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翠竹青青掩高士 毒蛇浜里埋袁黄

翠竹青青掩高士 毒蛇浜里埋袁黄

2019/4/9 0:32:05    作者:  费秀华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574

 

  袁黄(袁了凡)生在吴江,长在吴江,死后却安葬在浙江嘉善,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99日上午,汾湖诗社12人在张舫澜社长的带领下,冒着蒙蒙细雨,前往浙江嘉善寻访这位汾湖先贤。

  寻访的过程有些曲折。尽管张舫澜社长多年前去过袁黄墓所在地———嘉善县惠民镇王家村,终因时光久远而遗忘大半,所以汽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乡间道路上,不时迷路,经再三打听,才进入一个叫“毒蛇浜”的自然村落。

  汽车停靠在一片香樟树林前的空地上,一位眼尖的文友指着远处竹林里隐约可见的墓碑说,可能就是袁黄墓。众人不敢相信:难道赫赫有名的袁黄墓竟是如此的荒凉?那位文友是个顶真的人,看大家无动于衷,便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绵软的树叶,进入湿润的竹林。须臾,他大声呼唤:真的是袁黄墓。

  本以为袁黄墓是个高大气派的陵墓,边上松柏苍翠,庙宇威严,哪知道竹林里除了两块石碑外,只有青青的翠竹、枯黄的落叶以及一些芜杂的植物,显得有些荒凉。正南方的一块墓碑字迹依稀,细细辨认,方知上面刻着:“崇祀乡贤明进士了凡袁公墓 九世孙召龄敬立”,它的背面刻着“德配高、沈宜人”。原来,此地埋葬着袁黄与他的两位夫人。右侧的石碑字迹清晰,中间红字写着“袁黄墓”,上面的黑色小字写着“嘉善县文物保护单位”。这是2004年嘉善县人民政府立的石碑(见上图)。

  就在我们举起相机,纷纷拍照的时候,有位名叫沈国贤的75岁村民前来与我们搭讪,他是最早发现袁黄墓的本地村民。他说最早的袁黄墓占地面积很大,排场也非常气派,石人、石马、牌坊都有,文革时毁于一旦。老人的言下之意甚为可惜。因为回答不了我们的提问,老沈带我们去了不远处他弟弟的新家。一进门,他的弟弟沈国建一眼认出了张社长,他惊呼着张社长的名字,并热情招待。原来沈国建老人曾与张社长一起开过会,见过面,他是嘉善袁黄研究会的负责人,退休后,在惠民镇镇志办公室研究地方文史,修复袁黄墓是他历年来坚持的一个提案。据说,当地政府打算出资400万,重新修复袁黄墓。

  说得起劲,老沈从家里拿出新设计好的袁黄墓修复效果图(见下图),在这张彩色的图纸上我们看到了恢宏气派的袁黄陵墓,有精致的凉亭石凳,有高大的牌坊、宽敞的甬道……弯弯曲曲的毒蛇浜河水分成左右两股支流从陵墓前旖旎而过。

  关于毒蛇浜的名字有个传说:大约清代的时候,此地发生瘟疫,原住村民全部死亡。后来,迁移进一批外姓人,饮用了河水,患上血吸虫病,死剩一户人家。因为这条河像极了害死人的毒蛇,所以被称为“毒蛇浜”,也有人称“独社浜”。

  听到这里,不仅纳闷:既然毒蛇浜如此凶险诡异,袁黄为什么要下葬于此?原来,小时候的袁黄经常去浙江平湖的外婆家,对附近一带非常熟悉。长大后,特别是出家修行后,很会看风水的他途径毒蛇浜时,发现这里:“九曲十三漾,毒蛇两丫杈”,弯弯曲曲共有十三个漾,其中两条丫杈似的支流形似毒蛇的信子,而且毒蛇浜的河水与平湖相通……种种迹象表明,这块土地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至少袁黄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他离开人世前,嘱托后人一定要把他安葬在毒蛇浜。

  从老沈家出来,我们在袁黄墓所在的竹园前拍了合影。有人提起了袁黄故里汾湖赵全村即将动迁的消息,于是不得不赞叹袁黄的远见,他肯定知道400年后,赵全村和王家村(毒蛇浜所在的行政村)将会发生什么。他的选择是对的,袁黄墓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