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3:02:16
作者:
陆庆荣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2465
南旗杆——同知衙门——严家廊下位于吴江市同里古镇区中市河北岸,东起得春桥(公园桥)北堍,西至蒋家桥(广仁桥)东堍。街全长359米,其中得春桥北堍至石皮弄口名南旗杆,长160米,石皮弄口至太平桥北堍名同知衙门,长113米,太平桥北堍至蒋家桥东堍名严家廊下,长86米。街宽4.6~5米。街道原为弹石路面,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部改为小方石(20×40厘米)“人”字形路面。
南旗杆之名缘于同里建镇后出现了许多官吏、绅士、富贾,其中不乏科举官宦中的佼佼者,纷纷建造宅第园林,宅第前旗杆林立,大多聚集在西禾会禾即圩,形成南旗杆、东旗杆、北旗杆街名,南旗杆在西禾会禾即圩南侧而得名。
南旗杆东端的得春桥,梁式单孔,初建无考,明天顺、成化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数度重建。现存之桥由当地政府于1999年重修。重修之中,利用了1989年拆除的三元桥(位于陈去病故居附近)部分桥石。
得春桥西侧是三谢堂,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该堂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分3进,西部分5进,其中东侧带走弄的一幢平房为明代建筑,面阔8米,进深6.8米,柱下的柱墩用硬木制成,至今完好。
石皮弄口东侧的王绍鏊故居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王绍鏊(1888—1970),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吴江同里人。王绍鏊故居坐北面南,由清康熙辛卯(1711)举人王文沂重建,王绍鏊为王氏后人,出生在这里,早年也在此居住。该宅包括三组建筑,以备弄为界,东弄堂及东弄堂西屋是王有庆在遗老堂遗址上建造的师俭堂,中弄堂及中弄堂西屋是始创于康熙年间的敦厚堂,西弄堂及西弄堂西屋即是留耕堂。2008年,在王绍鏊诞生120周年之际,留耕堂前半部分沿街房屋辟为王绍鏊纪念馆对外开放。
同知衙门的由来系在清雍正八年(1730),同里设太湖水利同知署,用进士陈沂震的入官房屋改建成同知衙门,衙门前的街名由此而来。街上的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俗称同知衙门,坐北面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该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现保存相对较好的是西部分第一、四、六两进。第一进为五开间平房,第四进厅堂面阔18.18米,进深9.75米,现开民居客栈,第六进面阔18.37米,进深9.2米。东部分存有第五、六进。
石皮弄北侧有一园林名珍珠塔景园。该园系根据珍珠塔传说在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陈氏旧宅、陈翠娥书楼等建筑遗存基础上于21世纪初建造而成,占地26亩,由陈御史府、后花园、宗祠、牌楼等组成,其中陈御史府由门厅、茶厅、宏略堂(正厅)、兰云堂(内宅)、堂楼(陈氏旧宅)、闻香读书楼(陈翠娥书楼)、玉兰堂(花厅)等组成;后花园里池水涟涟,花树成荫,假山嶙峋,亭台错落,有碧筠山房、清远堂、浮翠舫、绿秋亭、古戏台等建筑;宗祠即庞氏宗祠,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建造珍珠塔景园时将其围在园内;牌楼在景园北侧,濒临后港,气势不凡。
石皮弄西侧有一拱形石桥,名长庆桥,旧名福建桥,俗名谢家桥,又名广利桥,与西侧的太平桥和西南侧的吉利桥合称“同里三桥”,同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三桥分跨两河三街,彼此环顾,相映成趣,以“桥中有桥,桥边有桥,下了这桥,又上那桥”的独特空间处理和浓厚的水乡情调,吸引了众多游人。这三桥还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凡居民嫁娶,必在鼓乐声中抬着花轿过此三桥。老年人过66岁生日,也要在吃过寿面后,来走这三桥。长庆桥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年间改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同治十二年(1873)分别重建。
长庆桥的北堍是崇本堂,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隔河与嘉荫堂相望。该宅占地近一亩,共有五进,分别为门厅、正厅、前楼、后楼、下房,均面阔三间,由宅主钱幼琴于民国元年(1912)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翻建而成。1991年至1992年对此宅进行修复,1993年元旦对外开放。该宅的雕刻颇为精美,其中正厅长短窗腰板上刻有十四幅《西厢记》故事图案,曾在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运河》中作介绍。
严家廊下之名缘于这里的严氏人家在自己宅前搭建廊棚,廊棚下为街而得名。严家廊下东端是太平桥,该桥为梁式单孔,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十二年(1747)、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分别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修。严家廊下春晖堂,建于清代,现存两进,第一进东侧是五开间平房,西侧是四开间楼房;第二进东侧是三开间平房,西侧是五开间楼房,屋窗大部分用蛎壳制成,颇具古朴气息。
严家廊下西端是蒋家桥,该桥为梁式单孔,长16.7米,宽2.9米,跨度4.6米,高3.35米,建造于明景泰年间,成化十三年(1744)、清乾隆十三年(1748)重建。此桥址原是广仁桥所在,蒋家桥在此桥南侧,因蒋家桥所跨之浜被填没,故现桥名为蒋家桥。该桥东堍为积善堂,建于清代,在民国时期是陈姓和徐姓的房产,现有楼房两进及披屋、平房等计32间583平方米。2001年,国家邮政总局所出《水乡古镇》邮票上曾以蒋家桥和积善堂为题材,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水墨画代表古镇同里的形象。
蒋家桥的南侧不远处有一古宅,名耕乐堂,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宅的最早主人是明代的处士朱祥,正统年间曾受聘于工部,后协助巡抚周忱修建苏州宝带桥有功,据此,可授于官职,但他不愿为官,辞请归隐同里,居住在此堂,因其号耕乐,故名为“耕乐堂”。耕乐堂在朱祥死后,数度易主,迭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年(1738)及咸丰年间重修,但保留了初建时的建筑风格。耕乐堂所在之街为陆家埭,此街上的廊棚与严家廊下的廊棚相接,逶迤连绵,长达200余米。
南旗杆—同知衙门—严家廊下这条街上文物荟萃,同时英才辈出,自明清两代曾出进士4名,较为著名的有顾自植、陈沂震等人,曾出举人近10名,较为著名的有何源等人。近现代,除王绍鏊外,还有顾葆恒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