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党史 >> 红色故事 >> 吴江史上的“芦莘厍周大屠杀”及军民抗战纪实

吴江史上的“芦莘厍周大屠杀”及军民抗战纪实

2019/12/17 0:38:06    作者:  费云林 朱建明 来源:  2005年《吴江日报》,2006年《江苏地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1493

日军入侵吴江

    吴江县,东临上海,南依浙江,西濒太湖,北靠苏州,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又有京杭大运河与苏(州)嘉(兴)铁路横贯南北,交通便利。吴江历来是稻米等粮食的主要产区,同里镇号称江苏四大米市之一,盛泽、震泽两镇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主要产地和交易场所,中部的平望镇酱菜业闻名全国,均为富商云集之地。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财富积累的角度来说,吴江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吴江迅速成为了日军侵占和统治的目标之一。同年10月日军开始入侵吴江地区。15日,两架日机飞凌平望镇上空,先行俯冲扫射,然后狂轰滥炸,半小时左右扔下12枚炸弹,江南古镇平望惨遭破坏。119,日军由浙江嘉兴沿京杭大运河北侵吴江,蹂躏丝绸之府盛泽镇,盛泽丝绸业遭到毁灭性打击。11日夜,日军自浙江西唐镇进犯芦墟镇。14日,日军绕过黎里镇,从水路偷袭平望镇北的袅腰桥,进而侵占平望。17日,日军入侵震泽镇。18日,日军铁骑长驱直入县府所在地松陵镇,占领吴江县城。第二年71日,日军纠集伪军分三路扫荡严墓(现属桃源镇)地区。至此,吴江全境沦陷。日军所到之处,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罪行罄竹难书,其中最为典型、最能让吴江人民铭记胸怀的就是发生在民国31年的惨绝人寰的芦(墟)、莘(塔)、(北)厍、周(庄)大屠杀

    大屠杀起因

    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及档案资料分析认为,芦、莘、厍、周大屠杀之所以发生,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形成的。首先,是由日军的侵略目标和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其次,是因为日军在该地区接连遭到国民党抗日部队的有力阻击,无法稳固其统治地位;第三,是由于外国记者的真实报道致使日军恼羞成怒。因此,要全面、真实了解大屠杀的来龙去脉,还得依次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

    芦、莘、厍、周地区,位于吴江的东南部,民国18年始为吴江县第六区管辖。该地区东临沪杭铁路和淀山湖,西连苏嘉铁路与太湖,是吴江出入上海、浙江的主要门户。换句话说,谁控制了该地区,谁就掌控了联通苏浙沪的交通命脉。芦、莘、厍、周地区虽地势平坦,但分湖、三白荡、元荡、荷花荡、东古荡等河荡形成了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圩头星罗棋布的天然格局,从军事角度来讲,也乃易守难攻之地,自古就是吴江的军事重地。淞沪战役后,日军占领整个华东,进而控制、吞并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十分明确。芦、莘、厍、周地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军野心勃勃的战略企图,决定了日军首先必须占据芦、莘、厍、周地区,稳固其在苏浙沪交界处的战略要点,进而确保其在整个华东地区的统治地位。

    民国2611119时许,日军进犯芦墟,即遭到了芦墟壮丁队和江苏省水警队的阻击。惜壮丁队和水警队兵力有限、装备落后,在南栅港稍作抵抗后即撤离芦墟。淞沪抗战失利后,失散的国民党陆军独立45733团田岫山连进入分湖地区,自此吴江境内有了相对正规的抗日军队。民国27116,田部在分湖西口伏击日军运输船只。当天上午,日军运输船从分湖方向开来,进入伏击圈后,田部立即开火,日军指挥船首先中弹,仓皇逃遁。日军船队失去指挥,田部乘胜追击,将4艘装满弹药、粮食的运输船全部击沉,击毙日军若干,俘虏3人。田部后整编为733团,田岫山任团长,经芦墟、莘塔转战周庄,均给了日军有力的打击。同年2月,国民党733团第1营营长陈耀宗率部也进入吴江、青浦地区游击日军,后招募当地散兵游勇,整编为735团,并任团长。89月间,伪军两吴(吴县、吴江县)司令谢志俊写信给陈耀宗、田岫山进行诱降。陈耀宗作书公开答复,严词斥责,表现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田岫山则乘机将谢志俊诱骗到芦墟竖头斋匾里(田部驻地),将其及卫兵全部抓获,押解上交至后方,为两县人民除去了一大汉奸和卖国贼。民国29326,陈部在芦墟秋水潭村,利用有利地形巧妙伏击日军机动船只2艘,致使日军无法靠岸。519,日军到洋沙坑、莘塔等地疯狂报复。20日,陈部在芦墟白巨斗村采用三面伏击的办法阻击由洋沙坑去金泽(现属上海市)的日军,此役击毙日军头目1人、士兵18人。民国30年初,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淞沪行动总队司令阮清源率部从安徽广德,经长兴、吴兴、苏嘉铁路到达芦、莘、厍、周及周边地区。不久,阮清源部收编了北厍张文奎部和陈耀宗余部,以及散落在江南一带的杂牌军,成立了17个支队和1个独立营。收编之后,忠义救国军在吴江地区建立了抗战机构,编印《正气报》,排演《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剧目,广泛开展抗日宣传。随后,阮清源部改称为忠义救国军苏嘉沪挺进总队,司令部设在莘塔,并对日军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进攻,致使日军在芦、莘、厍、周地区连遭重创。

    民国30127,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阮清源部主力率先撤离去安徽广德忠义救国军总部。期间,有几名外国人(其中有1名记者)迅速逃离上海租界,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沿途从青浦、芦墟、北厍等地过苏嘉铁路,到达忠义救国军总部广德,然后去重庆。撤离人员中的该名记者随后将所见所闻撰写成文章,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将芦、莘、厍、周地区誉之为小重庆,意为抗战前方相对稳定的地区。上海日军首领见报后,恼羞成怒,立即下令出兵,对该地区实行大扫荡,自此引发了惨绝人寰的芦、莘、厍、周大屠杀

大屠杀中的日军罪行

    民国31年(1942年)221(农历正月初七),芦、莘、厍、周地区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余欢里,一场大屠杀的灾难悄悄地降临了。早晨,苏州、吴江、嘉兴、青浦等据点1000余名日军,由长谷川、加藤等日酋率领,倾巢出动,分乘100余艘机船,以飞机作掩护,小炮艇为前导,联合袭击国民党抗日部队阮清源余部。阮部溃败。日军飞机日夜巡逻在元荡、三白荡、分湖上,严密封锁交通,步兵则挨村挨户搜查和屠杀抗战军民。由于国民党主力部队已撤离,余部也已战败溃散,实则上芦、莘、厍、周大扫荡,是一场直接针对该地区广大老百姓的大屠杀。21日晨,进袭芦墟的日军,从镇南栅上岸,抓了300多人,集中在义兴祥布店的场上,在东古荡溺死20人。23日,又将72名无辜百姓(大部分是店徒)押到张家坟,用刺刀一一戮死。21日,一股日军扫荡芦墟孙家湾、沈家舍、草里村等村落,除杀人、放火、掠夺外,还在西张港轮奸115岁姑娘和1名妇女,犯下滔天罪行。芦墟这次遭难人数在200人以上。23日上午,数百名日军从芦墟蜂拥到莘塔,集镇上60多人被杀,周围各村均遭烧杀之害。仅10余户人家的枫字小村,就有16名青壮年被杀害,连30多名来该村喝喜酒的外村人也惨遭杀戮。枫字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远近闻名的寡妇村。21日上午10时,另一股日军乘2艘机船至周庄大扫荡。23日劫掠搜查,拘数百人,关押在南栅桥畔米行里,施以酷刑,年老体弱者当场惨死。数十名身强力壮者被枪杀在东渡里池塘旁。更为惨绝人寰的是,日军竟将半和村一村民投入开水锅内活活烫死。27日,在北厍金家湾莲荡里,日军将20多名村民押上农船,用开足马力的机船,猛撞农船。农船被撞沉,村民纷纷落水。荡岸上的村民慌忙摇船驶向落水人群准备营救。日本士兵在荡岸上狂笑不已,随后开枪射击,落水村民及营救者共30余人丧身。32拂晓,风雨大作,100余名日军分乘3艘汽艇从东、西两面包抄莘塔申家浜和南庄村。日军将青壮年赶到圣帝庙,询问支那兵的去向。他们把村民吴金坤吊在大梁上严刑拷打,并用烧红的链条头塞入其棉衣里子里,吴金坤身上顿时皮开肉绽,惨不忍睹。最后,因询问毫无结果,丧尽病狂的日军把村民押到齐膝深的泥水里,当场用明晃晃的刺刀捅死17人。据调查,莘塔被杀害群众计300余人,烧毁房屋300余间。36,日军又突袭北厍蛇垛港村,强迫村民下入冰冻的东场荡水中,捞取所谓忠义救国军的发报机和枪支。因荡阔水深,风急浪高,村民摸了半天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日军当场杀害了20余名无辜百姓。日军还将数百名村民抓来拘押在北厍镇上柳锦明家后院,部分用刺刀杀害,未死的也被推入池内活埋。大扫荡后,柳家的荷花池里扒出200多具尸体。芦、莘、厍、周大屠杀,历时20天之久,被日军杀害的有姓氏的群众可查的达2373人之多,其烧杀、奸淫、抢掠的兽行更是数不胜数。

    大屠杀中吴江人民抗战事略

    日军丧尽天良的大屠杀,激怒了芦、莘、厍、周地区的广大军民。军民团结一致,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抒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直至取得抗战胜利。关于国民党部队的抗战,前文中已经涉及到了,不再赘述。在此,只选取四则典型事例,述说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广大民众抗战的精神风貌。

    〖顾少龙舍身救乡亲〗芦、莘、厍、周大扫荡期间,日军获悉国民党部队撤离时有部分武器、弹药藏在北厍梅墩村,便在222凌晨闯进该村,把顾少龙等100多村民赶到村庄的空场上,进行拷问。时值早春,春寒料峭。日军竟强迫村民脱去外衣受冻,以此逼迫他们交代武器弹药藏匿的地方。当村民回答不知道时,日军就开始严刑逼供。村民周春全因为反抗日军的暴行,当场被杀害。看到村民面对严刑拷打,甚至随时就有死亡的可能。刚烈的顾少龙猛地从人群中冲了出来,大声对日军吼道:我知道武器藏在什么地方,你们跟我走!说完,就大步流星地往村外走去。日军信以为真,跟着顾少龙扬长而去。走了好长一段路,顾少龙将日军带到一处荷塘边。河塘湖面上结着薄冰,顾少龙回首仰望了一下生养他的家乡,毅然纵身跳入了河塘。顾少龙智引日军误入歧途,不但没有找到武器、弹药,而且为乡亲们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后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日烈士称号。

    〖陈祥荣智保枪械所〗民国294月的一天,国民党陈耀宗部的一位副官来到芦墟甘溪村村民陈祥荣家,要求陈祥荣帮助在该村设立一个枪械所。陈祥荣一听是抗日部队,便满口答应了。随后,陈祥荣将大船运来的机械设备和二三十位士兵及技工师傅妥善安置在甘溪港石桥北西侧一座五开间三进深的大屋里。为了安全起见,陈祥荣将机械设备放置在第二、三进屋里,再在第二进大门前的院子里砌道围墙,人员进出均用木梯,做到与外部隔绝。虽然当时的形势吃紧,但凭着陈祥荣的机智和稳妥,两年多时间内,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有力地保障了抗战部队的枪械供应。芦、莘、厍、周大扫荡期间,22134,日伪军两次搜查甘溪村,均一无所获。53,日伪军再次突然包围甘溪村,拷问村民,查问枪械所下落。当晚,陈祥荣感到事态不妙,决定转移枪械所。随后,在村民、枪械所士兵及技工师傅的帮助下,陈祥荣把机械设备、枪支弹药等东西装了满满两大船,将枪械所安全转移到了北厍以西的地方。

    〖潘明善宁死不屈〗芦、莘、厍、周大屠杀第一天上午,一批日军窜至芦墟孙家湾和草里村,一举抓了40余个青壮年男子,其中就有年近50的潘明善。日军把他们集中在一片场地上,挨个撕开胸襟,查看肩胛和手掌,审查是否是抗日战士。接着,日军用皮带对潘明善凶猛抽打,再用枪托打,逼问他支那兵在那里。潘明善面对拷打,毫不畏惧,大声回答道:不知道!日军见问不出究竟,再挨个拷问其他村民,一直折腾到下午3时左右。随后,日军将他们捆住双手,用船押到莘塔凌家大屋。在那里,潘明善等村民被拘押7天,受尽酷刑。27日晚上,日军将潘明善等人拉到油车作坊的空地上,准备集体屠杀。日军翻译对潘明善说:皇军说你不忠,现在要你回去送10个花姑娘来,就可免你一死。潘明善愤怒地回答道:花姑娘一个也没有,有也不能送来,要我老命,倒有一条!日军头目见潘明善宁死不屈,毫无办法,只能下令将这批村民全部杀害。

    〖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芦、莘、厍、周大屠杀后,国民党忠义救国军主力撤离该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认识到在该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的重要性。民国32年,中共地下淀山湖工委书记林岑与地下党员陈企周、金佩扬等一起在芦墟设立淀山湖工委机关,领导淀山湖地区的地下抗日斗争,在芦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从此,该地区有了正式的中共地下党组织。

    结束语

   芦、莘、厍、周大屠杀,既是日军实行三光政策,达到全面占领和统治吴江的主要手段和必然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吴江军民面对强敌入侵,团结一致、奋起抗击、光复河山的爱国热忱和坚强决心。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静下心来,翻开叠叠文献和泛黄的档案资料,重新研读这段写满屈辱二字、饱浸民族血泪的历史和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时,是有所启迪与收获的。其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铁铮铮的历史事实和永远不变的真理。前事不忘,后事师之。我们只有奋发图强,建设好家园,建设好国家,中华民族才能昂首挺立于环球赤宇。其二,团结合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抗战是如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团结合作依然重要,只有形成坚强的民族凝聚力,努力建设好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其三,正视历史,既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天,还有一些个别国家的右翼势力要极力掩藏、否定这段侵略他国、蹂躏邻邦的历史真相,在继续着侵略、伤害邻邦民众感情的行为,这是政治上的短视。要知道,历史是不能篡改的,一个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只有正视历史事实,才能省悟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发展和前进的航向。

 

    注释:

   苏嘉铁路,民国257月通车营业,为客、货混合线。2610月,遭日军飞机轰炸瘫痪。284月,日伪强拉民夫修整,月底由日伪华中铁路有限公司经营通车。333月停运,341月被日军拆除。

   民国29年至35年初,吴江全县共设8区,芦墟、莘塔、北厍、周庄同属第六区,为芦墟区。19501月,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周庄乡原第一保划归昆山县;195810月,昆山县周庄公社张港、池浜、联合、三合4个生产大队划归吴江县屯村公社。

   田岫山,人称田胡子,国民党733团团长,民国292月陶庄战败后,奉命率部转移到浙江余姚整编。

   陈耀宗,人称陈瞎子,国民党735团团长,在芦、莘、厍、周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活动,且其民族气节可嘉。民国30年初,其余部被阮清源整编后,4月解甲赴沪。

   张文奎,沦陷期间,曾任吴江第六区区长。民国34年春率部进驻金家坝东杨村,39因汉奸告密遭日军偷袭中弹牺牲。国民政府授予抗日烈士称号。抗战胜利后,北厍民众在三官堂国民小学为其立碑。

   金佩扬,江苏吴县人,19495月至19517月任中共吴江县委第二副书记。

    参考资料:

   《吴江县志》,19947月第1版,韩铎、沈春荣主编;

    《北厍镇志》,200310月第1版,费阿虎主编;

   《芦墟镇志》,200411月第1版,顾永翔主编;

   《吴江札记》,199812月第1版,凌锦良主编;

   《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吴江分卷)》,19994月第1版,金明、徐惠民主编;

   吴江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