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松陵(太湖新城) >> 庙前、四都老街

庙前、四都老街

2022/11/20 3:18:16    作者:  吴三观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1402

  庙前、四都老街位于吴江市横扇镇区东北约3公里处。庙前村(今属四都村),在南宋时已形成集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庙前港北岸的街道有115米,港上架有邑宁桥,桥西的街道长90米,桥东的街道长25米。过邑宁桥,往南还有街道42米。新中国建立前,这里市面堪与横扇镇区相媲美,故村民称之为“庙前镇”。

  庙前老街的形成,据传缘于当地施相公庙的建成。施相公即南宋初抗金将领施全,岳飞被秦桧陷害后,他在杭州邑宁桥畔行刺秦桧不成,被杀。杭州人民为纪念他,便在邑宁桥畔建起了施相公庙。横扇庙前人效仿杭州,在庙前港上建起了邑宁桥,桥畔则建造了施相公庙。

  庙建后成,引来四乡百姓踊跃进香。为便利香客们的消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区。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演变,至新中国建立前夕,庙前老街形成一定规模,条石街面,街面普设廊棚,开有茶馆、南货、鱼行、肉铺、酒肆、铁铺、木作等商号24家,每逢庙会或节日则临时摊点众多,市面更为兴旺。这里店铺的主人不少是外来人,有丹阳、河南、绍兴人等,开设历史较长且资金较足的有晋泰、洽昌涌、高顺昌三家南货店。这里的交通较为便利,每天有对开的横扇—苏州航船和隔日来回的横扇—同里航船,震泽—吴江航船也途经停靠,还有横扇—平望的航船,商店进货及人员往来都非常便捷。

  现施相公庙尚存,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建造年代不详,坐北面南,共有三进。第一进为山门,面阔五间计14.4米,进深4.5米。第二进为前殿,被拆后重建,面阔三间9.9米,进深7.65米。第三进大殿面阔三间计11米,进深16.1米,为九檩五架大梁结构,除屋脊重建外,其余均为原筑,月梁、五架梁、三架梁、双步梁上均雕有动物、花卉等图案。殿上有一抱柱对,是为:“精忠惊北虏,报仇泄恨,当年眼底岂容奏;大义凛南都,为国捐躯,此日胸中惟有求”,描述和抒发了施全的事迹及情怀。

  施相公庙的南侧便是邑宁桥,与施相公庙同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因北堍有施相公庙,故亦名施相公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庙前港,桥长18.5米,桥面宽2.25米,矢高3米,跨度5.7米,初建无考,现存之桥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桥东西两向均镌有对联,西向为:“成梁正遇神仙诞;题柱还期经济才”。上联中的“神仙”,指“八仙”中的吕洞宾。东向联为:“放鸭栏开春涨软;卖鱼网晒夕阳明”,颇具诗情画意。

  四都老街在庙前老街东侧约1公里处。传说其形成年代早于庙前老街,其缘由有二。一是据传在宋建炎元年(1127)后,被封为吴江开国伯的盛章由临安迁居吴江,其子孙在全县繁衍散居,许多地方以盛字命名,四都即名为盛乌田。一是据传南侧崇吴寺内的古银杏树系按照北宋末年抗金将领花荣之女百花公主遗愿而植。

  这里因离太湖很近,周围渔民在这里栖息,过往船只也常借港避风停泊过夜,因此,市面较好,民国初期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曾有店铺20多家(不包括临时摊位),只是分布区域与庙前老街相比较,显得较为分散,在寺东港、寺西港、横港的两岸均有。店主大多为本地人,小本经营居多,由安徽籍解启武于清末开设的南货店较为著名,门面为三开间,资金也颇为雄厚,历经百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歇业。这里商业的萌生与兴盛,得益于周围庙宇众多,不但有闻名遐迩的崇吴教寺,还有东岳庙、禅堂、观音堂等。

  四都历史悠久,四周名胜古迹较多。现存多座古桥,其中博士桥为呈“八”字形的两座石桥构成,系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均为梁式,初建无考,据当地流传的一则传说看来,此桥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传说在元代末年,有一风水先生说博士桥的对面牛字圩是一只卧牛,如果在牛头上安上两只角,卧牛就会翻身,这里就会出“贵人”。后来,当地人们就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在两条港的交叉处造了两座成“八”字形的桥,形似一对牛角。日子长了,“八字桥”改作了“博士桥”(在当地话中“八字”与“博士”同音)。现存之桥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用附近废圮的崇吴寺之石构筑。据清乾隆《震泽县志》记载,崇吴寺在四都充浦村,周围九亩,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建,明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由教谕吴骥作记。嘉靖年间(1522—1566)毁,万历三十九年(1611)由邑人屠大化重建。至今,崇吴寺已无踪影,但遗址上仍留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堪称吴江之最。车行在吴江至七都的环太湖公路上,就能远远望见此树。该树躯干挺拔,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气概非凡,树龄传说已有800多年,现树高16.10米,树干周长6.77米,树冠圆周30.6米,遮荫面积700平方米。

  在四都村东有竹林桥,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拱形单孔,东西跨新有圩、笋字圩,初建无考,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建,桥长15米,宽2.4米,高3.22米,跨度为6米。桥身上镌有对联两副,南侧为:“泽通南北安澜古;梁跨东西利涉新”,北侧为:“槎浮莫阻乡关去;龙卧疑从震泽来”。

  在四都村西有万善桥,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民国17年(1928),因桥址在观音庙前,故亦名观音桥。该桥为拱形单孔,南北走向,长15米,宽2.8米,高4.2米,桥身两侧镌有对联,东向为:“波心静浸一轮月;舰首直冲万丈虹”,西向为:“江接吴淞,潆洄一曲;地连苏浙,津逮万家”。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