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桃源 >> 陶 墩

陶 墩

2023/10/28 3:40:16    作者:  沈庚南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034

  陶墩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青云社区西北侧,西距浙江省湖州市

  南浔区约2公里。街全长560米,其中主要街道长80米,宽4~5米(街路与市河间有3~4米的开阔地段)。路面原为石板,现为水泥。

  陶墩历史悠久,清康熙时,便“村民数百家,自成井市”。其名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吴越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在南太湖边的一个小村上居住。村中有一水,水中有墩,他俩在水旁墩上遍植桃树,并向村民传授栽桑、看蚕、养鱼之术。几年后,范蠡与西施去往别处。村里人很想念他们,后来,闻知范蠡在齐国经商致富,改名陶朱公,于是就将村子唤作“陶墩”。又因水旁种满桃树,也称为“桃溪”。另一个传说与附近的沈庄漾有关。传说明初时,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府第建在这里,名为沈庄。沈庄墙上塑有两条银龙,沈万三幼子常玩弄它们。一天,沈府丫环清洗这两条银龙,突然窜出一条狗来,将厨房里的一把金铲叼走,丫环起身去追。追出数里,狗蹲在地上,丫环正欲夺回金铲,忽听得身后一声巨响,原来是沈庄墙上的两条银龙飞至,喷出大水,附近成了一片汪洋,沈庄渺无踪影。从此,沈庄一带就成了沈庄漾,而漾畔狗蹲下的地方被称作了“陶墩”(逃蹲)。

  陶墩以前的市面颇好。民国18年(1929)8月称镇。市河桃溪贯穿东西,溪上有2座古石桥连接南北两岸,东侧的那一座名尊荣桥,又称道院桥,梁式三孔,初建无考,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桥上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道安清静,四方恭行晋祝;尊荣高矗,数处俱赖平安”和“物景雅秀,其间田肥地沃;陶泽清澄,于斯波恬浪静”。此桥于20世纪90年代初改建。西侧的那一座名安富桥,又称永福桥、观音桥,梁式三孔,初建无考,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现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桥上也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笠泽东来,诸家迪吉;苕溪西接,万户咸宁”和“困易农庄,丰衣足食;假作工商,利益盈增”,从联中可看出,当时这里的工商业比较兴盛。桃溪两岸驳岸连绵,河埠参差错落。主要街道位于桃溪北岸、安富桥堍东,与安富桥西的观音庙形成一条夹弄。街道为两面落水的过街廊棚所遮盖,沿街民居为前店后宅,店面均为排门板。新中国建立前后,街上开设酱油店、饭館、杂货店、理发店、面店、豆腐店、肉店、羊肉店、白铁铺等,同时还开办过“万寿丰”药店、“同心堂”药店,店内设有坐堂医生。

  陶墩历史上出过不少文人雅士。元末明初时的吴简著有《论语提要》、《诗义史学提纲》、《守约斋集》,其长子吴复,著有《雪区稿》、《霞外集》,幼子吴颐著有《桃溪集》。元末明初文学家徐一夔虽不是陶墩人,但他对陶墩情有独钟,清乾隆《震泽县志》上刊有他写陶墩的《桃花溪》一文,颇有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韵。当代,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沈阳军区原司令员钱国樑上将出生在与陶墩一河之隔的豆腐桥村,他的小学生涯就是在陶墩小学度过的。

  陶墩历史上名胜古迹也不少。有佑圣道院、圆明宝阁、澄心庵等。据清代钮琇《觚剩》载,桃墩尚是北宋大臣吴充墓的所在地。

  陶墩手工产品颇丰,棕绳、桑剪、缫丝、织布等都有数百年历史,其中木梳尤其有特色。早在清代,这一带已有做木梳的家庭作坊,制作的木梳被作为进献慈禧太后的“贡梳”,获得所赏金匾。后来,陶墩木梳扩展到邻近的梵香、青莲等村。新中国建立前,作坊的主人纷纷到上海、苏州等地开店销售,还有部分产品销往境外,如香港、新加坡等。据民国年间《严墓区政概况》载,当时,青云一带的木梳已年产10万把。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陶墩的木梳得到空前发展,前些年,几乎在全国各地的街头上都能见到陶墩和青云其他地方的卖梳人。现在,在陶墩老街上仍开设着多家制作木梳的作坊。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