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学术论文 >> 浅议志书的后续开发利用

浅议志书的后续开发利用

2014/11/19 9:35:00    作者:  吴江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 顾晓红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864


【内      要】志书的后续开发利用,是各级地方志部门的常态化工作之一,尤其是在第二轮修志工作快要完成之时,抓好志书开发利用,更是当务之急。本论文在志书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探讨,努力探索志书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用案例分析了志书在城市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的整治、爱国爱家乡教育、公务员廉政建设、地情书籍的编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    词】志书    开发    利用

吴江自200610月正式启动二轮修志工作,至20139月,志书中有9部出版,6部经过验收进入出版社,4部已终审,10部已复审,其他正在编纂初稿。全区二轮方志工作形成了市志、镇志、专业志(部门志)全面开展、稳步推进的新局面。对于这次二轮修志中出版的志书,还有许多旧志和首轮编志中出版的志书,我们决不能把它放在案头、橱里束之高阁,应该努力从这些志书中挖掘瑰宝。

古人就曾说过,史重在鉴,志重在用。要把“观古鉴今,古为今用”的理念贯穿于修志用志全过程。我们方志办不断地探索,全方位开发地方志资源,积极拓展用志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加快修志成果转化,为群众尽可能提供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方志产品,在城市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的整治、爱国爱家乡教育、公务员廉政建设、地情书籍的编纂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新城市的建设从志书中找根据

20081月末,吴江市规划局和东太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组织《东太湖大道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拉开滨湖新城规划建设的序幕。滨湖新城西临太湖,东至内苏州河一线,北至牛腰泾河,南抵云龙路西延伸段,总面积约17平方千米,可容纳人口约20万人。在这个新城中,道路究竟怎样命名,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体现哪些文化元素?我们方志办改变地方志工作远离中心的边缘状态,以积极有为的姿态,责无旁贷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及时的咨询,确立自己在经济文化建设中“高参”、“智囊”的重要地位。我们纂写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名人效应提升吴江城市影响力的若干建议》,提出了对滨湖新城的一些道路命名及一些文化设施的建议。

这座滨湖生态乐居新城虽然大部分道路已经命名,但是一部分道路就像一个新生儿还没有名字。综观国内外道路命名的历史及其后期效应,可以说道路命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当代社会就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一个有历史感的路名,足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城市发展的时序脉络;一个有文化味的路名,足以让人在潜移默化中体味城市发展的深厚底蕴。现在滨湖新城就是一张可以涂抹的白纸,完全可以从战略高度全盘地、整体地科学规范城市道路命名,也许在将来就可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考虑到地名如此的重要,我们地方志办公室查阅了大量的方志,提出了十条地名的建议和理由,这十条地名可以让后人读到这些路名的时候,更多地去挖掘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吴江的地理发展、历史典故、人文特色、经济变迁、传统景观可以在这些路名中展现。这些路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可以扎根于每个吴江人甚至未来吴江的每个人心中,并传之子孙后代!我们还建议在滨湖新城规划建设的吴江文化中心,除了设计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吴江名人纪念馆外,建议再分设吴氏名门纪念馆、吴江“将军”纪念馆、“两弹一星”功臣纪念馆三个名人馆,以增强名人效应,提升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建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吴江赋》。吴江建县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撤县设市20周年纪念之际,建议市委、市政府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吴江赋》,诚邀海内外饱学之士用赋的体裁来赞美吴江,用满腔的热情为乐居吴江,绘制一张别致的、厚重的、高雅的文化名片。优胜作品可作为碑文镌刻于吴江文化中心或者市民广场,旨在进一步宣传吴江,弘扬吴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老街区的改造从志书中找根据

2013年,吴江的老街盛家厍准备改造。吴江区方志办作为文化梳理组的重要成员,成为这个老街区改造的重要出谋划策者。吴江区方志办及其他梳理组成员多次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学习考察苏州山塘街历史街区建设经验,听取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建议,并且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书及文献,大家认为盛家厍地处城市中心,是松陵镇上现存的唯一具有江南特色的历史老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承载着吴江人追寻历史踪迹、延续千年文脉的梦想。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保护其历史街区文化风貌,恢复其重要历史遗迹,把盛家厍开发建设成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博物馆”、体验旧时江南的“繁华地”、传承太湖文化(吴文化)的核心承载区、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街、人类社会学建设的新基地,意义重大而深远。大家认为在规划建设中,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找准定位特色,抓住难得机遇,把垂虹景区、文庙县学乃至运河遗迹等有机融合起来,将盛家厍打造成为文、商、旅相结合的综合历史街区和展示松陵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客厅”。2013228日,以吴江区方志办为首的文化梳理组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盛家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文化元素”植入建议》,提出了十大建议:一是恢复重建吴江一段古城墙(200米);二是新建“垂虹广场”,打造城市客厅;三是恢复重建“一亭一祠一台”;四是精心打造东入口,设置“诗画壁”;五是恢复重建“柳塘别业”(又名沈家花园);六是恢复重建驸马园(芳草园),园内设立“吴孝子祠”;七是修复保护“李宅”,展现昔日风采;八是恢复重建或提升改造重点商铺、特色商贸街;九是创新设立马可·波罗塑像;十是设立松陵(盛家厍)历史文化展示馆;十一是传承“中秋踏灯”或“垂虹元宵灯会”习俗;十二是打造人类社会学研究新基地。

三、公共建筑拆留从志书中找根据

21世纪初,吴江位于县府路998号的市政府大院准备异地搬迁,这个大院所在地自清雍正四年一直为县治所在地,那么这个老的市政府大院是保留还是拆迁,有没有必要恢复成县衙,成为吴江一个景点?吴江市委市政府把这个课题交给了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查阅了莫旦的《吴江志》等方志典籍,进行考证,撰写了《吴江县衙的历史考证》一文,从吴江县的历史沿革、吴江县城及县治的演变、宋(南宋)元明清吴江县衙的变迁及格局三个方面,对吴江县衙的历史和建筑格局作了一些考证,供市领导决策作参考。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方志作为地情和信息的载体,“资政”作用十分突出。领导同志研究问题和决策工作,不仅需要现实的最新信息,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综合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只有全面把握了地情,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否则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从志书中找根据

千年古镇同里为了向外地游客集中展示同里千年文化积淀和水乡特色,筹办一个同里游客服务中心展览。同里镇政府联合吴江区档案局、区方志办筹办设计同里游客服务中心展览,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同里,促进同里旅游事业发展。吴江区档案局、区方志办接到任务后,从镇志、专业志、部门志和各种史料中翻找查寻资料和照片。在20132月份拿出了设计方案,展览计划分十个部分,每部分都以文字简要描述、图片展示为主进行呈现。一是同里之根:以同里遗址出土文物、历代文化积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示同里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二是同里之水:以同里航拍图、五湖、河港等展示同里湖荡星罗棋布的水乡特色,并对同里水文化加以多角度描述。三是同里之街(弄):以穿心弄、姐妹弄、仓场弄等特色老街巷以及石板路、粉墙黛瓦、店铺招牌等展示同里的街巷生活。四是同里之桥:以三桥、思本桥、普安桥、蒋家桥、富观桥等展示同里的古桥博物馆的特色。五是同里之景:以地方志书中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以及罗星洲、肖甸湖森林公园、暮湾尚夜景等展示同里景色之美。六是同里之家:以退思园(任兰生)、耕乐堂(朱升)、珍珠塔(陈王道)、陈去病故居(陈去病)以及部分民居展示同里“明清建筑的博物馆”和其所载负的文化基因。七是同里之人:选取特奏名状元魏汝贤、造园大师计成、名画家陆恢、同治中兴名臣沈桂芬、南社创始人之一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岑、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王绍鏊、著名社会活动家蓝公武、《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统计学先驱金国宝、水墨动画片创始人钱家骏等名人展示同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特点。八是同里之味:选用特色饮食、水产养殖、北联农耕、饭店茶楼、市民生活等展示同里的物产丰饶和水乡美味。九是同里之乐:以宣卷演出、《珍珠塔》场景、走三桥、民间手工艺表演、鸬鹚捕鱼表演等展示同里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活动。十是同里故事:择要选择记录国家领导人视察同里、著名作家、书画家描绘同里、影视导演演员拍摄记录,以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水乡丽人”评选活动等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活动,反映历史上同里发生的精彩故事。这个展览做好后,可以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同里的内在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好地推进同里旅游的开发。

20138月,吴江区旅游局为了更好地拓展旅游资源,想查证一下清朝吴江县治所所在地。吴江自雍正四年在吴江县偏西地分置震泽县。两县以水为界,同在现在的松陵镇上,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区旅游局想以此作为宣传旅游的一个卖点,但是缺乏有力的佐证,譬如当时的图片和文字等。吴江区方志办经过查寻,帮助他们在乾隆年间的《震泽县志》中找到了所要的图片和文字。

    五、环境整治从方志中找根据

吴江境内河港交织,湖荡密布。全市水面积达267.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展开吴江地图,那繁星般的荡、漾、湖、湾,便是吴江的特有风貌。吴江“六地四水”,大自然在此将吴地的钟灵毓秀之气都赋予了水。据吴江方志及相关文献记载:吴江50亩以上的湖塘有351个,100亩以上的有254个。江苏全省列入保护规划的湖泊有137个,其中吴江就占了56个,三分天下有其一。吴江是水的天堂,水是吴江的灵魂。吴江的水文章在整个苏州乃至江南的区域发展史上占有最典型、最突出的位置。吴江的一切精彩皆与水关联,皆因水生辉。同里素有“水乡同里五湖抱”之说,黎里也被誉为“碧波中的一朵睡莲”。千百年来,正是有了太湖、运河以及星罗棋布的荡、漾、湖、湾母亲般的哺育和呵护,才使吴江大地生生不息,充满灵性与活力,创造奇迹与辉煌。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每一个荡,每一个湖,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至爱。保护母亲,反哺至爱,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近几年,吴江上下正通过大力开展河道疏浚、村庄整治、环境竞赛、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加快构建乐居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保护吴江水环境,建设吴江水天堂。所以,我们方志办有必要从志书中挖掘更多的故事和历史渊源,让吴江百姓认识她,了解她,熟悉她,只有热爱她,喜欢她,才会更加激发我们的激情和创造,用自觉和科学的行动投身于保护水乡、建设水乡的伟大实践中。20128月,我们发动全市地方志力量,启动编纂《百湖之城看吴江》的编纂活动,从各种志书和史料中,把一个个荡、漾的前世故事挖掘出来,把一个个湖、湾的今生传奇记载下来,这在环境整治、水利建设、推介吴江,提升城市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部书至20139月基本定稿,进入出版程序。

六、爱国爱家乡教育从志书中找根据

首轮和二轮编修的地方志书讴歌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描绘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展现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艰苦创业的历史、曲折前进的历史。新编地方志书,不仅可以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鼓舞人们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乐居吴江”的道路。可以说,新编地方志书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之一,同时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教材。吴江方志办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并且让国情教育同市情教育结合进行,利用大量的档案资源、方志资源,做了《吴江名人展》《吴江历史文化综合展览》《费孝通展览》《吴江档案历史陈列展》四个展览,以及《吴江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画册》《吴江撤县设市20周年纪念画册》两本画册,让吴江的市民更广泛地接受爱国、爱家乡的教育。

《吴江名人展》用简洁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方位展示了近现代名人的风采和成就,主要分成三大版块,第一个版块是15位政治和社会活动家,第二个版块是18位科学和技术发明家,第三个版块是7位文化和艺术发明家,每一个版块都是按名人出生年月排列的。这个展览总共展示了219幅图片,用10个柜台展示了其中10位名人的实物。

《吴江历史文化综合展》总共分吴越遗韵卷、烽火岁月卷、吴江胜迹卷、领导关怀卷、吴江速度卷、友好往来卷、“‘十一五’蓝图”卷、城市荣誉卷共133个版面,展示吴江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历史先贤和当代创业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风采,以及吴江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费孝通展》分成《励志求学》《学术研究》《参政议政》《访问江村》《费孝通手迹》《大师辞世》六个篇章,力图比较全方位地展示他在政治、学术、经济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并且突出了《访问江村》这一章,因为吴江是费孝通的家乡,又是费孝通两次学术生命的起点,也是费孝通实现志在富民的夙愿,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跟踪时间最长、取得成果最多的实践基地。自19366月费孝通首访江村(七都开弦弓村)以来,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26次访问江村。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二十多年里,费孝通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关心农民生活,指导农民致富,在他取得每一项学术硕果的同时,都伴随着吴江经济的新跨越、城镇建设的新发展。所以吴江人民怀念他,对他的去世寄予了深深的哀思,做成这个展览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吴江人民了解他,悼念他!

2011年,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为庆祝建党90周年,特地策划编纂《吴江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画册》,分成了曙光篇、探索篇、开放篇、富民篇、乐居篇、奉献篇,用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吴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2,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又策划编纂《吴江撤县设市20周年纪念画册》,来展示吴江二十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七、公务员廉政建设从志书中找根据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发挥史志“资政育人”的作用。胡锦涛也曾经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方志“育人”这项功能,2012年,市档案局、市方志办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官德教育”和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挖掘志书资源,编纂了《官德明鉴录—吴江历代官吏勤廉故事选》,全书分成“莅事以勤,泽被后世”“律己以严,清正廉洁”“存心以公,恪尽职守”“抚民以仁,孝亲敬人”“忠于国家,服务人民”五章,不仅记载了在吴江土生土长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为官之士,也记录了在吴江为官从政的外地杰出人士以及与吴江有渊源的名人,展示了他们勤政清廉、爱民如子的事迹。这本书成为了吴江各级领导干部的案头书,成为吴江公务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乡土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教育素材。

八、编纂地情书籍从志书中找根据

随着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志书、年鉴所包含的地情资料,大量的是各行各业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资料,这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现实社会较为看重的多是某一方面的专题性的、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和论著。我们树立“方志是资源”的观念,挖掘地情资源,在名胜古迹、地域文化、名人名家、地方特产、地方风俗等方面做文章,彰显地域特色。

吴江地处“吴根越角”,位于苏州这个吴语中心区,但所谓十里不同音,不仅吴江本身的俚语俗语与苏州市中心有着许多不同,而且吴江的各个镇的俚语俗语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区域特色。这些俚语有的粗陋,有的文雅,有的通俗浅显,有的含蓄诙谐。为了更好地留存乡邦语言,更好地传承我们的地域文化,2012年,市档案局、市方志办8月启动编纂了《吴江方言俚语集成》,20136月已出版。这本书在全区范围内理出了5000多条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和歇后语,并逐条进行了解释。这些方言土语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值得留恋的“地方文化遗产”,为以后的地方文化保留一份珍贵的资源。

2010年,吴江市方志办完成《苏州老街志》的吴江19条老街的志稿及图照。

2012年,吴江市方志办完成《苏州老桥志》的50座吴江市老桥志稿及图照。

2012年,吴江市方志办与市民政局合作,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苏分卷吴江部分)。

2013年,吴江区方志办与区民政局合作,承担吴江区“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编纂工作,这对于弘扬吴地文化,提升地名管理水平,彰显城市特色,服务“乐居吴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013年,吴江区档案局、吴江区方志办编纂了《造园大师计成》,弘扬地方造园文化,也展示了我们吴江的园林的艺术美。

2013年,为了认真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重振苏州丝绸重大决策的相关精神,吴江区方志办启动了《吴江丝绸志》的编纂,该丝绸志将涵盖苏州丝绸的农业、工业、商贸、文化旅游、艺术等各个方面,展现吴江近二十多年来的丝绸发展史。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