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二轮修志 >> 黎里镇志 >> 第十七卷 人物

第十七卷 人物

2014/12/2 10:38:15    作者:  来源:  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字 号:  】   点击量:53099

黎里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自元至清,曾产生特奏状元及许多进士、举人,也出现不少业绩卓著的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以后,有为之士不断涌现,他们为革命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时值当代,从黎里走出众多高级人才和功臣模范,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学有所长,业有所成,或在家乡,或在外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本卷对已故的黎里人或曾迁居黎里的突出人物立传,对通过查阅资料或直接联系等方式收集到的2006年以前任职的黎里籍知名人士、在黎里工作的先进模范人物列入人物简介或人物表。同时,将《黎里镇志》(1991年版)中已出现的人物或增添新内容,或直接予以复载,一并归入本卷。鉴于编纂1991年版《黎里镇志》时,由于资料等因素,收录的人物覆盖面不广,本轮修志作尽可能的挖掘,并增录黄埔军校黎里学员和历代进士和举人。

第一章 人物传

魏汝贤(1216-1245  南宋特奏名状元。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魏志的四世孙。居黎里镇作字圩。清光绪蔡丙圻《黎里续志?卷三古迹》云:“状元旌第,在镇作字圩,宋特奏状元魏汝贤所居。有司旌其门,今其地尚称迎恩坊。”黎里魏氏一族门望显赫。魏汝贤曾祖魏宪、魏志,分别于绍圣丁丑(1097年)与元祐辛未(1091)得中进士,祖父魏贲,政和丁酉(1117年)进士登第,魏汝贤父亲处宋南渡乱世,科举不第。魏汝贤天资聪明,幼贫力学,经童试进入松陵学宫就读,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21岁中举。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春,参加朝廷在临安(杭州)举行的会试,得中进士,并蒙恩赐得特奏名状元。官知温州兼节制镇海水军。为表彰吴江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明洪武三年(1370年),吴江知县孔克中为魏汝贤在松陵镇学宫东侧立状元坊一座。

周元理(1705-1782  字秉中。原籍浙江仁和(杭州),7岁父亲弃世,随母回归黎里娘家。19岁进学成为秀才,清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周元理出任直隶蠡县知县,后又调任清苑县,由于谨勤办事,深受总督方观承的赏识,本拟提升广东万州知州,但时值修城尚未竣工,上方有令留任清苑。在任期间,周元理努力使工程有条不紊地按期完成。乾隆赏识周元理的才能,后调易州,不久即晋升宣化知府。乾隆喜好出巡,畿辅是出巡的必经之路,可是宫馆、驿传、车马等事务,若经办人不力,往往要生事扰民,于是就让周元理负责其事。此后,乾隆出巡,一切妥贴。周元理也因此擢升按察使,再迁布政使。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命周元理随尚书裘曰修、总督杨廷璋治理河患,周元理任劳任怨,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提出不少合理建议,拟定治河措施,因功授山东巡抚。不到半年,又提升直隶总督。任上,周元理继续将治理河患作为首要大亊,在他的指挥下,修筑津门五闸,疏浚天津子牙河、永定河。是年末,下属雄县有人起诉知县锡瑛私卖仓谷,乾隆命尚书裘曰修会同侍郎英廉查证,结果所告属实。周元理未经查实,偏信下属之言,故犯有包庇罪。于是,乾隆下令将周元理革职留任。一年以后,官复原职,加太子少保衔。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8月,山东寿张王伦聚众造反,周元理督师平定。随后,与侍郎兼顺天府尹蒋赐勘察八旗荒地,招募佃户耕种,明令8年后起租,百姓生活逐渐富足。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井陉知县周尚亲勒索乡里,乡绅请梁绿野出面伸张正义,到正定府控告周尚亲,知府方立经袒护知县,反诬梁绿野“挟嫌滋亊,敛钱抗官”,上报直隶总督,周元理没有认真查实,按知府报告上奏朝廷,梁绿野冒死赴京控告,乾隆派尚书福隆安等核查、按治。周元理因查事不实,革去总督之职,予三品衔到正定修筑隆兴寺以赎罪。寺建成后授左副都御史,仍署直隶总督。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调任兵部左侍郎,再擢升工部尚书,掌管直隶境内并河南、山东的军民政务。周元理任工部尚书一年余,因年老乞休,于乾隆四十七年春,告老回乡。

周元理为官一生,兢兢业业,深受乾隆帝喜爱,皇帝除多次赐写“福”字外,特赐众多上方珍物,许予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冬,周元理病逝,乾隆帝闻讯,深为痛惜,令江苏布政使致祭。周元理去世后,葬于黑龙甸(现松陵镇黑龙村)。

徐达源 1767-1846 清诗人、画家。字岷江,号山民。初由太学候选布政司理问,后改任翰林院待诏,是掌管缮写、校对、文史的官员。在翰林院任待诏一年后即返乡,闭门著述。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文学家袁枚到徐达源家作客,共同谈诗,十分投机,意趣相合,见解相同,徐达源与夫人吴琼仙同拜袁枚为师。徐达源广交名流,性格豪迈,风义好施,重艺术轻仕途。他善画墨梅,形象简老疏古。曾集名人手迹,刻“紫藤花馆藏帖”,流传海外,日本人藏之圣庙中。著有《黎里志》《吴郡甫里人物考》《涧上草堂纪略》等,并校《诚斋诗集》。黎里镇现有徐达源故居,名“新咏楼”。

吴琼仙(女,1768-1803 清女诗人,画家。字子佩,号珊珊,吴江平望人。幼年在家读书,爱好诗文,与徐达源结婚后,孝敬公婆,与家人相处和睦,夫妻感情甚笃。持家之余,常助夫君校书,或相伴弹琴赋诗,焚香赏画,夫妇同歌,为时人所慕。吴琼仙诗别具一格,冷冷清清,若清水见底。喜绘花鸟,自写小影,勒石以志纪念。著有《写韵楼诗集》《双巢翡翠阁小札》等。黎里镇现有吴琼仙书斋,名“写韵楼”。

沈毓桂1807-1907 清大臣。字寿康,号赘寿、赘翁。松陵镇淘沙浜(今双板桥西)人,遭火灾后迁居黎里镇。

震泽县学的附生,早年科场失意,灰心仕途,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到上海,结识王韬,经介绍进入上海墨海书馆,接受西方文化。咸丰七年(1857年),担任西方传教士秘书,并接受洗礼,后随传教士艾约瑟到山东等地传教。同治五年(1866年),授职云南昭通府通判,但未到任。同治七年,协助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担任主笔,翻译刊登中外政事、学校、商务等。光绪八年(1882年),创办上海中西书院,自任总教习,前后执教18年。与西方学者共同翻译《英国志》《中西关系略论》《格至探原》及天文、化学、算数、医理诸书30余种。

沈毓桂较早接触西方思想,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是中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思想、西方文化作出贡献。

 1832-1891  清末官吏,爱国将领。字亮臣,号朗斋,直隶(今河北)大兴人,原籍浙江钱塘。张曜为黎里蒯贺荪(号士芗)的内侄,幼年随蒯到黎里读书。蒯贺荪在河南固始任知县时,张曜投奔之,帮其协办团练。在与捻军作战中,张曜多次立功,先后升任总兵、河南布政使等职。被劾“目不识丁”,改总兵。同治三年(1864年),在黎里新蒯家弄底东侧建造船厅一座,自书匾额“退一步处”,寓退隐之意。光绪二年(1876年),随左宗棠入新疆,抗击英、俄侵略,立下战功,被荐为帮办新疆军务之职。中法之役,又被召回保卫京城。后历任海军帮办,广西、山东巡抚等职。张曜精通水利,亲自督治山东境内黄河水患,卒于工地。朝廷赠予他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衔,谥勤果。

张曜自被劾后致力于学业,工诗善书,兼通六法,著有《河声岳色楼集》。

倪寿芝(女,1864-1943  18岁嫁与王燮卿,其夫早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年近40的倪寿芝在参加同盟会的胞弟倪与三劝勉下,前往上海城东女校求学,学成返里。第二年,她在胞弟的支援下,集资兴学,倪寿芝以簪珥等首饰捐助,设立“求吾蒙塾”,倪寿芝任学监,从事儿童教育,“求吾蒙塾”是黎里镇第一所私立小学。该校男女同校,遭顽固势力非议,倪寿芝不畏人言,坚持招收女生。由于倪寿芝办学有方,学校声誉鹊起,校舍不敷使用。光绪三十三年,设立“民立小学”分部。学校成立“嘤鸣手工会”,学生所作工艺品,参加“南洋劝业会展评”,获奖章、奖状。民国3年(1914年),学校与黎里镇西“明懿女校”合并,成立第四区女子学校,倪仍任校长。她在职期间,任劳任怨,一心办学,曾建六楼六底新校舍1幢。民国13年,因病辞去校长职务,但仍关心学校建设,再捐田70余亩以充学校经费。她还拆去家中花园、假山以作学校操场,并垒假山在校舍前,美化环境。

陈松夫1867-1926  原名松甫。曾在黎里第四高等学校及树人高等学校执教。陈松夫攻国画,擅画仕女人物,风姿神态栩栩如生。他笔下的花鸟也别有情趣,生意盎然。民国13年(1924年)10月下旬,江苏省在上海举办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他的国画作品参加展出。经上海诸名人评议,审定其作品列入超等,给予金质奖章。

 (1874-1934)  字冶民,别号壮怀。12岁即能书径尺大字,有神童之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金松岑等在上海参加中国教育会,与章太炎、邹容相交往。“苏报案”发,与金松岑等设法延请英国律师琼斯为章太炎、邹容辩护,未果。遂避祸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政法,并加入中国同盟会,结识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初任浙江宁波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旋即辞职。辛亥革命爆发,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宋教仁遇刺后,蔡寅曾协助程德全追查凶手。袁世凯称帝时,蔡寅担任江苏省代理省长,与黄兴一同宣布江苏独立,并指挥军队与袁世凯的亲信在南京城外天堡城展开激战,至事不可为才出走北京。后从事法律编辑工作。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府时,蔡寅出任浙江高等法院温州分院院长。晚年醉心浙南山水风光。后病逝于上海。

殷佩六(1881-1941)  原名恭壬,号佩六。少年时随父至乌镇读书,后又在当地从师学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殷佩六在新蒯家弄悬牌行医。辛亥革命后任水警队长驻守城区。民国5(1916)袁世凯称帝,殷佩六与何嘉禄会合组成独立军,又称护国军,宣布独立讨袁。416日护国军占领吴江县城。18日起遭苏州水警及官兵约2000人进攻,护国军英勇反击。终因双方兵力及武器装备悬殊,21日护国军败退。袁军曾悬赏3000元缉拿殷佩六。殷佩六暂避上海租界,半年后,出任广东翁源县知事近3年,再调任连山县知事2年。任两处知县期间,捕盗贼,兴教育,修水利,行惠攻。卸任时,当地人民沿途欢送不绝。民国10年,因健康状况欠佳回黎里,在夏家桥设诊所,擅长内科、妇科。对贫困病人均施医施药。

民国11年(1926年)5月,殷佩六倡议组织黎里市民公社,当选为社长。他发动社员多次参加反帝爱国政治活动,并经常在《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通电,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大义凛然。任市民公社社长期间,热心于公益善举,在修桥筑路、改善环境卫生、兴办平民教育、组织救火会、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上尽心竭力,市民对他甚有好评。后调任瓯海县长。民国17年,因气喘病日益严重,辞职返黎里,仍挂牌行医。民国30年,病逝。

柳亚子1887-1958  北厍大胜村人,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镇。原名慰高,字安如,号亚卢,再改名弃疾,字亚子,后以亚子为统一名号。柳亚子幼年由母亲教识字,并口授《唐诗三百首》。

戊戌政变那年,柳亚子12岁。受父亲影响,他一度赞成康、梁变法维新,14岁时曾为此私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并开始在上海报纸发表诗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柳亚子由陈去病、金松岑介绍,加人中国教育会,并与陶亚魂、蔡冶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黎里支部,创办《新黎里》油印月刊。光绪三十二年216日,柳亚子由高天梅、朱少屏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又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1113日,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共同发起的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正式成立,南社与同盟会相呼应,同心协力,鼓吹革命。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柳亚子应邀赴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三日后称病辞职,到上海办报。袁世凯窃国以后,柳亚子返回黎里。他主编的《南社丛刻》,公开发表南社社员的许多作品,揭露袁世凯复辟封建专制主义的种种罪行。

民国12年(1923年)4月,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里》报。该报提倡新文化,宣传社会主义和劳工问题。5月,在上海与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一道发起筹组新南社,跟旧南社中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分家”。1014日,新南社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柳亚子当选社长。新南社中不仅有著名革命家廖仲恺、何香凝,还有新文学作家沈雁冰、刘大白等。12月,柳亚子以同盟会会员身份,由叶楚伧、陈去病介绍,加入正值改组的中国国民党。民国13年初,受委派在吴江秘密发展党员,筹建地方组织。8月,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成立,当选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民国14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上海成立,柳亚子当选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民国151月,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面对党内右派的肆意挑衅,柳亚子当面责向蒋介石:“到底是总理的信徒,还是总理的叛徒?”会上,他与何香凝、彭泽民竭力反对排挤共产党的所谓“整理党务案”,并愤然于闭会前拂袖离粤。回到上海,他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陈以其在国民党内作用更大未予同意,亦不同意其反蒋建议。他遂满腹郁闷返归故里,杜门不出,埋头书斋,与儿子无忌开始从事苏曼殊研究。

民国16年(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58日深夜,派军警到黎里指名搜捕。柳亚子藏身复壁,得以幸免。数日后,化名唐隐芝携家流亡日本,寓居东京郊外乐天庐。民国174月归国,定居上海。

民国30年(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柳亚子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联名发出宣言,谴责国民党当局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罪行。他又以亲笔代电复函重庆国民党中央,拒绝赴渝出席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因而被开除国民党党籍。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达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柳亚子和他数次畅谈,诗信往还,毛泽东并以旧作《沁园春?雪》相赠。柳亚子在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增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又参与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当选中央常务干事。民国37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柳亚子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195010月,柳亚子委派外甥徐孝穆返回家乡黎里,将黎、沪住所的家藏古籍、文献、书刊、信札,全部捐献给国家,现分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回京后,又将携京之文献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使这些珍贵文献得以遗惠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此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自1952年起,柳亚子长期患病。19549月,出席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11月,抱病出席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勉上主席台座位。l958621日,病逝北京医院。

柳亚子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写下大量声情激越 、意气风发的不朽诗篇;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对南明史终身不渝的研究,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柳亚子文集》全部出版。这部文集包括《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录》《南社纪略》《自传?年谱?日记》《苏曼殊研究》《书信辑录》《南明史纲?史料》等七集九册,共计300万字。

倪慰农(1889-1961)  12岁至21岁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辛亥革命后,入国立京师农政学堂,毕业考试全科第一名。应南通张謇之邀赴清江浦(淮阴)办气象观测所,后入农商部商标局任职,民国16(1927),辞职回黎里,在老宅店面开设杂货铺“萃英商号”。在家乡期间,倪慰农创办农业试验场,称“慰农学圃”,他试种的水稻亩产430公斤,并引进推广番茄、包心菜、白猪、长毛兔等。他每天用黑板抄录气象预报挂在街头,直到1957年,数十年如一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避难到浙江安吉,后回乡做小买卖度日。因不与汉奸合作,遭到忌恨。民国29年(1940年)7月,汉奸纵火焚烧倪家九楼九底店堂房屋,他不畏强暴,开始与中共地下党员接触。为支援解放军攻打上海,他一次献粮60石。土改前,将自己所有农具、农船与新买的一条牛献给农会。1956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又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他在黎里中学任教植物学,因教学需要,将家中后园蔬菜花木地无偿赠给学校作为实验园地。1958年,患病赴沪诊治,手术后返乡,即成半身不遂之症。1961年冬病逝于黎里。曾出版《中等农业气象学》等著作。

金一新(1890-1950)  字瀛怀。父金苍柏系著名中医。金一新兄弟4人随父先后在嘉兴、上海求学。金一新在上海民立中学毕业,成绩优良,被选拔赴日本东京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成回国后,先后任上海大学教授、嘉兴永明电灯公司经理兼工程师、江苏省南京工业专门学校代理校长兼机械科主任。民国12(1923),曾参加江苏省教育厅赴日考察团去日本考察。后又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科长、浦津铁路局材料厂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铁路材料厂赴汉口,在汉口应中华职业学校邀聘,去重庆该校任机械科主任。抗战胜利后,即随该校迁回上海继续任教,直至1950年,因癌症逝世。

金一新著有《基本工程画》《机械工程画》《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学》和《实用基本电工学》等教科书。

朱剑芒(1890-1970)  原名长绶,字仲康,改名慕家,后以剑芒名行世。朱剑芒自幼全恃自学。早岁与兄剑锋及周湛伯、顾悼秋、沈剑霜(时人称为黎村五子)从柳亚子游。又曾追随其表叔陈申伯创办平民小学,招收失学青少年就读,对孤寒子弟,一律不收学费,并发给课本及笔墨用具。

柳亚子创办南社时,朱剑芒即入社。他喜欢向各报纸杂志投稿,以诗词为主,偶亦作小品文字。后平民小学因经费困难停办。朱剑芒先后应聘于梅堰小学、平望小学,以及苏州的博文、桃坞等校,继又去上海,任教于寰球中国学生会校、竞雄女学、市北中学等校。

剑芒曾入世界书局任编辑,并任国学社编纂工作。曾考订《陶庵梦忆》(1982年上海书店重印此书)。一度去闽南办《长风报》,后在浙、闽审计处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审计处秘书,后仼代处长。民国36年(1947年),严家淦(台湾财政处长)邀他去台湾,他拒绝前往。并于上海解放时做好移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黎里中学及常熟县中语文教员。1956年,曾任常熟市政协副主席。偶而为虞山胜景题写匾额对联。常熟政协文史资料组曾刊印他的《我所知道的南社》一书。

 1891-1984  字圣秋,祖居黎里汝家桥东侧故宅。早年就读于同里金松岑创办的同川公学,毕业后兼任该校的数学、体育教员,与陈去病、柳亚子等均是同窗挚友。汝贤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前夕曾积极参与反满剪辫运动。民国5(1916),在殷佩六讨袁不幸失败时,汝贤曾为其隐蔽枪支,进行掩护,使之免遭追捕、迫害。民国826年,汝贤先后在15个水利工程部门发挥自己的水利专长(曾获七级委任工务员证书),从事抢堵海塘与黄河决口、疏泄长江淮河水道、修建灌溉设施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汝贤协助土改工作组丈量土地,测绘图表。随后,应江苏和苏州水利部门之邀,视察太湖水网系统及水利设施,实地收集数据资料,为全面治理太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1954年,太湖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时,汝贤经常测量水位,并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及时抢险救灾。他晚年改业西药。汝贤历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金诵盘(1894-1958)  出身于儒医之家,自幼禀承父教,在中医方面有扎实的基础。21岁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曾于民国5(1916)任浙江督军府军医,不久辞职,在上海开设私人诊所。由于他能将中、西医融会贯通,医术高超,病家纷纷前往求医。经他医治后,常见奇效。当时适逢禁烟法令颁布,凡吸食鸦片者一律勒令戒除,瘾君子多前往求治。他用酩酊法戒除,半个月后必除恶疾,效果显著。

金诵盘为人正直,慷慨豪爽,交游广泛。他与孙中山交谊很深,孙中山几次病重,幸赖金诵盘妙手回春。民国13年(1924年),孙中山患病,经金诵盘治愈后,孙中山欣然亲笔题写“是医国手”横额赠金诵盘。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时曾特地为蒋介石、戴季陶、金诵盘3人的4个儿子(蒋有二子,戴、金各一)分别命名为蒋经国、蒋纬国、戴安国、金定国,取其“经纬安定”之意,这4人当年来往密切如兄弟。民国143月,孙先生旧病复发,急电召金诵盘赴京,但为时已晚。他赶赴北京,而孙先生已于312日逝世。金诵盘痛哭失声,当场昏倒,经北京医院抢救后月余才康复。

黄埔军校创办后,金诵盘应邀前往任该校卫生处处长,兼广州军医补习所教务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卫生处处长兼总司令部侍从医官。以后,因与蒋意见不合。又返沪私人开设静安医院。

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将静安医院全部医疗设备及被服等捐献给红十字会,只身赴南京请缨抗日,被任命为卫生勤务部野战救护处处长,后又任卫生勤务部部长。不久南京沦陷,他因救护伤员未及撤离,避难于外国使馆内。4月后,经友人设法,化装成回乡难民由上海转道香港至武汉。以后,任军医署卫生监察委员会主任、陆海空总司令部卫生处处长、卫生部统计司司长等职,赴重庆后,任军医署副主任、院长。民国27年(1938年)冬,他作为重庆方面的代表赴延安慰问伤病员。与毛主席、周副主席及中国共产党其他几位领导人晤谈、合影。

抗战胜利后,他认为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不愿同流合污,遂辞职返南京设私人诊所。民国35年(1946年),被选为全国医师公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前夕,由南京迁返故乡黎里设所行医,对经济困难者送医送药。每逢阴历初一、月半,必到出生地杨墅乡间送诊,风雨无阻,乡民有口皆碑。

新中国成立后“镇反”时,他因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高级职务而入狱,先被判死缓,后因查无罪行,减为有期徒刑2年。他在狱中写下近2万字坦白书,自认扪心无愧。半年后,邵力子闻讯急告周总理,周总理电示华东军政委员会:“查明金诵盘下落,予以特殊照顾。”经保释至无锡,后任苏南行署卫生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调任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驻会委员,后任顾问,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8年,患胰腺癌医治无效逝世。

毛啸岑(1900-1976)  字兆荣。江苏省立第三师范肄业后返乡,任吴江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教师、校长。民国12(1923),协助柳亚子创办《新黎里》报,宣传国民革命与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提倡新文化。民国13年,参加改组后的国民党,协助柳亚子主持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的工作。五卅运动后,他与柳亚子等组织黎里国民外交后援会,召开大会并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民国14年,任吴江县督学。民国15年,遭孙传芳通缉,逃往上海,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文书科长、秘书长,配合北伐军进入上海。民国16年,随江苏省党部机关到南京从事革命活动,由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侯绍裘被害,没有正式履行入党手续。后遭到逮捕,经营救脱险,返回吴江,继而出走浙江。民国19年,回到吴江,参加邓演达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民国21年到上海,先后在南洋高级商业学校、民立中学等校仼教,后入招商局会计室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王绍鏊的帮助下,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介绍丁秉成到吴江组织抗日武装,帮助沈月箴等打入汪伪吴江县政府收集情报。民国288月,毛啸岑离沪赴香港,后又赴重庆为中国共产党从事情报工作。民国35年,返回上海,由王绍鏊介绍,在刘晓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是年,他与叶景灏等创办由中共投资的上海中级信用信托公司(后改名中信银行),任总经理。抗战胜利后,他以在金融界工作之便,将上海金融界状况及对解放后金融、保险业的管理意见向中共党组织汇报。新中国成立后,毛啸岑先后任驻中国通商银行公方代表、中国通商银行上海分行总经理、公私合营上海银行副经理、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学校副教务长等职,是政协上海市委员,上海市民建及工商联常委。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张应春(女,1901-1927)  字蓉城,别号秋石,又化名金桂华。黎里女校毕业后在厦门集美女师任教。民国12(1923),受聘任松江县景贤女中教职。民国13年,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毅然带头剪去发髻,以倡新风。民国14年春,张应春到黎里女校任教。是年夏天,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孙中山逝世后,右派气焰嚣张,有人到省党部作反动宣传,她当即予以反击。当时右派控制的妇女部下令解散妇运会,张应春联络杨之华等另行组织妇运会,与右派斗争。同时她利用工余,去上海大学(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社会科学系作旁听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11月,由侯绍裘、姜长林介绍,经中共江浙区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1月,张应春作为江苏省代表之一,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12日,柳亚子、张应春等赴南京参加孙中山陵墓奠基典礼。她在陵墓附近群众大会上演讲,宣传要为工农利益而革命,唤醒工农群众,组织工农群众。会后游行时,国民党右派雇佣的打手企图寻衅殴打柳亚子,幸得张应春等几位女同志奋力护卫,柳亚子才得脱险。318日,刘和珍等惨遭军阀段祺瑞杀害,群情震怒。张应春不顾饥乏交加,日夜奔波,开会演讲,揭露反动军阀暴行,几次险遭反动军警密探毒手,她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毅然勇往直前。为提高广大妇女的觉悟,她编印《吴江妇女》。在发刊词中,指出其办刊宗旨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推翻旧礼教,求得妇女和全人类平等。

民国15年(1926年)秋,张应春任中共江浙区委妇委会委员,党外仍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委兼妇女部长。民国1647日,中共省党部党团书记侯绍裘急电召张应春去南京,她不顾家人劝阻,立即由黎里赴南京。10日夜间,侯绍裘在莲花桥主持秘密集会时,突遭国民党反动派特务逮捕。11日,应春亦被逮捕。她坚贞不屈,几天后牺牲。民国17年,柳亚子与好友及烈士亲人在应春故乡葫芦兜村北莲荡滩建衣冠墓。并转请于右任先生题碑文:呜呼,秋石女士纪念碑。

殷明珠(女)(1904-1989  名尚贤,出身书香门第,世居北长田村。曾祖为道光年间翰林,祖父在浙江乌镇做官,父亲擅丹青。清朝末年,全家迁居镇上新蒯家弄。民国6年(1917年),父亲得急病去世,母女俩迁居浙江嘉兴,后再迁上海。

14岁那年,殷明珠进上海中西英文女校。她擅英语,学洋派,爱舞蹈、唱歌、骑马,开汽车,还喜欢模仿外国影星的身姿,善于得体地使用姿态语言。后经人介绍认识成为她丈夫的上海影戏公司老板但杜宇。但杜宇原以卖画为生,后迷上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从画家到摄影师,但杜宇是第一人。两人志趣相投,珠联璧合,尝试拍电影,震撼当时的中国电影界。殷明珠加入影戏公司并主演但杜宇特地为她编写的爱情片《海誓》,这是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爱情故事片。《海誓》是部地道的洋化影片,新式情节、新式人物、新式服装、新式布景、新式思想感情、新式结婚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有史以来第一遭,促成中国电影史上的新式时装戏。民国11123日影片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园首映,大为轰动,殷明珠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担任电影主角的女明星。民国15年春节,她与但杜宇结为夫妇。在此后的17年中,但杜宇共导演30余部影片,殷明珠主演其中的《重返故乡》《传家宝》《盘丝洞》等近20部影片。由于但杜宇所导的影片,有着自己的特色,再加上殷明珠美丽的风姿,时髦的衣着,因而一直吸引着大量电影观众。

民国24年(1935年),殷明珠返黎,见轮船码头简陋,道路泥泞,曾拿出5000银元建造一个轮船码头、铺修一条石子路。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影戏公司的摄影场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殷明珠和但杜宇迁居香港,以卖画为生。1979年,75岁高龄的殷明珠思乡心切,再一次回到黎里。1989年,殷明珠因病去世。

金佩扬1905-1998  原籍吴县西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举家移居黎里。民国29年(1940年)9月,中共淞沪中心县委书记顾德欢派党员夏明辉到平望开辟工作,后发展金佩扬入党。民国301月皖南事变后,在黎里以开设“大同文具店”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此后,金佩扬与人合股开航船,以贩运香烟为名,来去平望、松江一带搜集情报,摸清水路,了解日军调动情况。民国34年,任淞沪地委系统吴江县党组织负责人。是年,他在吴江东部秘密搞武装活动,扩大青东根据地的回旋余地。他两次奉命去浙西天目山与新四军部队取得联系,恢复淞沪支队和苏浙军区的电讯联络,并联系进军大上海的有关事宜,后因中央电令终止。

11月,金佩扬任中共浦南特派员,调离吴江去南汇。民国37年(1948年)4月,中共吴(江)嘉(兴)工委成立,金佩扬任书记。后成立吴嘉武工队,并筹组吴嘉湖独立团,在吴江各地组织开展党的点线工作,壮大党员队伍。解放前夕,金佩扬奉命下太湖,与中共党员赵安民一起筹组武装,控制吴江到南厍、溪港、八坼、横扇等地的国民党乡镇自卫队,策动起义。

民国38年(1949年)428日晚上,金佩扬与党员赵安民带领地方武装四百余人,从太湖四都村进入吴江县城,维护地方治安,防止破坏。29日,与解放军胜利会合,吴江宣告解放。

解放后,历任吴江县委副书记、苏州市委工业部副部长、江苏省丝绸工业局副局长、纺织厅丝绸处处长等职。

蒯斯曛(1906-1987)  民国13(1924),入复旦大学学习,民国16年,毕业于商学院管理系。民国15年,写短篇小说集《悼亡集》。民国21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编纂,编写《上海公共租界史稿》。民国27年,参加《鲁迅全集》编校工作。民国29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编辑《译文丛刊》。民国32年,赴苏中抗日根据地,曾任《滨海报》《苏中报》编辑。民国28年,调入部队,先后担任华中军区司令部秘书、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秘书处主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外文学校政委。民国3310月至1949年底,任粟裕秘书。1954年,转业到上海,历任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长兼总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蒯斯曛担任《新英文辞典》责任编辑,并参加《法汉辞典》《德汉辞典》编纂工作。离休后,他仍埋头于翻译和校阅文稿。在他去世前不久,还在翻译萧伯纳小说《不合理的结合》。蒯斯曛精通数国语言,翻译多种作品,译著左琴科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曙光》,合译埃德加?斯诺《在敌人后方》,宁姆?韦尔思《续西行漫记》。创作有《总董老爷》《两兄弟》《训导主仼》《伴侣》等短篇小说。

倪徵日奥1906-2003  民国17年(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民国18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民国19年,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荣誉研究员。民国20年回国,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等校任教,并兼职律师。淞沪战争爆发,离开上海到重庆。民国321月,倪徵日奥 被任命为重庆地方法院院长。民国36年年初,倪徵日奥 辞去重庆地方法院院长职务,担任司法行政部的参事,主管外事。

民国35年(1946年)53日至民国371112日,远东军事国际法庭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进行正义审判。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远东军事国际法庭由美国、中国、法国、苏联等11个国家组成,中国国民政府选派国民政府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梅汝璈作为东京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向哲浚为军事法庭的中国检察官。但梅汝璈、向哲浚在东京办案受挫,在这危难时刻,点名要求聘请刚从美英两国考察司法回来的倪徵日奥 参与其审判工作。民国3610月,经国民政府同意,倪徵日奥 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身份接受重任。

为取得法庭上的胜利,倪徵日奥 四处奔走收集证据。查证工作历时7个多月。

在大量罪证面前,那些战争恶魔,受到法律制裁。在法庭的最后宣判中,法官历时8天,宣读长达1200多页的判决书,判处7名主要战犯绞刑、16名战犯无期徒刑、1名战犯20年徒刑、1名战犯7年徒刑。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等战犯均被判处死刑。

倪徵日奥回国后,国民政府先后以司法部次长、最高检察长的高位相聘,倪徵日奥厌恶腐败政府,拒绝做官,决心回归学校教育,过平静的书斋生活。

民国37年(1948年)至1954年,倪徵日奥 任上海东吴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1949年后,兼任该校教务长。19546月至19564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任主任兼俄文教员。1956年暮春,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的周恩来电邀倪徵日奥 到北京,倪徵日奥 举家北上,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开始从事外交工作。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后,倪徵日奥  多次作为代表出席国际海洋法大会。1981年,在联合国第三十六届大会上,他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

1984117日,第三十九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分别投票选举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徵日奥以绝对多数选票顺利当选,198526日,在海牙和平宫宣誓就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际司法界最高荣誉的国际法官。199425日任期满,历时9年,卸任时已近88岁。

1994年深秋,倪徵日奥为缅怀其姑毌办学之德,出资2万元在黎里镇中心小学校园内建造一座“王倪寿芝纪念亭”,并亲自撰写亭匾与碑文。

2000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宣布,为表彰倪徵日奥 的杰出成就,在该院设立“倪征日奥国际和中国法律奖”,在该院长廊的墙上镶嵌一块刻有倪徵日奥 名字的铜牌和他的照片。94岁的倪徵日奥 亲临阔别71年的母校,接受母校和美国贝克-麦肯思国际律师事务所颁发的特别证书。

2003年春,倪徵日奥得知黎里镇中心小学举办百年校庆活动,当即致信表示捐赠5万元,并为母校题写“百年校庆纪念册”书名。

倪徵日奥 身为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在国际法学界有着崇高的声望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他编纂出版许多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法律著作,其主要著作有《美国和英国的司法制度》《领海宽度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关于国家管辖豁免的理论和实践》等,他1964年出版的《国际法中的司法管辖问题》一书,则成为国际法领域的经典著作。

柳无忌1907-2002  柳亚子长子,原名锡礽,笔名啸霞、胜己。民国16年(1927年),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民国20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是年秋赴欧洲深造,访问英法德各大图书馆,矢志研究中西文化。民国21年回国后,历任天津南开大学、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大、重庆中央大学教授。

民国35年(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定居美国。先后在罗林斯大学、耶鲁大学、哈脱威克大学、匹兹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潜心研究中外文学,致力写作诗歌和散文。60年代初,在印第安纳大学创办东方语文系,为沟通中西文化,培养人才作出贡献。名列《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国际名人传记》等。

1975年,柳无忌编订出版《葵晔集?三千年中国诗选》,把中国历代诗、词、曲汇编英译,将中国诗歌文化成功地介绍到国外,被称为“一部完整的文库”。

柳无忌青少年时代随父参加南社、新南社活动。19875月,在“柳亚子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南社发起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酝酿成立南社研究团体,并于19895月,发起成立国际南社学会,任会长。19901113日,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名誉会长。他积极筹备《南社丛书》的出版,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和南社研究。

1987528日,柳无忌到家乡黎里,参与柳亚子纪念馆剪彩、揭牌活动。

柳无忌一生勤于著述,至晚年不辍。主要著作有中文书籍14种,英文书籍9种,英译中书籍5种及散见于各种报刊的中、英文章百余种。2002103日,病逝于孟乐公园寓所中。

徐北汀1908-1993  原名徐熹,字北汀,笔名舒澄、石梅、淼翁等。系清代名文人徐金九、徐达源后裔。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擅长中国画(山水),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白马画会会长。

徐北汀17岁就有作品入选《近代名人画集》,并有作品选送日本展出。他一生致力于美术教学50年,在教学中提倡在中国传统优秀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他编写《山水画法》一书,创造画树三笔入手法、构图三数法。国画大师齐白石曾题“胸中富邱壑,脘底有鬼神”的篆联赞语,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片《画家徐北汀》。他曾在北京举办《徐北汀从艺60周年画展》。其作品入选《毛泽东珍藏名家画集》《中南海珍藏书画集》《毛主席纪念堂珍藏画集》等。

朱莲舫(1909-1983)  民国24(1935)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先后任上海南洋医院、上海光华医院、陕西省立医院及陕西医专副教授、眼科医师。民国37年返乡,与周自强合开同仁医院,医院设门诊、住院部,1950年歇业。1951年,因政治嫌疑被捕,是年11月释放。1952年,重返西安,在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任眼科医师,旋升为眼科主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1972年,朱莲舫曾10次被评为省、市和医院的先进工作者,为陕西省劳动模范。1956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1978年,任西安市政协委员。他业务上精益求精,既能为病人施行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又能进行斜视、大小眼矫形手术。朱莲舫于19839月病逝。临终前,他提出捐献遗体及眼睛的要求,其遗体至今仍保留在西安医学院。

柳无非(女,1911-2004  字小佩,柳亚子长女。民国12年(1923年),随父母加入新南社,进上海圣玛利女校读书,民国14年,转上海神州女校,次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文学预科,因民国16年至民国174月,随父母亡命日本,故至民国24年毕业,是年夏赴美留学,入佛罗里达州冬园罗林斯大学英文系,次年转入马萨诸塞州史密司女子大学。民国22年回国,民国32年至民国34年,任上海美新小学英语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上海市妇联。 1978年,当选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当选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先后任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继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

2004414日于北京病逝。

陈应谦1912-2006),民国25年(1936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民国26年,加入宋庆龄医疗防疫队并任队长,到大后方救治难民。民国28年,陈应谦经李克农介绍到革命圣地延安,在中国医科大学,陈应谦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陈应谦变卖自己携带的金银首饰,换回一些病理和生理组织切片以及寄生虫等教育标本,供学生实习之用。与此同时,陈应谦还编写教材及参考书籍。在他的培养下,大批医务工作者奔赴抗日前线。

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陈应谦先后任教员、教育长、副校长及附属医院院长。民国34年(1945年)10月,毛主席结束重庆谈判,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央就将医疗专家王斌、陈应谦接到枣园毛主席的家里,对毛主席进行身体检查。经过细致的检查,陈应谦告诉毛主席,身体正常,请放心。陈应谦不仅为毛泽东服务,他还为刘少奇、叶剑英、陈云、王稼祥、邓颖超、贺龙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诊治过疾病。是年底,陈应谦随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斌奔赴东北前线,参加解放战争。19503月,毛主席从莫斯科回国途中,经沈阳到中国医科大学视察,他和陈应谦久别重逢后十分高兴,关切地询问其工作生活情况。

19531959年,陈应谦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601979年,任宁夏大学副校长、宁夏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0年,陈应谦调任北京第二医学院院长。1987年,陈应谦离休后,年逾古稀的他仍竭诚弘扬中国红十字的人道主义精神,创办中国红十字老年服务中心。1991101日,他以对中国卫生高等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柳无垢(女,1914-1963)  柳亚子次女。民国15年(1926),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读书,民国16年,随父母流亡日本,民国17年,返沪继续在大同中学就读,初中毕业成绩全校第一名。“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运动,组织游行、演讲、贴标语、办壁报。民国219月,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民国23年,因涉嫌共产党被逮捕,经营救出狱返沪。民国249月,柳无垢赴美留学,在佛罗里达州苏劳斯大学攻读社会学。在美期间,她收到几经转辗的瞿秋白信、诗词和照片,将其中一部分发表于《先锋论坛报》。民国28年,赴香港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桂林,任桂林中学高中部英文教师。民国33年,柳无垢入美国战时情报局工作,其间她曾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译成英文。抗战胜利后,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工作。民国37年,她为宋庆龄与毛泽东、周恩来之间的通信充当信使。19499月,陪宋庆龄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1月,调至外交部政策委员会任秘书长。后在全国民主妇联国际部任联络秘书。19525月,仍调回外交部,先后在政策委员会、研究室、新闻司等任秘书科长等职。1954年,翻译宋庆龄《为新中国而奋斗》,还著有《美帝对台湾的侵略》《现代英语会话》,翻译沃尔夫的《裘儿》(英汉对照)、美国萨洛扬的《人类的喜剧》《阿莱罕姆短篇小说集》等著作。196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病逝于北京。

顾家梁(1915-1977)  祖籍莘塔,幼年时随父母迁居黎里。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大夏大学。不满一年,抗战爆发,遂辗转至贵阳仍入大夏大学。因不堪费用负担,不满一年,去昆明入西南联大攻读经济学。毕业后在中缅边界直接税局任税务员。他为人正直,不肯与上司同流合污,不久愤而辞职。以后曾先后在资源委员会及国际电台任职。

抗战胜利后,顾家梁到上海接收真如国际电台。解放战争期间,国际电台职工在地下党领导下举行罢工,顾家梁毅然担任罢工委员会主要领导,与国民党政府作面对面的斗争。事后,顾家梁被当局开除而失业。以后曾多方谋职,但国民党机构都不录用他,不得已,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黎里接受父业恒裕米行。

新中国成立后,他率先在黎里米行同业中提倡转业。经多次协商,终于使7家米行转行,创办联成砖瓦厂。办厂初期,他甚至变卖家中衣物供工厂所需,使砖瓦厂逐步走上正轨。

顾家梁曾任吴江县第一至第六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吴江县政协第二至第五届副主席、县粮食加工公司经理、县粮食局副局长、县工业局副局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后期,他身患重病,仍关心国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已卧床不起,但每天仍要家人为他读报、讲新闻。1977年病故。

徐孝穆1916-1999  自幼对书法篆刻有浓厚兴趣。早在8岁时,就尝试刻制印章。他家高祖收藏有明代竹刻家朱三松山水画珍品一幅,常令徐孝穆摩挲细读。在第四高等小学读书期间,得到老师沈研云的鼓励和指点。10岁时,徐孝穆的一副竹刻对联获得全校师生的赞赏。中学毕业,他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教务长汪亚尘是著名书画家,对徐孝穆的天赋与勤奋深感欣慰,悉心指导。徐孝穆从新华艺专毕业,进入海关税务专门学校图书馆工作。民国27年,汪伪政府接管学校,徐孝穆毅然离职,投奔旅居香港的姨夫柳亚子。后重返上海,开始治印刻竹,借以谋生。

民国38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徐孝穆被安排进上海文化局工作。1954年,调入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任副主任,1960年调科学实验室任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徐孝穆将毛主席诗词手迹,全部原样临摹翻刻,令行家服膺。1982年,徐孝穆在宜兴结识著名工艺美术家韩美林,与其共同致力于紫砂茶壶制作工艺,形成独特的风格。徐孝穆曾为周恩来、宋庆龄、柳亚子、郭沫若、梅兰芳等众多的伟人、名人镌刻过肖像。1985年,应邀为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李约瑟博士八十寿庆镌刻臂搁一块。臂搁拓片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图书馆。

1953年,徐考穆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3年,当选为第九届民进上海市委常委。1984年,上海电视台拍摄《竹刻家徐孝穆》专题纪录片,介绍他的篆刻生涯。

范家鼎1918-1993  民国26年(1937年),入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学习,毕业后在大连理工学院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长期从事测量和勘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50年,负责天津市首级平面控制二等三角网,为天津的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51年,到大连理工学院任教,培养大批优秀建设人才。他棈通工程测量,尤其在测量平差方面造诣较深,曾获科研成果奖多项,在参加《工程测量规范》《港口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等测量规范的制订工作中,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924-1987  原名丁源贵,后改名陈振。少年时在酱园当学徒。民国33年(1944年)冬,经吴关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想打入敌人内部为党做工作,民国34910日,自行去盛泽参加“中统”组织,10月即脱离该组织返黎,12月,与中共党组织重新接上关系。

民国35年(1946年)2月,丁铎与迮一祥在黎里唐桥上岸开设文具书报店,掩护上级领导人沈小方到黎里工作。11月,成立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翳桑文艺研究社”,丁铎任社长,出版油印刊物《浅作》。通过文艺活动,团结组织进步青年,宣传革命,发展党组织。民国362月下旬,《浅作》被国民党当局发现,震泽女社员张育英被押送吴江军事法庭审讯,丁铎即经党组织安排去外地进行革命活动。10月,“中统”往梅堰捉拿丁铎,丁铎闻讯,连夜出走浙江桐乡。

到桐乡后,丁铎改名陈振,在桐乡简师读书,并在该校建立党组织。中共吴嘉工委成立后,他在工委领导下,积极发展党组织,并开展统战、策反工作。19495月初,桐乡国民党党政要员投诚起义,使解放军先头部队顺利进城,桐乡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丁铎被安排在浙江省委党校工作,与曾配合丁铎工作过的强斯敏结婚。1952年,浙江省委以涉及中统之原因将他开除出党,并调到浙江省供销合作干校工作。1962年,丁铎被精减至安吉县南北湖乡务农。1980年,桐乡县委组织部对丁铎经历复查,19867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批复为丁铎平反,撤销过去的处分,恢复党籍。19871月,丁铎病逝于浙江湖州。

吴福生1924-2005  北厍梅墩村人。幼年失去双亲的吴福生随祖母过着乞讨生活。10岁起在周家栅(现黎里雄锋村)谢姓家当放牛娃、雇工,直至1950年土地改革分得土地才返回老家务农。

1954年,吴福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任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北厍人民公社成立后,任北厍公社东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65年,任梅墩大队大队长。19709月,他以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身份进驻北厍中学,并开始从事门卫工作。直至去世。

1998年,吴福生将积蓄的3万多元存款捐给学校,学校为他建立“吴福生教学奖励基金”, 每年奖励中考前三名的优秀生。

2005511日吴福生去世,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墙壁挂历上贴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道:感谢各位关心者,我目不明、脚难行、心脏不好、便不畅。不为名、不为利。人老而亡、理应当。枕头下,信一封,请你转交校领导。谢谢各位关心。落款时间为20052月。在其信里写道:我有人民币伍万壹千伍佰元(存单11张,现金3000元,备用金3500元在财会室),我要求这51500元给学校作教育奖励基金,请学校领导批准。据统计,吴福生1983年转正至2004年底的22年间,全部收入为116633.2元,但他累计向学校捐款达84140元。525日,时任吴江市委书记朱民就吴福生事迹作出批示,号召全体吴江党员学习其可贵精神。

吴关龙1925-1976  又名中恒。幼年时家境贫寒,13岁起,先后在米行、天福永布店及协康布店当学徒。虽年幼,但要求进步。民国33年(1944年)秋,由金佩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411月,与丁铎等建立“翳桑社”,出版油印文艺刊物《浅作》。民国368月,任中共黎里党支部书记。民国37年秋,调任中共芦墟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做好国民党上层分子的统战策反工作,为迎接解放作准备。

新中国成立初,他曾任芦墟区副区长,不久即调往苏南合作总社任计划科副科长。1952年底,随机关迁往南京,任江苏省供销社计划处副处长。1958年,调苏州,先后任苏州地委财贸组织部组织员、地区商业局副局长及地区计委物价科长。吴关龙长期在经济部门任职,严格遵守纪律,从不泄露物价调整之类的机密,即使对妻子也守口如瓶。

“文化大革命”期间,吴关龙受严重迫害。1970年,在望亭“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下放至吴县外跨塘基层供销社任副主任。1976121日,吴关龙因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1岁。1978725日,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吴关龙平反昭雪。

第二章 人物简介

第一节 部分知名人士

周自强  民国5年(1916年)11月生,副主任医师。曾在苏州医学院第一医院中医学教研室工作。

金永康  民国5年(1916年)生。曾为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徐次达  民国5年(1916年)生,教授。民国30年,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任教。曾出版《混合法分析弹性薄壳及弹性地基壳的强度》《固体力学加权残值法》等专著。

胡家骏   民国7年(1918年)生,教授。民国3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民国34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卫生工程硕士学位。民国36年回国,历任上海市沪西自来水设计处技术组长、台湾省公共工程局给水处正工程司、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卫生工程学副教授。1953年起,在同济大学给水排水教研室,历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兼室主任,并曾任城市建设系、给水排水和暖气通风系、水暖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多次被教育部、国家教委聘为专业教材委员会成员。曾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翻译《排水工程》(俄文),主编《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手册》。主要论文有《我国传统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原则初探》《混凝与浑浊度分类测定》及《悬游液沉降柱实验的统一诠释法》。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上海市政协第五至七届委员。

金大鹏  民国8年(1919年)12月生。曾任上海总工会调查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女)  民国11年(1922年)生。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实验室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和组织培养专业组组长。曾成功进行脑细胞的培养,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丁定浩  民国13年(1924年)4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机电部十四研究所质控中心主任、机电部军工电子可靠性专家组成员。

毛安澜  民国13年(1924年)9月生。民国37年,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民国38年,经王绍鳌介绍进上海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曾在东北鞍山钢铁公司、冶金部十七冶金建设公司等单位工作。1973年,调入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三炼钢厂任机动科科长。

徐元洵  民国13年(1924年)9月生,高级工程师。1950年,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唐山铁道学院长辛店分院研究生班学习。在东北铁路总局厂务部工作期间设计运送人民英雄纪念碑专用车辆,曾参与设计制造为两弹一星配套的专用车辆,主编《中国铁路客车厂修理规程》。

金永熙  民国13年(1924年)生,教授。1948年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曾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连医学院等单位工作。长期从事医学科研及编著工作,担任副主编及参加编写高校解剖教材。

唐锦荣  民国13年(1924年)生。曾任云南省交通厅运输局昆明总站站长、党委书记。

范祖尧  民国13年(1924年)生。民国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历任淮河水利总局助理工程师、同济大学讲师、华东水利学院讲师。1955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工科评议组成员。专于工程机械结构分析。80年代,致力薄板后屈曲理论和起重机械结构风振的研究。主持研制全旋转式200吨浮式起重机、60.4米大跨度空腹桥式起重机和100吨门座起重机等5项起重机设备项目。主编《结构力学》《起重机结构力学》《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等,参与编写《机械非标准设计手册》。1980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

包一鸣  民国15年(1926年)11月生,民国378月至民国385月,与平静人等地下党员合股开设益农米行、小小商店,作为黎里地下党联络点。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苏州地委统战部、苏州市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政协苏州市常委。

袁保民  民国16年(1927年)9月生。曾为安徽轻工业厅主任经济师。

    民国16年(1927年)生。曾任重庆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重庆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副局长。

    民国17年(1928年)生,研究员。1953年,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在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任职。为山东省医药技术高级职务评审会委员。早年随父学医,研究家传秘方,并到各地进行药物普查工作,制作出多种中草药新制剂。参加创办《海洋药物》杂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纂的《中华本草》品种考证专业编委。出版《东北药用植物原色图志》《中草药制剂选编》等著作。

张崇高  民国17年(1928年)生,编审。1950年,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曾在新华社江苏分社、《新华日报》社、江苏省科技出版社等单位任职,为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45年。总体设计和参与主编《农业干部培训教材?农村青年自学丛书》《专业户万有问答》和《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必读》等丛书,后者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全国“星火计划”丛书》优秀奖。参与设计和编审的《高科技知识丛书》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鲍乃贞(女)  民国18年(1929年)3月生,高级工程师。1954年,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分配至中央燃料工业部工作。1958年调入广东茂名筹建处从事计划、节能等工作。1978年当选为广东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任茂南区人大副主任。 1988年,任华粤集团总工程师。

  (丁宝忠)  民国18年(1929年)3月生。民国367月,经吴关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5月,受党组织派遣,随野战军八○师进军上海,做宣传工作。6月,回桐乡后参军。曾任战士、班长及大队副政治指导员等职。1960年,在嘉兴军分区司令部任参谋。

柳乃复  民国18年(1929年)4月生,高级编辑。1950年,进北京中央团校学习后任《中国青年报》编辑。1952年底,调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曾任《中国机械报》社副社长兼刊物部总编辑。

徐元浩  民国18年(1929年)6月生,高级会计师。1951年起曾先后在交通银行华东区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蚌埠分行工作。1958年,调入安徽省财政厅。1990年,加入安徽省会计师事务所,兼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处秘书。

蒯千里  民国19年(1930年)3月生。民国38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川南支队。曾在四川省简阳县组织部、统战部等单位任职。1981年,任简阳县政协副主席。

陆凤英(女) 民国19年(1930年)7月生,一级注册建筑师。1950年,考入华东军政大学,结业后转入华东军区后勤干部学校,专学部队营房建设技术。曾在武汉中南军区后勤部搞营房建设工作。1996年,被评为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民国19年(1930年)11月生。曾为四川涪陵市副处级侦察员。

张祖训  民国19年(193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3年,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南京大学任职。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极谱法和伏安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尤以电分析化学理论研究著称。其发表的《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痕量电分析方法和理论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专著《极谱电流理论》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沈月贞(女) 民国19年(1930年)生。曾任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李荣凯  民国20年(1931年)2月生,副教授。1952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系毕业。195310月,进纺织工业部人事司教育科工作。1954年,在上海纺织工业学校任教。曾主编上海高校教材《机械制图》。

鲍乃仁  民国20年(1931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冶金工业设备司机动司副处长、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处长、国家经委进出口局总工程师、中国华阳技术贸易总公司贸易部总经理。

  (女,周茝生) 民国20年(1931年)3月生。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第29军。入伍后随军南征北上,先后参加福州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等解放战争。1953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部、政治部联合颁发的三等功嘉奖。后先后在桂林步兵学校、廊坊武警学院任教。1986年底离休。198812月,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胜利功勋荣誉章。

丁德云  民国20年(1931年)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浙江医学院(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历任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科主任,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副院长、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是浙江省神经科学会主任、中华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擅长脑血管病的防治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在国内较早使用脑血流图压脉带,成功建立猫脑局灶性缺血模型和大鼠脑中动脉穿线血栓性脑梗塞模型。对神经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学有一定研究,先后负责2I类和2II类新药的临床研究,以及多项Ⅳ类新药的临床试验。著有《脑血管病的临床》和《五衰的急救》。1980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是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常委,浙江省第三至五届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主任委员。是浙江省政协第五至八届副主席。

    民国20年(1931年)生。民国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事英文翻译。195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在哲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兼所长等。19811982年,赴哈佛大学为访问学者。1984年,当选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语言文字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开展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美学研究,主要著作《黑格尔范畴论批判》(合著)《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美的找寻》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社会科学新辞典》《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是中共十三大代表、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倪文钧  民国21年(1932年)4月生,高级工程师。民国37年,在苏州参加三野十兵团青干大队,担任中队司务长。1956年毕业于张家口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在总参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担任营职参谋。1978年,转业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编著《微波接力通信与散射通信》等书。

  (袁贵福)  民国21年(1932年)4月生,研究员。民国386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1951年,转入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曾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参谋。1973年,调任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753月,调回部队,曾任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科长、南京陆军学校战术教研室主任(副师职)。曾被评为南京军区司令部优秀共产党员。1986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参与撰写的《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一书,于1992年获得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科研成果一等奖。

鲍丽蕴(女)民国21年(1932年)7月生,主管护师。19521月,由苏州江南助产学校毕业。19658月,调入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1980年,授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982年,评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金伯雄  民国21年(1932年)7月生。 1954年,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1956年起,历任驻叙利亚大使馆职员、外交部西亚北非司职员,驻桑给巴尔大使馆随员、副领事,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三等秘书,外交部非洲司副处长、处长,驻肯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1984年,任驻乌干达大使,1988年,任驻尼日利亚大使。1993年,被推举为外交部外交笔会副会长。参与编写《中国外交官丛书》《外交官杂记丛书》等,翻译《毛泽东传》《三国演义》连续剧等。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世界知识》《世界之窗》等报刊上,介绍外交生涯和驻在国所见所闻。

殷元骐  民国21年(1932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大连)工作。1962年起,在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催化工作。曾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作访问研究。现任中国化学会络合催化科组主任、甘肃省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九届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催化学科的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参与筹建由世行贷款的羰基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被选为该室学委会主任,有8项技术发明专利。1978年,《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的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主编《羰基合成化学》《不对称催化进展》等著作。

顾展文  民国21年(1932年)10月生,一级公证员。1949年,参加芦墟政府组织的秋征宣传队,宣传征粮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在芦墟区政府、吴江县政府、莘塔乡党委等单位任职。19771993年,任苏州市公证处主任等职。

袁保宗  民国21年(193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列宁格勒铁道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原校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信系副主任、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等。先后到美国匹茨堡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短期工作。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至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模式识别、视听信息处理等5个国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北京分会计算机分部、信号处理分部主席,英国国际电气工程师(IEE)北京分会副主席等。长期从事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建立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三维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系统。主要研究成果有“7311无线电台话音数字保密机”“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等。著有《数字信号处理及通信》《互联网及其应用》。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詹天佑科技奖”。2000年,获IEEE“第三个千年奖”奖章。

徐玲玲(女) 民国22年(1933年)12月生,高级工程师。1950年,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防空学校学习。1952年,从部队转至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学习航空仪表制造。毕业后,曾在沈阳市航空部部属飞机制造厂、宝鸡市航空部部属212厂工作。1984年,调入苏州市航空部部属171厂研究所。

卜明玉(女) 民国23年(1934年)4月生,高级工程师。1962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分配在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任职。19793月,调任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工作,曾被评为部级先进工作者。

朱圣赓  民国23年(1934年)8月生,副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沈树昌  民国23年(1934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正师级)。1956年,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毕业。曾参与修建兰州黄河市政大桥、兰新铁路吐鲁番至乌鲁木齐段的大中桥梁。1960年底,调北京军委工程兵设计院工作,任工程技术开发部主任等职。

俞达民  民国23年(1934年)8月生。 1951195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13步兵学校、沈阳空军第八航空学校等学校学习。曾在空军二十一师、第四师任特种设计师。1959年,沈阳第八航空专科学校进修毕业后,调入北京空军第一研究所工作。1983年,转业进北京市木材厂。曾任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兼副所长。

陈永明  民国23年(1934年)1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学习。1964年,就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工作,出版著作2本。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报》主编、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戚嘉鸿  民国23年(1934年)11月生。19517月,参加革命工作。曾先后在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五人小组办公室工作。1977年起,在江苏省劳动局工作。1983年,任江苏省劳动局副局长。

沈海根  民国23年(1934年)生,高级工程师。曾为上海工业大学电机系、机械系教师。

周炳南  民国23年(1934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4年,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后留学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任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瑞香科植物等的生理活性成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生物有机化学方面,首次发现酵母还元β—酮酸酯,改变酯结构,分别获得高纯度构型相反的异构体,在酯水平上得到解释,修正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授Preeog的推论。

    民国23年(1934年)生,主任医师。曾任北京阜外医院内科主任。

钱淦荣  民国23年(193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曾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主编和参与撰写的国家统编教材、著作20余种,其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邓小平理论概论》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沈建华(女) 民国24年(1935年)7月生,高级会计师。19501226日入伍。1952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东军区总医院任会计工作。1957年,转业到湖北省财政厅工作。1972年,调任苏州市工艺美术工业局财务科长。

於益民  民国24年(1935年)生,教授。195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土壤改良系。长期从事水利电力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略论鲁中厚层灰岩区提高成井率的探讨》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地下水开发利用》等著作。曾任泰安市政协副主席。

殷振雄  民国25年(1936年)2月出生,高级经济师。1957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任上海航空工业学校政治教师。曾在国营三○三五厂、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等单位任职。1996年起,任香港永新华东投资有限公司及科裕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汝镒忠  民国25年(1936年)9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4404厂副厂长、党委书记。

张培基  民国25年(1936年)12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昆明电缆厂总机械动力师、副总工程师。

杨企新  民国25年(1936年)生。曾任山东省丝绸公司高级经济师。

肖其昌  民国26年(1937年)2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8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工作,曾任设计院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发表《超高压悬挂母级动静力学分析》《用状态变量法计算超高压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等著作。

沈礼敏  民国26年(1937年)3月生。19619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是年10月参军。先后在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国防科委空气动力指挥部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部门从事国防科学研究工作。曾任研究所总工程师等职。1988年,授予大校军衔;1996年,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曾多次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航空和航天空气动力事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邱杏琳(女)  民国26年(1937年)4月生,曾为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情报所副研究员。

凌大中  民国26年(1937年)4月生,高级工程师。1952年,考入上海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曾在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机床股份公司从事技术工作。

邵纪淼  民国26年(1937年)5月生,教授。1961年,南京体院毕业。曾在南京体院、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从事体操、舞蹈等的教学、设计、排练工作。曾任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第三届城市运动会、第八届残运会等开幕式表演总编导。参与北京亚运会开幕式总体研讨。2005年,任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全民健身展示》总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编《艺术体操》《现代家政——形体》及全国体育院校选修教材《体育美学》等。所作歌曲《我们是中国的奥运新星》获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征歌大赛金曲奖。曾任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民盟省第六、七、八届常委。

    民国26年(1937年)7月生,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学化工大学物化系。1990年,任中国信息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1991年,往乌克兰敖德萨工学院核能经济系高访半年。

多次受聘于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作为专家或专家组长,评审国家重点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优秀生产者和优秀国防情报工作者。1998年,获部级劳动模范称号。曾获国防科工委优秀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报告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技信息优秀成果三等奖。

沈海风  民国26年(1937年)8月生。1958年,毕业于大连机器制造学校。曾在铁道部大同机床厂、资阳内燃机车厂机车分厂工作,任分厂党委书记等职。

戚嘉鹤  民国26年(1937年)9月生,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957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62年,调至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及管理工作。曾因主管西安“华清池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工程设计而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接见。196512月至19675月,借调到建筑工程设计局,主管两个航天基地的土建工程设计。主编《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志》。

王鼎兴  民国26年(1937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信息科技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等职。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其主持或参加完成的国家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发表《逻辑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实现技术》等著作3部、译著2部。

汪斐然  民国26年(1937年)10月生,副教授。1959年,考入苏州医学院医疗系,1964年,分配至江西医学院工作。

卜根生  民国26年(1937年)11月生。曾为西南农业大学应用昆虫及螨类研究室副研究员。

王全华  民国26年(1937年)生。曾任第四军医大学附院超声医学副主任医师。

陆楷贻  民国26年(1937年)生,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曾任广东韶关铸锻总厂总工程师。

周慧芬(女) 民国26年(1937年)生,主任医师。曾任苏州市化工局职业病防治疗养院内科主任。

徐安达  民国26年(1937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留校任教,从事金属X射线结构分析教学和科研工作。1972年,调入江苏省机电研究所,曾任江苏机电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江苏热处理》杂志主编。现任全国渗硼渗金属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热处理学会荣誉理事长、《金属热处理》杂志高级顾问。1988年,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的《粒状渗硼剂》《光球工艺及设备》等获江苏省科技成果奖。

徐肇钦  民国27年(1938年)1月生,副教授。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

周惠芳(女) 民国27年(1938年)10月生,副主任医师。曾任六合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六合县政协委员。

李昌龙  民国27年(1938年)11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船舶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正兴  民国27年(1938年)生,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石化总公司锦州石化公司副总经理。

石福熙  民国27年(1938年)生,教授,译审。1964年,解放军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在武汉空军军事科学研究处、情报处工作。1984年,在核工业部隶属的苏州医学院外事办公室工作。翻译科技电影3部,编写《现代英汉医学药学卫生略语词典》等两部著作。

张春晖  民国27年(1938年)生。曾任山东省电力工业厅高级工程师。

高黎民  民国27年(1938年)生,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染化三厂厂长。

张明珠(女)  民国28年(1939年)6月生,副教授。曾任徐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

张继昌  民国28年(1939年)9月生,教授。1957年,考入上海师院物理系。1962年起,曾先后在上海师院物理系、复旦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研究室等单位工作,在同济大学物理系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光纤传感器研制。

陈传礼  民国28年(1939年)9月生,高级工程师。19627月,浙江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后进东北特钢集团工作,任机械动力处处长等职。19966月起,在大连锅炉集团工作,曾任副总经理。曾编写《锅炉节能知识》《工业锅炉技术》等著作。

殷振林  民国28年(1939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12月,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746月,调入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其研究的“氪85提纯中间试验”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获重大成果奖(即一等奖),“钴源辐照装置全自动生产线”在198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国家进步二等奖。

金伯梅(女)  民国29年(1940年)6月生。曾为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副主任药师。

周世南  民国29年(1940年)6月生,副主任医师。曾任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戚嘉瑛(女)  民国29年(1940年)6月生,高级工程师。196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系毕业分配到河南省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工作;曾调总工程师室,负责新产品设计及织部总工艺等工作。1993年,被授予全国纺织“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陆明德  民国29年(1940年)9月生,编审。19617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江苏省教育报刊社总编辑兼社长近20年。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关工作业绩被《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出版人名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库)收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撰江苏省第一本《高中物理复习资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恢复高考做出贡献。主撰与主编《运动场上学科学》《物理概念趣辨》《高中物理教学同步思考与训练》等教科类、文艺类图书以及工具书《中学生手册》。

现任江苏省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元兴  民国29年(1940年)生,高级工程师。曾为安徽水利建筑安装公司总工程师。

    民国29年(1940年)生,高级工程师。195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工作。从事与“两弹”、核电相关的设计研究工作。

张松林  民国29年(1940年)生。曾为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

金永亮  民国29年(1940年)生,教授。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车工程系。曾任上海铁道学院机械系主任。长期从事内燃机车研究工作,研制的VSR系列风机节能调节装置,获199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袁一林  民国29年(1940年)生,硕士研究生。曾在华北石油职工大学任教。

薛志明  民国29年(1940年)生,主任医师。1964年,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吴江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任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曾发表《男性最新诊疗方法精要》等学术论文。

倪乃先  民国30年(1941年)3月生于上海。1958年,进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汽车拖拉机专业学习。1964年毕业后在北京市交通运输局下属公司厂校从事技术管理工作。1983年任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1985年,借调外交部为副司级参赞,随同父亲(倪徵日奥)任职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1994年,调回北京市委组织部及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因老父社会活动工作之需,曾商借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陆乃勇  民国30年(1941年)5月生。1960年,考入南京无线电工业专科学校。 1966年,进江苏省农垦公司政治部工作,后调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省农林厅工作。曾任农林厅副厅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体育总会副主席等职。

吴如坤  民国30年(1941年)8月生,副译审。19607月,考入解放军张家口外国语文学院二系,19647月,毕业后在总参谋部任职。199712月,晋升技术5级,大校军衔(正师级)。

施根林  民国30年(1941年)11月生。曾任黎里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等职。19945月,任吴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陶仲生  民国30年(1941年)11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开发处处长。

汝新楠(女) 民国30年(1941年)12月生,主任药师。1965年,南京药学院化学专业毕业,曾先后在湖北武昌药检专科学校、陕西中医学院中药系、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检验专业仪器分析专科教材编写。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

汝友江  民国30年(1941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4年,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1992年,当选为第十届上海市人民代表,199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01982年,曾协作参加山东主办的项目“GO301型浆纱机”的研究,被纺织部评为山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当选为第十届上海市人民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再明  民国31年(1942年)5月生。1964年,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曾在浙江嘉兴田乐公社、嘉兴市郊区区委工作。1987年,任嘉兴市秀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宗敬  民国31年(1942年)12月生。1960年,考入抚州地质学校。1964年,进入冶金部地质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经营管理处主任工程师等职。

马伯乐  民国31年(1942年)生,教授。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擅长中国山水画、人物画。作品以笔墨精湛、意境优美见称,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国内外著名收藏家和有关单位收藏。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出版《马伯乐画集》《拓殖大学藏马伯乐作品集》《马伯乐画选》《马伯乐近作选》和《古典山水画鉴赏大集》等专著。

孙中浩  民国32年(1943年)生。1985年,任中共吴江县委书记。1990年起,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张友新  民国32年(1943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柳州市无线电厂厂长,柳州电机总厂总经济师。

汪乾荣  民国32年(1943年)1月生。1964年,江苏师院物理系毕业后在南通市从事教育工作。任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18年间,因办学成绩卓著,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优秀校长奖章。1999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名校长。曾任南通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曾主编《导学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现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兼职督学等职。

苏铭德  民国32年(1943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清华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毕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工作。1978年,考取钱伟长教授的博士研究生。1988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湍流的大涡模拟、大型数值问题的向量化的计算等科研项目的研究。1993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力学系任教,并继续从事流体力学的研究工作。出版《气体动力学基础》《计算流体动力学》等专著。

邵振麒  民国33年(1944年)生,教授。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在同济大学任教。1991年,获德国汉诺威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担任上海汽车工业研究所所长。

石寿荣  民国33年(1944年)10月生,主任医师。1962年,应征入伍担任卫生员。1974年,任济南军区军医学校内科教研室营职教员。曾任院长等职。大校军衔,技术五级。

唐文炳  民国33年(1944年)10月生,高级工程师。196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常州曙光化工厂工作。曾任徐州丰县副县长、常州轻工业局副局长、梅特勒一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江苏省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曾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鲍立民  民国33年(194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长期从事农业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历任沧州地区科委农业技术开发处副主任、沧州农药应用协会理事长。1979年,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担任河北省专家献策团顾问。1993年,任国家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其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及三等奖,其中《隐蔽施药法》被编入第十九届国际昆虫学大会论文集。

沈永林  民国34年(1945年)12月生,教授。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工作。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与嵌入式单片微机教学和微循环图像处理,心电信号监测、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编《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4部著作,获得发明专利3项。

闻荻江  民国34年(1945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曾在江苏镇江制药厂等单位工作。1973年起,在武汉工业大学从事教学教研工作。1995年起,曾先后任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民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持完成国家科研项目8项,主编全国本科统编教材1部。

王钟瑞(女)  民国35年(1946年)生。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后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立科技学院任教。

汝介荣  民国35年(1946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正师级)。1965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1966年和1977年分别毕业于空军十三航空学校和空军工程学院。曾任航空兵团、师,空军军专业主任。19981999年,参加空军专家组赴苏丹执行援外任务。

汝留根  民国35年(1946年)1月生。曾任黎里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1986年起,历任吴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吴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周佐良  民国35年(1946年)2月生,研究员。1968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毕业。1970年起,在国防科委七院所属无锡市机械厂、七二四研究所工作。从事海军警戒雷达指挥系统的科研、管理工作,研制的“海鹰”“海魂”等雷达和“海神”作战指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曾任江苏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第九届政协常委。

周新男  民国35年(1946年)12月生。1965年,考入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在武汉市七十九中学等单位任职。曾任武汉市硚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人民政府副区长,武汉市第九届政协常委、第十一届人大常委。

金鼎昌  民国35年(1946年)12月生,教授。1963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80年起在西南交通大学供职。曾任西南交大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西南交大国家牵引动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机辆所所长,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兼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八五”期间,被授予“全国铁路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中国铁道学会学科带头人。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

沈振明  民国35年(1946年)生,副主仼医师。1964年,应征入伍当卫生员,复员后在黎东大队卫生室工作。1974年,进苏州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在吴江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曾任院长等职。吴江市劳动模范。

王恩官  民国36年(1947年)1月生。1965年,考入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毕业后在部队任职。1982年转业至苏州地区纪委工作,曾任中共苏州市平江区委副书记、苏州市平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何子明  民国36年(1947年)1月生,高级工程师。1969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放射化学专业。曾任安徽省白湖造纸厂厂长、党委书记,安徽省青山监狱监狱长、党委书记等职。2001年,任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总工程师,兼任安徽省皖中集团董事、副总经理。

李海珉  民国36年(1947年)5月生,文博副研究员。曾从事学校教育工作20余年。1994年,调入柳亚子纪念馆任副馆长。专研南社文史、书画文物和江南古镇。出版江苏省文史资料《枊亚子》专辑、《古镇黎里》等专著,名列《中国博物专家志》。

杨家明  民国36年(1947年)5月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79年,考取华东纺织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曾任通信与电子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纺织花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计算机花型准备系统》等两部专著。

薛志强  民国36年(1947年)生,教授。1965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19701989年,在四机部四○七医院工作,任院长等职。1989年,调上海市工人医院任大外科主任。曾出版《腹部手术若干问题探讨》《医院常用英语会话》等著作。

蔡利栋  民国37年(1948年)生,教授。曾就读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邱菊英(女) 民国38年(1949年)1月生,高级农艺师。曾在黎里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

黄志伟  民国38年(1949年)9月生,高级经济师。曾在吴江县手工业局、吴江县乡镇工业局等单位工作,任副局长等职,期间就读南京大学国际金融专业。19852月,调入中国银行工作。曾任中国银行吴江支行行长,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党委书记等职,并兼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修院院长。20032月,当选为江苏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主编《商业银行公司客户经理系列教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系列教程》。

李杏珍(女)  19502月生,二级律师。1976年,江苏师院政教系毕业后在吴江中学任职。1980年,调入吴江县司法局法律顾问处工作,曾任吴江县(市)律师事务所、苏州江太律师事务所主任。1990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法律顾问。

姚海兴  19502月生。1975年,苏州地区师范毕业后分配在七都中学任教。1983年,调入吴江县委办公室秘书科工作,曾任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长、吴江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主编《吴江县(市)十年调研成果集》《吴江政协五十年》及吴江文史资料专辑。

蒯伟勇  19514月生,副主任中医师。1982年,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在黎里医院工作。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合著出版的《吴中医集》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

张志愿  1951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赴美国专攻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口腔学组成员、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学院院士、国际牙医学院院士、香港牙科医学院荣誉院士等职。主编《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五、六、七版)等专著7部。

擅长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的诊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曾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院长”,获上海市“十佳”医德医风奖、上海市高校名师奖。

杨永明  195110月生。1969年,应征入伍担任卫生员。1976年,进入白求恩军医学院药剂专业学习,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6医院工作,曾任药械科主任等职,兼任河北省卫生厅医院药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秘书长。为技术5级(正师职)。

朱健敏  19529月生,副教授。1977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毕业。1982年,进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现任副院长。曾出版《基因和病毒》等两部译著。

    195210月生。1982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共苏州地委、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工作。2001年,调任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沈智良  19539月生。1972年应征入伍。1984年转业。曾任苏州市郊区虎丘乡乡长、镇长、郊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凌志毅(凌明吉)  19537月生。1983年北京市职工大学工业经济系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委员会工作,曾任副处长等职。19948月起,任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副厅级)等职。

孙海荣  19546月生,副主任医师。曾任黎里卫生院副院长。

    19548月生,副教授。1982年,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留校任教,曾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职。2005年,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党委书记。

殷金华  19549月生,高级工程师。黎里镇农服中心副经理。199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黄镇伟  195410月生,研究馆员。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院中文系。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曾主编《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坊刻本》《中国编辑出版史》《沧浪亭五百名贤像赞》等著作15种。其中《中国编辑出版史》获苏州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563月生。1976年应征入伍,曾任集团军政治部处长。2000年转业。现为中共烟台市莱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虞卫民  1956年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合成纤维厂工作。198611月,调入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现任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纺织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获全国纺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青年工程师”荣誉称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袁一风  1957年生,中科院光研所研究生,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后留校工作。

    19587月生,副研究员。1978年入伍。1982年,空军吉林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留校任参谋。1984年,调入空军后勤部卫生部任职。2001年起,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陈鹤鸣  1958年生,教授。1978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物理师资班,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3年,被评为邮电部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获首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057月起,任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1960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7年留学美国。1991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美国代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现任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终身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客座教授,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兼职教授。

蔡亦渔  1960年生,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6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博士学位。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学院任职。主要研究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计算机图形造型与模拟、虚拟现实与视觉化等。

张伟秋  19619月生,高级农艺师。1986年,江苏省苏州农校毕业后分配到吴江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曾任桃源镇、八都镇镇长。2002年任吴江市农林局局长。

    1961年生,高级工程师。1982年上海海运学院毕业,进交通部直属广州海运局工作。曾任海运局首席代表派往德国监造船只。历任局长助理、副局长等职。现任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一舟(女) 1961年生,教授。曾在黎里二中、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任职,2003年底,调入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党校重点项目1项及其它科研项目。出版论著2本。

包志宏  19633月生。1981年进溧阳化工厂工作,1985年调入溧阳市团委。曾任溧阳市总工会主席、中共溧阳市委委员、溧阳市人大常委。曾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徐美健  19634月生。1983年,苏州大学财金专业毕业后进苏州市计委工业科工作。曾任苏州市计委三产办副主任、苏州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

  (女) 19635月生。1984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共代表团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工作,从事党史、太平天国史等的研究。1993年起,调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现任上海市政府副调研员、副研究员。

陆志良  1963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毕业后留校工作。长期从事计算空气动力学、气动弹性力学等方面的研究。1992年,获“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系主任。

俞菊荣  19638月生。1984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从事6年多的博士后研究。1997年,受聘于全球制药巨头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任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药物研究,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获专利10余项。其领导完成的“FR-900848全合成”获得美国《化学和化工新闻周刊》的重大科技成果报道,“烯胺制备一锅法”技术收录于国际权威的有机合成丛书。

    1963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科技大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在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作客座研究员,从事机械系统振动的主动控制研究工作。2006年,获“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称号,现任理学院副院长。

殷建坤  19639月生。1981年应征入伍。1983年,考入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曾在南京军区后勤部独立团汽车三营工作。2000年,调任南京军区联勤第十三分部司令部副团职政治协理员。200310月,转业至无锡市水利局。

施建洪  196310月生,副教授。曾在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曾任控制工程系301副主任等职。

张剑荣  19631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起,先后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起,在南京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南京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所主持的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

翁桂荣  1963年生,教授。1985年,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进苏州大学,从事精密仪器及信息处理方面的工作。现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微波毫米测试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出版《微型单片机接口电路原理及应用》《微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两部教材。

凌志纯  19641月生,高级农艺师。1993年,苏州农校毕业分配至苏州市农业局科教局工作,曾任苏州市农业局处长等职,2006年,任苏州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主编《西方经济理论》等专著。

  (女) 1964年生。1984年、198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7年,进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任工程师。199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学习。199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塞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起,在美国国际商务机器公司任工程师,从事计算机存储设备的软件设计,研制和开发数代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通信协议控制器软件。

徐炜政  1964年生。1985年,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获美国奥本大学化学系博士。1997年,获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博士后。1998年,进美国MGI pharma/Guilford pharmaceuticals 制药公司工作,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美国专利10项。

屠秋晓  19659月生,副主任医师。1987年,徐州医学院毕业后进黎里医院工作,任院长、书记等职。2004年,被评为“吴江市十佳医生”。

    196512月生。1988年,华中科技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至苏州市地方海事局工作,曾任副局长等职。现为苏州市交通局副局长。

凌龙华  19663月生,江苏省特级教师。1981年,考入江苏省洛社师范。曾在黎里二中、吴江市高级中学等校任教。现任吴江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主任,吴江市民盟教育支部主委。出版《轩窗随笔》《教育,教育》等个人专著。

张斌峰  19669月生。1987年,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计财系毕业后在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任信息中心主任等职。

王迎春  19681月生。1987年应征入伍。1991年起,先后在芜湖边防检查站、池州边防检查站等单位工作,任副站长。

    1968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进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理研究室工作。2002年,获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博士后。2004年起,在南京医科大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中青委副主任委员。

费伟民  197110月生。1994年,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吴江市档案局工作。2000年,调入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曾任办公室秘书科科长等职,副处级调研员。

董伟锋  197210月生。199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办公室工作。20032006年,任驻法国使馆一等秘书。20069月,任中科院人教局人事与机构管理处五级职员。

第二节 黄埔军校黎里学员

金诵盘1894-1958  字日新,祖籍浙江。军校第二期军医处处长、第三期军医处上校处长。抗日战争开始时,在南京任卫生勤务部野战救护处处长、代理部长。1953,任江苏卫生运动委员会顾问、省政协委员。(详见《人物传》)

金振毂1897-  ?)  字晋如,祖籍浙江嘉兴。军校第三期军医处少尉庶务。

徐荣道(1909-1994)  原名祥生,字伯琳。军校第六期交通兵大队学员。毕业后,历任交通兵大队无线电19分队少尉报务员、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报务员、天津分社领班。日军侵占上海后,加入国民政府行政院上海情报组,后任总干事,截获日军进攻长沙、发动太平洋战争情报。情报组遭汪伪特工破坏后,辗转湖州、重庆。民国34(1945)8月到南京,民国383月到黎里。工书法。198512月,加入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

徐誉南1914-1983  乳名三寅。早年在苏州读书,民国22年(1933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承颜文樑。民国25年,毕业后,经许建华介绍投考黄埔军校,录取并学习后被派到庐山军官训练所,后转入昆明无线电厂军工厂。民国35年回家。民国36年,去江阴要塞司令部任职,不到半年,再次回家,不再赴任。1951年,被人民政府判刑两年。出狱后,凭着美术功底,到苏州以画蛋壳画、画书签谋生。“文化大革命”开始,回黎里仍旧作画,以维持生计。1983年去世。

俞启亭1916-1993  笔名苍茫、苍芒。军校第十七期工兵科学员。先后在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军政部第三会计分处、联勤总部第一会计处工作,任国防部预备干部第一总队少校工兵教官。民国38(1949)45日参加起义。1951年,毕业于中央税务学校中南分校,先后在中南税务管理局、河南省税务局、财政厅,黄河任家堆工程局、花园口枢纽工程指挥部工作。1961年,退职回黎里,吴江针织一厂职工。政协吴江县第八届委员。工诗词。198512月,加入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

徐元湛1924- ?)  字士谔,黎里镇大观弄人。军校第二十期步兵科学员,第二十一期少尉区队副。

第三章 人物表

第一节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黎里人民积极为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至2006年,全镇被评为苏州市级以上劳动模范19人,其中部级劳动模范1人,省级劳动模范11人,一等功臣1人,苏州市级劳动模范6人;获省级以上条线表彰的先进人物18人,其中获国家级条线表彰的先进人物4人,省级条线表彰的先进人物15人。

17-1           2006年黎里镇苏州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一等功臣表

 

性别

工作单位

获奖年份

奖励级別

金雪珍

吴江震洲喷气织造厂

2006

纺织工业部劳动模范

杨秀兰

黎里己黄小学

1956

江苏省劳动模范

沈粹麟

吴江砖瓦厂

1959

江苏省劳动模范

丁林法

吴江黎里油脂化工厂

1976

江苏省劳动模范

陈寿兰

吴江砖瓦厂

1976

江苏省劳动模范

沈兴华

吴江煤电厂

1976

江苏省劳动模范

  

吴江针织一厂

1976

江苏省劳动模范

宰志荣

吴江轴承厂

1976

江苏省劳动模范

陈菊花

黎里供销社

1983

江苏省劳动模范

陈菊英

黎里清管所

1984

江苏省劳动模范

施凤兴

吴江邮局

1985

一等功(对越作战)

周蕴娟

吴江创新塑料厂

1991

江苏省劳动模范

凌德良

吴江第二水泥厂

1996

江苏省劳动模范

周大有

吴江针织一厂

1986

苏州市劳动模范

汝留坤

吴江第二水泥厂

1988

苏州市劳动模范

沈留才

吴江黎美日化厂

1997

苏州市劳动模范

汝根林

吴江开关总

1997

苏州市劳动模范

凌海兴

上海凹凸彩印吴江分厂

2003

苏州市劳动模范

刘林广

精元电脑有限公司

2006

苏州市劳动模范

注:杨秀兰、丁林法、陈寿兰已去世。

 

 

 

17-2                2006年黎里镇省级以上条线先进个人表

姓名

工作单位

获奖年份

   

李婷(女)

黎里农业银行办事处

1991

全国农行系统

“学雷锋学二兰”先进个人

凌建中

黎里黎东村卫生室

1993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殷金华

黎里镇农服中心

1995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杜建方

黎里镇统计站

2000

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

蒋巧林

黎里中心小学

1989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周蕴娟(女)

吴江创新塑料厂

1990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计良荣

黎里镇党委

1992

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徐江春

吴江商业禊湖丝织厂

1993

江苏省优秀企业家

史美璈

吴江沪江日化厂

1996

江苏省优秀“乡镇企业家”

殷金华

黎里镇农服中心

1997

江苏省优秀站长

程炳荣

黎里镇人民政府

1998

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

王福林

黎里镇邮政局

2000

江苏省邮政系统百名服务标兵

王勤芳(女)

黎里镇人民政府

2001

江苏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吴仲文

黎里镇党委

2001

江苏省基层党校优秀教员

史美璈

吴江沪江日化厂

2001

江苏省九五期间优秀企业家

杜建方

黎里镇统计站

2003

江苏省优秀乡镇统计工作者

屠建华(女)

黎里镇人民政府

2003

江苏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肖耀华

黎里镇党校

2004

江苏省基层党校优秀教员

蒯伟勇

黎里中心卫生院

2005

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

第二节 革命烈士

黎里籍军人在部队的大熔炉中不断成长,树立起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本节收集整理10名革命烈士,他们中有的在民族解放和保家卫国战争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有的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17-3                       1984年黎里籍革命烈士表

 

出生地

生卒年月

去世时所在

单位、职务

获烈士原因

顾齐纨(女)

黎里镇九南街花车大兴弄

-1943

新四军报社

病故

杨殿科

黎里镇西新街10

1920-1947.6

解放军六五四七部队战士

在卡仑战斗中牺牲

张国兴

黎里镇大联大队

杨康村

1920-1951.5

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二团一营二连战士

在朝鲜第五次

战役中牺牲

周阿兴

黎里镇华字大队卯字湾村

1929.10-1951.7

志愿军七十四师二二〇团二连通讯员

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吴留文

黎里镇新方大队朝霞港村

1940.2-1970.11

解放军空军二一五部队副排长

病故,追认为烈士

李马根

黎里镇益丰大队虎啸浜村

1946.7-1975.7

解放军八一二七七部队排长

病故,追认为烈士

包建华

黎里镇雄丰大队黄字浜村

1950.1-1973.2

解放军六五四七部队战士

在安徽含山国防施工中牺牲

姓名

出生地

生卒年月

去世时所在

单位、职务

获烈士原因

徐志恒

黎里镇浒泾街11

1952.4-1973.10

解放军六五四七部队战士

在南京江浦因抢救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牺牲

凌金山

黎里镇欲字大队木潭潭村

1954.9-1979.3

解放军陆军一四八师四四二团一营二连战士

在广西宁朋县板澜地区对越自卫战中牺牲

吴永祥

黎里镇大联村3

1958.6-1984.12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独立一大队飞行员

在三亚市上空执行战备任务时牺牲

第三节 进士 举人

黎里为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据清嘉庆《黎里志》、光绪《黎里续志》记载,自宋至清,产生过特奏状元1人,进士19人,举人53人。

17-4                    黎里历代文科进士表

  

  

  

  

元祐六年辛未科(1091)马涓榜

魏宪弟

  

绍圣四年丁丑科(1097)何昌言榜

直学士左中大夫,封吴郡

开国侯

  

重和元年戊戌科(1118)王昂榜

魏宪弟

魏汝贤

淳祐四年甲辰科(1244)(特奏状元)

魏志四世孙

  

景泰五年甲戌科(1454)孙贤榜3186

莱州知府

  

弘治九年丙辰科(1496)朱希周榜242

永州知府

  

嘉靖二年癸未科(1523)姚涞榜297

山东佥事

  

嘉靖二年癸未科(1523)姚涞榜379

云南参议

汝齐贤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1538)茅瓒榜3168

□□府通判

毛图南

隆庆二年戊辰科(1568)罗万化榜3290

发榜后卒于京

毛寿南

万历十四年丙戌科(1586)唐文献榜3194

陕西道御史

吕纯如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1601)张以诚榜322

兵部尚书

毛以焞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1604)杨守勤榜3104

武库司郎中

朱天麟

崇祯元年戊辰科(1628)刘若宰榜3125

明永明王东阁大学士

殷寿彭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李承霖榜21

詹事

  

  

  

殷寿臻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孙毓溎榜293

寿彭弟,国史馆协修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1847)张之万榜38

兵部郎中

徐宝治

道光三十年庚戌科(1850)陆增祥榜327

金华知府

 

17-5                           黎里清代武科进士表

  

  

  

汝先标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97)缴煜章榜

未仕卒

 

17-6                           黎里历代文科举人表

  

  

  

  

萧翰

宣德四年己酉(1429)科

蒯芬

道光元年辛巳(1821)科

施奇

景泰元年庚午(1450)科

张景昌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科

汝讷

景泰四年癸酉(1453)科

殷寿彭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科

汝楫

景泰七年丙子(1456)科

殷寿臻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科

汝泰

弘治两年己酉(1489)科

蔡傅梅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科

史臣

正德二年丁卯(1507)科

周宪曾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科

徐蘷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科

沈镐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科

毛衢

嘉靖元年壬午(1522)科

徐宝治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科

汝齐贤

嘉靖十年辛卯(1531)科

沈光鉴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科

毛图南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科

陈景辂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科

毛寿南

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科

蒯贺荪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科

毛以鳌

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科

吕鸿宝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科

吕纯如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科

汝春嘉

咸丰元年辛亥(1851)科

毛以煃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科

陈铠

咸丰元年辛亥(1851)科

毛以焞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科

蔡尧栋

咸丰二年壬子(1852)科

沈天英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科

萧晋荣

咸丰五年乙卯(1855)科

  

崇祯口口年科

蔡鲁琛

同治三年甲子并补行戊午(1864)科

屠永龄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科

陆蓥

同治三年甲子并补行戊午(1864)科

毛汝悫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科

叶锦组

同治三年甲子并补行戊午(1864)科

周元理

乾隆三年戊午(1738)科

徐日华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科

徐楠

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科

黄元芝

光绪元年乙亥(1875)科

陈兆登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科

张鸣驺

光绪二年丙子(1876)科

沈璟

嘉庆五年庚申(1800)科

汝惟寅

光绪五年己卯(1879)科

蔡淇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科

汝梦庚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科

蒯成照

道光元年辛巳(1821)科

 

 

 

17-7                            黎里清代武科举人表

  

  

  

  

汝学济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科

汝钦龙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科

汝先标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科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科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