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震泽镇志 >> 第十三卷(镇村建设)第一章(道路桥梁)

第十三卷(镇村建设)第一章(道路桥梁)

2012/12/24 12:31:2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918

宋代设震泽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本世纪80年代以前,镇区一直是以頔塘河为中心的一河两街形式的水乡集镇格局。震泽农村以出产稻麦、油菜和蚕桑等农副产品为主,镇区以缫丝业、商业和手工业为主,为此市镇建设发展缓慢。70—80年代,镇、乡工业崛起,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82—1983年镇建设总体规划,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984年苏州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鉴定,对震泽镇的发展方向,规模布局提出调整意见。1985年10月,震泽镇、乡合一,实行镇管村体制,给城镇建设带来机遇与活力,震泽镇新区建设突破老镇区0.9平方公里的局限,一举扩大为8.2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至南庄浜,南至花园港,西至长浜,北至蒲鞋浜——高桥,依托老镇区,开发镇南新区,保持水乡风貌,建设成工商并茂,文明整洁的震泽镇。1986年初,揭开新区建设序幕。修建道路,通水通电,平整土地,建造商品房,形成镇南新村居民小区,建造镇南路两侧14幢大楼,形成新区街景,新建农贸市场,健全新区配套服务设施,至1990年底,镇南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古老的震泽镇旧貌换新颜。

道路建设,住房建设,改水工程和治理污染是镇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镇、乡领导特别重视办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1979—1990年,老镇区街道、里弄铺设水泥路面7.63万平方米,疏通和新建下水道7000米,彻底改变了道路坎坷不平,雨天到处积水的状况。至1990年,镇区埋设排水涵管,总长为15412米。80年代开始乡村道路建设,至1990年,28公里的村道公路全线贯通,村村通公路的愿望成为现实。

1970年镇区对私房进行改造,1980年复查,并解决了房改中存在的问题。80年代,农民建房掀起热潮,至1990年农村已有6024户新建、翻建住房,占农户总数的68%,其中楼房户占65%。

1978年镇区建成自来水厂,后因地下水污染严重,1988年3月长漾地面水厂竣工供水,镇区居民99.71%的人用上长漾水,54%的农民也饮用自来水(镇上自来水厂的和村办自来水厂的),确保了城乡人民饮水的卫生与安全。

工业污染问题逐步引起社会重视,1984年镇成立环保办公室,制订具体措施治污,有效地控制了污染源的增多和污染范围的扩大。

 

第一章 道路桥梁

 

第一节 道  路

 

一、镇区路街

据方志记载,震泽镇区旧时划分10个坊:仁安坊(今宝塔街东段)、仁里坊(宝塔街西段)、砥定坊(今砥定街)、文武坊(今砥定街后街)、太平坊(今太平街)、藕河坊(今藕河街和公园路)、麟角坊(今南横街)、南安坊(今小稻场和新桥河东)、东德兴坊(今梅场街)、西德兴坊(今凤凰街)。

镇区道路以街、路、里、弄、坊命名居多,其次以桥、河、浜、滩、岸和湾自然得名。解放后,经过填河填浜改建道路以及新区开发,拓建道路,至今镇区共有道路68条,总长度10637米,面积62220平方米,人行道长度4450米,面积15840平方米。

以街命名的道路有7条:藕河街、宝塔街、砥定街、太平街、凤凰街、梅场街和南横街。

直称为路者5条:公园路、南浦浜路、镇南中路、镇南西路、新村路(镇南新村)。

以里命名者3条:全福里、幸福里、康复里。解放前后,另有新民里。

以弄命名者32条:虎啸弄、三官堂弄、缸甏弄、潘家扇东弄、潘家扇西弄、虹桥弄、周坊元东弄、周坊元中弄、周坊元西弄、北弄、混堂弄、城隍庙弄、彭康弄、四宜轩弄、银行弄、司前弄、雅园弄、王家弄、崇义弄、武陵弄、安定弄、道院东弄、道院西弄、义庄弄、黄万兴弄、倪家弄、张家弄、小猪弄、海棠弄、当弄、十间弄和打线弄。解放前后,另有老太庙弄和三桠杈弄。

以浜命名者2条:参差浜、禅杖浜。解放前后,另有秀水浜。

以坊命名者2条:麟角坊和文武坊。

以河命名者7条:斜桥河、潭子河、新桥河(东)、新桥河(西)、庄桥河(东)、庄桥河(西)和东清河。

以桥命名者3条:义嘉桥、一步两条桥和虹桥头。

以山命名者1条:花山头。

以滩命名者2条:蚬子滩和义嘉桥南滩。解放前后,另有野鸭滩。

以场命名者1条:小稻场。

以岸命名者2条:上塘驳岸(轮埠至东新桥)和下塘驳岸(禅杖浜西至砥定桥堍)。

以湾命名者1条:宋家湾。

此外,还有“318”国道过境段,震铜公路过境段和震庙公路过境段。

镇区的主要道路有:

公园路 自汽车站人镇口起到藕河街止,南北走向,路长182米,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由于中新桥坡度超过10%,为确保车辆上下坡安全,1985年底前,从中新桥北至汽车站,南至公园正门口,铺设小方石路面,其余路段为1982年铺设的混凝土路面。两次铺设投资共9万元,该路因震泽公园而得名。

藕河街 东起斜桥河底西至机电站,东西走向,路长313米,车行道9米,两侧部分人行道各2米,1982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6万元,该路系建国初填平藕河成街而得名。

斜桥河路 三官堂弄西至斜桥河口,南北走向,路长97米,宽8米,人车混流,1982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2万元,该路因原为斜桥河而得名。

宝塔街 自斜桥河东口至禹迹桥,东西走向,路长368米,宽5米,1984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4.6万元,该路以慈云寺塔而得名。

砥定街 斜桥河至通太桥,东西走向,路长361米,宽8米,1979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3.8万元,该路以砥定桥而得名。

太平街 通太桥至粮库,东西走向,路长500米,宽5米,1983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7万元,该路以太平桥而得名。

凤凰街 报恩桥至思范桥,东西走向,路长400米,宽6米,1983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5.8万元,该路以凤凰浜而得名。

梅场街 报恩桥至北新桥,东西走向,路长340米,宽6.5米,1983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4.5万元,该路以梅诗场而得名。

南横街 砥定桥至潭子河,南北走向,路长155米,宽6.5米,1984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2万元,该路以原位于镇南的一条横街而得名。

麟角坊 砥定桥至禹迹桥,东西走向,路长415米,平均路宽4米,1985年铺设混凝土路面,投资7.2万元。

镇南路 东起震铜公路西至新民桥,是震南新区主干道,东面与震铜公路相接,为新区的入镇口。该路东西长1424米,断面东段为28米,中段为25米,机动车道东段为12米,中段为9米。两侧中间绿化隔离带各1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路4米。建造镇南路是镇乡合并后的第一件实事。新建镇南桥,给、排水和路灯配套,总投资343.53万元。1990年西路为砂石路面,人车混流,主干道9米。

南浦浜路 报恩桥至镇南路,南北走向,路长189米,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1987年铺设混凝土路面,该路原为一只浜,1986年填浜改路,是镇区构通新区与老区的主要道路。

新村路 位于镇南新村居住区,南北走向,是构通新、老区的一条生活性主干道,路长293米,宽5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

参差浜 禹迹桥至镇南中路,南北走向,路长350米,人车混流,主干道8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北段原为臭水浜,1988年填浜改路,1990铺设块石道渣垫层。南段已完成土方路基,中间有几户农房未拆除,尚未全线贯通。

文武坊 藕河街至城隍庙弄,为东西南北曲尺形走向,全长200米,宽3米,为确保学生和行人安全,白天不允许车辆通行,称步行弄。

花山头 彭康弄至文武坊,东西走向,路长157米,宽3.5米,属生活性干道。

镇区主要里弄有:

北弄 藕河街至花山头,全长149米。

混堂弄 藕河街至花山头,全长77米。

城隍庙弄 通太桥至文武坊,全长83米。

彭康弄 砥定街至花山头,全长49米。

四宜轩弄 砥定街至花山头,全长89米。

司前弄 太平街至池塘桥,全长108米。

雅园弄 太平街至虹桥弄,全长112米。

王家弄 太平街至虹桥弄,全长121米。

张家弄 梅场街至梅诗场小学,全长195米,是老镇区通向镇农贸市场的主要里弄。

二、村道

震泽农村的道路与县内各地相仿,历来以田埂、田岸为通道。1958年以后,以电力灌溉渠道为大路。70年代初,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整修乡道和村道,改铺石渣、碎石、拼砖路面。自行车、摩托车和拖拉机往来行驶,较为方便。至1986年底,震泽农村拓宽整修起3条道碴公路,路宽3.5—5.5米。一条是永乐、徐家埭、双杨、庙浜和新乐5个村把原有村道相互连接,且整修一新。第2条是水木桥、梅桥、新联、蠡泽和朱家浜5个村筑通道碴公路。第3条是大船港、桥头、外倚、夏水兜和朱家浜5个村修建一条简易道碴公路。其他村也都筑有较宽阔的村道。如318国道北边的齐心和金星村均建成混凝土路面或碎石路面的村道接通国道线。1990年底,震泽镇村道公路总长为71868米。

 

第二节 桥梁 驳岸

 

一、桥梁

据清道光《震泽镇志》载,震泽镇区各种类型的桥梁共有30座。跨頔塘河的有禹迹桥、砥定桥、报恩桥和思范桥;跨池塘的有通泰桥、泰安桥和虹桥;跨庄桥河的有新兴桥;跨斜桥河的有古泉桥;跨政安港的有政安桥;跨新桥河的有北新桥、南安桥和日晖桥;跨藕河的有藕通桥、藕心桥、福缘桥(俗称旱对街桥)和善庆桥(俗称水对街桥);跨西塘河的有普安桥;跨小河浜的上塘有青石桥、慈云桥、火烧桥、东观音桥、太平桥、塔影桥和花园桥;下塘有参差浜桥(望云桥)、三板桥、坝桥(俗称浜桥)、义家桥和一步二条桥。

民国24年(1935年)新开转道河(即新开河),翌年建三座桥:东新桥、中新桥和西新桥。

同年,在庄桥河又重建晓庵桥(初建无考)。在苏、嘉、湖公路过境段有三座公路桥梁:政安桥、虹桥和花月桥。以上桥梁,由于年久失修,至解放前夕已废毁一部分,解放后,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改建和迁建部分桥梁。填河改路又拆除部分桥梁。至1990年,镇区有桥梁20座。

作为县级或镇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桥梁,如禹迹桥、思范桥、通泰桥(又写为通太桥)和政安桥等在《文化科技卷》中已作介绍。

砥定桥 俗称大桥,在上塘,初建无考。宋淳祐二年(1242年)重建,元、明、清朝代,屡次进行“再建”、“重建”和“修建”。民国5年(1916年)火灾后重修。1971年,为适应交通发展和构通上下塘车辆人流,由镇人民政府拆除原石拱大桥,在原址改建钢筋水泥平桥。

报恩桥 旧名庆源桥,在镇西栅,初建无考。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里人黄伯宁重建,明嘉靖(1522—1566年)中毁坏,后改为木桥,更名报恩桥。民国7年(1918年)震泽市办事处重建。1987年拆除原石阶踏步单孔石桥,并东移10米贴对南浦浜路,由镇人民政府新建钢筋水泥单孔平桥,石柱及穿心石板栏杆造型美观,引坡两头有石板坐凳,供群众夏季纳凉冬季晒太阳,是憩息好场所。

寿星桥 旧名新兴桥,俗称庄桥,在镇西,跨庄桥河。1973年改为平桥。

北新桥 在下塘,跨新桥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建,原为石级桥墩,架木板,1983年改为钢筋水泥平桥。

南新桥 原名南安桥,在下塘潭子河,跨新桥河,初建无考,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石级桥墩,架木板。70年代改建成水泥桥,桥易今名。

镇南桥 1986年开发镇南新区,修筑镇南路,翌年由镇人民政府新建镇南桥,为钢筋混凝土桥。

新民桥 原名普安桥,在镇西,初建无考。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里人龚振龙等重建。70年代,为适应航道需要,拆除石拱桥,改建砖砌平桥,易今名。后桥被船舶撞毁。1984年由原桥址南移150米,重建钢筋混凝土平桥。

池塘桥 原名泰安桥,俗称祠堂桥,因桥东有戴家祠堂,桥西有倪家祠堂而得名,初建无考。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更名为祠堂桥。1981年改为平桥,易名池塘桥(祠堂的谐音)。

虹桥 在镇北,初建无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民国24年(1935年)6月,因新开转道河拆除在虹桥西侧的塔影桥,移建虹桥于思古墩现址。

中心桥 原名中新桥,民国25年(1936年)新开转道河建木桥,1953年重建,1980年重建钢筋混凝土单孔大桥。

頔塘桥 在镇东,1981年建造震铜公路时新建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东新桥 民国25年(1936年)开转道河时建木桥,1953年改为钢架木板桥,1990年重建钢筋混凝土桥。

据清道光《震泽镇志》载,震泽镇郊区(主要是指今震泽镇农村,也包括今八都南港村等地方)有桥30余座,稍有名气的有24座,它们是:香花桥、花园桥、穆祥桥、圣塘桥、鹤皋桥、明芝桥、戴公桥、分乡桥、众善桥、柳塘桥、众安桥、仁安桥、吉利桥、万安桥、富安桥、西安桥、杨定桥、安庆桥、陶家坝桥、迎福桥、聚宝塘桥、榻水桥、外倚桥和梅家桥。这些桥梁一般均初建无考,大多重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现将几座主要桥梁介绍于后:

明芝桥 俗呼盲子桥,在勤俭村,原为木桥。清嘉庆(1796—1820年)中改建为石桥。80年代,震泽人民公社出资拆除旧桥,重建一孔双曲拱人行桥,跨径20米,桥面宽度2米,梁底标高7.5米。

柳塘桥 即双杨大桥,在双杨村,跨頔塘河,初建无考,明万历(1573—1619年)中重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僧达宗募建,同治八年(1869年)道士胡志麟募款重修。1985年,拓浚双杨狭段300米河道,改建柳塘桥为钢筋混凝土桥,易名双杨大桥。

众安桥 在众安桥村,柳塘桥东,明成化(1465—1487年)中由吴江县人周麒建造,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吴江县人杨坤,里人徐学健等重建。同治八年(1870年)道士胡志麟募款重修。

仁安桥 在双杨村,众安桥西,初建无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建,同治八年(1870年)道士胡志麟募款重修。1985年,与双杨大桥同时改建为混凝土平桥。

聚宝塘桥 俗称对方桥,在蠡泽村,初建无考,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重建,梁架式三孔石桥,后被轮船撞毁,1987年由镇人民政府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三孔拱洞平桥。

榻水桥 在塔水桥村,初建无考。1987年由镇人民政府改建为混凝土平桥。

新生桥 原名迎福桥,俗呼哑子桥,在蠡泽村,初建无考,清嘉庆时重建。1981年重建一孔手扶拖拉机双曲拱桥,桥宽2.5米,跨径25米。

1990年底统计,震泽农村共有大小桥梁52座(不包括小河浜上用简易木板架的便桥)。

二、驳岸

以条石干砌而成的驳岸起着加固市河的重要作用,是县内各市镇城镇建设的一大特色。1990年前修建的护坡驳岸用混凝土沙浆砌块石而成。解放后,震泽镇陆续在镇区河道修筑驳岸,1989年,筑驳岸2公里,翌年,筑驳岸3.8公里,1990年底统计,全镇共筑驳岸14.96公里。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