面章节也有同样问题。2志文中无需形容词。例如:第174页第一段记述:“村民喜气洋洋,燃放鞭炮,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这里的“喜气洋洋”“隆重”都可以删掉。3注意慎用层次标识符号。例如:第175页第二子目内容无需再划分孙目1234,直接用分号分隔开书写就可以,第176页也有同样问题。第177页按照时间划分了三个子目,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掉子目标识,按照时间顺序分段书写。第180页四条原则,也无需使用层次标识。4有些句子需要修改一下,例如:第182页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建议修改为:“198539日,费达生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建立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的论文。她在文中指出‘普通所说……’。注意引用的内容要使用冒号引号。5注意错别字。例如:第192页第一节第二段的“拼弃”要修改为“摒弃”。6层次标识错误。例如:第192页第一节目标识错误。(五)第五卷 服务业。篇目内容:1卷名建议修改为“第三产业”,因为此卷还有商业、金融等内容,用卷名“第三产业”比“服务业”的范畴更大一些。2第一章建筑 装修,建筑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建筑的内容放在此卷不适合。建议建筑的内容放在工业卷中。3第二章运输,建议增加交通内容(第九卷第四章交通的内容移过来)形成交通运输章,章名为“交通运输”,下设两节,第一节交通设施(公路、桥、村道、弄),第二节交通运输,第一目水上运输(下设六子目:农户农船、水泥船、大队运输船队、生产队运输船队、商业运输船、个体运输户)原来第一节“船”与第二节“水上运输”合并,第一节船的内容可以做为一个子目来处理,子目名为“农户农船”,原第二节水上运输的第一目“自购自运”建议修改目名为“水泥船”,第三章商业第一节航船的内容,建议放在水上运输节第五目商业运输船中。第二目陆上运输。 4第三章商业,章名建议修改为“商业服务业”,因为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涉及到服务业,像日杂百货、饮食、农贸市场等。下设六节(贩运、日杂百货、餐饮业、农贸市场、修理服务、理发 浴室)原第一节内容移到第二章运输中,原第四节饮食服务第五节豆制品,可以合并为一节餐饮业,第七节外地经商,已经越境书写,建议这一节删掉。原第五章修理服务的内容可以合并在此章中,原第七章理发 浴室的内容也属于服务业的内容,都合并在此章中。(六)第六卷 乡村政务。篇目内容:1第一章中共开弦弓村地方组织与第二章村民组织属于政党群团内容,不好混在乡村政务里面写,建议单设一章“政党群团”,下设两节,第一节中共开弦弓村地方组织 (下设三目:党组织、党小组、党员)就是原来第一章的内容第二节社会团体(下设三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贫下中农协会、农会组织)就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与第六节的内容。第一节保甲制与第四节村民委员会还放在乡村政务卷中,第五节经济合作组织,建议合并在第二卷农业第四节互助组第五节初级社第六节高级社第七节人民公社的相关节中。2乡村政务卷就是现在第三章村务纪要的内容,看内容只记到1976年,还可以补充内容直到下限年,把有关乡村行政方面的事务都记在这一卷。仅有村务纪要一章内容显少,此卷还可以再增加一些施政内容,比如环境保护、卫生乡村。3第四章兵役和民兵与第五章治保应该属于军事的相关内容,放在乡村政务卷不太妥当。如果要写就要设军事卷,下设两章第一章兵役和民兵、第二章治保,是否有驻军?如果有可以再补充,原第五章前两节内容,民国时期社会治安与解放后的社会治安,以时间标准来划分节,不符合志书体例规范,两节合并,节名为“社会治安”,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书写。(七)第七卷 民政 社会保障。篇目:1第一章第二节“五保户”供养,节名无需加双引号。 2、第二章优抚安置第二节复退军人就业安置,建议使用全称,复员退伍军人就业安置。3、第四章社会保险,章名建议修改为“社会保障”与卷名保持一致。社会保障讲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否还要补充一下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这是五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内容行文:1、第279页,境内五保户情况的内容可以按照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分段叙述,无需每年都占一段。2285页表7-7与第284页的表7-5是一模一样的表格,显然表7-7放错了地方,应该删掉。3287页表7-9 “红卫大队1971年军人家属工分补助表”,表标题要修改一下,时间写在前面“1971年红卫大队军人家属工分补助表”。4文中有些都写成了繁体字,建议修改为简化字,例如:第290页章下小序第三行的投“资”兴建,第291页第一行的社会保“险”,第291页第一节第二行的女“满”55周岁。5293页第一段段末多了一个逗号。6、第293页表格,表7-14表标题的时间统一放在前面,修改为“20042010年开弦弓村土保分配情况表。(八)第八卷 教育 文化 卫生 篇目内容:1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私塾,节下要设两个目一、开弦弓村 二、西草田村 ,否则违背顺时叙事的原则。第三节小学教育,第一目开弦弓小学,下面分了六个子目,前五个目是否就是开弦弓小学的前身?(文中六个目时间是顺时叙事的,但是名称更改写的不清楚)如果是前身,无需分子目,按照时间顺序分段叙述。  第三目“星级评分法”与前两个目不是并列关系,建议删掉。2第二章文化第三节图书室也应该属于第一节文化设施的内容。3第三章卫生第一节环境卫生与第二节饮水卫生可以合并为一节“公共卫生”,第三节乡村医生与第四节赤脚医生可以合并为一节“卫生医疗”,第五节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为何要入卫生章?与卫生的关系也不太大,而且与社会保障的内容会重复,建议删掉。第八节死亡与死因,是否考虑移到人口卷?(九)第九卷 村庄建设。篇目内容:  1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人口和用地规模要分子目写:(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2第二章民居第一节平屋与第二节楼房下限年都只写到九十年代,未写到下限年2010年。此章内容建议移到第十卷社会中。3第三章公共建筑,第一、二节内容放在第四卷“村庄建筑”章中,第三节农贸市场与第四节供水,这两节内容放在公共建筑章也不合适,建议农贸市场的内容移入第五卷第三章的农贸市场节中。此卷内容只余下供水节,建议公共建筑章取消,新设“公共设施”章,将供水、供电、供气的内容入此章。4第四章交通,此章内容与第五卷运输内容会有交叉重复,建议将交通运输的内容统一放到第五卷第三产业第二章,章名为“交通运输”,下设两节【交通设施(公路、桥、村道、弄),交通运输(水上运输、陆上运输)】,这里不再出现交通章。行文:1文中有错别字。例如:第329页第二段第二行“排回”修改为“徘徊”。2注意层次标识的正确使用。例如:第333页第五节第一、二、三目下又分了1234等等,这些标识都无需使用。(十)第十卷 社会。篇目内容: 1第一章生活第六节住房与第九卷村庄建设第二章民居有交叉重复,建议将第六节住房与第二章民居内容合并(节名还可以为“住房”),统一放在社会卷第六节中,下设四个目:大宅、平房、楼房、别墅。2第四章宗教第三节基督教可以删掉,基督教活动都在震泽镇,越境内容可以不记。行文:1注意删掉语气助词“了”“的”等。例如:第355页章下序倒数第三行。2注意用词统一。例如:第360页表10-6 1985年开弦弓村4人户生活费开支,表10-7 2010年开弦弓村4人户生活消费开支,前面用“生活费”后面又用“生活消费”,表达相同意思的时候用词统一起来。 3372页表10-19 2010年开弦弓村各村民组村民家用电器统计表,表标题表达有些繁琐,建议修改为“2010年开弦弓村民家用电器统计表”。 4注意时间起讫的正确使用,例如:第379页表10-27表标题要修改为 20002010年开弦弓村两头挂花幡家庭情况表。(十一)第十一卷 江村调研。篇目内容:1第一章访江村第二节国内学者和媒体访江村第二目学者访问,采用的是大事记的记录方式,这种方式出现在正文里不太妥当,建议挑选一些有代表性、重要的内容分段记述一下,没有必要年年都记人人都记。第三目媒体采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第三章国内学者江村调研文章可以与第四章国外学者江村研究著作合并为一节,章名修改为“国内外学者江村调研文章”,第一节江村研究专著下设两个目,一、国内学者研究专著(原来的9个目变为9个子目) 二、国外学者研究专著(将第四章的三节内容移到这一目里,变成三个子目)。3第三章第二节江村调查报告的第三、四、五、六目内容都无需使用层次标识,分段书写就可以。4对于江村研究著作介绍清楚时间、作者及内容就可以,无需再进行评价。例如:第452页国外学者江村研究著作里都有相关评价性词语,建议删掉。(十二)第十二卷 人物。内容行文:  1注意年代起讫的正确使用,年代起讫一般使用“~”,文中有使用错误,例如:第455页第三段应该修改为19992004年,第460页的第一节第一行。2在写人物的时候一般不评价,删掉文中评价性的词语。例如:第456页最后一段。3第二章第六节(第471页)开弦弓村中小学历任校长,第二目开弦弓中学,只写了一个人,难道只有一任校长么?4第三章人物表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第二目农业技术人员下只有一个子目么?一般至少应该有两个子目。5第三章第三节(第480页)表12-8 开弦弓村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工作地点分布情况,这张表为何没有时间范围?建议补上时间范围。                                                                                                                                                    

                                                                                                                                                                                                                                                                                                                                                                                                                                                                                                                                                                                                                                                                                                                                                                                                                                                                                                                                                                                                                                                                                                                                                                                                                                                                                                                                                                                                                       (会议由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赵玲负责整理。)

报:区委副书记孙悦良、区政府副区长吴琦,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送:全区各修志单位,区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编辑:顾晓红        审核:于振华        签发:沈卫新

                                                   

吴江区档案局、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制         印数:10

                                                   

电话:63016912          电子信箱:dajgxh2011@163.com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