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泽(高新区) >> 坛丘老街

坛丘老街

2023/1/11 3:45:15    作者:  钱琴珠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301

  坛丘老街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坛丘社区,南距盛(泽)南(麻)公路150米。东起小庙港、银河路,西至坛丘村22组、34组,中间隔坛丘港,全长295米,宽2~4米。路面原为碎石及泥质,1984年改成水泥。

  坛丘古称檀邱、檀溪。据传,元末明初,坛丘为屯兵之地,几遭兵燹,当地不少居民遇害埋在东、西两个坟场,形成一片荒丘,幸存者以土筑坛祭祀,故称坛丘。明成化年间(1465—1487),有居民四五十户,至嘉靖年间(1522—1566),居民倍增,成为当地商货主要集散地。清乾隆(1736—1795)时,坛丘已称市。民国年间,镇区逐渐形成。

  坛丘老街沿东西向的市河清风港、明月港展开,整条街由清风弄、明月弄两段组成。其中清风北弄分两段,小庙港向西至清风桥长73.3米,东与银河路交汇,清风桥向西至莲云桥长69.9米,依次与庙弄、岳祠弄交汇;清风南弄长110米,东与银河路交汇向西至坛丘村16组吴志荣宅,中间与吴家弄交汇。明月北弄分两弄,一为南北走向,向南至明月港,一为东西走向,即坛丘港向西至坛丘村22组;明月南弄分两段,一段东西走向,自明月桥向西至坛丘村34组,一段为南北走向,自明月港向南至南圣堂。

  坛丘老街在民国时期是镇(乡)政府所在地,又是集贸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也为坛丘区(乡)、人民公社行政机构所在地,直至1986年6月政府办公楼搬迁,但这里仍是全乡(镇)文化、娱乐、经济贸易的中心。1991年春,新农贸市场在老鼠坝竣工开业,坛丘老街上的集市贸易才转衰。

  坛丘老街因水而成街市,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街两侧的店面和民居或贴水而建,或临水而筑。老店、老宅、廊棚以清末民初建筑居多,清风北弄有张昌炽、徐桂峰老宅等,清风南弄有支亦明、华建国老宅和王金波、俞菊观家廊棚等。明月北弄有莲雲楼老宅、谢家老屋及店面、“童仁泰”药店、“祥泰”南货店、杨正官老宅等;明月南弄有潘家老屋等。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徐省三、徐景藩、杨开明等在“童仁泰”、“志仁堂”药店坐堂问诊。

  坛丘老街所沿的水道上至今尚存有三座古桥。躺卧在东西向市河上的是清风桥和明月桥。清风桥,南北走向,梁式单孔,桥上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划水漾边□□□;花园堤畔白龙眠”和“北带连云双驾鹊;西联明月并垂虹”。明月桥,南北走向,建于清末,原为拱形单孔,后改为梁式单孔,桥上也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东酬台畔清风韵;西掬亭心泉水香”和“肩摩踵接人居密;□□□□□□□”。跨在东西向市河与南北向的坛丘港交汇处的是莲云桥,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拱形单孔,东西走向,拱券用武康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置,金刚墙基本上为青石,余为花岗石。桥长25.6米,宽3.1米,跨度10.6米,矢高4.52米。此桥初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易为今名(金刚墙上砌有清光绪二十三年所刻记载建桥始末的青石碑)。桥身两侧均镌有对联,其一为:“白莲池边,龙鱼俱跃;碧云深处,霞鹜齐飞”。另一联为:“路达东西,相界盛湖笠泽;波萦左右,常依明月清风”。

  坛丘老街上还有一座古寺,名为明庆教寺,2007年秋经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2008年9月竣工对外开放。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