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黎里塾师“陈半镇” 道南桥上留口碑

黎里塾师“陈半镇” 道南桥上留口碑

2020/2/21 0:03:07    作者:  李海珉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831

  康熙年间,黎里秀才陈永年,居家开设家塾,乐育英才,他的学生考得秀才、举人者不下20人,其中有3名荣登进士。年届不惑,陈永年名声远传。每年新春,谢师的学生、返乡探亲前来拜见的弟子,不绝于道。

  陈永年善育才,且乐善好施,40岁过后,积有余财,就架桥铺路,大做善事。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捐资重建镇东揽胜桥,三年后,又重建太平桥。特别是他捐资建造道南桥,黎里全镇有口皆碑。

  康熙五十年(1711)的黄梅天,江南雨水不断,皖南特发洪水,黎里镇上涌来了大批难民,拖儿带女,有三百来家,上千口人。如何安置这批难民,着实令黎里巡检司的官员头痛。这时,陈永年主动来到巡检司,说了自己的打算:首先安排难民到东圣堂、全真道院、周宫傅祠堂等地安顿下来,然后让难民每家出一个男劳力,帮助黎里做工,每天每人发放4升大米,工程竣工后再酌付银两。做什么工呢?原来,南江与黎川市河交汇处,是一个颇大的漾。市河南岸,东边是墨字圩,西边为染字圩,两圩之间,急需建造一座石桥。可是,西边染字圩,缺失了非常大的一块土地。要造桥,必须先在染字圩填土。眼下,正好让难民们参与这桩工程,一则不致民贫生事,二则也为黎里做点善事。陈永年要求参与组织这一工程,而且说发放大米的经费可由他承担。正在苦恼的巡检司头头们一听,大加赞赏,当即拍板,派员与陈永年一起组织启动。

  要在染字圩填土,并不容易,还要在圩的东北垒筑驳岸,而后才能造桥。已经主持过多次建桥工程的陈永年成竹在胸,指挥有方,他让大批民工用船四出取土,载到指定地点安排入水,同时从难民中找到几名竹匠,请他们编织一批大竹框,在大竹框里装满石片,逐一沉放到即将垒筑驳岸的位置。几个月后,填土基本到位,竹框也已冒出水面,于是进一步围筑堤坝,抽干河水,再请难民中的石匠垒筑石驳岸。最后请来建桥把头师傅,采石建桥,终于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建成一座单孔拱桥。新桥落成之前,黎里不少民众提议称此桥为“永年桥”,以纪念陈永年的功绩。陈永年不肯,坚持定名为“道南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陈永年的儿子陈时夏和陈鹤鸣,都以贡生而出仕。乾隆年间他的孙子炳文、龙文、藻文、绚文、鸿文,也都一个个由科举晋升,黎里盛称“五子登科”。后来,陈家位列黎里八大姓的第二姓,基础正是这位陈永年奠定的。陈永年身后,陈氏家大业大,房屋鳞次栉比,俗称“陈半镇”。上岸的西半镇自陈家湾堂弄起到老医院弄,东半镇从周赐福弄到黄祥泰弄,下岸在施家浜弄西还有一条陈家弄,都是陈家的房产。现在,留存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徐达源故居,鹤寿堂的后花园端本园,以及鹤寿堂中落第一进的“奎辟凝祥”牌坊,都是陈家建筑的遗存。

  黎里百姓是不会忘记陈永年的,185年以后的1897年,道南桥重建,大家仍旧念着这位为家乡建桥铺路的善士,且看重建后桥上镌刻的文字:康熙五十一年里人陈永年捐建,光绪二十有三年阖镇士民重建。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