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志
 1 概 述
 2 大事记
 3 第一卷 建置区划
 4 第二卷 自然地理
 5 第三卷 土 地
 6 第四卷 人口和计划生育
 7 第五卷 城乡建设
 8 第六卷 环境保护
 9 第七卷 水 利
 10 第八卷 交 通
 11 第九卷 邮政电信
 12 第十卷 农 业
 13 第十一卷 水产业
 14 第十二卷 工 业
 15 第十三卷 工业支柱产业
 16 第十四卷 商业服务业
 17 第十五卷 旅游业
 18 第十六卷 开放型经济
 19 第十七卷 财政税务
 20 第十八卷 金融业
 21 第十九卷 经济管理
 22 第二十卷 中共吴江市委
 23 第二十一卷 吴江市人民代表大会
 24 第二十二卷 吴江市人民政府
 25 第二十三卷 政协吴江市委员会
 26 第二十四卷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27 第二十五卷 治安司法
 28 第二十六卷 军 事
 29 第二十七卷 民 政
 30 第二十八卷 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
 31 第二十九卷 教 育
 32 第三十卷 文 化
 33 第三十一卷 科学技术
 34 第三十二卷 卫 生
 35 第三十三卷 体 育
 36 第三十四卷 社 会
 37 第三十五卷 人 物
 38 丛录

吴江市位于江苏省南端,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濒太湖,北依苏州,东北角与昆山接壤。全市总面积1176.68平方公里,湖荡、河道水面占总面积的22.7%,均不包括东太湖水域约84.2平方公里。全境无山,地势平坦,由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南北高差2.0米左右,为太湖湖东平原的一部分。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1151.3毫米,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21天。夏、秋季常受热带风暴影响,自然灾害以水灾为主。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较多,仅养殖的鱼类就有40多种,存有古树名木123棵。

1986年,吴江县隶属苏州市管辖,全县设松陵、同里、平望、盛泽、震泽、黎里、芦墟7个镇,八坼、菀坪、横扇、庙港、七都、八都、梅堰、屯村、金家坝、莘塔、北厍、坛丘、南麻、铜罗、青云、桃源、盛泽17个乡。1987116日,北厍率先撤乡设镇。至年末,24个乡镇分四批获准对外开放,吴江成为甲类对外开放区。1988年起,盛泽乡并入盛泽镇,其余各乡相继撤乡设镇。

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改为省计划单列市,暂由苏州市管理。1993年成立江苏省吴江经济开发区,1994年成立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2000年,八坼并入松陵,坛丘并入盛泽,自此逐步调整行政镇布局。2005年,全市设松陵、同里、盛泽、平望、黎里、芦墟、震泽、横扇、七都、桃源等10个镇和省级吴江经济开发区、汾湖旅游度假区。户籍总人口78.31万人,其中非农业居民24.29万人;外来非户籍人口60多万人。除汉族外,常住少数民族23个,1032人;暂住少数民族26个,1223人。

198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2.18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年末银行存款余额5.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56亿元。全年外贸收购额2.02亿元。1993年,外贸收购额100亿元,连续12年在省内列第一。199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67亿元。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03.20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58.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1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1.60亿元。入驻吴江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2328家,到账外资累计31.87亿美元。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76.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5.90亿元。

1996120,吴江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754,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031222日,吴江市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4年,吴江市在2003年度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位次排定列第九名。200511,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2571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7家,县属集体企业126家,乡镇村企业2388家。工业门类有:丝绸、纺织、机械、电缆、电子、冶金、轻工、化工、建材、工艺、服装、建筑、粮饲和食品加工等,职工总数17.5万人。丝绸纺织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主要产品有:白厂丝、合成纤维、丝织品、棉布化纤布、服装、皮鞋、饮料、酒、食用油、水泥、化肥、农药原药、成品钢材、交流电动机、铁制农具等。全县工业总产值23.94亿元,国有工业、集体工业、乡镇工业和村办工业的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2.39%13.95%36.09%27.57%。乡镇工业和村办工业产值接近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同年,县属企业继续进行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推行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7年,乡镇企业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1988年开始,县属工业实施兼并、转让、划归、合并、租赁、关闭、破产等资产重组。1991年,乡镇企业全面推行铜罗镇的“生产要素承包,资产滚动增值”经营承包责任制。199273日,经省政府批准,吴江经济开发区成立。吴江市委、市政府抓住国际信息技术产业(IT)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机遇,注重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1993年开始,盛泽、坛丘、南麻等地的村办纺织企业陆续转让给个人经营。19955月开始,台湾明基电脑有限公司14家配套台资企业组团在吴江经济开发区落户。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迅速形成IT产业群和产业链。1995年,白厂丝年产量2084吨,是19862005年间的最高年产量。

199710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乡镇企业改制全面启动。年末,市属企业开始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职工个人参股。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吸引外资,启动民资,推进企业改制”和“低‘门槛’引入,低成本扩张”,外资企业由1998年的11家,增至47家;民营企业由1998年的624家,增至1210家。此后,落户吴江的外资企业每年增加几十家,而个体、私营企业则每年增加上千家。

90年代,通信电缆、光缆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有2种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3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吴江的光缆生产跻身全国前列,通信光电缆的生产能力占全国需求的20%以上。

200110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行业成为受惠产业,吴江丝绸化纤业的设备更新步伐加快,无梭织机成为首选,还引进直熔纺丝设备,整个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25月,吴江经济开发区成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49月,成为首批国家信息产业基地成员单位。2005511日,成为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是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吴江出口加工区。

2005年,以盛泽为中心的传统丝绸纺织业,以吴江经济开发区为主产地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芦墟永鼎、七都亨通、震泽通鼎为主要企业的光电缆产业成为吴江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铜罗历史悠久的酿酒业,菀坪的工业缝纫机,横扇的羊毛衫,黎里的日用化工,金家坝、震泽的彩钢板和钢构建材,八坼的除尘设备,震泽的亚麻绢纺等产业,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科达、康力、申龙电梯产量占国内品牌总量的25%左右。全市工业布局形成“一镇一业”的板块经济。

2005年,全市工业门类主要有电子资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以及机械、化工、医药、轻工、食品、工艺、建材和建筑等行业。工业企业总数8939个,其中市属企业16家,乡镇村办企业10家,“三资”企业754家,个体、私营企业8159家,全市工业总产值1485.35亿元。其中,吴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618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42%;全市丝绸化纤纺织业总产值511亿元,光缆、电缆产业的年销售收入90亿元。主要产品年产量:白厂丝430吨,合成纤维67.86万吨,聚脂切片17.53万吨,丝织品77.20亿米,服装2.17亿件(其中羊毛衫1.5亿件),饮料、酒13.82万吨,食用油14.05万吨,水泥71万吨,铸铁件28.73万吨,彩钢板2153万平方米,工业缝纫机24.86万台,通信电缆2241万对公里,光缆381万芯公里,液晶显示器280万台,数码相机104.28万部,电脑、笔记本电脑143万台,手机700万部。全市工业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村办以下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资”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03%1.77%22.31%4.33%16.76%52.80%

1997929日,“永鼎光缆”股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0424日“丝绸股份”、2003822日“亨通光电”股票上市。

2004年茶花牌真丝绸,2005年德尔牌强化木地板、迎春花牌桑蚕生丝、大象牌内外墙涂料先后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亨通光电”(光电缆)、“永鼎”(光电缆)2005年“德尔”(强化木地板)、“康力”(电梯)先后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1986年,全县耕地面积91.68万亩,种植粮食作物116.72万亩,总产量60.43万吨;经济作物39.80万亩,总产量4.02万吨;蔬菜等其他作物7.56万亩,总产量17.97万吨;水果1.94万亩,总产量1224.15吨。农业总产值4.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5元。

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后,调减粮食作物,特别是投工大、收益低的双季稻种植面积,1986年,种植面积22.73万亩,比最高年份的1977年减少55.87万亩,到1990年就不再种植。扩大油菜、桑树、果园、蔬菜、苗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配合本地丝绸工业的发展,增加桑园面积,19868.28万亩,蚕茧总产5281吨。围垦形成的荡田改种林果,或开挖成鱼池。1986年,果园1.94万亩,果品总产1.23万吨。1993年,桑园面积12.19万亩,蚕茧总产1.24万吨;1994年,果园面积2.21万亩,都是历年的最高值。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田可以自主转包,出现规模化经营的种粮大户和养殖大户。19974月市委发出《关于加快和完善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意见》,1998年末至1999年初延长土地承包期,粮食规模经营户由1986年的81个发展到2388个,承包面积12.09万亩。其中家庭户2348个,承包面积11.42万亩。果树规模经营户116个,承包面积2000亩。芦墟高树村规模养猪户300多户,常年存栏1.3万多头。

90年代后期,全市先后引进十多个粮油新品种,开发近五十种新兴产品、特种精品;引进瘦肉型猪、林肯羊、美国七彩山鸡、驼鸟等畜禽新品种和日本蒿菜、大黄瓜、紫苏叶、美国芹菜等蔬果新品,提高种植、养殖的经济效益。

2000年,建成各类种养基地369个,其中畜禽基地240个,蔬菜基地30个,苗木基地20个。出现“万字号”生产基地:松陵、八坼亿枚禽蛋加工基地;庙港、七都、八都、震泽万亩优质蚕桑基地;横扇百万羽肉鸽基地;芦墟10万头瘦肉型三元猪基地;铜罗、桃源万亩花木基地。当年全市农林牧总产值9.9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66亿元,林业产值873万元,牧业产值3.19亿元。

吴江有广阔的水域,鱼类品种丰富,水产养殖在苏南首屈一指。1986,全县养鱼水面27.67万亩,养捕总产量3.5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3.29万吨。老口鱼种产量0.66万吨,繁育仔口鱼种1.90亿尾。全县有新老渔业生产单位645,其中国营水产养殖场2,乡镇渔场27,渔政养殖场1,渔业村26个。9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主要有罗氏沼虾、白对虾、加州鲈、鳜鱼、青虾、河蟹、甲鱼等。1991年遭受洪涝灾害后,为提高圩岸高程,沿大河大荡的农田开挖成鱼池,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同年12月,在全国水产行业首次开展的十省百强县评比活动中,吴江市获得农业部授予的渔业生产先进奖,成为全国渔业百强县之一。2002年池塘养殖面积20.23万亩,2003年全市养殖面积38.46万亩,都是历年最高的。

2005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1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6万亩,总产15.56万吨;油料13.09万亩,总产2.08万吨;蔬菜13.29万亩,总产15.96万吨;西瓜6750亩,总产1.27万吨;果园1.22万亩,总产1.46万吨;其他农作物6.32万亩,总产7.08万吨。全市水产养殖水面38万亩,水产品总量7.89万吨,渔业产值13.92亿元,渔业纯收入5.2亿元(包括鱼池租金)。农业总产值29.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60元。

吴江是太湖洪水东泄入海的通道,水利一直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1987年,盛泽镇建设防洪大包围,在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发挥作用。此后,松陵等镇相继建造防洪大包围,实施城镇水利综合治理。19862005年,先后培修东太湖大堤、太浦河大堤,联圩并圩,畅通杭嘉湖北排通道和内部河道,确保大灾年份安全度汛,为各行各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986年,全县国营商业企业325家,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1631家,个体有证商业3095个;商业零售机构4502个,饮食业、服务业网点2408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零售机构和饮食业、服务业网点9.4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居全省各县()第九位。全县综合商场19家,营业总面积8900平方米。同年1011日,东方丝绸市场在丝绸重镇盛泽开业,市场出租营业场所(门面),商户自主经营,整合丝绸商业资源,凝聚丝绸商业人气。此后,震泽茧丝市场,松陵大发电器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铜罗花木市场、青云旧木市场、桃源禽苗市场、八都建材市场等各式专业市场纷纷开业。

1987415日,县公安局的流虹饭店开业,1988年供销系统相继在芦墟、北厍、平望、横扇开办酒家,19931028日政府投资的第一家涉外饭店吴江宾馆开业,星级饭店在松陵、盛泽两镇出现。

1988928日松陵农贸市场开业。90年代,各镇相继建起室内农贸市场。

1992年起,工商部门在松陵镇分两期建成江城商场(俗称小商品市场),专营服装、家具、家电五金等小商品,开创首家室内小商品专营市场。

9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商业、供销社商业、集体商业开始转制,私营、个体商业、服务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1993年,全市个体有证商业经营户7258户,从业人员11616人;个体饮食业1614户,从业人员4561人;个体服务业590户,从业人员855人;个体修理业692户,从业人员895人。90年代初,夜排档在松陵、同里、黎里、芦墟、盛泽、震泽、平望七大镇悄然兴起,并向其他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发展。

1997818日,市供销系统在松陵镇开设上海联华超市吴江店,并在震泽、梅堰、黎里、芦墟、平望、铜罗等地开设连锁店。此后,时代、华联、华润、大润发、农工商、肯德基、麦当劳等国内外商贸连锁店相继落户吴江,超级市场、快餐的经营模式进入吴江百姓的生活。

2002928日,松陵镇永康路商业街举行开街典礼。吴江出现第一条融商业与休闲于一体的步行街,形成城区新的商业中心。

2003年,由台商台达公司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同里湖大饭店开业。

200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93个,经营网点165个,其中国有企业4个,经营网点10个;集体企业2个,经营网点2个;有限责任公司15个,经营网点65个;私营企业46个,经营网点56个;股份合作企业2个,经营网点7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个,经营网点3个;外商投资企业和经营网点各22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1亿元。各类专业市场94个,交易额355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大陆百佳商业城市评选中,吴江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三名。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1986,县城松陵镇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主要街路为南北向的中山路和与之相连的小街小巷;盛泽镇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以填河造路的盛泽大街为主要街路。2005年,松陵镇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主干道24条,总长123.82公里,长度20米以上的桥梁30座;盛泽镇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主干道14,总长46.71公里,20米以上的桥梁12座。其他各镇的集镇建设都有所发展。

1989年,吴江完成第一份县域建设规划,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此后分别编制城区发展规划、镇村建设规划。

改善生活质量是城乡建设主要目标。1986年,松陵镇建设采用地面水的自来水厂,一改长期使用深井水的历史。至2000年,除屯村水厂外,全市22个水厂都使用地面水,并全部获得资质证书。20058月城乡同时实行区域供水,饮用优质太湖水。

1993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吴江市行政事业单位优惠出售公有住房实施意见》,开始住房制度改革。新建住房由房地产开发商承担,房产交易进入市场化。2005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额36.9亿元,新开工面积228万平方米,施工面积425万平方米,竣工126万平方米。

无论是居民区还是办公区的建设中都注重绿色环境,1992年创建卫生城市时,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有河必有路,有路必有绿,有绿必有景”,至2005年全市营造各类绿地面积总计1984.29公顷。在城镇的中心地带开辟各类广场,供市民休憩和体育锻炼之用。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吴江自1985年制定第一份环境保护五年规划起,按照全市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制定新的环保五年规划,同时制定区域性环保规划和太湖水防治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在环境治理中尤以水环境的治理为重点。1986年对主要河道大运河、頔塘、太浦河、松陵城河的17个断面进行定期监测。2005年全市设29个监测断面,涵盖太湖以及主要的经流河道,并提高监测频次,保证全市水质安全,也为下游把好质量关。在坚持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的基础上,坚决关闭重污染企业,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19862005年全市总投入4.16亿元,竣工治理项目315个。1995年在松陵镇建造第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2000年主城区松陵镇开始进行雨污分流工程,2004年次城区盛泽镇开始此项工作。至2005年,各镇都建起专事治理污水的企业,全市污水管网总长783.7公里,覆盖城镇大街小巷。经过多年不懈的环境治理,全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

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管理,除城乡路街、河道保洁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外,逐步完善其他各项配套设施、措施,并注重提高居民文明意识,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1986年,对全县5823名科技人员的结构状况进行调查,恢复专业职称评定工作,评定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83人,初级职称1280人。

1987414日,吴江水产养殖场塑料厂发明“水过滤器防堵除杂喷水管”,成为吴江县首次获得专利权的项目,继而,专利申请工作在吴江稳步发展。

19898月,吴江县委、县政府提出“科技兴县”的战略决策,作出“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吴江经济”的决定。是年,县财政首次安排科技三项经费(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19935月,吴江市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首批科技工作先进市。1999年以后,吴江陆续制定《吴江市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吴江市加强技术创新总体意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保障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吴江市鼓励开展技术创新若干意见》等文件,引导全市各行各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

2000年以后,全市科技工作以“创新产业化”为总体思路,2005年成功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2005年,全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8.64万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1609人,中级职称22148人,初级职称22024人。全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724.7万元,此外还安排科学事业费357.85万元。19862005年,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5项,省级43项;国家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34项,省级269项;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6项,苏州市级135项。拥有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成丝绸星火技术密集区等5个科技示范区。全市经国家、省两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全市获国家发明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33项。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7项,省级41项。专利申请1123项,专利授权419项。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超过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0%

1986年,全县有幼儿园296所,小学609所,初中119所,高中14所,中等专业(职业)学校3所,全年教育经费1659.30万元。学前、小学、中学专任教师5230人。是年起,吴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调整中小学布局,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成立吴江职业高中,并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1990年,吴江县聋哑学校成立,当年招收听障学生入学。1992年,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199391日,吴江第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船民小学在平望镇开学。1995年,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平等教育,撤销联办初中,农村小学并入城镇小学。新建和改扩建校舍,各校建立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和专用教室,添置多媒体教学设施。1999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起,各镇公办小学选派教师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参与管理和教学工作,对原有师资进行学科和教育理论轮训,鼓励公办学校尽量吸收流动学龄儿童入学。2002年,全市所有镇成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示范)镇。200211月,吴江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南京邮电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到2005年,全市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及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2005年,全市幼儿园33所,入园幼儿18641人;小学65所,学生47296人;初中26所,学生31855人;高中9所,学生15857人;中等专业(职业)学校3所,学生5915人。教育部门认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11所,学生6277人。学前、小学、中学专任教师6869人。高考报考5107人,录取4491人。全年教育经费近8亿元。

1995年,吴江市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先进县()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

 

吴江素有“七大镇,三小镇”之说,行政镇的集镇都有悠久历史,孕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莼鲈文化、丝绸文化、江村文化等本土文化。

1988年,恰恰舞厅和奥林舞厅在松陵镇开业,此后各镇都办起舞厅、电子游戏房、网吧、桌球室等群众娱乐场所。音像发行站、图书期刊零售点等在各镇相继出现,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市场。1990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吴江出现首批专事接待、组织旅游的旅行社和导游。

1994,吴江率先在全国实现所有乡镇建成万册图书馆的目标。1995,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1997年起,为宣传吴江水乡旅游文化,先后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围棋天元赛、盛泽丝绸文化节、同里罗星洲暮鼓晨钟活动、同里“水乡丽人”评选活动、七都太湖螃蟹节、吴江金秋美食节、苏南酒乡黄酒文化旅游节等。江南古镇文化游、太湖水上游、森林农庄生态游等是吴江市的特色旅游项目。市政府先后组织艺术团赴日本、法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吴江书法家、美术家的作品在境外刊载、展出、获奖,并被收藏。

19992003年,市文化中心、吴江博物馆、平望新世纪广场等一批文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2005,全市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7.34万平方米。

2000年,退思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吴江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1年同里景区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震泽镇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同里镇成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全市有星级旅游饭店15家,全年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5.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亿元。

2004年,吴江市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据不完全统计,19862005年吴江个人著述、与人合著,主编、合编由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科学类著作670种,自然科学类著作119种。2005年,全市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5个,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45个,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万件,各类图书馆总藏书363.21万册,档案馆馆藏档案10.89万卷。

1986年起,全县继续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害灭病,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推行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妇女病查治和儿童保健工作。1991年起,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1995年,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认定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市中医院(市二院)、盛泽医院(市三院)被认定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19975月,吴江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2002年,允许吴江境内外民资开设医院或门诊部。2003年,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5年,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10所,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9所,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55个,民营医疗机构61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35所,共有病床3171张,卫生技术人员2231人,乡村保健医生808名,多层次、多渠道办医格局初步形成,市、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更加巩固。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10万市分之309.9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12%,保健管理率99.7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6.8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8.22%;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男性74.63岁,女性78.90岁。市财政安排卫生经费1.12亿元。

1986年起,全县()倡导社会办体育,逐步改善体育设施,建立社会体育指导网络。中、小学校在上好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课的同时,开展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建设。19901月、9月吴江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和全国体育先进县。1996年,市政府制定《吴江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1999年,全市各镇均成为体育先进()镇。20028月新建吴江体育馆及周边配套的网球、排球场投入使用。2004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平方米。2005年训练馆投入使用。

由吴江输送的梁懿、王娟、陆斌、王英、王珠、张雪中等运动员先后在全国或国际体育竞技中,为国家和吴江争得荣誉。2005年,吴江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年末,全市国民体质合格人数占监测总人数的70%,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6.3%,全市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6年的20%升至41%

 

吴江地处长三角腹地,是苏州、杭州,上海、湖州等大中城市间的交通枢纽。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227省道,横亘东西的頔塘、太浦河和318国道是沟通四处的交通大动脉。1986年,全境公路194.36公里,拥有机动车2516辆;机动船通航里程445公里,拥有船舶4000多艘。全社会客运量428万人,其中陆路客运388万人。全社会货运量401万吨,其中水路货运360万吨。

1987年,对227省道实施混凝土路面拓宽改造。1993年,对318国道实施混凝土路面拓宽改造。与此同时,县级公路建设逐步展开,向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稳步推进。200212月苏嘉杭高速公路投入运行,这是吴江第一条过境高速公路。继后有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的通行,苏浙沪高速公路的兴建,使吴江与外界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

19928月,吴江市飞达汽车出租公司成立,是第一家专营客运出租的企业。1995年,盛泽镇公交车投入运行,开创吴江集镇区内公共交通的先河。

19951998年,对京杭运河进行全面整治。19981999年,全线整治苏申外港线。20022005年,整治平望至南浔的长湖申线(頔塘)。陆路交通的便捷,使水路客运渐趋萎缩,至2000年完全消亡。但水路货运以低廉的运价仍保持旺盛势头,航道上载重量数百吨的过往船只日夜川流不息,成为吴江独特的风景。

2005年末,吴江市境内有公路452.85公里,各类机动车保有量19.86万辆,其中汽车3.77万辆,摩托车15.76万辆。全市3个客运、公交企业共拥有客车972辆。航道里程445公里,等级航道10条,等外级航道31条,属吴江的船舶却不足百艘。全社会客运量1073万人次;货运量755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606万吨。主城区松陵镇有10条公交线路,次城区盛泽镇有4条公交线路。

1986年,吴江有步班邮路、自行车邮路、摩托车邮路、汽车邮路,总长3718.2公里。19913月开通特快专递邮件业务,1998年开办直递邮件业务。1999年对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快件业务实现限时送达,开通吴江至台湾地区专线业务。200511月开通吴江至苏州的日本东京特快邮件专线。

2005年,全市汽车邮路总长1032公里,城市投递路线13条,571公里;农村投递路线71条,4068公里,无论城乡投递一律到户。邮政业务总量8955.38万元。

信息传递由实物过渡到电子,是人类生活的最大进步。1986年,县内电话用户1136户,农村电话用户3090户。12月,盛泽自动交换机开始替代共电交换机。1991年光缆进入吴江电信。19921月,程控交换机开始替代自动交换机。19924月开通寻呼,12月开通移动业务。1994年开通电子信箱,19968月开通宽带业务,200211月开通“小灵通”业务。2003年寻呼退出吴江通信行列。

2005年,吴江电信城乡程控交换机容量38.24万门,市内电话用户7.8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5.53万户,小灵通用户25.91万户,移动用户68.16万户,宽带用户6.1万户。电信业务总收入4.08亿元,移动业务总收入6.92亿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986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1143元,人均居住面积8.58平方米,居住以单位公房和房管所管理房屋为主;农村人均年收入805.7元,人均住房面积21.31平方米,居住以三开间两层楼房为主。2005年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2.22万元,人均居住面积27.15平方米,以房产开发商建造的住宅小区为主,而富裕村则建设成片别墅区,全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4平方米,人均年收入8498元。1986年百户家庭自行车拥有量118.3辆,2005年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26辆,生活用汽车7辆。家居生活电气化,普通家庭大多拥有冰箱、彩电、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1986年全市居民生活用电853万千瓦时,2005年为3.90亿千瓦时。1986年县机关仅有部分干部使用瓶装液化气,2005年全市瓶装液化气用户25万户,城区近9000户居民则用上天然气。

1986年开始,先后实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2004311日,市政府出台《吴江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及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实行“人人有保,征地必保”的保障制度。2005年末,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7.83万人,到龄享受养老待遇的7.22万人;参加土地换保障的失地农民12.95万人,到龄享受养老待遇的3.44万人。

吴江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1986年,全县救济困难户333110440人次,发放补助金39.30万元;2005年救济困难户555610337人次,发放补助金1001.74万元。2001年,投入资金78万元,帮助125户贫困户修建危房252间。除市福利院外,各镇普遍建立敬老院,收养孤寡无依老人。1986年全县23所敬老院床位355张,2005年敬老院18所,床位1443张。1998年开始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2005年提高标准为260元。残疾人得到适当安置。1986年,全县福利企业32个,安置残疾人2530人;2005年福利企业60个,安置残疾人2567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江地灵人杰。据旧方志记载,自宋至清,吴江出过文科进士326名,武科进士23名,宋代文科特奏名状元1名,其中不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二十五史》和《清史列传》中收录吴江人87人。《中国人名大词典》中收录吴江历史人物56人,当代人物59人,其中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两弹一星”功臣程开甲、杨嘉墀,被誉为“没有勋章的功臣”的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等。他们是吴江的骄傲,是激励吴江人奋勇前行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