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5 0:22:10
作者:
柳无忌 柳无非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2195
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一岁
五月二十八日(旧历闰四月初六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大胜村。谱名慰高,号安如;更名人权,号亚卢;后更名弃疾,号亚子,即以亚子为统一名号。曾祖兆薰,著作甚多,为大胜柳氏在文坛上有声望者,时年六十九岁。祖应墀,早卒。父念曾,廪生,时年二十二。母费氏,亦年二十二。
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戊子)…二岁
在大胜。
一八八九年(光绪十五年己丑)…三岁
在大胜。始从母亲费太夫人识字。
一八九○年(光绪十六年庚寅)…四岁
在大胜。费太夫人口授唐诗。曾祖兆薰去世,年七十二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辛卯)…五岁
在大胜。始入私塾。随费太夫人往返苏州母家,老师亦随往坐馆。
一八九二年(光绪十八年壬辰)…六岁
在大胜。长妹隆权生,早殇。
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癸巳)…七岁
在大胜。
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八岁
在大胜。从老师读杜甫诗集,每夜背诵一首。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九岁
在大胜。始患口吃。续读杜诗,习作对子与写诗。次妹平权生,后适同邑钱贻德。父念曾与母费太夫人三十岁。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十岁
在大胜。本年内换老师多人。
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一岁
在大胜。父念曾亲自课读。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岁
在大胜。读完杜甫全集。始作诗文,读史书《左传博议》(吕东莱),《通鉴纲目》(朱熹)等。是年,念曾府君三十三岁,旧历八月,挈家自大胜祖宅迁本县黎里镇,赁庑周寿恩堂。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三岁
在黎里。读毕五经。从本镇通儒凌应霖求学。读《古文辞略》(梅曾亮),及时文《名家制艺》,始习八股文。史书以外,旁及历代小品文字,志异随笔等。兼习算术,代数。
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十四岁
在黎里。三妹公权生,后适同邑凌光谦。始在上海报纸发表诗作。
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五岁
在黎里。私撰拟上清帝光绪万言书。
一九○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六岁
在黎里。赴吴江县城应童子试,补学官子弟。始识同邑陈去病,金天翮。去苏州参加府考,得秀才。颇受龚自珍,梁启超影响,以为“两尊偶像”,文字导师,思想私淑者。读龚自珍诗文集,印象甚深。视《新民业报》为“枕中鸿宝”,自称维新党,热心诗学革命。仰慕法人卢梭《民约论》天赋人权之说,更名人权,字亚卢(亚洲之卢梭)。习英文,因口吃废学。
一九○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七岁
在黎里。始于日本东京出版之《江苏》杂志发表诗文。由陈去病,金天翮介绍,加入上海之中国教育会。创《新黎里》(月刊),主张维新变法。去上海,入爱国学社,始识黄宗仰、蔡元培、吴敬恒、章炳麟、邹容诸人。参加《苏报》。撰五言长诗《放歌》,提倡人权,女权。编著《中国灭亡小史》。开始涉猎南明史乘。与同县盛泽镇郑佩宜女士订婚。
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十八岁
在黎里。刊所撰《松陵新女儿传奇》于《女子世界》。为陈去病等编行之《二十世纪大舞台》撰发刊词,鼓吹“梨园革命”,为参加新剧运动之始。去本县同里镇,进金天翮主办之同里自治学社。赴上海,探望因《苏报》案被捕之章炳麟于西狱。加入黄节、邓实在上海组织之国学保存会与国粹学社。
一九○五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九岁
在黎里。本年度仍去同里自治学社读书。暑假赴沪,从陶成章学催眠术,未成。四妹均权生,后姐公权死,亦嫁凌光谦。念曾府君与费太夫人四十岁。
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十岁
在黎里。去上海,进理化速成科习化学,谋造炸弹,因病中辍。留沪,任教健行公学,主持者高旭、朱少屏。始识陈陶遗、马君武、苏曼殊、刘师培、傅专诸人。加入中国同盟会与光复会,自称“双料革命党”。谒孙中山于吴淞口外海舶,编《复报》,发表《中国灭亡小史》。去盛泽,与郑佩宜女士举行“文明结婚”。
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十一岁
在黎里。家居读书,有志搜罗乡邦文献。儿子无忌生。
一九○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十二岁
在黎里。家居读书。始交叶楚伧。
一九○九年(宣统元年己酉)…二十三岁
在黎里。家居读书。与同邑沈眉若,颍若昆仲创分湖文社。去上海,始识赵声。十一月十三日(旧历十月一日)南社成立,集会于苏州虎丘之张东阳祠,到发起人陈去病、柳亚子(另一发起人高旭未赴会),会员陈陶遗、朱少屏、俞剑华、诸贞壮、蔡守等,共十七人内十四人亦为同盟会会员。被推为南社书记。
一九一○年(宣统二年庚戌)…二十四岁
在黎里。仍家居读书。是年《南社丛刻》共出版三集。第一集有《磨剑室文初集》一卷;二集有《磨剑室诗集》二卷。与俞剑华合编第三集。南社在杭州、上海先后举行雅集二次,均去参加。改任会计。始识胡朴安。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辛亥)…二十五岁
在黎里。长女无非生。本年内屡去上海,参加在愚园举行之南社雅集,共二次。兼任书记与会计。社务扩大,会员增加,编印《南社社员通讯录》。与俞剑华合编《南社丛刻》第四集。留沪,与朱少屏同办《铁笔报》、《警报》。时武昌起义。在报上鼓吹革命军战绩。十一月,挈家人迁七浦路赁宅,朱少屏与苏曼殊曾来同住。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二十六岁
在上海。去南京任临时总统府秘书,凡三日,即称病辞职返沪。进《天铎报》为主笔,撰社论反对袁世凯,攻击南北议和。转《民声日报》,又转《太平洋报》,均主编文艺。在《太平洋报》与叶楚伧(总主笔),李息霜、姚鵷雏、胡朴安、胡寄尘、朱少屏等同事,皆南社社友。编《南社丛刻》第五、六、七集。六、七月间,自沪挈眷返黎里。父念曾于八月四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丧居时患疟疾几殆,乃抱病赴沪,在南社第七次雅集时提议改编辑员三人为一人制,未被接受,宣布出社。返黎里。岁末去盛泽妻兄郑桐荪家,朱少屏与苏曼殊亦来欢聚数日。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二十七岁
在黎里。游杭州、苏州诸名胜。去上海二次,与苏曼殊、朱少屏、叶楚伧等晤聚甚欢。时苏曼殊住第一行台旅馆,大吃“花酒”直至“裘敝金尽为止。”交伶人冯春航、陆子美,提创新剧,编《春航集》与《子美集》。是年前后,南社社友为反清讨袁致死者,有周实丹、阮梦桃、甯太一、孙竹丹、陈勒生诸烈士,作诗追悼,并为编印遗集行世。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二十八岁
在黎里。南社第十次在沪雅集,修订社章,改编辑制为主任制。十一次雅集时以多数票被选为主任,遂重行入社。赶编《南社丛刻》,陆续出版四册,自第九集至第十二集(第八集已先由胡朴安编出)。次女无垢生。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乙卯)…二十九岁
在黎里。编《南社丛刻》第十三、十四集。赴沪参加南社雅集。与高吹万,姚石子同游杭州,饮酒赋诗,《三子游草》,合资印行。此时袁世凯筹备称帝,益为恣肆,南社社员遭难者,自宋教仁(一九一三)至陈英士(一九一六)殉义之间,前有周仲穆、范鸿仙、程韵荪,此时复有姚勇忱、仇冥鸿诸人。对时局益抱悲观,由孤愤转趋颓唐消沉,与里人顾悼秋,凌昭懿,沈剑双辈结为酒社,狂歌痛饮,滚跳瓦砾场上,以致腿部受伤。此后复有消夏、消寒之社集。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丙辰)…三十岁
在黎里。吴江讨袁军起,兵乱中挈眷走避上海。袁世凯死,内战结束,返里。是年编印《南社丛刻》第十五至十九集,共五册。《重订南社姓氏录》出版,列社员八百二十五人,内已故者有四十六人。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丁巳)…三十一岁
在黎里。四月中,赴上海参加南社第十六次雅集。适苏曼殊在沪,时相往返。离沪前与曼殊“握手道故,形容憔悴甚。”与南社社员拥护同光派之闻野鹤,朱鸳雏等以论诗启衅,引起南社内讧。虽得社友大多数支持,继续当选主任,但态度消极,不愿再参加社务。此后南社逐渐衰落,至一九二三年遂全部停顿。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三十二岁
在黎里。五月二日苏曼殊病逝上海广慈医院,未赴丧,作诗哭之。王玄穆编《燕子龛遗诗》,为作序,并资助付印。姚石子继柳亚子当选南社主任。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三十三岁
在黎里。家居不出,以全力搜购吴江文献。
一九二○年(民国九年庚申)…三十四岁
在黎里。继续搜胪吴江书籍,又斥资重印乡邦文献多种。偕同邑陈去病、凌昭懿、范烟桥暨西塘余十眉等,泛舟分湖,游西塘,成《吴根越角杂诗》百二十首。又赴周庄,与从弟率初等游宴迷楼酒家,赋诗甚多,作《迷楼集》。是年曾赴上海,始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三十五岁
在黎里。佩宜夫人病肺,偕赴上海就医,月余乃返,赴西塘,与陈去病、余十眉诸友好游宴乐国酒家,作《蓬心草》诗三十五首。次妹平权殁于苏州。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三十六岁
在黎里。移家本里周赐福堂(即今《柳亚子故居》)。妇兄郑詠春病逝苏州,为撰家传。以所撰《蓬心草》、《蓬心补》、《蓬心续草》三卷诗百数十首,及友人唱和之作,编成《乐国吟》,以继《迷楼集》。撰《乐国吟后序》,自题“李(列)宁私淑弟子。”前于《吴根越角集后序》,亦自谓“醉心于马克思之学说,布尔什维克之主义。”盖此时思想大变,尽行屏弃酒社,如迷楼、乐国等消极活动。而于下一年有新南社之创举。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癸亥)…三十七岁
在黎里。与里人毛啸岑创办《新黎里》半月刊,提倡新文化。五月,与南社旧友叶楚伧、邵力子、胡朴安、余十眉,暨陈望道、曹聚仁、陈德徵等八人,发起新南社,提倡民族气节,引纳世界潮流。十月,举行新南社成立大会,到发起人柳亚子,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胡朴安、余十眉等三十八人。公举柳亚子为社长,邵力子、陈望道、胡朴安为编辑。每年定双五节,双十节聚餐二次。下月,《新南社通讯录》出版,共有会员一百五十余人。与陈去病等创岁寒社,参加者有廖仲恺、何香凝夫妇、陈去病、陈馨丽父女、胡朴安、胡湋平父女、暨张继、于右任、汪精卫、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诸人。《南社丛刻》第二十二集出版,陈去病、余十眉编,为该丛刻的最后一册。至此,旧南社之活动告一结束。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三十八岁
在黎里。岁初,以同盟会会员资格,加入新成立之中国国民党。此后热心党务,在吴江及江苏一带积极组党活动,吴江同乡参与者有毛啸岑、张应春诸人,皆去沪加入。新南社举行聚餐二次,《新南社社刊》第一期(亦最后一期)出版,后因直接参加政治活动,未能兼顾文化工作,新南社社务遂告停顾。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乙丑)…三十九岁
在上海,五月归黎里,召集孙中山追悼大会,复举行五卅殉难烈士追悼会。八月,偕佩宜夫人赴北京,送儿子无忌入清华学校,谒孙中山衣冠冢于西山碧云寺。返沪,参加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成立大会,当选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同事有朱季恂、侯绍裘、姜长林、张应春诸人。自是,恒往来于上海、黎里间。十月,在吴江县震泽镇举行廖仲恺追悼会。是年,辑《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出版。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丙寅)…四十岁
在黎里。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负责江苏省党务,偕张应春、毛啸岑赴上海参加江苏各市县党部联席会议。遂留沪工作,与朱季恂、侯绍裘等同寓法租界望志路永吉南里四十一号,即江苏省党部所在地。五月,偕佩宜夫人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二中全会通过之“整理党务案”极为不满,在闭会前离粤返黎里,杜门不出,消极不问政治。暑期间与儿无忌开始有关苏曼殊方面研究,从事《曼殊全集》之编辑工作。为江浙军阀孙传芳指名查捕,偕佩宜夫人走避上海租界,改姓名为唐隐芝。在沪、粤时,始识恽代英,蒋光赤、李立三、毛泽东、郭沫若诸人。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四十一岁
在上海。国民党北伐成功,武汉与南京政权各以江苏省党务相属,均辞弗就。偕佩宜夫人暨朱少屏同游杭州,吊西湖苏曼殊墓自杭州返黎里。五月八日,在国民党清党期间,夜半缇骑入室搜捕,匿楼上复壁中获免。拂晓,仓皇离家,抵上海。十五日,偕佩宜夫人及女无非等东渡日本,仍用唐隐芝假名。在京都与日本诗人、画家相酬唱,成《乘桴集》一卷,后印行。同时,撰《乘桴日记》二卷。去东京,卜居郊外井之头公园赁宅,榜其寓曰“乐天庐。”暑期中无忌与无垢自沪抵东京团聚。八月,偕家人同赴横滨,送无忌去美留学。在京都时得张应春、侯绍裘等遇难噩耗,甚为哀悼。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戊辰)…四十二岁
在日本。国内时局渐定,四月离日本返国,定居上海,此后未重返黎里故居。随去南京出席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谒孙中山陵寝。返沪,挈家人邀鲁迅饮宴于功德林餐馆。偕佩宜夫人游莫干山,陈馨丽、朱少屏同行;去杭州西湖,谒苏曼殊墓,顺道海宁观潮。《曼殊全集》陆续出版,共五册,上海北新书局印行。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己巳)…四十三岁
在上海。偕佩宜夫人暨陈馨丽、朱少屏去镇江,游金、焦二山、始识庄蕴宽、柳贻徵,以江苏省通志编辑相属。游扬州,泛舟瘦西湖。至无锡,访旧秦毓鎏。三妹公权殁于上海。从萧纫秋处得《曼殊遗迹》稿本封面有孙中山题“曼殊遗墨”四字,交北新书局出版。
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庚午)…四十四岁
在上海。撰《秋石女士传》,距张应春殉义已三年。秋,长女无非留学美国,作白话诗一道送别。与林庚白,陈馨丽时相过从,始识谢冰莹。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辛未)…四十五岁
在上海儿女忌、非、垢以合撰《菩提珠》献给双亲,北新书局出版。“九一八”事变发生,何香凝自巴黎返国,在沪办国难救护队,援助东北义勇军,柳亚子协助之,任后方理事会副主席兼经济部长。《重订苏曼殊年表》成,自题二绝。撰《新文坛杂咏》十首,赠鲁迅、田汉、郭沫若、蒋光慈、茅盾、叶绍钧、谢冰莹、丁玲诸人。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四十六岁
在上海。“一·二八”沪战爆发,参加上海文艺界爱国人士何香凝等举办之救国画展会,义卖书画,为题诗。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联名发电,营救在南京狱中之第三国际代表牛兰夫妇。上海市通志馆成立,被聘任馆长,朱少屏为副馆长,徐蔚南为编纂主任,胡寄尘、道静父子、蒋慎吾、蒯斯曛等为编纂。参加徐仲年、孙福熙等主办之文艺茶话会,在《文艺茶话》刊出《柳亚子自传》与《苏曼殊传略》。双十节前后,偕佩宜夫人暨经颐渊、朱少屏、徐蔚南自沪乘轮,经宁波、绍兴,访晤何香凝于白马湖。在绍兴时谒秋瑾成仁纪念碑。取道杭州,凭吊西湖苏曼殊墓塔。返上海,成《浙游杂诗八十首》。辑《礼蓉招桂龛缀语》一卷,为张应春作。是年四月,无忌在伦敦与高蔼鸿女士结婚,七月杪经欧洲归国,九月离沪去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无垢亦北上,肄业清华大学。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四十七岁
在上海。廖仲恺公子承志在沪被捕,应何香凝之请,奔走救援,始获释。《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出版,为该刊题字。普及本《苏曼殊全集》出版,有关曼殊身世之新材料甚多,上海开华书局印行。陈去病殁于同里,有诗哭之。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四十八岁
在上海。一月,长女无非(一九三三年三月归国)与暨南大学教授陈麟瑞在沪结婚。在陈巢南(去病)追悼会上代表南社宣读祭文。会毕,在新亚酒店举行南社临时雅集,到社友及非社友(蔡元培等)共一百零九人,盛况空前。何香凝婿李少石,以共产党嫌疑在上海被捕,因营救及时,得不死。始识廖梦醒。是年,游踪遍南京、杭州、天津、北平、济南、青岛。旅程如下:一月,偕佩宜夫人赴南京,游雨花台诸名胜;复循京杭路赴杭州,游西湖。同行者有陈馨丽、朱少屏、吴开先夫妇。在南京时赋《秣陵杂赠》及《秣陵续赠》各三十首;京杭途中得诗二十一首,又赋《杭州杂诗》五十八首。四月,偕佩宜夫人奉母费太夫人北游,自月初至月杪。始南返。在天津时,住南开大学,晤无忌与蔼鸿。抵北平,去清华大学,妻兄郑桐荪夫妇招待,时无垢亦在清华读书。游颐和园与西山八大处,遂赴碧云寺谒孙中山衣冠墓。游鲁,在济南乘游舫泛大明湖,应齐鲁大学之邀,演讲礼运大同;至青岛,游劳山,往海滨公园,遂至海水浴场。族程中撰《北行杂诗》一百四十首,《鲁游杂诗》一百首。自云:“为游屐纵横所及者,尽搜罗入诗箧中矣。”
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四十九岁
在上海。参加上海市政府举办之菲律宾观光团,偕朱少屏等乘杰克逊总统号南驶,佩宜夫人与无非亦同往。抵马尼拉,住一周,环游碧瑶名胜等地。赴中华学会演讲。受旅菲柳氏诸宗人欢迎,摄影留念。乘俄罗斯皇后船归国。经广州,与朱少屏等献花圈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遗冢,凭吊朱执信,廖仲恺墓地。舟过台湾海峡,率题一首,此行成《南游集》一卷,得七律二百零九首。是年亦有杭州(二次)与松江之游,苏州之行(二次)。《上海市年鉴》(一九三五年)及《上海研究资料》出版,并为序。岁末,南社纪念会成立,被推为当然会长,职员均为上海市通志馆编纂,设会址于通志馆。夏,无垢赴美留学。外孙陈君石生。
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五十岁
在上海。始定居于法租界辣斐德路五五七号。南社纪念会举行聚餐,到柳亚子夫妇,胡朴安、胡寄尘昆仲,朱少屏、徐蔚南等一百五十七人,为历次南社聚餐会人数最多者。推蔡元培为名誉会长,以徐蔚南为编辑主任。重订纪念会条例,其宗旨为“纪念南社及新南社过去在文坛历史上之光荣。”计划出版月刊及丛书,因时局关系,均未成功。谢冰莹在东京被捕入狱,致电驻日大使馆营救之。偕佩宜夫人暨朱少屏同游南京、无锡、宜兴。返沪后脑病大发,百事俱废。《蔡、柳二先生寿辰纪念集》出版,徐蔚南编。时蔡元培七十岁,柳亚子五十岁。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五十一岁
在上海。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十一月十三日,国军西撤,淞沪沦陷。此前,三月中偕佩宜夫人暨朱少屏,吴开先夫妇游杭州、苏州,探梅于邓尉;去无锡,游太湖绝胜。六月,无垢自美归国;无忌,蔼鸿亦于暑假中自天津返家;无非,麟瑞原在沪寓,一家团聚。九月,外孙光辽、孙女光南先后生。十月,无忌去长沙,任教北大、清华、南开合组之临时大学。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五十二岁
在上海。本年始,在日军占领期中家居弗出。自题其寓庐为“活埋庵”。二月,无忌自长沙返沪,留十数日,即偕蔼鸿,光南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原临时大学)任教。时友人胡寄尘、刘季平(刘三)、经颐渊已相继逝世。
一九三九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五十三岁
在上海。始从事南明史料之研究,成《南明史纲》初稿四卷,附《南明(史纲)历日表》一卷,无垢去香港,在保卫中国同盟工作,光辽留沪。外孙女陈君华生。
一九四○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五十四岁
在上海。辑《曼殊余集》成,共手稿十二册。继续南明史研究,撰南明人物传记十余篇,写成《南明后妃、宗藩志》,重订《南明史纲》得六卷。在研究期间,钱杏村(阿英)、郑振铎、胡朴安,借书甚多。作《自撰年谱》,完成于十一月。检《南社纪略》旧稿(一九三八年完成)交开华书局,十二月出版。同月十二日夜半,乘亚洲皇后号离沪南渡,佩宜夫人挈无垢(此时在沪),光辽从焉。十七日抵香港,僦居九龙德成街。十九日,南社社员马小进、孙中瑛、陆丹林暨叶恭绰、简又文等十余人设宴,为柳亚子夫妇洗尘。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辛巳)…五十五岁
在香港。移居九龙柯士甸道,颜其居曰“羿楼”。无垢与光辽亦在,同居者尚有毛啸岑夫妇及甥徐文烈。本年度与旅港文化界新旧派均有联络,活动频繁。出席中华文艺协会香港分会举行之欢迎茶叙(许地山主席),新文字学会(张英、孙源)主办之欢迎会,均发表演讲,参加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会议(叶恭绰会长),受委托整理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同时,修订《南明史纲》,由六卷扩为八卷,交《大风半月刊》陆续发表。初交新文学家夏衍、胡风、端木蕻良、萧红等,旧友茅盾亦在。为皖南事变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联合发表宣言。拒绝去重庆参加国民党中央会议,被开除党籍。与延安共产党及左翼人士更为接近,先后出席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会,及郭沫若五十寿辰庆祝会。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自九龙去香港避难,屡次迁移,生活颠沛。林庚白在日军占领期间遇害,夫人林北丽受伤。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五十六岁
在香港。一月,自港脱险,由徐文烈联系,得共产党东江纵队派人员护送,由海道去广东游击区,无垢伴行。与何香凝及其家人同船,渡海至海丰后分途北上。偕无垢一路登山涉水,备尝艰辛。候车老隆,经韶关、衡阳,始安抵桂林,已在六月初。佩宜夫人挈光辽后到,重聚。住处简陋,经济困难。与在桂文化界人士相交甚多,有宋云彬、叶绍钧、田汉、熊佛西、朱荫龙诸人。重晤茅盾、端木蕻良等,萧红前已病逝香港。在熊佛西主编之《文学创作》月刊发表文章,回忆与续忆在香港遗失之南明史籍,撰《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为南明史重要参考资料。
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五十七岁
在桂林。移居丽君路二十三号,署其居曰“丽君庐”,环境渐佳。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偕友人游桂林附近名胜,去广西大学,一在雁山、二在良丰(校本部)。凭吊马君武墓。与文化界友人过从颇频,宴会赋诗甚多。何香凝及其儿媳、孙男、女亦在。谢冰莹自湘来桂访晤。四月十二日,熊佛西招宴于其榴园新寓,为柳亚子《五十七年》自传开笔起了鼓动作用,下一日即从事写作。五月二十八日,熊佛西夫妇、朱荫龙夫妇、田汉夫妇、端木蕻良、林北丽、谢冰莹等十二人发起庆祝柳亚子五十七年寿辰,在餐馆宴聚,参加者百馀人。费太夫人病逝苏州,寿七十八岁。十二月五日,文化界同人举奠于广西佛教会,李济深主祭,到者百人以上。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五十八岁
在桂林。《五十七年》自传撰至二十岁(一九○六年)结婚时为止,连续在《文学创作》发表。辑林庚白《丽白楼遗集》及林北丽《更生集》成。五十八岁寿辰,桂林文化界复为举行盛大庆祝会,由田汉主持。宋云彬、朱荫龙等以南明史料纂徵社(南史社)名义,印行《柳亚子先生五十晋八寿典纪念册》,有朱荫龙撰《柳亚子先生年表》、《柳亚子先生编著书目》,及《柳亚子先生及其诗》诸篇。拟恢复南明史料研究工作,自任南史社社长,宋云彬、朱荫龙副之,设办事处于丽君路住宅楼下。适日军大举侵湘、桂,各种写作与出版计划,尽成泡影。六月至九月,偕佩宜夫人自桂林疏散(无垢挈光辽已先随美国新闻处迁去贵阳),赴平乐,八步。复返桂林。九月十二日,乘最后班飞机抵重庆,暂住黎里同乡毛啸岑处,即移寓渝郊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十号教职员住宅,与儿、媳、孙女同居,局促一室。[时无忌已于三年前(一九四一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转重庆中央大学(亦在沙坪坝)任教,蔼鸿在南开中学教书]。十一月,郭沫若夫妇于重庆城内天官府街寓所为柳亚子夫妇设席洗尘,在座者有周恩来、董必武、沈钧儒、马寅初、廖梦醒等数十人,盛况空前。酒后讲话:“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五十九岁
在重庆。迁居津南村十一号。与张西曼、郭沫若、田汉、林北丽等发起革命诗社,自为社长,张西曼主编社刊,未出版。八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美大使赫尔利去延安接毛泽东、周恩来等飞抵重庆,共商团结大计。九月六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来南开,访晤校长张伯苓与寓津南村之柳亚子,以旧作《沁园春》咏雪词一阕相赠。作诗悼旧友朱少屏,系在马尼拉中国领事馆任内殉难。尹瘦石为柳亚子造像,《自题绘像一律》。撰《八年回忆》,共八章,三万五千余字,(一)楔子;(二)抗战开始;(三)活埋时代;(四)哑铃式的香港;(五)在颠沛的旅程中;(六)最高潮的桂林;(七)平乐和八步;(八)重庆一年。十三日“开笔大吉”,十九日写完。十月三日,佩宜夫人患盲肠炎,进中央医院动手术,住院一旬。八日晚,与李少石乘汽车自城内偕返沙坪坝津南村,在归途中,少石为暴徒狙击致死,撰《诗翁(李少石)行》哭之;参加少石营葬典礼,归成《誓墓行》。柳诗、尹画联展在渝中苏文化协会开幕,自题诗一首。十二月,撰《致美国杜鲁门总统、马歇尔特使函》。与李济深、陈铭枢、谭平山、马寅初等创办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偕佩宜夫人自沙坪坝去城内,暂住毛啸岑家,待机飞沪。三十日自渝安抵上海,仍寓辣斐德路旧宅。
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六十岁
在上海。一月,无忌,蔼鸿偕光南自渝来沪候轮赴美讲学。无非、麟瑞暨君石、君华在抗战期间留沪,无垢与光辽已先返。卢沟桥事变八年后,一家又复团聚,惟此次亦为最后一次。三月四日,无忌挈蔼鸿、光南离沪去美,遂留未归。五月二十八日,六十岁大寿,延安周恩来夫妇、及董必武、廖承志等致电祝贺,有云:“祝老当益壮,继续为中国之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六月,与沈钧儒、马叙伦等联名发表《对目前学生运动的主张》,谴责国民政府当局压迫青年学生为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之斗争。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六十一岁
在上海。国共关系恶化,沪上环境不佳,十月十八日乘飞机去香港,一月后,佩宜夫人乘轮抵港相聚,暂寓山上坚尼地街。时民主人士集港者甚众,与何香凝、沈钧儒、郭沫若、田汉、沈雁冰(茅盾)诸人时相过从,精神兴奋,撰诗亦多。组织“扶余(香港)诗社”,任社长,干事有宋云彬、钟敬文等。十二月三十日,迁九龙宝灵街一号四楼房子,自称“史楼”。
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六十二岁
在香港。一月一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二日,民主党派及文化界人士一百零八人,会于香港金陵大酒家,举行新年团拜,并欢迎马叙伦自沪抵港。自夏季始,与佩宜夫人同患牙疾,就诊于医生,拔牙多枚。
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六十三岁
在香港。自新春始,写作日记,至七月二十六日(中缺二十日)。继续医治牙疾,十二天内拔牙一打,自谓“大功告成”。全国解放在即,得毛泽东电召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月二十八日,偕佩宜夫人,自港乘华中轮由海道启程,同舟共济者有陈叔通、叶圣陶、马寅初、宋云彬、郑振铎、王芸生、万家宝(曹禺)等二十七人。三月五日抵山东烟台。此后即乘汽车及火车北上,经莱阳、青州、济南、桑梓店、德州等地,于十八日清晨至天津,一路华东局军政人员招待甚为殷勤。乘专车赴北平,同行者尚有蔡畅、康克清、邓颖超诸女士。上午十时抵达,来迓者有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许广平等数十人。寓前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二十五日毛泽东自石家庄至北平,当晚于颐和园益寿堂设席邀宴抵京之民主人士。此后活动频繁,开会(四月十六日主持在中山公园举行之南社、新南社联合临时雅集)演讲,亲友来访者更络绎不绝。新知旧好,赋诗相赠者甚多,有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五老及其他友人。四月二十五日,自六国饭店移居颐和园益寿堂,临行时有诗赠六国饭店招待处之管易文与邓子平。五月一日,毛泽东偕夫人及女公子来颐和园见访,事后追记一诗。五日,偕佩宜夫人等赴香山碧云寺谒孙中山灵堂,晚赴毛泽东赐宴。二十六日,始闻上海解放捷报,赋诗“寄陈毅将军沪读。”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此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十一月,自颐和园移寓城内北京饭店。
一九五○年……六十四岁
在北京。本年日记,存九月至十月,共约五十日。五月,佩宜夫人患风湿性关节炎,又患牙疾,牙齿全部拔去。八月,妻妹郑佩亚偕无非暨外孙陈君石、君华自沪来京,同住半月。九月十一日,自北京饭店迁居紫禁城西之北长街八十九号,自谓“王侯第宅皆新主,居然朱门华桷矣。”毛泽东为题其新寓曰“上天下地之庐。”二十六日,在北京饭店举行之战斗英雄及劳动模范代表共千余人,宴会上,任大礼堂第二十三席之主人。二十九日,参加各民族代表夜宴于北京饭店大礼堂,为第三十五席主人。十月一日,登天安门检阅台,参加第一届国庆节。有句:“此是人民新国庆,秧歌声里万旗红。”三日,偕佩宜夫人赴中南海怀仁堂,观各民族歌舞晚会。应毛主席命,即席赋《浣溪沙》一阕。十一日,与佩宜夫人乘火车南下,十三日抵沪。以黎里家藏图书数万册全部损献国家。游无锡、南京。二十九日离沪返京。十一月七日,撰白话诗《抗美援朝之歌》一首。十二月八日,闻志愿军在朝鲜大捷,作七绝八首。以北京寓所存藏之南明史料,南社文库,革命文库等书籍捐赠北京图书馆。
一九五一年……六十五岁
在北京。从此年始,健康不佳,患脑动脉硬化症,精神衰弱,社交活动与文字撰写均急剧减少。八月,偕佩宜夫人及家人同游北戴河数日。
一九五二年……六十六岁
在北京。家居,无活动。
一九五三年……六十七岁
在北京。麟瑞、无非一家迁北京居住,就近照顾双亲。无垢则早在外交部工作,光辽就读中学。九月,偕佩宜夫人等游青岛。十二月六日,参加全国第一届普选,亲与佩宜夫人同赴附近之女子中学投票。
一九五四年……六十八岁
在北京。五月,何香凝暨廖承志等合作,绘画一幅祝寿。六月,住北京医院,为急性盲肠炎动手术。九月,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第一届人大代表并任常务委员会委员。
一九五五年……六十九岁
在北京。家居养疴。九月中偕佩宜夫人赴颐和园小住。
一九五六年……七十岁
在北京。二月,再度当选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十一月,抱病出席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勉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座位。
一九五七年……七十一岁
在北京。八月,佩宜夫人在北京医院治疗乳腺癌,手术顺利。后因伤口破裂,延长住院时间,至中秋后出院返家。无非住北长街寓所陪侍。
一九五八年……七十二岁
在北京。长期患脑动脉硬化症及支气管肺炎。卧病多时,于六月二十一日下午七时病逝北京医院。下一日入殓,灵柩移中山公园中山堂。二十四日,首都各界人士在中山堂举行公祭大会,由刘少奇、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毅、黄炎培、李维汉、吴玉章、陈叔通等十人主祭。吴玉章致悼词,有云:“亚子先生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是敢于坚持真理,爱憎分明的。”公祭后,灵柩由中山堂移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执绋者有刘少奇、周恩来、郭沫若诸人。
附记:我(无忌)于去年撰《重订柳亚子年表》(刊于台湾出版之《从磨剑室到燕子龛》,1986),写至六十岁大寿止,此次续完,并改今名。二表皆根据前编《柳亚子年谱》(北京,1983),曾作重要之改正多处。
注:作者无忌系柳亚子长子,1907年生,192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24岁得美国耶鲁大学英文学博士。1932年回国,历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历任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教授,1976年退休、为名誉教授,本人简历被列入英、美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