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吴江史志档案》 >> 2014年第3期

2014年第3期

2014/11/12 10:24:0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251

吴江档案

2014年第3期(总第99期)

吴江档案局    吴江档案学会  编印

信息动态


太湖新城组织参观吴江档案文化展览

517日上午,副区长、太湖新城党工委书记李卫珍率太湖新城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行70余人,到区档案馆参观了吴江名人展、吴江历史文化综合展览、吴江档案史料陈列、费孝通与吴江等展览。区档案局沈卫新局长现场作了讲解。

在参观过程中,气氛非常活跃。大家为吴江拥有众多的名人而感叹。大家表示:要充分借用吴江历史文化元素,为太湖新城崛起服务,努力建设好“苏州湾八景”。参观时间虽短,大家感受却不少,都认为这样的展览有看头,有的还表示下次要带孩子一起来细看。

区档案局还向参观者赠送了《官德明鉴录》一书,受到了普遍欢迎。(钱晓燕)

                               

中秋显宝  相约黎里

——“黎里古镇‘显宝’大会”启动仪式举行

430日上午,“黎里古镇‘显宝’大会”启动仪式在黎里举行。

吴江民间的“显宝”活动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黎里镇每年中秋都要举办“显宝大会”,其间,当地居民会将自家的宝贝拿出来展览,所展出的物品不仅仅是收藏品,还包括能够体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各种东西,涉及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显宝活动全盛时期,其影响力波及整个长三角,浙江、上海等地的民众都赶来参展。此次由区档案局、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区文联、区博物馆、区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黎里古镇‘显宝’大会”,希望通过这样平台,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响黎里“明清世博会”的品牌,促进古镇开发,普及收藏知识,同时发现更多散存民间的珍贵档案(文物)

启动仪式上,档案局局长沈卫新首先介绍此次“显宝”活动的基本情况,黎里古镇管委会主任杨勇简要展示黎里古镇的保护和开发现状,最后吴江拍记队队员在黎里古镇进行采风。

    从此次会议获悉,主办单位还将于今年中秋前夕进行民间珍贵档案评选,届时,将产生若干奖项,其中特等奖奖金5000元。(张园)

 

吴江认真学习全省审计档案工作推进会精神

66日,为更好地开展全区审计档案工作,区档案局副局长陈永康、业务指导科全体人员和区审计局分管档案工作的副局长周长吉、档案员共同收看了全省审计档案工作推进视频会。会后就相关落实工作也进行了研究部署。

此次会议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审计厅联合召开,省档案局和省审计厅的领导全面分析了目前全省审计档案的工作现状,明确了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审计档案工作的方向,也进一步熟悉领会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学习了南京审计局5A级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先进经验,为吴江推进审计档案工作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潘莉)

 

全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年度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45月份,吴江区开展了2013年度机关单位档案年度评价工作。经综合评议,全区96家机关单位中,有21家单位档案工作达到优秀标准,51家单位达到合格标准,对部分未通过年检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区档案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成三个检查小组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展了机关档案年度评价工作。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单位领导关心支持档案工作,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得到加强,各项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认真执行,档案人员都能立足本职,以务实创新的态度高标准做好档案工作。大部分单位都能按时、按要求完成2013年度的归档任务,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但在检查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够齐全。有些单位只重视红头文件的收集,而忽略了总结、分析、汇总等业务科室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白头文件的收集归档。部分单位只是整理了文书档案,大量业务性文件材料还散存在相关科室或经办人员手中自行保管,照片、电子、实物、基建、设备档案等门类载体归档不完整。二是档案业务不够规范。少数单位没有编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一些单位把工作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只简单地用电脑储存或光盘备份,没有作有效地归档处理,即使进行了照片的纸质归档,照片档案标签填写内容往往不够完整,不能有效反应出照片的真实信息;还有个别单位整理质量不高,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编目编号不规范。三是档案人员业务能力还需夯实。少数单位档案员变动频繁,新老交接缺失或兼职过多,造成档案员工作精力难以集中,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工作任务难以高质量完成,有的单位甚至未完成年度档案整理工作。还有个别单位档案员平时不参加业务培训,不学习业务知识,把年度档案整理工作全部推给中介机构,不参与业务实践,不懂不会问题突出。

针对上述问题,区档案局对2014年度的档案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1、强化意识,增强档案工作责任感。2、加强学习,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3、加大投入,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4、及时整改,确保档案工作延续性。同时,对于此次年检未通过的单位,区档案局也会单独寄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接受复查,以期更好地推动全区档案工作的建设进程。 (潘莉)

 

区档案局开展档案工作进社区活动

616日,区档案局为促进社区和家庭文化建设,唤醒家庭记忆,进一步宣传普及档案知识,与二村社区联合举办档案工作进社区活动,免费为社区居民开展家庭档案指导、老照片数字化加工、民生档案的查询利用等服务。此次活动,作为档案局主动服务群众的创新举措,也是纪念“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一个部分。

为提升居民参与度,扩大活动影响力,69日,区档案局在二村社区多个醒目位置张贴活动海报。16日一大早,区档案局副局长范红明带领工作人员早早来到现场,为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还在活动现场悬挂了宣传的主题横幅。短短一个上午,前来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了家庭档案以及民生档案的查询利用等知识,并耐心地解答了他们的各种疑问,免费为市民扫描了200余张照片,并刻录光盘赠送给市民。活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很有意义。

此次宣传活动不仅增进了市民对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法规的认识和了解,对提高市民学习档案知识的兴趣和利用档案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拉近了市民与档案的距离,使档案工作真正做到为群众“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点对点”地开展服务工作。(徐剑)

  

                          

区档案局赴嘉兴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接受传统教育

617日,在纪念建党93周年前夕,局党支部组织局内党员同志前往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进行传统教育学习,同时考察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

此次活动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为了重温入党誓言,接受革命教育和洗礼,全局党员同志在革命纪念馆内,瞻仰革命红船,观看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篇篇翔实的史料,一件件先烈的遗物。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党的优良传统,革命的丰功伟绩和革命领袖的谆谆教诲,党员们深切体会到党今天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观念。大家表示要将“红船”精神牢记心间,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奉公克已,团结协作,勤勤恳恳,塑造服务的良好形象。(王来刚)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青年图书漂流活动举行

4月底,档案局团支部青年积极参加了团区委在城市客厅广场主办的“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为主题的青年图书漂流活动,漂流了4本图书,漂回1本。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心灵因交流而贴近。如今,很多青年都痴迷于电子产品,抱着手机、iPad的“拇指族”、“低头族”随处可见,团区委为了号召青年重拾阅读的快乐,进一步激发青年读书热情,举办了此次活动。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百余名团员青年们围拢在捐赠书籍组成漂流书库前,凭“漂流卡”漂走自己心仪的书籍。现场共成功漂流200余本书籍,为青年阅读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全区青年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徐剑)

 

《吴江市教育志》出版发行

6月中旬,《吴江市教育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吴江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的教育志。

《吴江市教育志》从20076月开始,在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由吴江市教育局组织编纂。该志上限不限,下限至2008年底,全志分旧式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德育、体育 卫生 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育行政、教育现代化工程、党群组织、荣誉、人物、学校共17130万字。

吴江教育走过千年儒学、百年新学、60年人民教育漫长历程,在这部志书中都得到了全面的反映。初等教育的普及,“两基、攻坚”取得圆满成功,办学条件根本改善,民办教师“转公”全面完成,教育现代化全市达标,高中段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等在这部志书中都得到了翔实的记载。本志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是把德育和体育卫生艺术单列一章,有利于总体理清脉络,安排相关资料,避免以往教育志书中将这些内容放在各个学段中出现分散和重复现象;二是没有在各类教育中采用简介的方式介绍部分学校,而是单列一章学校,用撰写学校简史的方法介绍2008年吴江市每一所学校,留下比较全面的资料。全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内有珍贵的历史和现代照片两百四十余幅,既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吴江教育事业发展奉献出翔实资料,又为总结经验、鉴往知来、谱写吴江教育事业新篇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顾晓红)

                            

《横扇镇志》(送审稿)顺利通过评审

520日,《横扇镇志》(送审稿)评审会在太湖新城管委会七楼会议室召开。区档案局局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卫新,太湖新城党政办主任吕剑、副主任徐文磊,志书编纂人员,志稿评审人员以及各个镇志办共2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档案局副主任科员于振华主持。

会上,吕剑代表承编单位致辞。他说,《横扇镇志》(19992008)是《横扇镇志》(2004年版)的续志,记述横扇镇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经济发展、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把横扇人民的探索经历、发展经验真实地展现给世人,流传给后世。上限一般自1999年开始,下限至2008年。他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为《横扇镇志》在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等方面多提宝贵意见,为志稿的后续修改和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力争使《横扇镇志》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无愧当代后代的良志。执行主编吴三观介绍了成稿经过和体会。

沈卫新对评审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感谢,强调了档案工作、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他在编纂机构、审定单位、地图、照片、志文、丛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这部《横扇镇志》凸显人文精神,增加志书的文化含量。他还提议太湖新城和吴江区档案局今后加强联系和合作,为建设太湖新城做出新贡献。

顾晓红、沈昌华、陈载、黄晓倩、沈春荣、肖耀华、屠振雷、吴培良、赵玲9位评审人员按照分工对志稿进行点评。大家普遍认为《横扇镇志》(送审稿)观点鲜明,资料比较丰富,体例比较完备,结构比较合理,可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也对志稿的篇目、内容、资料、体裁、记述等提出了比较客观中肯的评审意见和建议。

于振华进行会议小结。他对下一阶段的修改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认真梳理评审会上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处理好上下限、横扇和菀坪、文与表、前后数据、内容详略、入志门槛、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评审建议和编纂人员意见、速度和质量方面的关系,明确修改重点,择善而从;二是明确分工、责任、时间,要按照时间节点落实,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并且要让镇上的老领导老同志审读把关;三是修改完成要交给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验收。会议结束前,徐文磊对评审人员的敬业、真诚表示感谢,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消化修改建议,抓紧落实修改工作,争取让《横扇镇志》早日出版发行!(顾晓红)

 

《金家坝镇志》顺利通过评审

612日,《金家坝镇志》评审会在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大楼703会议室召开。区档案局局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卫新,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办主任吴伟斌、副主任曹曙光,全体编纂人员、志稿评审人员3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档案局副主任科员于振华主持。

 

会上,吴伟斌主任致辞。他说,《金家坝镇志》这部送审稿历时七年编纂而成,用大量的文字、图表和照片详实记录了金家坝的境域地理、经济发展、政治军事、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内容丰富,颇具特色。他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为《金家坝镇志》在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等方面多提宝贵意见,为志稿的后续修改和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力争使《金家坝镇志》成为一部精品良志。执行主编屠振雷介绍了成稿经过和体会。

沈卫新对评审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感谢,他在序、图照、大事记、丛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这部《金家坝镇志》凸显人文精神,增加志书的文化含量。他还强调了镇志评审会的意义,指出这是一种“以评代训”活动,希望能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同类错误,全区消灭”的目的,给所有正在编写志书的单位都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他强调了四个“一”:要坚定“一个信念”,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爬到最高点胜利完成任务,看到最美的风景;要确定一个“时间表”,做好时间倒推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直到出版;要争取一个“支持”,向领导多汇报工作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争取镇上领导的人力、财力上的支持;要寻找一个“快乐”,始终要把“快乐并工作着”的理念贯穿始终,工作氛围愉快,工作状态愉快。

顾晓红、沈昌华、计东生、钱银汉、汪昌汉、陈金坤、黄晓倩、赵玲8位评审人员按照分工对志稿进行点评。大家普遍认为《金家坝镇志》(送审稿)观点鲜明,资料比较丰富,体例比较完备,结构比较合理,可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是一部合格的送审稿。同时也对志稿的篇目、内容、资料、体裁、记述等提出了比较客观中肯的评审意见和建议。

于振华进行会议小结。他对下一阶段的修改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认真梳理评审会上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消化、吸收,明确修改重点,择善而从;二是明确分工、责任、时间,要按照时间节点落实;三是要让镇上的老领导老同志审读把关;四是修改完成要交给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验收。会议结束前,曹曙光对评审人员的敬业、真诚表示感谢,表示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四点:要消化吸收各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要把志稿发给村、企业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审阅,保证史实的准确性;要对漏缺的史实进一步查找;要树立责任意识,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争取让《金家坝镇志》早日出版发行!(顾晓红)           

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档案工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职责。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不够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档案收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档案干部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一、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县级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既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党的机关的档案工作,又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政府机关和其他单位的档案工作;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既集中管理本级党的机关的档案,又集中管理本级政府机关和其他单位的档案。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发展。

(二)切实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本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档案行政执法职能提供条件,提高其执法监督指导能力。支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单位的档案事务,严肃查处各类档案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指导国有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引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做好档案工作;积极创建基层档案管理新模式,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

(三)扎实推进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依法集中接收保管本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各类档案(包括电子档案,下同)及政府公报等政府公开信息,同时不断扩大档案接收范围,接收本级各单位所属机构的档案;按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切实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是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建设主体,要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把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消除“无库馆”、“危房馆”现象。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并严格审批建立同级专业档案馆,明确规定档案接收范围,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有条件的国家综合档案馆要通过整合档案目录、档案信息、档案实体和设置分馆等形式,整合本级其他专业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各级专业档案馆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四)建立档案室工作新格局。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境外派出机构)、社会组织,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本单位本系统的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集中收集保管本单位各类档案并提供利用,开展档案数字化、档案编研、档案业务交流、人员培训等,按规定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机关档案机构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大力支持档案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符合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确保档案部门实现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全程监督指导。村、社区及其区域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要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收集保管本单位档案并提供利用。

(五)规范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充分发挥档案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专业机构参与档案事务;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设立档案事业发展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支持个人保管、展示其收藏的档案,并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对捐赠重要、珍贵档案的,给予一定奖励。家庭或个人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六)加大档案收集整理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做到全面覆盖。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立专项工作机构或协调机构时,根据需要吸收档案部门参加,确保建立档案与开展专项工作同步进行。县级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生态保护项目以及新领域、新专业、新机构、新社会组织等,要监督指导有关方面及时建立档案工作制度。

(七)完善归档制度。各单位档案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及时制定或修订本单位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实施,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凡是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传统载体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要向本单位档案机构移交,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对损毁、丢失档案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查处,并督促档案形成单位积极予以补救。

(八)重视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县级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管理办法,监督指导民生档案的收集归档。各单位档案机构要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管理、提供利用和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要积极接收各类民生档案,把民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

(九)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馆(室)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管理架构。在机构改革、企业改制、行政区划调整等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会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时规范档案流向,妥善进行档案处置,严防档案流失。对处置不善、造成档案流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支持和鼓励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整合同一单位内不同部门、同一地区各档案馆(室)及不同地区档案馆(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十)创新服务形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统筹安排档案服务、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便民利民。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积极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并开放应开放的档案。各档案馆(室)要依法做好档案查阅服务,改进查阅方式,简化利用手续,免除利用收费,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拓展服务渠道,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通过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制作电视节目、发布网络视频、发行音像制品、送档案信息进农村和社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提供涉密档案信息服务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十一)强化服务功能。在服务对象上,既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服务,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既为城市发展和市民服务,又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在服务内容上,既做好帮助有关单位建立和管理档案的服务,又做好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利用及政府公开信息、其他信息的服务,特别要积极把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信息及时整理、鉴定出来,优先提供利用,更好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支持。

(十二)加大开发力度。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十三)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列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统筹安排,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各档案馆(室)要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及时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对已实现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妥善保管,一般不再提供利用。采取措施严防数字化过程中信息丢失、外泄和秘密泄露,对涉密档案进行数字化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十四)促进资源共享。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积极推进城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支持档案馆(室)把可公开的各类档案、信息上传网络,开展远程利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搭建全国开放档案平台,并与政府公开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逐步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已开放的档案以及各级政府的公开信息上传到平台上,真正建立起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使档案公共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制度,严格档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确保公开的档案信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

四、建立健全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

(十五)加大安全保密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县级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经常对档案馆(室)进行安全保密执法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对发生档案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各档案馆(室)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开展档案安全保密自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堵塞漏洞,严防档案损毁和失泄密事件发生。

(十六)建立完善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档案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和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把档案馆(室)列入重点保护范围,确保档案安全受到危害时得到优先抢救和妥善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十七)切实改善档案保管保密条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加快改造或新建、扩建档案库房,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的安全防灾标准,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设备和材料,改善档案保管保密条件,确保档案安全保密。

(十八)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县以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对同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重要档案(包括新闻类电影、电视片、照片、录音、录像等音像档案)实行异地备份保管,对重要电子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确保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绝对安全。

(十九)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建立标准,采取措施,确保电子文件、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保密防护体系,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馆测评标准,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对上网文件、档案进行严格审查,严防把涉密文件、档案传输到非涉密网络上。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载体的安全保密管理,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求,严防文件、档案在传输过程中失泄密。对涉密档案、重要档案的存储介质进行检验和认证,确保长期可用。

五、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二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指定专人分管档案工作,切实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本部门本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工作考核检查的内容;定期听取档案部门工作汇报,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保障,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十一)完善档案事业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档案馆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按照部门预算编制和管理有关规定,科学合理核定档案工作经费,将档案馆(室)在档案资料征集、抢救保护、安全保密、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提供利用、编纂、陈列展览及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对档案科研和教育工作的支持。加强对档案项目经费的审计督查和绩效考核,确保专款专用、科学使用。

(二十二)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档案干部培训、交流、使用列入干部培养和选拔任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为档案干部学习培训、下基层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为档案部门配备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关心档案干部成长,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保持档案干部队伍稳定。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档案干部头脑,鼓励他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锐意进取;建立科学的引才育才机制,引进和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积极运用远程教育开展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让广大档案干部接受专业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

(二十三)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档案部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新举措、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成绩、档案工作者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现实和历史价值,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精品力作,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加强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不断提高我国档案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档案寻踪


吴江区黎里古镇“显宝”大会活动启事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吴江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之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大批珍贵档案(文物), 除了官方档案机构收藏大量的档案外,还有很多广泛散存于民间。民间的这些档案,既弥补着官方档案的不足,也在微观上记录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明清时期,吴江就有“显宝”的传记和历史。为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传承并打响黎里“明清世博会”的品牌,促进黎里古镇保护和开发,区档案局、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区文联、区收藏家协会、区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江南黎里古镇“显宝”大会,开展民间珍贵档案评选活动,欢迎您积极参与。

一、评选什么?

以黎里为主,面向全区。凡是保存在公民个人手中,持有人拥有完全产权,对国家和社会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档案(文物)均可参与评比。大致包括但不仅限于此:

1.反映历代吴江社会生活的档案(文物),如诏书、奏本、文告、铭文、史、志、鉴、记、图、表等;

2.反映吴江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和对吴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教育、艺术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文物)。重点为反映吴江地区早期建党的档案、反映辛亥革命的档案(文物);

3.反映本区“文革”历史的各种档案资料,如大字报、小字报、群众组织的小报、实物等;

4.吴江名人档案(参见《吴江市名人档案收集管理办法》)

5.反映吴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档案;

6.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家庭状况和个人经历的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档案(文物),如谱、契、证、票、币、传家宝等。

民间珍贵档案(文物)的年代要求久远,载体不限,形式可多样,如文书、照片、史志、古籍、图书、期刊、报纸、手迹、字画、实物等均可,但必须是原件。

二、如何报名?

即日起至831,有参与评选意愿的人士, 可电话咨询吴江区档案局()(63016910)和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63616157)报名登记, 也可直接到区档案局()、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报名登记,并撰文简要介绍所持档案(文物)的情况。详情请登陆吴江新闻网(http://www.wjdaily.com/)、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http://www.foho.gov.cn)和吴江通(http://www.wujiangtong.com)和查询。

三、如何评选?

届时,吴江新闻网和吴江通网站将对参评档案中的精品进行介绍。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民间珍贵档案,对持有人颁发证书并进行奖励。特等奖15000元,一等奖13000元,二等奖5名各1000元,三等奖8名各500元,优秀奖10名各300元。

本次活动不改变档案的归属,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鼓励民间珍贵档案的所有者向国有档案管理机构捐赠和寄存。目前,吴江区档案馆有较好的库房和设备,有安全保管和保护设施,能确保进馆档案资料的安全和长期保存。凡向本馆捐赠、寄存档案的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档案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本馆维护档案捐赠、寄存人的合法权益。

朋友,我们期待着您的踊跃“显()宝”,也希望通过展示珍贵档案,换取共同的记忆!

朋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准备好了吗?

     吴 江 区 档 案 局 ()

               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      

    吴     

         吴 江 区 收 藏 家 协 会

   吴 江 区 博 物 馆

  二 ○ 一 四 年 五 月                                                        

 

《震泽太平庵史话》入馆收藏

随着吴江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向区档案局(馆)捐赠有地方特色的珍贵档案史料。530日,居士徐妙吉向区档案馆捐赠《震泽太平庵史话》一书,进一步凸显区档案馆作为全区档案资料保管基地的重要地位。

太平庵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座落在江南水乡名镇震泽镇南凤凰浜畔(即今南潘浜)。该庵原为震泽望族龚氏家庵,始建何年已无从考证,但据庵内祖堂所供历代主持和信女之名位可知传至今日已历经十三代,其历史应近三百年。

《震泽太平庵史话》一书收录内容主要有太平庵历史沿革,近代庵主王隆慧师太、许龙莲师太、钱炳芳师太的生平简介、头像,钱炳芳师太1997年所立遗嘱,1951年吴江县政府颁发的两份土地房屋所有证,改革开放后太平庵历次修复情况介绍及捐助人员名单和金额等内容。(范红明)    

                               

《七彩人生》入藏区档案馆

527日,市民邱志强先生向区档案局()捐赠了《七彩人生》一书。

邱志强先生长期在博物馆工作,业余爱好十分广泛。该书由邱志强先生主编,汇集了编者在兵乓球和围棋活动中的精彩照片,以及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的作品,内容丰富,寓教于乐。

档案利用


档案为出国留学扫除障碍

2014年高考已落幕,莘莘学子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高考成绩公布,而有些学生也已经开始另做打算——出国留学。随着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的交流日渐深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国内的学生和家长极具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同时,出国留学需要提交的大量申请材料,也令许多家长头疼不已。

611日上午,市民杜先生来到吴江区档案局查询个人婚姻信息。据他介绍,因为孩子准备出国留学,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同时也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而他自己经历了结婚、离婚、复婚三个阶段,因此程序上更为繁复一些,对方要求提供孩子确实为他和太太在婚姻存续期间所生的证据,而他的婚姻证书早已丢失,因为怕影响孩子的出国申请,所以赶忙前来查询。听完他的介绍,档案局工作人员从婚姻档案中调出了他的婚姻记录(档号为:全宗号2010,目录号001,案卷号0006),为孩子顺利出国留学扫清了障碍。(沈思思)

 

电话咨询 便民利民

“叮铃铃……”吴江区档案局查档接待中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来自八坼的市民陈先生,他询问自己的结婚证不慎丢失可否前来查询。考虑到八坼离档案局有些距离,工作人员回复:可以先帮他在系统里查一下,有的话再来办理,如果没有,陈先生就不用白跑一趟了。但根据陈先生提供的名字,工作人员在系统中没有找到结婚申请书,于是工作人员再次询问,有没有曾用名,陈先生回忆当时申请时名字中老虎的“虎”,可能写成了水火的“火”,果然,工作人员查到当时的结婚申请书上确实是“火”不是“虎”。

次日,陈先生来到档案局一楼接待中心查档,当工作人员请他填写查阅档案登记表时,他反映之前电话咨询过,有曾用名,工作人员很快便调出了他的结婚申请书(档号为:全宗号4014,目录号004,案卷号0009)。当陈先生接过结婚申请书时,对工作人员致谢,并对电话咨询的工作人员也一并表示了感谢,他感慨地说:“你们的电话咨询实在太方便啦!”(沈思思)

 

退休老同志走进吴江档案馆

516日上午,由区老年协会组织的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50多名退休老同志走进了吴江档案馆。区档案局局长沈卫新、副局长陈永康等热情接待,沈卫新局长向他们简要介绍了吴江档案馆情况。

老同志们兴致勃勃地先后参观了吴江名人展览馆、吴江历史文化综合展、吴江档案史料成列、费孝通与江村图片展等。通过参观,他们再次重温了吴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感慨颇深。在查档接待中心,有的老同志亲身体验了一回查档的过程。工作人员耐心热情地为5对老夫妇查到了他们当时的结婚登记表。当四五十年前的结婚登记表以复件的形式清晰完整地展现在面前时,老夫妇们都非常高兴与感动,表示要让子孙们看一看,感受档案工作在家庭亲情教育中的作用。(朱宇婷)

垂虹文史


古桥新生

云巛

松陵泽国,太湖之滨,河湖密布,水多桥也多。单单古村南厍到松陵县城这段古陆路上就有一连串的老石桥,如:陆家港的永安桥、匠人港的奖励桥、大陆港的石板桥(名字不详,桥已不存)、长安村的长板桥(也叫泰安桥)、串心港的太平桥、安惠港的安惠桥(桥已不存)、盛家厍南端的吴家港太平桥等。这些座落在松陵南郊的古桥,除了长安村的长板桥和吴家港的太平桥得到重视并已修缮,其它的大多命运多舛。

201110月开始,从秋季到冬季到来年开春,松陵民间保桥人士为南郊发现的三座被荒弃许久、即将埋没的古桥奔走忙碌,冀望被造城运动淡化的文保意识重新复苏。笔者根据文保志愿者“绿盦”先生提供的线索,与地方民间文化宣传群体“松陵今昔漫聊群”的同仁们深入挖掘,先后在吴江、苏州的几大论坛发布了主题帖《拿什么拯救你,南郊荒弃的太平桥?》和《被遗忘的古桥》,一时激发许多市民的积极呼应,吴江日报社、松陵文化站、吴江建设局等单位也引起了重视。

吴江日报社的俞记者针对此帖,先后采访了文化站负责人、当地村委干部,在吴江日报发出报道,转达了市民的急切呼声。报社方记者与新媒体伙伴紧接着制作了五集视频新闻专题,后来此片在省、市获了奖项。一年中来,论坛的保桥主题持续刷新,短时间内数万点击,跟帖者甚众,不仅有普通民众的力顶,也有部分专业人士的理性分析。可见,保桥行动深得人心,松陵人的乡情因牵系古桥而不再矜持。

面对荒野间找到的被废弃的“太平桥”,目睹深陷新城开发所堆泥山之底的“奖励桥”和“永安桥”的窘迫现状,走访听闻乡民历数已然消逝的那些永远回不来的古桥,我们顿足长叹,心生怜惜,担忧着千年古松陵的百年古桥的未知命运。河没了,路没了,村庄没了,桥遗弃了,一切的古迹被开发浪潮吞噬了。还有多少可以丢弃?还有多少可以遗忘?身临其境的我在心底无数次追问:“拿什么拯救你,南郊荒弃的古桥?”视觉在模糊,走过的岁月在流逝,心中的印痕却难抹去,淡忘的记忆在追踪定格的影像中回放,脑波中荡漾那桥、那水、那人、那事……遂写下七绝一首《残桥惜影》,舒心绪。“乱藤缠石卧荒郊,步履寻来倍寂寥。我叹沧桑轮转急,残阳秋落太平桥。”

紧跟着,诗友们纷纷吟咏同题诗文,以文字精神支持松陵人的保桥行动,就连远在黑龙江的朋友也和了诗,声援我们。古桥的凄凉窘境深深牵动众人心,为之唏嘘,为之伤感。

到了2012年夏天,几经回合交锋,几经舆论呼吁,心情焦虑的保桥人士终于等来了古桥整体迁移的消息,失望之余又泛起一丝希望,古桥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去处。然而,我始终觉得,古桥最好的结局应当是原地保护与修缮,这样有利于结合地情地貌的文史记忆定位发展,异地搬迁实在是无奈中的选择。

顶着6月的酷暑,迎着夏雨纷飞,笔者云巛和松陵进士、绿盦、远望、亚辛等一行八人赶赴八坼农创村。钟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讲述“奖励桥”和“永安桥”成功迁入农创村之幸事。看着钟书记得宝的喜庆笑脸,来时对古桥被迫搬迁的失落感有所减缓,我在心底默默祈祷,愿古桥能在新的居所被村人妥善珍惜。我们去田间小河边观察了两桥的新位置,乡野荒滩略见萧索与牵强,虽然不是很满意,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桥毕竟保住了,没被轻描淡写地拆毁,完整坐落在眼前。雨地泥泞,杂草满径,河畔无法插足,我们只得隔岸远瞻。观望的心随着淅沥雨丝一起潮湿起来,怜惜之情穿越雨幕,向着桥的身影弥漫开去,层层眷顾。

又隔一年,听文联作协的李老师聊起农创村的文化旅游建设,谈到农创人喜获的两个新宝贝——古桥,我不禁感慨:“那是我们曾经力保的三桥中的两座啊,松陵存留不多的地标性建筑古董。钟书记好眼光,让农创人白白捡了两个大便宜,无价之宝。”正打算在农创设立文化基地的李老师来了兴致,建议我将保桥过程总结一下,为南郊命运多舛的古桥记录新生篇。于是,2014315日,好一个艳阳天,揣着任务,我和朋友们再次去八坼,与钟书记二次会晤。

去八坼前,我们先抵达古村落南厍,探望三桥之一的太平桥。桥牌标注:“太平桥,初建无考,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原位于吴江市松陵镇长安村,东西走向,跨穿心港,拱形单孔,桥长10米,宽2.6米,矢高2米,跨度2.5米,东西均为9级台阶,桥体由青石和花岗石建成。1994年被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2011年长安村因规划建设需要,该桥从松陵镇长安村移建于南厍五路荡港南。”

同行的美玉、阿舟、、心静、老顽童四人未经历过2011年那般痛心疾首的保桥呼吁,我和松陵进士、绿盦、远望四人却是深有感触,见到新生的古桥犹如见到曾经出手相救过的故人那般亲切。我们比对着它的完整性,挑剔地寻找哪里拼接得不够平整,环顾周围地貌,确定它今日位置的使用价值及安全系数。回想两年前的那个秋日,夕阳惨红,在远处高楼一隅探出半个橙脸,眷恋地将无力余辉泼洒在迟暮古桥上,这座百年沧桑的石拱桥遍布苍痍,奄奄一息掩埋在乱藤野蔓中的佝偻身影,犹如风烛残年的孤老,凄凉绝望。而今,移建在南厍财神堂边的太平桥焕发新颜,它不负众望,已经很快融入南厍的古村落生活里,成为当地乡民跨河进庙拜神用得上的接引津梁。桥与庙的依偎安稳和谐,呈现出古韵乡俗的完美结合。

放心离开南厍,驱车赶到八坼。这是我第二次来农创村,时隔两年,惊异地发现这里喜人的进步。村口“江南福地新农创,和谐发展创辉煌”的大牌坊下延伸的是笔直平坦的大道,钓鱼场边的泥地也铺成黑色挺刮的柏油路,路边花草中木制花架构成的长廊幽雅地排列着,与鱼塘水面上凌波横跨的钓鱼长廊遥相呼应。不等村委干部引领,我们一行便迫不及待地自顾踏进腹地,寻找久违的“老朋友”奖励桥和永安桥。鱼塘南边水域就是两桥的栖息地,桥边有两座崭新精致的古式亭子相伴,周围小树成林、繁花待放。沿着精心铺筑的小径,我们依次漫步桥头,抚摸熟识的桥石,领略湖风习习、碧草茵茵的生态美景,欣喜不已。

徘徊在桥畔,默念桥牌刻字,一桥牌标注:“奖励桥,旧名寿星桥。据桥碑记,初建或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民国33年(1944)重建。原位于松陵镇芦荡村,南北走向,跨匠人港,俗称匠人港桥,拱形单孔。该金刚墙由青石和花岗石垒砌,桥长13.5米,宽1.95米,跨度4.5米,矢高1.95米。东西两向均镌有对联。东向为:‘一点祥星列西望;半湾明月挽东流。’西向为:‘湖山毓秀通利济;魁宿钟灵便徒行。’2011年吴江市公布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点。2011年芦荡村因规划建设需要,该桥从松陵镇芦荡村移建于八坼农创村大池塘西。”另一桥牌标注:“永安桥,始建无考,民国六年江南水利局拨款重建。原位于松陵镇芦荡村,东西走向,跨陆家港,拱形单孔。桥台由花岗石、青石垒砌,桥长12.85米,宽1.94米,跨度4.3米,矢高2.5米。桥体基本保存完好。2011年吴江市公布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点。2011年芦荡村因规划建设需要,该桥从松陵镇芦荡村移建于八坼农创村大池塘西。”相比第一次来时的环境变化,农创人显然倾注了不少心血,荒滩野郊整合得颇有悠闲园林的意境,两桥点缀在湖畔,亲水依亭,不再牵强,周围延伸开拓的林木越发衬托出古桥新居所的静谧生态。

当年在松陵南郊荒原长叹“石桥藏匿野薇间,远古河流已断源。偶尔路人桥上过,残垣复古叹何年。”的怅然若失的悲凉之痛被眼前柔和的湖风缕缕吹淡。树绿水清、小桥幽巷的水乡原生态似乎重回梦里,农创村的一隅秀丽风貌让心中惆怅难舍的水乡印痕清晰了起来。渐行渐远的水天堂,密布的千年河道在萎缩、在掩埋、在消失,横跨飞越的古桥纷纷被迁移、被抛弃、被遗忘。松陵,曾经诗意的江南,牵系我心的热土,太湖时代的来临,她在发展的潮流中快速奔跑、腾飞。然而城市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新兴建筑的支撑,她更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撑,需要独特的深厚本土底韵。时代浪潮在淘洗着江南的古韵,那些保护了的正在彰显着地方精髓的文化支撑着一隅经济,传承着祖辈的经典。古桥是一道风景,更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它书写着先辈的智慧,造福着人间百姓。然而,多少“流动的诗、立体的画”在开发大潮中被湮灭?也许,整体搬迁是原住民无奈的屈服;也许,异地新颜是古桥重焕的生机。踏上前人屐履磨润的石板,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让发展少一点遗憾,抢救保护历史的“原住民”(古建筑),尊重她们的生存空间,为吴江保留一些“最松陵”的记忆吧,我们看到了松陵人的努力成效。

正当大家在桥亭之间感慨万分时,钟书记大步走来了。他热情地引导我们四处转转,如数家珍地介绍乡村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带我们参观了山荡滨湖垂钓休闲中心、幽兰居赛车主题园、水上茶馆和特色农家乐等等,还邀请我们待到果实成熟时节来绿宝园采摘新鲜的猕猴桃等美味水果。我们又参观了部分农舍,整洁的村道上枝叶映衬,接连成荫,让人疑似置身老城街区的感觉。享有“吴江最美乡村”的农创村不仅注重农副产业提升,且积极注入文化元素,不断积累,打响吴江乡村生态旅游第一品牌。古桥的成功迁入,既点缀山荡生态景观,也增强村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警醒社会对发生在周边的文保流失的重视。关于乡村旅游逐步提升到生态与文化并重的有底蕴有特色的旅游高层次,我们向农创村委的钟书记和沈书记提了不少建议,包括开辟村文化展示馆、民国苏嘉铁路桥墩遗址的历史挖掘、“十字港”连接四岸的农创大桥的特色宣传等等。

周末大半天的三桥回访,南厍的古村落氛围,农创的开拓奋发面貌,让心系古桥归宿的保桥同仁松了口气,曾经的遗憾稍许缓解。原本不可移动的地标性建筑硬被挪来移去、拆东凑西,且今人的移建工艺大不如先人,结果往往导致古桥元气大伤,加快损耗实用功能,岂不愧对吴江先民的历史馈赠。笔者不得不提出一点,三桥虽然在松陵人的努力下移建成功,但古桥轮廓与框架明显不如原先的齐整,略拙。

古桥新生,是发展中的痛,是绝望中的转折,是失落中的捡拾,却无法挽回历史记忆里永远的错位与流失。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