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明月桥与江南第一过街楼

明月桥与江南第一过街楼

2023/10/18 8:41:16    作者:  李海珉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297

  公元1127年之前的黎里,东西两边各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南迁北民纷纷到来,东西两个村庄迅速膨胀,两相衔接形成一条东西长达三华里的街市,常住居民500来家,约3000人口。米店、饭馆、酒楼、棉布店、丝绸铺、茶叶行、客栈,雨后春笋般一爿爿开出来。于是东西两个村迅速衔接,成为集市,升格为集镇。没多久,有人在街市上搭建起了廊棚。不过,刚刚开始都是简易廊棚,只一披势式。要说过街楼、骑楼之类气派的建筑,那要追溯到元朝大德年间的一件轰动黎里的事件。

  元朝初建,我国北方连续战乱,老百姓继续纷纷南迁。元大德元年(1297),北方青年杨明丰,带着母亲,背着铺盖逃难来到黎里。他在镇西边找到了一个落脚点,施记烟纸店的下滩,就是现在杨家桥东边的河滩上,当时杨家桥只是一座无名小木桥。杨明丰在那里搭建了两间简易平房,开了个小肉铺。儿子挥动肉刀,母亲收账找零,为人厚道的母子俩手勤脚快,童叟无欺,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年以后,两间简易平房实在太狭窄了。可是,仅仅一年光景,涌来的北民实在太多,整个集镇人烟稠密,很难再找到无主的空地了。于是杨明丰将两间简易平房改建成两层楼房,好在这里的市河比较宽阔,又整修了驳岸,向市河里打上木桩,楼房跨出水面三尺有余。楼下是店面,楼上作居室。

  对面的施家烟纸店,店主排行第十,大名施十,人称十郞。施家一子已经成婚,女儿月珍待字闺中。施月珍的房间紧靠街道,她天天推窗观赏街景。自从杨明丰肉铺开张,上午,施月珍看着杨明丰张罗买卖,斩肉是一刀一个准,秤杆一翘又报斤量又报钱钞,下午,那是最为惬意的时光,杨明丰上楼小休,施月珍开窗相对,四目含情,就那么一丈来宽的间隔,每天都可以说上几句悄悄话呢。

  半年过去,杨明丰央人到施家去求亲。施十非常恼怒,一个外来小子,竟然胆敢动我施家千金的脑筋,不行!杨明丰无法,暗自叹气,近在咫尺,犹如远隔千里;施月珍无法,以泪洗面,每天依旧推窗而望,暗中与杨明丰商量对策。施月珍父母察觉了,下令让儿子媳妇与施月珍调换了房间,将施月珍打入了后进的冷宫。

  八月初一那天,施十夫妇要进香去了,临行叮嘱儿子媳妇好生看管施月珍。可是,一不留神,施月珍就不见了,找来找去遍寻不着。兄嫂俩立马直闯杨明丰肉铺,下午的肉铺不做生意,店堂内空无一人,两人冲上楼去。果然,施月珍与杨明丰正在房间内卿卿我我呀。兄嫂俩勃然大怒,嫂嫂嘴里不清不爽的,兄长更是凶狠,当胸一把抓了施月珍就拖。施月珍猛地一挣,脱出身来,打开南窗,纵身一跃,“通”的一声就没了人影。这一段市河的水特别深特别急,等到救上岸来,施月珍已经告别了人世。杨明丰泣不成声,独自上楼悬梁自尽,只留下了寥寥几句遗言:吾与施月珍生不能结连理,愿死后作夫妻,望善待吾母,善待施月珍父母。肉铺积蓄,留一份作吾母养老,余悉用于改建西边木桥。

  懊悔莫及的施家夫妇痛定思痛,将施月珍与杨明丰合葬一处。花了一年时间,施十主持建桥工程,大德三年(1299)石桥落成,他从“明丰”与“月珍”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取名“明月桥”。家乡老百姓为石桥的建成而高兴,也为施、杨两家的和好而高兴,用谐音将新建的石桥称为“民悦桥”,后来干脆冠上杨明丰的姓氏,叫做“杨家桥”。

  为了更好地照顾好杨明丰的老娘,施十夫妇改建了两家的住房,用楼板南北贯通成为过街楼。杨明丰母亲仍旧居住在南面楼上,下面的肉店租赁给他人经营,施氏夫妇与儿子儿媳尽心尽力,颐养杨明丰老母至天年,后人称之为“江南第一过街楼”。

  自从改建成过街楼,这里的烟纸店和鲜肉店生意特别好,近悦远来,财源滚滚。没多久,黎里镇街面宽阔的地段,接二连三地建起了过街楼。

  编者注 :1998年,作者听倪一珍(当时80岁)口述这一民间传说。2008819日,又听到《政协文史》编辑沈昌华转述于另一位黎里老太(殷惠茹)早年的口述,其内容高度一致。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