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厍镇志
 1 序一
 2 序二
 3 凡例
 4 概述
 5 大 事 记
 6 第一卷(建置区划)第一章(历代建置)
 7 第一卷(建置区划)第二章(行 政 区 划)
 8 第一卷(建置区划)第三章(集 镇 和 农 村)
 9 第二卷(自 然 环 境)第一章(地貌 地质 土壤)
 10 第二卷(自 然 环 境)第二章(气候灾害)
 11 第二卷(自 然 环 境)第三章(自然资源)    
 12 第三卷(人 口)第一章(人 口 变 动)
 13 第三卷(人 口)第二章(人 口 构 成)
 14 第三卷(人 口)第三章(侨胞及港澳台同胞)
 15 第三卷(人 口)第四章(计 划 生 育)
 16 第四卷 农 业
 17 第四卷(农 业)第二章(耕 作 制 度)
 18 第四卷(农 业)第三章(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19 第四卷(农 业)第四章(作物栽培技术改造)
 20 第四卷(农 业)第五章(农 田 水 利
 21 第五卷 工 业
 22 第五卷(工 业)第二章(轻 纺 工 业)
 23 第五卷(工 业)第三章(机 械 修 造 业)
 24 第五卷(工 业)第四章(建筑、建筑材料业)
 25 第五卷(工 业)第五章(化工和其他工业)
 26 第五卷(工 业)第六章(企 业 管 理)
 27 第六卷 商 业
 28 第六卷(商 业)第二章(对 外 贸 易)
 29 第六卷(商 业)第三章(商 品 流 通)
 30 第六卷(商 业)第四章(饮食 服务)
 31 第六卷(商 业)第五章(集 市 贸 易)
 32 第六卷(商 业)第六章(商 业 管 理)
 33 第七卷(交 通 邮 电)第一章(交 通)
 34 第七卷(交 通 邮 电)第二章(邮 电)
 35 第八卷(财税 金融)第一章(财 政)
 36 第八卷(财税 金融)第二章(税 务)
 37 第八卷(财税 金融)第三章(金 融)
 38 第九卷 镇村建设和环境保护
 39 第九卷(镇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二章(乡 村 建 设)
 40 第九卷(镇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三章(土地和房产管理)
 41 第九卷(镇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第四章(建 筑 队 伍)
 42 第九卷(镇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五章(环 境 保 护)
 43 第十卷(政 党 社 团)第一章(中 国 共 产 党)
 44 第十卷(政 党 社 团)第二章(中 国 国 民 党)
 45 第十卷(政 党 社 团)第三章(社 会 团 体)
 46 第十一卷(政 务)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47 第十一卷(政 务)第二章(政 权 机 构)
 48 第十二卷(民政 劳动)第一章(民 政)
 49 第十二卷(民政 劳动)第二章(劳 动)
 50 第十三卷(军 事)第一章(兵 防)
 51 第十三卷(军 事)第二章(兵 役)
 52 第十三卷(军 事)第三章(民 兵)
 53 第十三卷(军 事)第四章(兵 事)
 54 第十四卷(治安 司法)第一章(治 安)
 55 第十四卷(治安 司法)第二章(司 法)
 56 第十五卷 教 育
 57 第十五卷(教 育)第二章(成 人 教 育)
 58 第十六卷 卫 生
 59 第十六卷(卫 生)第二章(疾 病 防 治)
 60 第十六卷(卫 生)第三章(防 疫 保 健)
 61 第十六卷(卫 生)第四章(医疗保健制度)
 62 第十七卷 文化 体育
 63 第十七卷(文化 体育)第二章(体育机构和活动)
 64 第十七卷(文化 体育)第三章( 群 众 文 化)
 65 第十七卷(文化 体育)第四章(南社的组织与活动)
 66 第十七卷(文化 体育)第五章(文物 遗迹)
 67 第十八卷(社 会)第一章(民 间 风 俗)
 68 第十八卷(社 会)第二章(方 言)
 69 第十九卷(人 物)第一章(人 物 传 略)
 70 第十九卷(人 物)第二章(历代进士、举人、职官)
 71 第十九卷(人 物)第三章(革 命 烈 士)
 72 第十九卷(人 物)第四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73 第十九卷(人 物)第五章(北厍部分知名人士名录)
 74 第二十卷(丛 录)第一章(杂 记)
 75 第二十卷(丛 录)第二章(北厍四大望族)
 76 第二十卷(丛 录)第三章(附 录)
 77 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78 编 后 记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北厍镇志》的编纂正处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年代。《北厍镇志》在编纂期间得到北厍镇历届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经镇志办公室人员多年工作,现在终于问世了。这是全镇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份精神财富,也是北厍历史上一件盛事。

《北厍镇志》在编辑过程中得到吴江市档案局、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帮助和指导。还有定居外地的乡贤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在北厍插队过的现任吴江市博物馆戴林炎馆长为《北厍镇志》题写了书名并设计封面。尤其是曾在北厍地区长期担任过主要领导的王文达同志,专门为《北厍镇志》作序和题词。在此让我们代表中共北厍镇委员会、北厍镇人民政府以及全镇人民感谢他们为北厍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北厍历来就有修志的传统,在历史上曾有两位北厍人自费编纂过两部地方志。一位是明代的叶绍袁于崇祯年间编的《湖隐外史》,一位是清代的柳树芳(柳亚子高祖父)在道光年间辑成的《分湖小识》,现在出版的《北厍镇志》为北厍地区历史上第三部地方志。明清时期的两部地方志所记述的地域为整个分湖一带,北厍仅述及现在的沈家港、大义、浮楼以及大胜等村以南地区,覆盖面不大。现在的《北厍镇志》详细地记述了27个行政村和一个集镇的历史和现状。

《北厍镇志》是一部了解北厍,认识北厍的地情书、资料书;是一本爱国爱乡的乡土教材;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因此也许会受到北厍人民和侨居他乡的北厍籍儿女以及对北厍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道好,还为镇、村(企业、事业)两级领导弄清历史脉络,扬长避短,探求规律,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北厍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作为在此地工作的人民公仆,我们愿意且有信心同全镇人民一道把北厍建成一个符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任务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型镇。

中共北厍镇委员会书记张金政

北厍镇人民政府镇长吕伟峰

2002年12月