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1 13:49:30
作者:
朱云云 姚富坤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372
序
吴江市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的家乡,吴江市七都镇开弦弓村是他为实现“志在富民”的夙愿,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跟踪时间最长、取得成果最多的实践基地和两次学术生命的起点。从1936年“一访江村”开始,费孝通先生怀着爱国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先后二十六次访江村。他脚踏实地,躬身实践,关注农民生活,发现农民的创造,探索农村发展的途径,为实现“志在富民”的理想,竭尽全力,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费老长达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尽管他视野宽阔,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但是始终没有中断对开弦弓村的关注和投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二十多年里,费老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努力推进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发展,热情支持家乡建设,足迹踏遍家乡大地。写下了《江村经济》、《重访江村》、《三访江村》、《小城镇大问题》、《江村五十年》等宏文巨著,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虽然费孝通先生已离开我们,但是费先生和蔼慈祥的音容笑貌、深见卓识的循循教诲,将永远铭记在家乡人民的心中。费先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和“志在富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所主张的农工相辅、工业下乡,热情支持乡镇工业,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和思想,以及他提出的“三级二跳”重要论述,都已在家乡吴江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可以这样说,费先生在吴江取得每一项学术成果的同时,都伴随着吴江经济的新跨越,城乡建设的新发展。正如他在《吴江的昨天、今天、明天》一文中所说:“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开弦弓村在经济实力上,虽然处于全市农村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在七十余年的变迁中,开弦弓村始终与时代同步,走在时代的前列,留下了农村工业化的足迹。有记录的最早的乡村工业企业诞生在开弦弓村,这就是创建于1929年的“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同样可贵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开弦弓村顶住了左倾思潮的重重阻拦,联合周围六个村子,再次创办了股份制缫丝厂。
我们还必须看到,开弦弓村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的道路上,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如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村工业(苏南模式)的兴起和衰落,家庭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的全过程中,引起传统农村、农民、家庭、生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社会学的研究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虽然开弦弓村不是经济上的暴发户,也不在全国各种示范村的名录上,但它每年吸引着一批批国内外学者的来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外闻名的学术村和世界观察中国农村的窗口。
费孝通先生逝世后,来开弦弓村的访问者不但没有减少,而且突破了社会学界的范围,引起了新闻、出版、文化、共青团等各方面的关注。2007年,记录到的国内外来访有38批,230多人次。今年1至8月,已接待国内外来宾28批,150多人(都不包括吴江陪同人员)。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接待国外来访者有10批,涉及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其中日本来访大学有神户外国语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充分说明开弦弓村在国内外各界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正如: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主编朽英的留言:“二十一世纪的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江村的历史发展更是让青少年了解农村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窗口。”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留言是:“希望这块人类学、社会学的‘活化石’在研究领域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胡申生教授的留言:“开弦弓村是社会学界心中永远的圣地。”省社科院王淮冰研究员的留言更使人感动,他说:“江村是一本书,只要走得动,我还要读下去。”
目前,已有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和浙江林学院等5所大学,明确地把开弦弓村定为固定的社会学调研基地。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6所大学,与开弦弓村建立长期联系。虽然费孝通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为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这是吴江人民的骄傲。
我们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家乡人民,在吴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大学和研究单位的支持下,于2008年11月16日成立“吴江市费孝通研究会”。主要是以吴江和开弦弓村为基地,依靠有关大学和研究单位的力量,对费先生的思想和理论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和交流;继续开展对开弦弓村为重点的农村调研;接待和安排好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访等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把他未竟的富民伟业世世代代地做下去。
由朱云云、姚富坤合著的《江村变迁》一书,就是费孝通研究会活动计划内的一个项目,由于他们都是社会学的行外人,仅凭自己对家乡农村的熟悉和热爱,仅凭在多次参加接待费孝通先生和国内外学者对开弦弓村访问时积累的知识和感受,在本研究会的领导下,开展本书的写作。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多次请教上海复旦大学刘豪兴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常向群研究员等学者,以弥补不足。
该书简要介绍费孝通先生开辟江村社会学调研基地,及国内外学者访问开弦弓村的情况。重点通过对开弦弓村历任干部、不同类型的家庭和经营户的访谈,对吴江市档案馆和开弦弓村保存完好的长达五十多年的档案资料和其它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综合介绍开弦弓村在七十余年中社会变迁的慨况。全书不但有通俗的文字描述,而且插入了大量图片和统计表格,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七十多年间开弦弓村变迁轨迹。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希望《江村变迁》一书的出版,能为读者认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吸取开改开放前30年的教训和总结改革开放后30年的经验,多一份来自农村基层的素材。同时,作为介绍开弦弓村的一份系统资料,能为来访者和关心吴江、关心开弦弓村的各界人士所喜爱。
吴江市费孝通研究会名誉会长 于孟达
吴江市费孝通研究会会长 秦星坡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