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水韵吴江 >> 百湖集萃 >> 白蚬湖:只把古镇当儿养

白蚬湖:只把古镇当儿养

2023/11/5 3:25:36    作者:  沈锋锋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9747

湖泊名片: 

白蚬湖,史称白蚬江,因湖中盛产白蚬而得名。白蚬湖位于吴江、昆山交界处,湖西、湖南为同里、黎里两大古镇,湖东为昆山、周庄古镇,该湖东西长5公里有余,面积7.6平方公里,在吴江境内的为4.61平方公里。

白蚬湖湖底平坦,底高程0.8米,平均水深2.5米,与肖甸湖、淀山湖通过河道贯通,是太浦河以北重要的航道湖泊,既具有防洪蓄水作用,又具备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

东端是周庄,西头是同里,南边还有黎里,几大古镇隔着白蚬湖,默默相望千年。作为一位母亲,温柔的白蚬湖哺育了襁褓中的古镇,而在朝代更迭、兵祸战乱的年代,她又变得坚强勇敢,张开双臂,与周边的河湖一起将古镇拥入怀中,使它们完整地留存后世,成为全人类的遗产。

枕水人家

白蚬曾长期出口日本

驱车从松汾线拐入雪巷村的村道,再过几个弯弯,驶上800米,就到白蚬湖了。建有简易房屋的水泥船上,一排排竹子架在水面上,这就是渔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了,每天渔民们都会从这里驾船捕鱼捉虾。

说到白蚬湖的得名,与湖内的蚬子脱不了干系。白蚬湖以出产蚬子而出名,湖内贝壳清洁无暇,蚬肉白嫩饱满,煮汤呈现乳白色,味道鲜美,是不可多得的佳肴。据汾湖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屠振雷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渔民曾经在白蚬湖捕捞蚬子,捕捞到的蚬子按照大小分成不同的规格、等级,再通过外贸公司大规模出口到日本。

后来,渔民在白蚬湖进行围网养殖,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这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再加上上游水体污染,使得白蚬湖内的蚬子逐渐消失。

传说故事

沈万三发家致富之地

除了丰厚的物产,白蚬湖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沈万三是明代富可敌国的商人,他的发迹,依仗的是白蚬湖得天独厚的通航条件。清乾隆《吴江县志》记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廿九都周庄(当时周庄部分属吴江),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沈万三利用白蚬湖(古称东江)西抵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的优势,把江浙的丝绸、大米、陶瓷制品等运往海外,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富商之一。

沈万三是如何发迹的,众说纷纭,在白蚬湖畔,有一个关于沈万三发迹的传说。元朝末年,沈万三母子从浙江逃难来到白蚬湖畔的雪巷村定居,母子俩先是在雪巷村的陈家当帮工。一天,沈万三在白蚬湖边的井川圩放牛,突然前面有只野鸭在叫,仿佛是在跟沈万三打招呼,沈万三觉得好奇,就追起野鸭来,追到一个坟头,野鸭不见了,沈万三找寻时,发现坟头有一个洞,往里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到了晚上,沈万三把白天所见之事告诉了母亲,随后,母子俩就去白蚬湖边,连夜将银子都背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陈家东家见沈万三母子没有按时上工,就到他家中寻找,到了沈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陈东家往门缝里一看,屋里全是银子,母子俩正忙着清点。陈东家知道沈家发了财,就找了媒人,把自家女儿嫁给了沈万三。从此,沈万三买田地、盖房子、做生意,迅速发家。

最终,沈万三没能得以善终,据当地传说,这是由于当时沈万三获取这类“不义之财”后,没有将钱财在家中存放三年,急于使用造成的。

历史变迁

1974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对白蚬湖进行了考察,发现白蚬湖中有一条南北向的深槽,宽约20~30米,深度超过10米,深槽边有残留的石堤,认定为东江故道,是古代太湖下游的重要河道,自公元8世纪便已湮没。

据雪巷村村民介绍,白蚬湖旧称白蚬江,由于江内风浪大,再加上水流急,逐渐侵蚀河岸成湖。白蚬湖怎么形成的,自然众说纷纭,然而壮美的白蚬湖,却撩拨了不少文人墨客,其中近代著名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陈去病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1915年,晚年的陈去病修编了《蚬江陈氏家谱》,对陈氏族人在白蚬湖周边周庄、汾湖、同里的分布都进行了详细阐述,陈去病还留下了诗篇《蚬江畄别》,在描述白蚬江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博大胸臆和宏伟志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白蚬湖里围湖养殖盛行,水质受到影响。不过,今年起吴江开始推进“三网”拆除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蚬一定还会回到湖中,欢快生长。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