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医门诊
一、科目设置
民国25年(1936年)9月,县立医院开诊,设禁烟、医务两科。9月、10月禁烟科共计戒绝烟民400余人,是吴江实行禁烟2年来的最高记录。医务科首诊200余号,复诊300余号。民国35年,县卫生院门诊诊治科目有内、外、皮肤、花柳、妇产、眼、耳鼻咽喉科。卫技人员有医师2人,护士3人,助产士1人,调剂员由卫生稽查员兼代。民国37年12月,县卫生院门诊业务交省立吴江医院办理。
县人民医院建院时,门诊设内、外2个大科,内科兼治肺科、儿科、传染、花柳科,外科兼治妇产、皮肤、口腔、五官科。1953年初,建立X线室。1956年,设内、外、肺科3科。1958年,门诊例次49787例次,其中内科32562例次、外科13915例次、五官科1833例次、妇产科913例次、急诊448例次、出诊116例次。1958年前已设急诊室。1959年,增设齿科,配备专职齿科医生。齿科后称口腔科。
1960年,设儿科门诊,配备专职儿科医生。1961年4月,设五官科,配备专职五官科医生。1962年,设妇产科。妇产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设在病区。1964年起,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传染病门诊室。1965年,精简机构,将内、外、妇产、儿、五官、口腔科合并为内科(包括儿)、外科(包括五官、口腔)、妇产科。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从病区搬至门诊部。
1971年初,设立心电图室,由内科管理。1972年外科开设骨科专科门诊。1975年7月,开设泌尿外科专科门诊。1976年,开设传染科门诊,配备专职传染科医生。1978年,心电图室隶属门诊部。1979年,相继开设心血管内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门诊。
1983年10月,成立B超室,隶属门诊部。1984年6月,开设门诊小手术室。7月,开设呼吸内科门诊。是年将妇产科门诊分设为妇科门诊、围产期保健咨询门诊和计划生育手术室。1985年9月,开设肾内科门诊。1986年1月,建立脑电图室。
1990年12月底,开设血液病门诊。1991年5月,外科开设脑外科门诊。8月,成立急诊科。1994年5月,始设内分泌专科门诊。1996年4月,医院建立功能检查科,辖管超声、脑电图、心电图室,为院部直属科室。1997年3月,内科开设肿瘤内科专科门诊,下半年,麻醉科开设镇痛专科门诊。
2000年4月,开设专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门诊。10月,内科开设风湿免疫专科门诊。2002年2月8日,传染科更名为感染科。2003年6月起,感染科开设结核病防治门诊,负责吴江地区结核病的定诊、管理、免费抗结核板式药的发放。2005年5月,设内镜中心。至2005年底,门诊部共设内、外、妇产、儿、感染、口腔、眼、耳鼻咽喉、皮肤、急诊等医疗科目。其中内科有心血管、神经、消化、肾内科主任医师门诊,心血管、呼吸、神经(心理咨询)、消化、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门诊及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肿瘤化疗、风湿免疫等专科门诊;外科有普外、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门诊,泌尿外、普外、肝胆外、骨科、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门诊及普外、胸外、脑外、骨科、乳腺、肿瘤、泌尿外科专科门诊;儿科设副主任医师门诊;感染科设副主任医师门诊、结核病防治门诊;口腔科设副主任医师门诊及口腔正畸专科门诊;眼科设副主任医师门诊及白内障专科门诊;耳鼻咽喉科设喉科副主任医师门诊;皮肤科设副主任医师门诊;麻醉科开设副主任医师镇痛门诊及镇痛专科门诊。另设有内镜中心,开展电子胃镜、肠镜、支气管镜门诊检查。
二、吴江市妇幼与生殖保健服务中心
2003年3月,成立市妇幼与生殖保健服务中心。“中心”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依照“计卫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将医院妇产科与市计划生育指导站的人员、技术、设备有效整合后合作组建而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临床医疗服务机构。“中心”门诊设在三层住院楼三楼西侧,开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门诊及子宫肌瘤、内膜异位主任医师门诊,卵巢肿瘤、女性生殖系感染、高危产科、妇科内分泌、婚前咨询、优生指导、宫颈疾病副主任医师门诊和妇科、不孕症专科门诊。住院依托医院妇产科病区。吴江市卫生局、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吴卫人(2003)字第28号文件,任命吕弘道为“中心”主任,高红、王利明为“中心”副主任。5月,“中心”开诊。
三、急诊科
1991年8月,成立急诊科,配备副主任。1992年1月,急诊科设在新建的红十字急救中心楼一楼西侧,面积500余m2,设预诊室、治疗室、抢救室、清创室、输液室、120病区。抢救室内五机(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起搏仪、洗胃机、呼吸机)、八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胸腔穿刺包、腰椎穿刺包、导尿包、清创包、输血包、输液包)及急救药品配备齐全。配备7名护士,护士相对固定,医生由内、外科各1人轮流急诊值班,内科固定1名医生值日班。9月,经院领导同意,急诊科副主任辞职后,急诊科的医疗工作由医务科直接管理。
2001年7月,急诊科搬至三层住院楼一楼西侧,房屋面积800m2,床位11张。2003年3月,急诊科配备副主任。是年设备增配脉氧监护仪,更新了飞利浦除颤起搏仪和Achican呼吸机。医生、护士均相对固定。2004年12月,120急救在医院组建成立。2005年8月7日,急诊科搬至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一楼东侧。有工作用房17间,内设抢救室,清创室,内、外、五官科诊室,急诊B超室,观察室,值班室,办公室。12月30日,急诊科、120急救与ICU组成急救中心,实行“三位一体”化管理。年底,急诊科有医生5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120有医师4人,驾驶员4人,接线员3人。配备救护车4辆。
四、门诊专科
(一)口腔科
1959年,医院设置齿科。有诊疗室1间,10余平方米,配备油泵式牙椅1台。后齿科改称口腔科。文化大革命初期,口腔科医生下放,口腔科停办。
1970年,医院恢复成立口腔科。1978年,人员增至2人。科室搬迁至原三层门诊楼二楼,有诊疗室2间,面积20余平方米,配备牙椅2台。
1983年,人员增至4人。1986年购置国产涡轮机2台,人员增至7人。1989年添置X线牙片机、铝汞振荡机各1台。
1992年1月,科室搬迁至红十字急救中心楼三楼,设诊疗室、技工室、石膏室、X线室、休息室。是年,添置电磁烤炉、电解抛光仪等全套口腔铸造设备,开展铸造镶牙业务。
2001年1月,口腔科设副主任。是年,老式牙椅陆续更新为综合治疗牙椅(意大利牙椅2台、上海胜利牙椅5台),先后购置了超声波洁牙机与光固化机、种植牙系统、口腔全景机等设备。2003年3月,口腔科设主任。2005年8月7日,口腔科搬至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四楼,设诊疗室、技工室、石膏室、X线室等工作室。所有综合治疗台都配备内置式超声波洁牙机,综合治疗牙椅由单独气泵改良为统一供气、供水。2005年底,口腔科有医生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硕士学历1人。
(二)眼科
1961年4月,医院始设五官科门诊,隶属外科。1962年下半年,苏州医学院派3名医生来院协助指导五官科业务工作。1972年,苏州眼科医生马太来院专职从事眼科诊疗工作。眼科与耳鼻咽喉科诊室分开,行政建制上并不分开。
1977年,眼科人员3人。1978年10月,眼科搬至原三层门诊楼二楼。有诊室、暗室各1间,面积40m2左右,与耳鼻咽喉科合用1间小手术室,10m2左右,主要设备有手持裂隙灯、眼底镜、眼压计。1979年上半年,苏州眼科医生回原单位后,眼科有医生2人。
1982年,眼科医生增至3人。1984年,购置裂隙灯、显微镜、检影镜及镜片箱。
1992年1月,眼科搬入红十字急救中心楼三楼。有诊室、暗室、检查室各1间,与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合用门诊手术室。1993年~1999年先后添置眼科手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眼科角膜曲率、A超仪等设备。1999年设专用手术室1间。
2001年1月,医院设眼、耳鼻咽喉科副主任。2003年3月,眼、耳鼻咽喉科设主任。2005年8月7日,眼科搬入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五楼。设诊室、暗室、检查室各1间,与耳鼻咽喉科合用1间小手术室。是年购置了裂隙灯、蔡氏显微镜各1台。2005年底,眼科有医生4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学历1人。
(三)耳鼻咽喉科
1969年~1977年4月,耳鼻咽喉科患者由眼科、口腔科医生兼治。
1977年4月,恢复耳鼻咽喉科。1978年10月,耳鼻咽喉科搬至原三层门诊楼二楼。有诊疗室1间,与眼科合用1间小手术室。设备有头灯、额戴反光镜、鼻镜、耳镜、测听仪等。有医生2人。
1992年1月,耳鼻咽喉科搬至红十字急救中心楼三楼。设诊疗室、测听室、办公室各1间,与眼科合用门诊手术室。是年,购置丹麦产电测听仪1台。1995年,购置日本产OLYMPOSENFT3纤维鼻咽喉镜1台,设置喉镜室。1998年,购置南京产耳鼻咽喉综合治疗台1台。
2004年,更新电测昕仪,购置鼻窦内窥镜(带监视系统)、微波治疗仪各1台,纤维鼻咽喉镜配备显像系统。2005年1月,购置AD229b听力计、AT235声阻各1台。8月7日,搬入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五楼,设诊室、测听室、喉镜室、办公室各1间,与眼科合用1间小手术室。是月,购置耳鼻咽喉综合治疗台2台,耳鼻咽喉支撑喉镜1台。2005年底,耳鼻咽喉科有医生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
(四)皮肤科
1979年8月,医院设立皮肤科,归门诊部管理。诊室设在原三层门诊楼二楼外科门诊室。
1980年初,皮肤科搬至门诊楼一楼,1间诊疗室。1982年,增设手术室1间,购置上海医用电灼机1台。1988年,增设激光室,购置二氧化碳激光机1台。人员增至2人。
1991年2月,添置氦氖激光机2台。5月,添置高电频多功能美容仪1台。1993年,增添紫外线负氧离子治疗仪喷雾器。1994年,添置南京康友微波机1台。人员增至3人。1998年购进红光治疗仪2台。
2001年1月起,皮肤科由眼、耳鼻咽喉科主任兼管。8月,增加1名医学本科毕业生。2003年5月搬至原三层住院楼三楼,设诊室2间,手术室2间,照光室1间,办公室1间。2005年8月7日,皮肤科搬至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二楼,设诊疗室3间,光疗室2间,手术室2间。2005年底,皮肤科有医务人员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
(五)理疗室
1961年10月,医院创办理疗室。位于二层西式楼房一楼西南侧,诊疗室1间,10余平方米。配备红外线、超短波治疗仪各1台,开展照光治疗。1969年11月,理疗室停诊。
1972年,恢复理疗室。有诊疗室1间,位于原内科门诊室,约15m2,理疗床3张,人员1人。添置紫外线治疗仪、直流感应理疗机各1台。开展蜡疗、醋疗、离子透入疗法。1978年10月,理疗室搬至原三层门诊楼二楼,诊疗室1间,30余平方米,理疗床3张,理疗坐椅2张。
1982年,人员增至2人。先后增添了音频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神灯)、按摩器等仪器,开展穴位贴磁、穴位药透疗法。
1998年8月起,工作人员为1人。
理疗室开展的业务项目主要是运用理疗仪器,以及蜡疗、醋疗、离子透入、穴位药透、穴位贴磁等方法,治疗关节炎、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小儿肺炎、小儿先天性斜颈、慢性溃疡、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骨折愈合后功能恢复、手术后切口感染、疤痕硬结、肠粘连、急性软组织挫伤等。
2001年4月,理疗室停办,照光治疗由皮肤科承担。
五、院外门诊
(一)机关医务室
1979年9月,在县人民政府大院内设医务室,用房2间约30m2。设诊疗室和药房。配备医务人员2人,人员相对固定。1997年4月实行医保后,增加医保收费员1人。2005年底,机关医务室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
(二)鲈乡社区卫生服务站
1998年5月25日,鲈乡门诊部开诊。2002年7月,鲈乡门诊部改建为鲈乡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600m2。内设内科、计划生育指导咨询、中医康复门诊室、注射室、输液室、健康教育室、康复训练房。配置挂号、收费、配药、社区医疗、卫生宣教、保健康复、信息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2005年底,鲈乡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内科主治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药房3人兼挂号、收费。
(三)庞山湖门诊部
成立于2001年5月8日,房屋面积90m2。内设诊疗室、观察室、注射室、药房4室。配备工作人员3人,其中内科副主任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2004年7月转交同里镇卫生院。
(四)水乡门诊部
2001年10月设立,地址在鲈乡南路,面积200m2。内设诊疗室、观察室、注射室、输液室、药房5室。配备医务人员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护师1人。2003年5月转交松陵镇卫生院。
(五)世纪大厦医务室
2002年12月设立,面积30m2。内设诊疗室、药房。2005年底,世纪大厦医务室有医务人员2人,其中主治中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
第二节 西医病区
一、病区设置
民国35年(1946年)2月,县立医院设门诊、病房两部分。病房设4等。10月,县卫生院有床位40张。民国37年12月,县卫生院住院业务交省立吴江医院办理。
县人民医院建院时,西医设门诊、病房两部分,病房设4等,16张病床。1952年,江苏省卫生厅核定医院固定病床85张。1954年,设内科病房(包括传染科、小儿科)、外科病房(包括五官、妇产科手术)和肺科病房。1956年,省卫生厅批准固定病床95张,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加10张,合计105张。1959年,省卫生厅核定增加床位50张,实际开放146张。
1961年,仍设内科、外科、肺科3个病房。是年,省卫生厅核定床位200张,实际开放120张。12月24日,新建的三层住院楼竣工。1962年,与新建住院楼连体建造的4间产科病房投入使用。1964年第二季度,病房、手术室搬进三层住院楼。医院始设住院部。内设内、外、儿、妇产、肺科、急性传染病6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50张。妇产科病区设在一楼东侧,内科病区设在二楼东侧,西侧为儿科、传染科,外科病区在三楼西侧,手术室在三楼东侧。肺科病房另设。1965年,精简机构,病区合并为内科(包括儿、传染、肺科)、外科(包括五官、口腔)、妇产科3个病区。病区开放床位218张。
1975年,开放床位214张。1976年底,儿科病房从二楼西侧调整到二楼东侧内科病区内。调整后,使传染科病区与内、儿科病区相对分隔开来。1977年初,传染科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有独立护理单元,医生相对固定。传染科仍隶属内科管理。1978年底,床位216张,其中内科病区108张(内儿科50张、中西医结合10张、传染科48张),外科病区74张(外科67张、五官科7张),妇产科病区34张。1979年,苏州地区卫生局初步核定医院床位数为210张。
1982年2月,妇产科病区增设婴儿室。是年,实际开放病床220张,其中内科病区100张(内科49张、儿科9张、传染科42张),外科病区72张(外科67张、五官科5张),妇产科病区48张。1983年3月1日,江苏省编制委员会、江苏省卫生厅核定医院床位210张。1984年9月28日,新建传染科病房楼启用,传染科病区自此为独立病区。设床位62张,其中普通病床14张(包括肠道病床2张),肺科病床14张,肝炎病床34张。10月,住院部增设老干部病区(六病区),在三层住院楼北面新建二层楼房内,单独院落。是年,妇产科病区新设高危孕产妇监护病房。1985年11月,儿科建立独立病区,床位25张。1986年5月20日,苏州市编制委员会、苏州市卫生局核定医院床位305张。1987年9月,手术室搬进手术血库楼。1988年5月,外科病区扩大为东外科、西外科2个病区。东外科病区为骨科、泌尿外科及普外科,有医生7人。西外科病区为普外、胸外、烧伤外科,有医生6人。1989年5月,在放射科楼二楼开设康复病区。
1990年,病床分布情况为内科55张,外科80张,妇产科51张,儿科30张,五官科6张,传染科54张,老干部病区29张,总数仍为305张。1991年5月,在东外科病区增设脑外科。1993年11月,内科病区分东内科、西内科2个病区,东内科病区为心血管、消化、血液科等,西内科病区为呼吸、神经、肾内科等。1994年6月,儿科病区搬至原三层门诊楼三楼。1994年10月,妇产科开设爱婴病区。1995年6月,在三层住院楼一楼西侧,开设母婴同室病房。12月,康复病区撤销。1998年6月,因建造住院大楼,老干部病区撤销。1999年5月,骨科病区与儿科病区组成一个新病区,以解决外科床位紧张的问题。
2001年4月24日,十二层住院大楼启用,内、妇产、外科等病区相继搬进大楼。30日,ICU成立。5月24日,吴江市卫生局核定医院床位416张。2002年2月8日,传染科病区搬至原三层门诊楼一楼东侧,传染科更名为感染科。2003年4月,抗击“非典”时,感染科病区改为发热病区。在吴江市康复医院另设感染科病区。5月,感染科病区设在原三层门诊楼二楼。6月,发热病区撤销,亦作为感染科病区。至2004年底,住院部设13个病区,共开设病床416张,其中12个病区设在十二层住院大楼内,分布情况为:一病区(一楼)为儿科病区,病床10张;二病区(二楼)为产科,病床46张;ICU病区(三楼),病床9张;四病区(四楼)为妇科,病床35张;五病区(五楼)为骨科和脑外科,病床31张;六病区(六楼)为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病床35张;七病区(七楼)、八病区(八楼)为普外科,病床各35张;九病区(九楼)为普外、胸外、泌尿外科,病床35张;十病区(十楼)为肿瘤、血液、内分泌、风湿免疫、肾内科,病床35张;十一病区(十一楼)为消化、神经内科,病床35张;十二病区(十二楼)为心血管、呼吸内科,病床34张。感染科病区设在原三层门诊楼一、二楼,病床41张。2005年8月7日,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启用后,医院病区进行调整。至11月12日,设在十二层住院大楼内的病区为:二病区(二楼)为产科病区,开放病床46张;三病区(三楼西侧)为ICU,病床9张;四病区(四楼)为妇科,病床35张;五病区(五楼)为产后(爱婴)休养区,病床31张;六病区(六楼)为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病床35张;七病区(七楼)为骨科、脑外科,病床35张;八病区(八楼)为普外科,病床35张;九病区(九楼)为普外、胸外、泌尿外科,病床35张;十病区(十楼)为普外科,病床35张;十一病区(十一楼)为神经内科,病床35张。设在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内的病区为:十三病区(四楼)为儿科病区,病床23张;十五病区(五楼)为呼吸、风湿免疫科,病床38张;十六病区(六楼)为消化、肾内科,病床35张;十七病区(七楼)为心血管、内分泌科,病床35张;十八病区(八楼)为肿瘤内科、血液、介入科,病床35张;十九病区为感染科,设在原三层门诊楼一、二楼,病床37张。至2005年12月30日,实际开放床位534张。2005年12月30日,在聘任中层干部的同时,对十二层住院大楼内的外科病区计划作如下调整:六病区(六楼)为骨科,七病区(七楼)为脑外、眼、耳鼻咽喉科,八病区(八楼)为普外一,九病区(九楼)为泌尿、骨科,十病区(十楼)为普外二,十二病区(十二楼)为胸外、肿瘤外科。六、七、九病区的调整及十二病区的建立将在2006年实施。
二、手术室
县立医院建院初,医院在二层西式楼房一楼西侧设简易手术室。有手术间、洗手(含消毒、器械存放)间各1间,面积20余m2。有手术床1张,护士1人。1952年起,手术室固定护士1人,机动1人。
1956年,医院建立标准手术室,有手术间2间,洗手间、器械室、办公室、储藏室、卫生间各1间,面积212m2,手术床2张。位于现富家桥弄19号6幢宿舍楼南侧。
1964年第二季度,手术室搬至三层住院楼三楼东侧。有手术间2间,洗手间2间,石膏室、男更衣室、值班室、卫生间(含女更衣室)、洗涤间、器械打包间各1间,面积256m2,手术床2张。1965年,手术室改建并增设无菌敷料室1间。
1974年,手术室调整,增设无菌手术间1间。
20世纪80年代初,手术室增加辅助房2间,面积增至310m2。设手术间3间,男、女更衣室、器械室、无菌敷料室、洗涤室、值班室、库房、洗手间各1间,办公室兼敷料室。有手术床4张(其中一间放置2张手术床)。1985年,有护理人员6人,麻醉人员5人,工人1人。麻醉兼做巡回护士工作。
1987年9月28日,手术室搬迁到新建手术、血库楼三楼。设有手术间5间(大手术间2间,小手术间3间),洗手间,更鞋室,男、女更衣室,男、女浴室,器械室,敷料室,无菌敷料室,库房,护士办公室,女值班室各1间,麻醉办公室1间兼男值班室。有手术床5张。每一手术问配置了立式空调,设施较前大有改善。护士增加至8人,工人增至2人。1989年9月,成立麻醉科。麻醉人员除夜间值班仍需兼任巡回之职外,麻醉与护理各司其职。
1995年12月,在手术血库楼东面二层制剂楼上加层扩建6间,供手术室使用。手术室内部进行调整,手术无影灯全部更新,增加手术间、库房、医生休息室各1间,增加手术床1张。污物洗涤与器械清洗分室进行,手术室区域划分更加合理。1997年,手术室护士有12名。麻醉与护理完全分工明确。
2001年5月,手术室搬迁到十二层住院大楼三楼,设手术间9间,每间放置手术床1张,配有空气净化,手术室有专用的中央空调,辅助用房齐全。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有史赛克腹腔镜仪器2套,飞利浦C臂机、施乐辉腹腔镜仪器、史赛克关节镜、美国顺康前列腺电汽化治疗仪、英国佳采等离子治疗仪各1套,美国强生超声刀1台,德国贺利手术无影灯3只,台湾美众无影灯4只等。2005年,添置施乐辉350三晶体腹腔镜、子宫粉碎机、激光碎石系统、眼科手术显微镜各1台。2005年底,手术室护士增加至18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8人,未定级2人。
二、麻醉科
20世纪50年代,无专职麻醉医师,麻醉工作由手术医师和护士兼做。麻醉方式有局部浸润麻醉(简称局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乙醚开放滴入麻醉(简称全麻)。
20世纪60年代起,麻醉工作以专职麻醉人员为主。麻醉方式增加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简称硬麻)、乙醚气管插管麻醉、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等。设备增加国产103型麻醉机1台。
1979年,开展普鲁卡因静脉全麻和骶管麻醉。
1981年,选派2人参加苏州地区麻醉训练班学习。1985年5月,引进麻醉师1人,开展了氯胺酮基础麻醉、小儿麻醉等新项目。1987年,新开展臂丛麻醉。设备增加了3台国产103麻醉机。1989年9月,成立麻醉科。
1994年,添置了美国进口Omeda全自动麻醉机1台,国产麻醉机2台。1995年,开展了深静脉置管,术中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新技术。此年起,麻醉科与手术护理分工明确,麻醉人员不再兼做护理工作。1996年,添置呼气末CO2监测仪1台、血糖监测仪1台,把PCA、PICA技术成功运用于术后镇痛,实现了患者术后无痛。1997年下半年,开设镇痛专科门诊,主治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腰腿痛等顽固性疼痛疾病。1998年起,麻醉科李金彪负责全院住院医师的急救复苏培训工作及为乡镇卫生院培训麻醉医生。
2000年5月,麻醉科搬迁至十二层住院大楼三楼,按二级系科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管理和建设。是年添置Engle监护仪8台。2002年3月,开展无痛人流术。2001年5月,把腰一硬联合麻醉技术运用于妇产科手术,麻醉完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7月,微创中心成立后,陆续开展了腹腔镜、胸腔镜、TVP、关节镜等微创手术的麻醉技术。
2004年3月,开展无痛纤维胃镜、肠镜术日间麻醉技术。全年手术麻醉例数达到6000余例。2005年9月,在全麻技术中使用微量泵,使麻醉剂量更加精确。全年,手术麻醉7000余例,日间麻醉1400余例。2005年底,麻醉科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7人。
四、ICU
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是随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建立的新的临床科室。2000年10月,医院开始筹建ICU。2001年4月30日,ICU成立。6月2日举行“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揭牌仪式,陈强院长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黄世英院长、ICU杨兴易教授揭牌。医院ICU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技术指导之科室,病床10张,达到综合ICU基本标准。ICU位置布局合理,分隔单元设置,每张床位面积15m2。电源、负压吸引和供氧等设施能达到ICU抢救患者需要。病房拥有美国进口的Margutt中央监护系统,供24h进行危重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控。另有各类进口呼吸机,如西门子Servo300A型、NewportE200型和E500型、PENNET760型、Galileo等9台,以及电动冰毯、床边X线机、B超机、心电图机、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仪、血气生化分析仪、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张床等设备。2004年6月14日ICU被定为吴江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05年12月,ICU与急诊科、120院前急救组成急救中心,实行“三位一体”化管理。2005年底,ICU有医生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
五、吴江市微创中心
1994年8月,外科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填补了吴江微创手术的空白。1997年,骨科开展膝关节镜下手术。1998年,泌尿科开展微创手术。2000年,胸外科开展胸腔镜下手术。医院领导根据微创技术发展状况,决策成立微创中心。
2001年7月8月,医院举行十二层住院大楼落成典礼暨吴江市微创中心成立仪式。江苏省卫生厅唐维新副厅长、第二军医大学吴灿副校长、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朱建胜、吴江市人民政府市长马明龙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微创中心下设腔镜、内镜及介入3个专业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仇明教授为微创中心顾问,高泉根为学科带头人。2004年6月14日,微创中心(包括肝胆外科)被吴江市卫生局定为吴江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微创中心是一个松散组织,需集医院的设备、人才优势有计划地发展。在市卫生局和医院的重视下,医院微创技术发展很快,至2004年底,微创技术已在普外、骨科、泌尿、胸外、脑外、妇产、耳鼻咽喉等科室广泛应用,开展范围和数量在苏州市内同级医院中占领先地位。2005年12月14日,微创普外科通过苏州市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评审。12月30日,微创中心设主任,由高泉根院长兼任。
第三节 西医诊疗技术
一、急诊急救
20世纪50年代,医院已建立急诊室,至60年代,急诊室仅有换药碗、小创伤缝合包、人工洗胃器等设备,能处理急诊及进行一般临时急救。
20世纪70至80年代,急诊室陆续增添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心电图机、自动呼吸机、各种手术包和抢救药品,抢救的病种有电击伤、中暑、心跳呼吸骤停、各类外伤及大出血、各种休克、急性中毒等。1989年,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率为81.31%。
1991年8月,成立急诊科。逐步配备“五机”、“八包”,设备更趋完善,抢救能力进一步加强。1999年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8.21%。至2005年底,急诊抢救成功率已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
2001年4月30日,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ICU急救医师与各专科医师团结合作,逐步开展床旁介入血管栓塞、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Swan—Ganz导管监测和床旁临时气囊起搏导管应用、脑内血肿急诊定位及穿刺引流术、冰毯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纤支镜肺泡灌洗、血液净化救治脓毒症及三升袋的配制和护理等抢救新技术。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床旁介入血管栓塞在省内属领先水平。抢救病种已涉及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合并休克、重症胰腺炎、ARDS、MODS、脓毒症、严重多发伤等。ICU有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吴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其中1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郑志群先后当选第三届苏州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组委员、第一届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急救ICU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
二、内科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医院开展透视、摄片、钡餐透视等业务,提高了对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内科已能做胸腔、腰椎穿刺。中期,肺科已开展人工气胸、人工气腹、气管滴注治疗肺结核患者。
20世纪60年代,放射科逐步开展支气管、泌尿系统、胆道系统造影,化验室开展细菌、生化、免疫检验。随着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内科诊断疾病水平不断提高。1971年初,建立心电图室后,内科组织医生分批学习心电图诊断技术,成立心血管组。自此,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逐渐有所提高。1972年9月,内科采用腹膜透析方法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成功1例。1975年起,506同步呼吸机的应用,提高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能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纤维胃镜、B型超声诊断仪、大型X线机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增加及医院不断选派医生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内科系统二级学科迅速发展,相继成立心血管、神经、消化、肾脏、呼吸、血液、内分泌、肿瘤、风湿免疫等专科。
(一)心血管内科
1979年第一季度,内科开设心血管专科门诊。
1982年5月,首例心脏电复律治疗获得成功。1983年4月27日,采用经胸壁针刺心肌电极(针灸针)做心脏紧急临时起搏,结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成功抢救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至1995年底,用此方法共成功抢救3例。是年,购置电生理刺激仪,开展了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开始了无创电生理检查。1986年10月14日,在上级医院技术支持下,开展了首例临时起搏和埋藏式永久型起搏器植入术,填补了县内这一项目的空白。1987年开展安装临时起搏器后电复律新技术。
1991年5月起,开展24h动态心电图监护。是年,在上级医院支持下,开展了首例AAJ单腔起搏器植入术。1993年7月22日,在上级医院支持下开展了首例希氏束心电图检查,标志着有创电生理检查的起步。10月27日,开展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2月13日,在上级医院支持下,开展了首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994年5月,先后开展简易平板、踏车运动心电图检查。1995年2月17日,开展首例肾动脉造影术。3月,独立开展AAI、VVI、VDD等单腔起搏器植入及DDD双腔起搏器植入术,至2004年底,共进行起搏器植入71例85例次,共安装DDD8例,在苏州地区二级医院中居领先地位。9月,开展24h动态血压监测。是年起,开展肾动脉等周围血管造影术。1996年4月28日,在上级医院支持下,开展首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1997年6月,首次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998年,1名台商患重症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成功获救。
2001年6月29日,与上级医院合作开展首例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至2004年底,共治疗71例,其中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002年起全面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Stents介入治疗。2002年6月18日,开展省内首例带ADO功能DDR型双腔心脏起搏器安装。2004年6月14日,心血管内科被吴江市卫生局确认为吴江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05年12月14日,心血管内科通过苏州市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评审。至2005年底,有医生6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建科以来有3项科研成果在吴江市、苏州市获奖5项次。
(二)消化内科
1979年4月,开展纤维胃镜检查,开设消化内科专科门诊及在内科病房中设置消化专业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消化科已能熟练开展肝脓肿穿刺引流、十二指肠引流、小肠造影、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技术,救治了一批肝硬化失代偿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脓肿、急性胆囊炎等患者。1982年10月,开始内镜治疗术,开展胃内异物取出术。1984年9月起,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至2004年底,累计胃镜检查45000余例次,结肠镜检查达6500余例次。1987年开展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
1993年起,内镜治疗术发展较快,先后开展内镜下微波治疗、射频治疗,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入及圈套结扎术,以及内镜下或X线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等。至2004年底,已为200余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为30余例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成功安装食管支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3年6月,消化内科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倡导建立的以三级医院为主体成员的胰腺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中少数几家二甲医院科室之一。是年起医院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更趋规范,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的当今医学条件下,已成功救治了多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04年3月,与麻醉科合作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5月起,开展14C呼气试验检测HP,实现了无创HP测定。内镜室引进酸化水消毒制度及胃镜前快速HBsAg检测病员分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内镜及活检钳消毒,最大限度地使患者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同时,通过与各兄弟科室合作,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与普外科合作,通过对不明原因腹水患者做腹腔镜检查,提高确诊率;开展术中肠镜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放射科合作,行DSA检查诊断小肠出血。与感染科合作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
至2005年底,有医生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
(三)神经内科
1979年第三季度,设立神经内科专科门诊。
1986年1月,开始应用脑电图诊断仪。
1993年,医院建立CT室后,提高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1996年10月,开设神经内科、心理咨询专科门诊。
2000年起,开展了脑梗死的抗凝和降纤治疗,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抢救成功率,并进行了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致残率。2001年~2003年,螺旋CT和磁共振、DSA、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等先进检查设备的应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神经科疾病的确诊率。
建科以来,神经内科积极开展临床工作,对脑血管病、癫痫、颅内肿瘤、脑炎、锥体外系疾病、肌病和心理科疾病具有较成熟的诊治经验,医疗业务、科研能力、教学工作在市内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底,有专科医生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学历2人。全科有3项科研成果获吴江市科技进步奖。
(四)呼吸内科
1984年7月,内科开设呼吸专科门诊。1987年10月,医院配备血气分析仪后,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年起开展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包裹性胸膜炎、肺穿刺抽脓治疗肺脓疡、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癌及胸膜活检术。
1992年,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新项目。配备了日本CHESTHI198型肺功能仪,开展肺通气检查,使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2004年8月11日,购置了CHEST33型大型肺功能仪,独立开展肺通气、弥散功能测定,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并用于协助手术科室术前准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2005年4月,添置无创呼吸机1台。下半年,开展面罩辅助呼吸。2005年底,有医生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硕士学历2人。2005年,该科有1项科研项目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肾内科
1985年9月,内科开设。肾内科专科门诊。1986年3月,采用床边血液透析成功抢救1例重症水杨酸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1990年,开展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首次使用单个血泵行床边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获得成功。1997年4月22日,血液净化中心投入临床使用,配置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B血液透析机2台及美国生产的水处理设备1套(4床单元),肾内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血液净化中心成立以来,采用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持续性床边血液透析滤过等新技术,抢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重症胰腺炎、药物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
2000年起开展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同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疑难肾脏病,取得了一定疗效。至2005年底,设备有血液透析机12台,其中血滤机1台;有医务人员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专业护士6人。肾内科的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新技术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领先水平。
(六)内分泌科
1994年5月,内科开设内分泌专科门诊。1999年5月,医院开始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提高了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能力。
2001年,开始应用发光法检测胰岛素,又相继开展了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球蛋白测定,为内分泌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应用发光法测定各种激素,做到当天出报告,为抢救和诊断内分泌疾病,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诊断依据。内分泌科成立以来,诊断和抢救了大量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低血糖昏迷、垂体危象、甲亢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等危重患者。2005年9月,内分泌科购置胰岛素泵1台,使胰岛素给药剂量更加准确。至2005年底,有医生4人,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1人,主治医师2人。
(七)血液科
1990年12月底,内科开设血液病专科门诊。血液科专科医师能阅读骨髓片,与检验科一起诊断骨髓病。
病区先后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粒细胞缺乏症、MDS等患者。在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开展成分输血新项目,还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获较好效果。2005年底,血液科有主治医师1人。
(八)肿瘤内科
1989年1月,由内、外、放射科合作开展了肺癌、肝癌的介入治疗。
1991年,介入治疗业务中断。1995年,医院成立介入诊疗专业组,恢复肿瘤介入治疗业务。1997年3月,内科成立肿瘤内科,开展肿瘤的内科综合治疗,填补了我院肿瘤治疗的一项空白。1999年3月开展了肿瘤局部治疗、免疫治疗等。
2003年3月起开展肿瘤化疗加热疗项目。2005年12月,采用HY7000肿瘤热疗仪,开展肿瘤热疗业务。2005年底,肿瘤科有医生3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
(九)风湿免疫科
2000年10月,内科开设风湿免疫科专科门诊。2001年4月起,先后收治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狼疮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部感染、重叠综合征(SCE+RA)、白塞病伴肺部感染、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部感染、类风湿关节炎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痛风、干燥综合征伴免疫性肝炎及肝性脑病、大动脉炎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反应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癫等患者。2004年5月,医院相继购置美国贝克曼公司特定蛋白仪、德国欧盟公司试剂、用酶链免疫法检测单链DNA抗体及双链DNA抗体、用斑点法检测抗核抗体全套,对诊断风湿免疫病提供了帮助,为风湿免疫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底,风湿免疫科有主治医师1人。
三、外科
20世纪50年代初,外科已能进行下腹部和剖宫产手术。1956年,医院建成标准手术室后,开始进行胃、胆、脾切除等上腹部手术。1958年,医院外科开展手术共757例次,其中腹部外科手术348例次,泌尿、肛门外科手术124例次,骨科46例次,肿瘤16例次,妇产科113例次,其他110例次。当时,医院外科水平在苏州地区同级医院中居领先地位。
1962年,共手术881例次,其中上腹部手术17例次,下腹部469例次,骨科54例次,其他341例次。1965年,做了大小手术共1282例次。
1971年起,在外科中设立了骨科专业组,逐步开展了常见骨科手术,如四肢骨折内固定术、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术、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小儿麻痹症矫形术等手术。1972年,医院开设骨科专科门诊。1975年为1例断指的外伤患者进行断指再植术获得了成功。7月,外科设泌尿专业组,开设泌尿外科专科门诊。1978年,外科开展游离空肠段与肝总管吻合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半胃切除术,自体颈内静脉、肠系膜上腔静脉与下腔静脉架桥分流术等新技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普外科的基础上,骨科、泌尿、胸外、脑外等专科迅速发展,手术领域得以不断拓展。
(一)普外科
1981年,独立开展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87年,开展首例门腔分流术,术中胆道造影。是年起,陆续开展“胃癌根治”及联合脏器切除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空肠、肝总管、左肝管Roux—Y吻合术,改良性乳腺癌根治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切开引流术等手术。1989年1月,外科与内科、放射科合作开展肺癌、肝癌的介入治疗。10月,开展首例全肝肝胆管结石Ⅲ级肝胆管切开成形盆式胆—肠内引流术。
1994年8月起,开展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这是医院外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在肿瘤外科方面开展了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的根治及改良根治术,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结合术中、术后腹腔化疗,软组织肿瘤的广泛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肝胆胰专科方面,开展了肝胆管结石的肝叶切除胆肠内引流、胆管狭窄切开成形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肝门区肝癌切除、肝恶性肿瘤的肝动脉插管术(DDs)、放射介入(TACE)、门脉高压症的脾切+断流、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
2002年,开展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取石。并开展LBBD(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在上级医院协助下,开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2003年,开展ERCP、EST加网篮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2005年底,有医生2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9人。该科有4项科研项目获吴江市、苏州市科技进步奖5项次。
(二)骨科
1983年,开展脊柱哈氏棒手术。1985年,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翌年对股骨颈骨折又开展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肌骨瓣移植术。1986年起,经过上级医院指导后能熟练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987年,国内由苏州医学院首先开展脊柱Roy—Camille手术,骨科作为首批科研协作单位,参与完成了此项目。此后脊柱后路椎弓根手术在国内逐渐广泛开展,骨科能紧跟技术前进的步伐,于1989年起,开展了脊柱Steffe手术。是年,“椎弓根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科研项目获吴江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开展脊柱Dick手术。1996年,开展脊柱R—F手术。以上几项手术的开展,标志着脊柱后路椎弓根手术已成为骨科领域的一项成熟技术。
1991年,在上级医院指导下进行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1997年,开展膝关节镜下手术。1998年,开展颈椎前路内固定术。1999年6月,开展显微手外科新技术,进行手外伤修复及断指(肢)再植。10月,开展了四肢干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复杂的四肢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000年起,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了全膝关节置换术。2002年7月,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2003年起,开展全髋翻修术。2005年5月,开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7月,开展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2005年底,骨科有医生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学历1人。骨科设备主要有史赛克关节镜、电动显微镜、电动骨科牵引床等。
(三)泌尿外科
20世纪80年代,泌尿外科开展的手术主要有精索静脉曲张术、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鞘膜翻转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盂切开取石术、肾切除术等。
1990年,开展了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全膀胱切除术。1994年,购置了吴江地区第1台体外震波碎石机(B超定位,液电式),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治疗。1998年,购置CIRCONACMI汽化电切镜,泌尿外科在苏州地区率先开展经尿道电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切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自此泌尿科进入了微创手术时代。1999年,开展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狭窄内切开等腔内手术。
2000年,购置了第2台体外震波碎石机(X线定位,磁盘式)。2001年,添置输尿管镜,开展输尿管镜检查、输尿管镜下套石术。2002年,开展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2003年,开展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购置GYRUS等离子电切镜,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尿道狭窄等离子切开术。2004年,为1例精囊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精囊肿瘤切除术。2005年2月,开展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2月,开展输尿管镜下取石术。2005年底,有医生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建科以来有2项科研项目获吴江市、苏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次。
(四)胸外科
1980年,进行首例肺癌左下肺叶切除术并获成功。1981年起,陆续开展食管下段及贲门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贲门失弛缓症的Heller手术、脓胸引流、纤维板剥脱及胸廓成形术、胸壁肿瘤切除术等。在上级医院的协助下开展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等。1988年5月26日,在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指导下,进行了首例心脏二尖瓣狭窄分离手术,至2004年共成功进行了10例心脏手术及缩窄性心包炎手术。
1993年起,手术范围进一步扩大,手术难度进一步提高,能独立完成食管中上段癌切除、中央型肺癌的全肺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手术。1997年8月,开展经胸腹颈三切日食管癌根治术。
2000年6月起,先后开展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周围型肺肿瘤切除术、胸膜活检术、胸膜腔固定术、血胸探查术等微创手术。2003年,独立开展了首例肺癌的袖式肺叶切除术。在上级医院协助下还开展了肺癌的袖式肺叶切除术及肺动脉成形术(即双袖)。另外开展的手术还有膈疝修补术、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切除术等。2005年底,有医生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
(五)脑外科
1991年5月,医院开设脑外科。6月,首次对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的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救治成功。8月,对1例交通事故导致的右额颞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获得成功。9月,对首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实施单孔钻颅引流术后治愈。1992年3月,成功开展首例“脑室腹腔分流术”。4月,在上级医院指导下,首次对1例功能Ⅲ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术后患者存活7年。而后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展了蝶骨嵴中外1/3脑膜瘤、矢状窦中2/3脑膜瘤、小脑半球胶质瘤、颅内转移瘤、颈胸段硬脊膜髓外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并取得成功。1994年1月至5月,成功抢救30例脑外伤危重患者。通过对各类颅脑外伤以及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5年起,采用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式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在积累了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6月,独立开展在CT定位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创伤性脑血肿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取得满意疗效,使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手段更加完善。2005年底,有医生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
四、妇产科
20世纪50年代,妇产科主要业务是产前检查,新法接生,已能进行臀牵、产钳、胎吸等难产手术。
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放环、取环、人工流产、中期妊娠引产、输卵管结扎等手术。60年代后期,逐步施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子宫破裂修补术、子宫脱垂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宫颈部分切除术、会阴裂伤修补术、子宫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术、捆绑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全切除等手术,用电灼方法治疗宫颈糜烂。开展宫外孕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化疗。
20世纪70年代,施行了输卵管通液术。1976年,淘汰电灼方法,采用电熨法治疗中、重度宫颈炎。1977年起,能开展子宫下段剖宫产和子宫摘除术,全年治疗子宫脱垂患者100例,妇产科手术291例。
20世纪80年代,施行了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上海妇产医院及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协助下,开展了卵巢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引进宫腔镜用于诊断及部分手术,硫酸普拉酮用于过期妊娠引产。
20世纪90年代,开展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1992年,对首例产后大出血行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成功。1998年,对一取环所致子宫出血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成功。多次应用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患者,疗效显著。1999年,始行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2000年,开展了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摘除术、宫外孕部分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不孕症盆腔黏连分解术。200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协助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及全子宫切除术。2005年底,妇产科有医生2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2人。
五、儿科
20世纪601年代,采用冬眠疗法配合抗生素对症补液治疗中毒性菌痢,青霉素间隔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内服菜油同时油水灌肠治疗肠虫症肠梗阻均取得良好疗效。
1979年,对多例肺炎迟迟不愈者采用理疗促使其肺部液体吸收取得显著疗效。对1例12岁频繁抽搐、深度昏迷的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全力抢救,昏迷3d后清醒,住院20d痊愈出院。
1985年,应用频谱理疗及超声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治疗重症肺炎及呼吸衰竭患儿。是年,婴儿室购置新生儿暖箱。1988年,儿科病区收治Ⅱ°~Ⅲ°新生儿硬肿症和双胎低体重儿伴有硬肿、肺炎患儿,经过精心医疗护理,治愈出院,彻底改变了过去不收治新生患儿的情况。
1991年,治疗低体重儿48例,治愈硬肿症16例,其中体重低于2000g者8例(最小仅1250g),均存活出院。抢救重度窒息儿76例,其中Apgar评分小于3分者22例,行气管插管抢救16例,有2例并发颅内出血也均治愈出院。1992年,儿科收治1例大医院拒治并奄奄一息的多发疖肿化脓引起败血症合并肺炎、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经40多天治疗,痊愈出院。1993年,与市妇保所合作承担吴江地区的儿童预防保健和传染病防治工作。1995年起,儿科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推荐的GINA方案,吸入激素及β受体兴奋剂规范治疗支气管哮喘。1998年,应用PARI雾化吸入微泵进一步加强了急重症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诊治疗效。
2002年6月起,应用DAVID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至2004年底治疗近数百例患者,降低了核黄疸的发生率。2003年5月,开展小儿癫痫患者的规范诊治。2004年底,儿科拥有抢救车1辆,3F牌心电监护仪、DAVID新生儿黄疸治疗箱、青霉素快速皮试仪、N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各1台,A1580输液泵3台,PARI雾化吸入微泵4台。2005年8月,添置东软监护仪NSC—B1台,开展患儿心电、血压、呼吸、脉氧监护。11月,添置浪牌经皮给药治疗系统1台,开展经皮给药治疗肺炎、咳喘、腹泻、肠炎等疾病。至2005年底,有医生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
六、感染科
20世纪50年代,曾用气道内滴入异烟肼、链霉素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取得一定疗效。
1964年4月1日,开设肠道门诊,对腹泻患者开展大便检查霍乱弧菌。
1978年,开始采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985年起,开展HRN—M检测。1987年,开展快速肝穿刺活检术以来,对肝炎的病原学诊断逐渐明确。对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胆汁淤积型肝炎,先后采用了胎肝细胞移植、肝病治疗仪微波治疗、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1991年,成功治愈11例危重出血热患者。
2003年起,对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在肺结核治疗方面,抗痨方案从9~11个月中、长程发展为6个月短程疗法。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逐渐规范。特别是对痰菌阳性或空洞、粟粒性肺结核患者按照DOS方案进行全程管理。2005年9月,开展无创机械通气。
2005年底,有医生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4人。
七、口腔科
1959年,口腔科成立,开展项目主要为补牙、拔牙及一般牙疾的诊治。
1970年,恢复成立口腔科,一些牙槽外科项目得以开展。
1983年,口腔科修复项目开始起步。是年起,科室还承担吴江卫校口腔班、护士班的口腔医学教学任务。
1990年,口腔科开展牙齿X线摄片。1991年,开展口腔颌面外科手术。1992年,添置全套口腔铸造设备后,铸造金属支架的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固定义齿类一批新的口腔修复项目全面开展。
1993年,在南京口腔医院指导下开展了儿童、成人口腔正畸治疗项目。半年后,已能独立开展活动矫治器、固定直丝弓、方丝弓矫治项目。1994年8月,开展重睑术、纹眼、纹眉、隆鼻术、去除斑痣等颌面美容外科手术。1996年6月24日,停止美容服务项目。2001年起,口腔科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口腔内科方面,根管治疗术已成为前、后牙的常规治疗方法,黏膜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特色;在口腔外科方面,通过去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学习及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合作,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已能独立开展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肿瘤摘除术,颌面部其他肿瘤摘除术,颌面部骨折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等项目;口腔修复方面,烤瓷冠、桥修复全面开展,贱金属、钛、贵金属铸造技术得到应用。2004年,参与成立了吴江市牙病防治指导中心。2005年,该科有1项科研项目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八、眼科、耳鼻咽喉科
(一)眼科
眼科成立初期主要业务是诊治一般眼疾。1979年,开展白内障冰冻囊内摘除术、青光眼虹膜嵌顿术、青光眼巩膜灼滤术、眼外伤修补术等内眼手术。
1989年,开展配镜验光。
1993年,添置眼科手术显微镜后,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巩膜咬切术及显微小梁切除术,并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手术、眶内异物取出术。1999年,同上级医院合作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至2004年,眼科已能独立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外伤眼球修补术、前房异物取出术等乙、丙类手术及选择性地开展甲类手术。
(二)耳鼻咽喉科
1962年下半年,在苏州医学院的协助指导下开展了扁桃体摘除、鼻中隔偏曲矫正、上颌窦根治等手术。
1977年4月,耳鼻咽喉科恢复。1978年起,开展耳鼻咽喉手术,开设病床收治患者。
20世纪80年代,耳鼻咽喉科已能开展耳、鼻、咽喉疾病的甲、乙类手术。
1995年起,购置纤维鼻咽喉镜,开展纤维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摘除等手术。2004年起,开展鼻窦内窥镜下息肉、鼻窦炎等手术。
九、皮肤科
1979年8月起,医院自制洗、醑、酊、膏、粉等剂型的皮肤科用药,治疗皮肤瘙痒、真菌感染、毛囊炎、疖、疥疮、白癜风、脂溢性脱发、小儿尿布皮炎等疾患。
1982年,开展寻常疣、痣、赘生物电灼手术治疗。1989年,对疣、痣、鸡眼、赘生物、腋臭、疤痕进行激光手术治疗,对会阴瘙痒、湿疹、皮肤感染等进行激光照光治疗。
1991年12月,开展带状疱疹、假性近视的激光治疗。5月,开展腋臭激光手术。1993年,应用紫外线负氧离子治疗仪对难以治疗的玫瑰糠疹、色素沉着、白癜风、痤疮、脂溢性皮炎进行治疗,效果好,深受患者欢迎。1994年,开展对盆腔炎、附件炎、前列腺炎、乳腺炎、小叶增生等疾病的微波治疗。1998年3月起,又开展了皮肤病的红光照光治疗。
2000年11月起,开展性病诊治业务。
历年来门诊例次统计见表4—1,理疗室工作量统计见表4—2,急诊例次及抢救患者例数统计见表4—3,收治患者情况及主要质量指标统计见表4—4~4—6,主要手术情况统计见表4—7~4—10,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见表4—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